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簡論“亞洲四小龍” 簡論“亞洲四小龍” 有人說:中國與美國比,確實把差距縮小了,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中國與印度比,確實趕上并超過了印度,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勝利;但是,與“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臺灣比,就比不過。 40年總算,“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增長確實超過我們。有人因此認為“社會主義失敗了”。有人則歸之于海島、海洋的“藍色文明”,大罵“黃色文明”。 我在前面說過,海島和沿海地區(qū)確實有利于發(fā)展商品經濟。海上交往方便,不受國界局限。海上運輸的成本也低于陸上運輸?墒俏覀円獑,為什么世界上只有亞洲出現(xiàn)“四小龍”,而“四小龍”中有三個都在中國周圍呢?世界上有很多小島國并沒有成為“小龍”,連近在咫尺的澳門也沒有成為“小龍”是什么道理? 翻開世界地圖看,亞太地區(qū)有千島之國印尼和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島國,歐洲有愛爾蘭、冰島、馬耳他,美國的眼皮底下有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等一系列島國,都沒有成為“小龍”。 “亞洲四小龍”的繁榮,基本上都是“冷戰(zhàn)”和“熱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的產物。美國為了遏制蘇聯(lián),封鎖中國,“堵住社會主義的禍水”,先是扶植日本,然后是扶植臺灣、韓國。美國的算盤是:如果打反蘇反華的世界大戰(zhàn),臺灣和韓國是美國的進攻基地,“不沉的航空母艦”;如果大戰(zhàn)打不起來,臺灣、韓國(以及香港)作為“資本主義櫥窗”,擺在中國和朝鮮面前,是美國對中國(以及朝鮮)進行和平演變的基地。 還應當肯定,“四小龍”的政府當局和資產階級抓住了歷史給予他們的機遇,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取得了很大成績。 先說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港口城市,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而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它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交通的必經之地馬六甲海峽,而且處在其咽喉,占了地利。近幾十年,世界經濟相對平穩(wěn)發(fā)展,東西兩半球商業(yè)來往大增,海運(特別是日本從中東進口石油)發(fā)達,過往馬六甲海峽的商船鱗次櫛比,每年約八萬艘。在新加坡中轉的飛機航班也極多。新加坡經濟因此而繁榮。當然,新加坡自身也創(chuàng)造了許多好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借鑒和吸取,特別是它的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設、商業(yè)、服務業(yè)等等。 再說香港。1949年的香港經濟遠不如上海(若論工業(yè)和科研,香港現(xiàn)在也遠不如上海)。大陸解放后,美國封鎖中國,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進口,大都只能通過香港進行。作為中轉、中間商的香港,因此而繁榮起來;這幾十年有一個規(guī)律:大陸經濟發(fā)展順利,香港就繁榮;大陸經濟緊縮,香港經濟就衰退。1985年我們大陸進行治理整頓,降低增長速度,香港經濟馬上處于困境,據說有7位資本家因此而跳樓自殺。 現(xiàn)在的香港,是亞洲的一朵“花”,也是世界罕見的一朵“花”。但是,香港這朵鮮艷的“花”,是靠根、莖、葉和泥土――大陸供給它養(yǎng)分而開的。 1990年初,正當許多人以香港為例反對大陸承社會主義道路之時,香港財經學院院長在香港刊物上著文說:“我多次講過,不能把香港說成是‘小龍’,因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是的,香港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正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不是獨立的經濟實體一樣。 近十幾年,香港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GNP直線上升,主要原因是大陸經濟繁榮,對外貿易增長很快。 我國沿海地區(qū)開放后,大陸通過香港進行的過境貿易,l 978年為108億港元,1988年躍升為2264億港元,10年增長20倍。轉口貿易的利潤率一般為7.5%,僅1988年,香港通過大陸轉口貿易就得利潤170億港元,而香港總人口只540萬。