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后漢書

 

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孔子曰:“與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贝松w失于周全之道,而取諸偏至之端者也。然則有所不為,亦將有所必為者矣;既云進取,亦將有所不取者矣。如此,性尚分流,為否異適矣。 中世偏行一介之夫,能成名立方者,蓋亦眾也。或志剛金石,而克捍于強御。或意嚴冬霜,而甘心于小諒。亦有結(jié)朋協(xié)好,幽明共心;蹈義陵險,死生等節(jié)。雖事非通圓,良其風軌,有足懷者。而情跡殊雜,難為條品;片辭特趣,不足區(qū)別。措之則事或有遺,載之則貫序無統(tǒng)。以其名體雖殊,而操行俱絕,故總為《獨行篇》焉。庶備諸闕文,紀志漏脫云爾。 譙玄字君黃,巴郡閬中人也。少好學,能說《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災(zāi),乃詔舉敦樸遜讓、有行義者各一人。州舉玄,詣公車,對策高第,拜議郎。 帝始作期門,數(shù)為微行。立趙飛燕為皇后,后專寵懷忌,皇子多橫夭。玄上書諫曰:“臣聞王者承天,繼宗統(tǒng)極,保業(yè)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蠱之義,《詩》詠眾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屬望,而不惟社稷之計,專念微行之事,愛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竊聞后宮皇子,產(chǎn)而不育。臣聞之怛然,痛心傷剝,竊懷憂國,不忘須臾。夫警衛(wèi)不修,則患生非常。忽有醉酒狂夫,分爭道路。既無尊嚴之儀,豈識上下之別!此為胡狄起于轂下,而賊亂發(fā)于左右也。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愛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無窮之福,天下幸甚! 時,數(shù)有災(zāi)異,玄輒陳其變。既不省納,故久稽郎官。后遷太常丞,以弟服去職。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詔公卿舉敦樸直言。大鴻臚左咸舉玄詣公車對策,復拜議郎,遷中散大夫。四年,選明達政事、能班化風俗者八人。時并舉玄,為繡衣使者,持節(jié),與太仆王惲等分行天下,觀覽風俗,所至專行誅賞。事未及終,而王莽居攝,玄于是縱使者車,變易姓名,間竄歸家,因以隱遁。 后公孫述僣號于蜀,連聘不詣。述乃遣使者備禮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賜以毒藥。太守乃自赍璽書至玄廬,曰:“君高節(jié)已著,朝廷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兇禍。”玄仰天嘆曰:“唐堯大圣,許由恥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餓。彼獨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藥。玄子瑛泣血叩頭于太守曰:“方今國家,東有嚴敵,兵師四出。國用軍資,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錢千萬,以贖父死!碧貫檎,述聽許之。玄遂隱藏田野,終述之世。 時,兵戈累年,莫能修尚學業(yè),玄獨訓諸子勤習經(jīng)書。建武十一年卒。明年,天下平定,玄弟慶以狀詣闕自陳。光武美之,策詔本郡祠以中牢,敕所在還玄家錢。 時,亦有犍為費貽,不肯仕述,乃漆身為厲,陽狂以避之,退藏山藪十余年。述破后,仕至合浦太守。 瑛善說《易》,以授顯宗,為北宮衛(wèi)士令。 李業(yè)字巨游,廣漢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習《魯詩》,師博士許晃。元始中,舉明經(jīng),除為郎。 會王莽居攝,業(yè)以病去官,杜門不應(yīng)州郡之命。太守劉咸強召之,業(yè)乃載病詣門。咸怒,出教曰:“賢者不避害,譬猶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聞業(yè)名稱,故欲與之為治,而反托疾乎?”令詣獄養(yǎng)病,欲殺之。客有說咸曰:“趙殺鳴犢,孔子臨河而逝。未聞求賢而脅以牢獄者也!毕棠顺鲋蚺e方正。王莽以業(yè)為酒士,病不之官,遂隱藏山谷,絕匿名跡,終莽之世。 及公孫述僣號,素聞業(yè)賢,征之,欲以為博士,業(yè)固疾不起。數(shù)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鴻臚尹融持毒酒、奉詔命以劫業(yè):若起,則受公侯之位;不起,賜之以藥。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區(qū)區(qū)之身,試于不測之淵乎!朝廷貪慕名德,曠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時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為子孫,身名俱全,不亦優(yōu)乎!今數(shù)年不起,猜疑寇心,兇禍立加,非計之得者也!