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堂詩話》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
《二老堂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雜記》,已著錄。是書其論詩之語,凡四十六條,原載《平園集》中。此后人鈔出別行者也。必大學問博洽,又熟於掌故,故所論多主於考證。如“王禹偁不知貢舉”一條,“劉禹錫淮陰行”一條,“歐陽修詩報班齊”一條,又“陸游說蘇軾詩”一條,周紫芝“論金鎖甲”一條,司空山“李白詩”一條,杜甫“詩閑殷闌韻”一條,皆極精審。至於“奚斯作頌”一條,偏主揚雄之說;“梅葩墜素”一條,牽合韓愈之語。皆未免偏執(zhí)。又辨“縹緲”字一條,知引蘇軾詩,而不知出王延壽《靈光殿賦》。辨“一麾江海”一條,知不本顏延之詩,而不知出於崔豹《古今注》。是皆援據偶疏者。然較其大致,究非學有本原者不能作也。
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
○詩文評類一
文章莫盛於兩漢。渾渾灝灝,文成法立,無格律之可拘。建安、黃初,體裁漸備。故論文之說出焉,《典論》其首也。其勒為一書傳於今者,則斷自劉勰、鍾嶸。勰究文體之源流,而評其工拙;嶸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師承。為例各殊。至皎然《詩式》,備陳法律,孟棨《本事詩》,旁采故實。劉攽《中山詩話》、歐陽修《六一詩話》,又體兼說部。后所論著,不出此五例中矣。宋、明兩代,均好為議論,所撰尤繁。雖宋人務求深解,多穿鑿之詞;明人喜作高談,多虛憍之論。然汰除糟粕,采擷菁英,每足以考證舊聞,觸發(fā)新意!端逯尽犯娇偧畠,《唐書》以下則并於集部之末,別立此門。豈非以其討論瑕瑜,別裁真?zhèn),博參廣考,亦有裨於文章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