90年代初,大陸沿海約有500萬人為香港企業(yè)工作。他們的工資比內地高,但與香港比,則是極低的工資。人口540萬的香港,有500萬廉價勞動力為它工作,所以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很高。但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yè)制造業(yè)只占18%,工業(yè)化程度遠低于上海、廣州、廈門、福州、青島等城市。 這里我們著重談談臺灣。 臺灣的情況使內地許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常有內地朋友向我談到,他們村一個農民當年被國民黨抓壯丁而去到臺灣,現(xiàn)在靠臺灣當局發(fā)的救濟費為生,在臺灣過得很苦,連妻子也娶不上。這位老兵回大陸家鄉(xiāng)探親,卻顯得“腰纏萬貫”似的,手面相當闊綽,令同鄉(xiāng)人羨慕。但這老兵告別家鄉(xiāng)返臺時又叫苦,說他在臺灣是最底層的窮苦人。這是什么道理? 這主要是匯率偏差造成的。前面講過,近10年,人民幣對美元連年貶值,而臺灣幣對美元連年升值,一降一升,偏差很大。1991年大體上是5元臺幣換1元人民幣,這個比價并不反映它們的實際購買力。粗略估計,臺灣同胞來大陸人他手上的鈔票大約膨脹7倍,所以窮人變成了“富人”。 1992年4月初的臺灣《聯(lián)合報》,接連報道了福建兩名偷渡臺灣打工的人的情況,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現(xiàn)摘錄如下: 臺灣《聯(lián)合報》4月2日報道:30歲的大陸婦人戴清華月前偷渡來臺,在臺省三重市一家自 助餐廳打工,老板未依約付給工資,自己又疾病 纏身,被迫向警方自首以求能返回家鄉(xiāng)! 警方指出,因大陸福建省泉州市的戴清華,已婚,并育有子女,因大陸上收入不敷使用,花了3000元人民幣偷渡來臺。2月20日在新竹沿海上岸后,輾轉到三重市一家自助餐廳擔任洗碗雜工,言明每天工資200元臺幣。 打工期間,自助餐廳老板沒有給她居住地方,戴清華只有睡在餐廳角落,工作20多天只領到700元工資,加上水土不服又生了病,她于3月30日到三重警察分局光明派出所自首,希望能回大陸休養(yǎng)。臺灣《聯(lián)合報》4月4日報道:臺北市誓局景美分局昨天在出“聯(lián)合誓衛(wèi)”勤務時,意外查獲欲至景美建筑工地找工作的大陸客陳彪。陳在誓訊時表示,他在臺灣一年多,差點連自己都養(yǎng)不活了。他表示,臺灣不再是大陸客的天堂,回去后要勸阻同鄉(xiāng),不要再偷渡來臺。 陳在警訊時,一再向警員吐苦水。他說,去年4月花了3000元人民幣自福建平潭偷渡來臺,因無親戚可以投靠,從新竹上岸后,隔天就在新竹某地下電子工廠做工。他表示,老板吃定他是偷渡客,一天雖然工作10余小時,所得卻僅500元臺幣。 “在大陸每個月所得能存2/3(喻按:這是夸大或記者誤報),到臺灣雖多賺近10倍錢,連生活費都不夠!标惐氡硎,他現(xiàn)在只想回老家看看老婆、孩子,到臺灣發(fā)財的夢,以后連想也不敢想了。 戴清華和陳彪去了臺灣,就懂得臺幣與人民幣的匯率偏差了。戴清華一天掙200元臺幣,在廈門可換人民幣40元,如果一月干25天,等于月工資1000元人民幣;陳彪一天工資500元臺幣,在廈門可換人民幣100元,如果一月干25天,等于月工資2500元人民幣。他倆人在臺灣得到的工資如果按人民幣計算,在大陸是“特高”工資了,而在臺灣卻“連生活費都不夠”。 實事求是地說,除去匯率偏差,臺灣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資水平仍然高于大陸。特別是臺灣的“中產階層”,其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大高于我們。40幾年來,臺灣經濟增長很快,成為亞洲的一條“四小龍”。 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臺灣原先的經濟文化水平高于大陸。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后,從中國割去臺灣,并入“日本領土”。臺灣人在日本算“二等公民”,但比起其后日軍占領區(qū)又好一點。日本的戰(zhàn)略是“工業(yè)日本(本土),農業(yè)臺灣”。日本對臺灣的掠奪、剝削很厲害,但臺灣畢竟沒有遭受過戰(zhàn)火的破壞。1945年光復時,臺灣的經濟水平比大陸高,臺灣的教育水平已達到我們大陸60年代初的水平。 二、國民黨政府逃往臺灣時,卷去了大陸的金銀和外匯。據統(tǒng)計,從1948年冬天開始,蔣介石從原中央銀行運往臺灣的黃金有227.5萬兩,銀元有1520萬元,還有外匯1537萬美元(存在美國聯(lián)邦銀行的)。當時的黃金價格是每盎司(兩)35美元。以上三筆共值10.35億美元,相當于現(xiàn)在105.5億美元。這都是蔣介石從大陸人民身上刮去的,用于僅有六七百萬人口的臺灣一省。 三、美國的援助。 抗戰(zhàn)勝利后,美國給了蔣介石4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鼓勵他打內戰(zhàn),反共反人民;那期間,美國基本上沒有給蔣介石“經濟援助”,因為美國不愿意扶助中國的資本主義。蔣介石逃臺后,美國才“雙援齊下”,不僅給蔣介石大量“軍授”以維持其軍隊,還大方地給蔣介石“經援”。