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論社區(qū)文化及其在社區(qū)建設中的作用
|
論社區(qū)文化及其在社區(qū)建設中的作用 一、社區(qū)文化的涵義界定 我國對于社區(qū)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但是,由于理論界對社區(qū)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故而對社區(qū)文化的含義也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仍然莫衷一是。有人認為:“社區(qū)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人們所創(chuàng)造、孕育、形成的人....
|
詳細
|
2
|
婚姻質量:婚姻穩(wěn)定的主要預測指標
|
婚姻質量:婚姻穩(wěn)定的主要預測指標 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離婚率持續(xù)上升。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離婚數(shù)從1979年的31.9萬對遞增到2000年的121.3萬對,粗離婚率也從1979年的0.33‰上升到2000年的0.96‰(注:根據1993年民政部計劃財務司編《民政統(tǒng)計歷史資料匯編》和《中....
|
詳細
|
3
|
中產階級: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
|
中產階級: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 自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原先固化了30年的階級階層狀況出現(xiàn)了新的變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社會經濟領域內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帶動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在中國傳統(tǒng)的產業(yè)工人和農民之外,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中產階級階層。這個自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后就....
|
詳細
|
4
|
網絡沉溺的生成機制及社會對策
|
網絡沉溺的生成機制及社會對策 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電腦和互聯(lián)網絡日益廣泛的應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根本性的改變。今天,人們使用電腦和上網,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學會并習慣于享用電腦和互聯(lián)網絡的便捷之處時,我們對電腦....
|
詳細
|
5
|
性別隱匿的賽伯空間
|
性別隱匿的賽伯空間 人們之所以將兩性平等的烏托邦理想寄望于網上虛擬社會,是由于現(xiàn)實社會中兩性不平等的現(xiàn)實顯而易見。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女性群體與男性群體之間的巨大分野是不可忽視的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合國1997年人類發(fā)展報告指出:在發(fā)展中國家,女性成年文盲比男性多60%,女童入學率比男童低1....
|
詳細
|
6
|
基于BBS的網絡交往特征
|
基于BBS的網絡交往特征 一段時期以來,關于網絡交往特征的探討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學者們普遍認為網絡技術的易傳輸、高保真、容量大、處理快等特點,使網絡交往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李正風等人撰文指出,賽博空間不僅影響人類認知方式的變革和文化的演進,而且“意味著人類生活觀念的重大變革,這種變革與人類....
|
詳細
|
7
|
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
|
中國獨生子女研究:回顧與前瞻 20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發(fā)生了兩件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一是改革開放,二是人口控制。20多年過去了,改革開放已使整個中國社會的面貌煥然一新,而人口控制也有效地降低了中國人口的增長率,減緩了人口急劇膨脹的速度。正是在這樣兩種背景中....
|
詳細
|
8
|
論中國農民對法制系統(tǒng)的支持程度
|
論中國農民對法制系統(tǒng)的支持程度 法律制度在社會系統(tǒng)中的基本功能就是確立行動規(guī)則、實行社會控制、建構社會秩序(注:參見帕森斯《法律與社會控制》,載W.Evan(編)《法律社會學》,鄭哲民譯,臺灣巨流圖書公司1980年版;參見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法制化反....
|
詳細
|
9
|
從“社區(qū)”的語詞歷程看一個社會學概念內涵的演化
|
從“社區(qū)”的語詞歷程看一個社會學概念內涵的演化 一、Gemeinschaft概念的翻譯難題:“社區(qū)”還是“共同體” 社會學研究者們認為,“社區(qū)”概念進入學科領域,當從1887年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發(fā)表《共同體與社會》(Gemei....
|
詳細
|
10
|
論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個人與社會
|
論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個人與社會 前言 社會學恢復和重建已經20多年了,重建初期興起的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爭論已經沉寂,人們大都致力于對實際社會問題的調查研究。然而實證研究沒有理論指導是不行的,而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的討論,正是要找出社會學觀察社會的視角,并從這個視角出發(fā)建立一套....
|
詳細
|
200條記錄 1/20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行政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