從1950年到1965年,美國共給臺灣“經濟援助”15億美元。 據國際開發(fā)署和臺灣當局研究,如果沒有美援,臺灣1965年的GNP要1995年才能達到,即需推遲30年。 四、外資對臺灣的支持。 外資包括美資、日貸;其他西方國家投資,還包括海外華僑、華人的投資,數額巨大。從1952一1960年間,臺灣島內的投資中,40%是外資(韓國得的外資比臺灣還多。1962年前,美援占韓國總投資的80%;1962一1968年,外援占韓國總投資的47.2%)。我們大陸40幾年間,基本上是自力更生。解放初期,蘇聯(lián)給過我們援助,但數額不大,多數是貸款性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吸引的外資急劇增加,對我們的經濟起了很好作用。但外資在我國每年投資總額中占的比重仍然甚微。 五、貿易優(yōu)惠。 美、英、日等西方國家為了扶持臺灣,給的貿易優(yōu)惠很多。美國對臺灣商品收取的進口關稅極低(平均不到社會主義國家商品的六分之一),從來不援用美國的“反傾銷法”對付臺灣。臺灣從50年代開始,禁止美國的煙、酒進口,長達幾十年,美國默許;如果我們現(xiàn)在如法炮制,他們就會大叫大嚷,進行貿易報復。70年代以后,臺灣對美貿易有大量順差,每年幾十億美元,美國不吭聲;這幾年我們對美貿易開始有順差了,美國就不斷發(fā)出威脅。臺灣全島“戒嚴38年,“2.28事件”殺死2萬多人,美國等西方國家從未批評過;我們在北京部分地區(qū)戒嚴,西方七國聯(lián)合起來趁機對我們進行“封鎖”、“制裁”。 六、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期間,臺灣成為美國的后勤補助基地和官兵休假地。臺灣的輕工業(yè)、食品工業(yè)、旅游業(yè)因此而興旺。 七、世界產業(yè)大轉移。 60年代中后期,美國、日本把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臺灣(以及韓國)轉移,這給臺灣經濟注入了巨大活力。這類產業(yè)在美國、日本是不大賺錢的,而在臺灣以及東南亞則是先進的,賺錢的。臺灣工業(yè)因此而“起飛”,在70年代、80年代取得迅猛發(fā)展。 八、臺灣等“四小龍”還有個有利條件,在他們周圍或附近,有一大片更為落后的國家或地區(qū)。前面我談到一條規(guī)律:“一國發(fā)展資本主義工業(yè),需要有一大片相對落后于它的國家和地區(qū),作為他的原材料基地、商品市場和回旋余地。”亞洲“四小龍”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發(fā)展,正是符合這一規(guī)律。 但是,臺灣經濟有它的致命傷:科研力量十分薄弱,工業(yè)主要是輕紡工業(yè),整個經濟依附于美國、日本。臺灣經濟界概括為一句話:美國經濟一打噴嚏,臺灣經濟就傷風感冒。 九、國民黨逃到臺灣后,進行了自我改革與改造。 1949年以前的國民黨,是中國各種腐敗、反動勢力的大雜燴。國民黨最高領導層――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是大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但是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特別是蔣介石),以及大官僚、大軍閥;國民黨的基礎是封建地主、土豪劣紳;其走卒是地痞、兵痞、流氓、阿飛之流。1949年逃臺時,逃走的主要是前一部分,以及依附于他們或被他們裹脅去的那部分公教人員和軍官。少數軍閥如山西的閻錫山之類,離開了他的根據地,來到臺灣,也就無法施展他的封建主義威風了。國民黨那龐大的封建“軀體”,留在了大陸。 以抗戰(zhàn)勝利后頒布的“二五減租”為例。這本來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有利的,對改善國民黨形象也有利,1949年前,由于國民黨內龐大的封建勢力堅決反對,終成泡影。國民黨逃到臺灣后,在臺灣推行“三七五減租”(即:地主向佃農收取的地租額,不得超過土地正產品全年收獲量的37.5%),就沒有在黨內遇到什么阻力,因為國民黨內的封建地主勢力已經很微弱了。 國民黨逃臺后,還進行了兩次重大的“政治改造”。1950一1952年第一次“政治改造”時,組織其中高層骨干進行了學習。有趣的是,其學習文件中,有《辯證法》和中國共產黨的《延安整風文獻》。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民黨及其政府的骨干,多數已是資產階級及其政客。現(xiàn)在的國民黨,基本上是大資產階級的政黨。如果當初我們沒有打敗國民黨,把它趕到臺灣去,國民黨在大陸上是很難完成這一蛻變的。 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共產黨與國民黨的關系真特別。20年代初,是共產黨幫助孫中山把他那人心渙散、四分五裂的黨,改組成比較像個樣兒的政黨――國民黨。40年代末,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幫國民黨砍掉了它那龐大累贅的封建主義大尾巴,促使它蛻變成為一個代表大資產階級的政黨。 綜合觀察“亞洲四小龍”幾十年的變化發(fā)展,有幾個特點值得注意。 “四小龍”都不搞“政治民主化”,而是搞專制獨裁化。尤其是香港,完全由英國委派的總督統(tǒng)治,沒有政黨和民選的議會。只是在1991年9月,才讓人民投票選舉18名立法局議員。在此之前的150年間,香港人從來不知道選舉、投票為何物;世界公認,香港是“有自由、無民主”的地方。 除了香港,其他三條“小龍”部不搞“經濟自由化”。它們的政府都嚴格管制經濟。由政府出資,搞投資大、見效慢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化工業(yè)建設,為私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以上兩條,都與美國向我們鼓吹的“經驗”背道而馳。 臺灣還有個特點:付出的代價太大。 據國外報刊和社會研究機構的調查,臺灣經濟高速發(fā)展期間,為了吸引西方游客,特別是吸引越南戰(zhàn)爭中的美國士兵去休假,全島有100萬婦女從事色情業(yè),占婦女總數的1/8。初看到這個數字,我根本不相信。1991年,我到泰國訪問,在“夜市”上看到了那種不堪入目的場面。一個只有10萬常住人口的旅游城市,領執(zhí)照賣淫的婦女達萬人,沒領執(zhí)照的賣淫婦女還有這么多。嫖客全是西方游客,他們摟著泰國妓女當街玩弄,做出種種丑態(tài)。據報道,泰國有妓女200萬人,其中20%是14歲以下的幼女。泰國報紙幾乎每天都有文章告誡妓女,賣淫時一定要嫖客戴避孕套,以免染上艾滋病和性病?戳颂﹪慕裉欤依斫饬伺_灣的昨天。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管理工作沒跟上,早已絕跡的妓女又出現(xiàn)了。但在我國,賣淫嫖娼是犯法的,一經發(fā)現(xiàn)就要抓起來。如果在我國全面搞資本主義,神州大地必然出現(xiàn)臺灣、泰國那種可恥場面,我們這些男子漢還有臉活在世上嗎? 關于我們大陸與臺灣、香港之比較,錢偉長教授在一次座談會上講的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 錢偉長教授現(xiàn)在是全國政協(xié)祖國統(tǒng)一委員會副會長,多次邀請香港、臺灣科學家和美籍華裔科學家回大陸參觀。開頭幾次,他請客人在北京游覽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到西安看秦俑坑、華清池,到四川省游覽九寨溝,然后乘船游覽三峽風光。參觀游覽后談觀感,客人們說:“祖國的山河真美,文物古跡很珍貴,你們保護得也好,不過這都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錢偉長心想:壞了,我白花錢請他們參觀了。以后,錢偉長再請臺灣、香港和美籍華裔科學家回大陸參觀,改變了方式。風景名勝讓客人自己去游覽,錢教授請客人在北京參觀火箭工廠、人造衛(wèi)星研究所,到西安看飛機制造廠,到四川看西昌的火箭發(fā)射場,從重慶乘船沿江而下,看葛洲壩工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鋼鐵公司、南京長江大橋、上海的寶鋼和金山石化總廠。參觀后再請客人談觀感,客人們服了,說:這樣宏偉、先進的科研機構、工廠、工程,不僅臺灣、香港沒有,在美國也不多見。你們這40年真了不起。我們臺灣、香港的科研機構、工廠只不過是“小打小鬧”。 錢偉長講的這件事,既反映了我國4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經濟體制、科技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革的問題。 拿我們大陸的經濟與臺灣、香港的經濟相比。各有優(yōu)勢與劣勢。他們的弱項正是我們的強項,他們的強項正是我們的弱項。 他們的致命弱項是科研力量弱,工業(yè)不強,種類不齊全。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博士直言不諱地說:“臺灣雖然經濟繁榮,但是沒有高科技的基礎,沒有受過精良訓練的科技人才,這樣的繁榮不能持久!1992年6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著名物理學家吳大酞博士回大陸參觀后返回臺北,下飛機就說,大陸的科研“質、量俱佳”。他說:“我們(臺灣省)花了大筆的金錢,買了昂貴的機器、設備、書本,但這些不是學問。”“我自己想想,我們請了人家(大陸科學家)來臺灣,但有什么成果給人家看呢?我不知道!眳谴箝嗖┦康脑u論,震動了臺灣全島上下,在香港、澳門和海外華僑、華人中也引起轟動。 我們的強項,恰恰是科研力量強大,水平很高,門類齊全;工業(yè)力量強大,形成了完整的工業(yè)體系,西方國家能生產什么我們也能生產什么(只是質量趕不上)。這是我們40多年經濟文化建設的最大成果,是我們最大的優(yōu)勢,最大的本錢。 產業(yè)結構方面,他們的第三產業(yè)(特別是其中的金融、商業(yè)、通信、對外貿易、。服務業(yè)、旅游業(yè))發(fā)達,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60%,而我們的第三產業(yè)很弱,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7%左右。 在工業(yè)生產上,他們生產的輕紡工業(yè)品、日用小商品,花色品種比我們多,工藝比我們的精巧;在大型設備、高精尖產品方面,我們遠超過他們。前幾年,我們這里流行一個生動的比喻:“我們能夠發(fā)射一箭三星,卻不能使抽水馬桶不漏水!蔽蚁,可以把這個比喻引申一下:“臺灣、香港能造出不漏水的抽水馬桶,卻造不出飛機,更不能使人造衛(wèi)星上天! 在世界經濟交往中,臺灣、香港的經濟依附西方,仰人鼻息,隨西方經濟風浪而沉;我們的經濟基本上是獨立自主的,缺點是國際交往不如他們多,優(yōu)點是國際經濟風浪對我們的影響很小。 如果把40多年的經濟建設比做開鑿運河,那么,臺灣開鑿的運河像江蘇無錫附近那種小河,河小,船也小,但管理得好,船只來往多,航運效益高;我們在大陸開鑿的運河像長江那樣寬而深,能行駛幾千噸、上萬噸的大輪船,由于配套設施不全,有些河段存在著“卡脖子”的淺灘和暗礁,航運不暢,效益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盡管如此,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開鑿出一條又寬又深的大河,畢竟是了不起的勝利,是小河溝不能比的。只要我們及時進行改革――清除障礙,改進管理,搞好配套設施,“大運河”的效益必然遠遠高于“小運河”。 1992年初,亞洲開發(fā)銀行公布了一張名為《亞洲地區(qū)實際經濟增長率》的統(tǒng)計表,頗有意思。 70年代,我國正處于“文革”的混亂和“文革”結束后的恢復時期,而“四小龍”正利用世界產業(yè)大 表10亞洲地區(qū)實際經濟增長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 項目 197l―1980年 1981―1990年 簡論“亞洲四小龍”nbsp; 臺灣 9.7 8.5 香港 9.5 7.1 韓國 8.7 9.9 新加坡 9.0 6.3 東南亞平均 7.9 5.4 印度尼西亞 7.9 5.5 泰國 9.9 7.8 菲律賓 6.2 1.2 馬來西亞 8.0 5.2 南亞平均 3.7 5.1 印度 3.3 5.3 巴基斯坦 4.8 6.2 孟加拉 5.9 4.1 轉移的機會而處于“經濟起飛”階段,因此,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只達到亞洲平均水平,低于“四小龍”的增長幅度。80年代,我國開始改革開放,經濟增長率就名列前茅,比亞洲平均增長率高3至4個百分點,比“四小龍”高1.3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與亞洲“四小龍”比,我們也不應該喪失信心。他們的強項是我們可以學到的,我們的強項是他們難以學到,甚至是他們不可能學到的。對社會主義道路喪失信心,是無知的表現(xiàn)。 |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 | 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 回顧我們黨80年的光輝歷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指導地位的確立,是一件意義重大而深遠的大事。 |
詳細 | ||||||||||||||||||||||||||
2 |
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 | 對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 理論界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從來沒有中斷過,產生的理論成果也相當豐碩。但這兩年來,理論界又出現(xiàn)了一種貶低毛澤東、毛澤東思想的奇談怪論。此類情況說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位問題還沒有取得完全的共識,人們還沒有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對此,我認為還是有必要.... | 詳細 | ||||||||||||||||||||||||||
3 |
論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特征 | 論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特征 【內容提要】創(chuàng)新是毛澤東構建其思想理論的重要手段。毛澤東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所以能不斷創(chuàng)新,與其思維方式有密切關系。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鮮明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以實事求是為出發(fā)點,以獨立思考和辯證思維為基本方式,以調查研究為實踐基礎。 &nbs.... | 詳細 | ||||||||||||||||||||||||||
4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理論創(chuàng)新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理論創(chuàng)新 中國共產黨在艱難曲折中走過了80年,跨入了新世紀。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史、探索史、發(fā)展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并在中國得到極大豐富和發(fā)展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毛澤東思想作為歷史的源頭,占有極其.... |
詳細 | ||||||||||||||||||||||||||
5 |
論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思想 | 論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思想 【內容提要】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體現(xiàn)于毛澤東關心、思考、研究的各個領域,是貫穿毛澤東思想體系的主線。本文介紹了毛澤東在各個時期對理論創(chuàng)新必要性的論述;概述了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想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毛澤東創(chuàng)新思想具有的特色;闡述了.... | 詳細 | ||||||||||||||||||||||||||
6 |
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中國文化特質 | 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中國文化特質 毛澤東建黨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中國近代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是毛澤東建黨思想產生的濃厚社會基礎,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是構成毛澤東建黨思想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論淵源,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是毛澤東建黨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在毛澤東關于建黨問題的.... | 詳細 | ||||||||||||||||||||||||||
7 |
試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革命經驗的總結 | 試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革命經驗的總結 【內容提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近現(xiàn)代革命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其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毛澤東總結這些經驗所體現(xiàn)的理論和方法,對于當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加強黨的自身 建設仍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nbs.... |
詳細 | ||||||||||||||||||||||||||
8 |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 | 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 【內容提要】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而其中的關鍵是通過體制改革,以法制來保證民主。鄧小平對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集中體現(xiàn)在他對體制改革起點的選擇、程序的安排及形式的確定上。 【關 鍵 詞】政治發(fā)展/體制改革.... |
詳細 | ||||||||||||||||||||||||||
9 |
法律的統(tǒng)治與治國方略的統(tǒng)一—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 | 法律的統(tǒng)治與治國方略的統(tǒng)一—鄧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 現(xiàn)代社會應當是法治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更需要法治。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作為鄧小平理論重要組成部分的法治思想的高度概括與總結。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鄧小平的這.... | 詳細 | ||||||||||||||||||||||||||
10 |
毛澤東與鄧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與不同點分析 | 毛澤東與鄧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與不同點分析 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法制思想,都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制理論的寶貴財富,是指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思想之一。由于歷史背景等諸多原因,兩者既有其廣泛的一致性,也有其眾多的不同點。加強對兩者的比較研究,既有利于我們從總體.... | 詳細 | ||||||||||||||||||||||||||
393條記錄 1/40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
經濟法論文 更多 ▪ 用“三個代表”思想解讀黨史... ▪ “三個代表”是建黨治國的指南... ▪ 江澤民“三個代表”的理論特色... ▪ 學習“三個代表”—方向的辨析... ▪ 以“三個代表”的思想推動我國法治文化建設... -
中國政治論文 更多 ▪ 論當代誠信文化與治國方略... ▪ 工會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社團與城市的現(xiàn)代化研究... ▪ 論滿族文化先驅—巴克什... ▪ 日常生活中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沖突... -
八榮八恥論文 更多 ▪ 八榮八恥的心得體會(論文)... ▪ 中學生八榮八恥榮辱觀... ▪ 我看8榮8恥... ▪ 軍人社會主義榮辱觀心得體會-軍人八榮八恥... ▪ 八榮八恥心得體會(聯(lián)系黨風廉政建設)... -
哲學理論論文 更多 ▪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演變過程及他們之間的聯(lián)... ▪ 審美觀的的生理心理基礎... ▪ 論理論與實際關系視野下的馬克思哲學... ▪ 黨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淺議... ▪ 毛澤東思想萌芽的開端討論... -
國家行政管理論文 更多 ▪ 淺析舞蹈動作靈敏素質訓練問題... ▪ 淺析舞蹈的本質及其意境... ▪ 淺談舞臺燈光配置... ▪ 談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 ▪ 談舞蹈的氣質... -
國際政治論文 更多 ▪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的關系... ▪ 社會主義與創(chuàng)新... ▪ 反全球化思潮的興起對資本主義的昭示... ▪ 世紀之交歐洲社會黨的變革... ▪ 當代俄羅斯:是否有“新社會主義”的前景?... -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更多 ▪ 提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 新時期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 ▪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 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角色定位... -
政治理論論文 更多 ▪ 領導班子內部無原則矛盾的成因及對策... ▪ 試論政府職能轉變與社會中介組織的關系 (... ▪ 公共政策與制度因素關系初探(會員資料)... ▪ 淺析民主集中制與行政首長負責制... ▪ 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管理模式... -
社工論文 更多 ▪ 我國社會工作職業(yè)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思考... ▪ 農村貧困人口的醫(yī)療保障問題的淺議... ▪ 農產品庫存對全美農戶玉米種植意愿的影響... ▪ 農村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 ▪ 我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對策的淺議... -
管理科學論文 更多 ▪ 加強監(jiān)管促廉政建設... ▪ 新時期高校維修工程管理的思考... ▪ 20世紀我國地方國家政權的內卷化探討... ▪ 節(jié)后假日食品監(jiān)管... ▪ 對知識經濟與行政管理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