睒I(yè)乃嘆曰:“危國不入,亂國不居。親于其身為不善者,義所不從。君子見危授命,何乃誘以高位重餌哉?”融見業(yè)辭志不屈,復曰:“宜呼室家計之!睒I(yè)曰:“丈夫斷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為?”遂飲毒而死。述聞業(yè)死,大驚,又恥有殺賢之名,乃遣使吊祠,賻贈百匹。業(yè)子翚,逃避不受。 蜀平,光武下詔表其閭,《益部紀》載其高節(jié),圖畫形象。 初,平帝時,蜀郡王皓為美陽令,王嘉為郎。王莽篡位,并棄官西歸。及公孫述稱帝,遣使征皓、嘉,恐不至,遂先系其妻、子。使者謂嘉曰:“速裝,妻、子可全!睂υ唬骸叭R猶識主,況于人乎!”王皓先自刎,以首付使者。述怒,遂誅皓家屬。王嘉聞而嘆曰:“后之哉!”乃對使者伏劍而死。 是時,犍為任永及業(yè)同郡馮信,并好愛博古。公孫述連征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世難。永妻淫于前,匿情無言;見子入井,忍而不救。信侍婢亦對信奸通。及聞述誅,皆盥洗更視曰:“世適平,目即清!币咦詺。光武聞而征之,并會病卒。 劉茂字子衛(wèi),太原晉陽人也。少孤,獨侍母居。家貧,以筋力致養(yǎng),孝行著于鄉(xiāng)里。及長,能習《禮經(jīng)》,教授常數(shù)百人。哀帝時,察孝廉,再遷五原屬國候,遭母憂去官。服竟后為沮陽令。會王莽篡位,茂棄官,避世弘農(nóng)山中教授。 建武二年歸,為郡門下掾。時,赤眉二十余萬眾攻郡縣,殺長吏及府掾史。茂負太守孫福逾墻藏空穴中,得免。其暮,俱奔盂縣。晝則逃隱,夜求糧食。積百余日,賊去,乃得歸府。明年,詔書求天下義士。福言茂曰:“臣前為赤眉所攻,吏民壞死,奔走趣山。臣為賊所圍,命如絲發(fā),賴茂負臣逾城,出保盂縣。茂與弟觸冒兵刃,緣山負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節(jié)義尤高。宜蒙表擢,以厲義士。”詔書即征茂,拜議郎,遷宗正丞。后拜侍中,卒官。 延平中,鮮卑數(shù)百余騎寇漁陽,太守張顯率吏士追出塞,遙望虜營煙火,急趣之。兵馬掾嚴授慮有伏兵,苦諫止,不聽。顯蹙令進,授不獲已,前戰(zhàn),伏兵發(fā),授身被十創(chuàng),歿于陣。顯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虜射中顯,主簿衛(wèi)福、功曹徐咸遽赴之,顯遂墮馬,福以身擁蔽,虜并殺之。朝廷愍授等節(jié),詔書褒嘆,厚加賞賜,各除子一人為郎中。 永初二年,劇賊畢豪等入平原界,縣令劉雄將吏士乘船追之。至厭次河,與賊合戰(zhàn)。雄敗,執(zhí)雄,以矛刺之。時小吏所輔前叩頭求哀,愿以身代雄。豪等縱雄而刺輔,貫心洞背即死。東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狀上。詔書追傷之,賜錢二十萬,除父奉為郎中。 溫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從事。建武二年,騎都尉弓里戍將兵平定北州,到太原,歷訪英俊大人,問以策謀。戍見序奇之,上疏薦焉。于是征為侍御史,遷武陵都尉,病免官。 六年,拜謁者,遷護羌校尉。序行部至襄武,為隗囂別將茍宇所拘劫。宇謂序曰:“子若與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圖也。”序曰:“受國重任,分當效死,義不貪生、茍背恩德。”宇等復曉譬之。序素有氣力,大怒,叱宇等曰:“虜何敢迫脅漢將!”因以節(jié)楇殺數(shù)人。賊眾爭欲殺之。宇止之曰:“此義士死節(jié),可賜以劍!毙蚴軇,銜須于口,顧左右曰:“既為賊所迫殺,無令須污土!彼旆鼊Χ。 序主簿韓遵、從事王忠持尸歸斂。光武聞而憐之,命忠送喪到洛陽,賜城傍為冢地,賻谷千斛、縑五百匹,除三子為郎中。長子壽,服竟為鄒平侯相。夢序告之曰:“久客思鄉(xiāng)里!眽奂礂壒,上書乞骸骨歸葬。帝許之,乃反舊塋焉。 彭脩字子陽,會稽毗陵人也。年十五時,父為郡吏,得休,與脩俱歸,道為盜所劫。脩困迫,乃拔佩刀前持盜帥曰:“父辱子死,卿不顧死邪?”盜相謂曰:“此童子義士也,不宜逼之。”遂辭謝而去。鄉(xiāng)黨稱其名。 后仕郡為功曹。時,西部都尉宰祐行太守事,以微過收吳縣獄吏,將殺之。主簿鐘離意爭諫甚切,祐怒,使收縛意,欲案之,掾史莫敢諫。脩排閣直入,拜于庭,曰:“明府發(fā)雷霆于主薄,請聞其過。”祐曰:“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脩因拜曰:“昔任座面折文侯,朱云攀毀欄檻,自非賢君,焉得忠臣?今慶明府為賢君,主簿為忠臣。”祐遂原意罰,貰獄吏罪。 后州辟從事。時,賊張子林等數(shù)百人作亂,郡言州,請脩守吳令。脩與太守俱出討賊,賊望見車馬,競交射之,飛矢雨集。脩障捍太守,而為流矢所中死,太守得全。賊素聞其恩信,即殺弩中脩者,余悉降散。言曰:“自為彭君故降,不為太守服也! 索盧放字君陽,東郡人也。以《尚書》教授千余人。初署郡門下掾。更始時,使者督行郡國,太守有事,當就斬刑,放前言曰:“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歸心皇漢者,實以圣政寬仁故也。而傳車所過,未聞恩澤。太守受誅,誠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懼,各生疑變。夫使功者不如使過,愿以身代太守之命!彼烨熬蛿亍J拐吡x而赦之,由是顯名。 建武六年,征為洛陽令,政有能名。以病乞身。徙諫議大夫,數(shù)納忠言,后以疾去。 建武末,復征不起,光武使人輿之,見于南宮云臺,賜谷二千斛,遣歸,除子為太子中庶子。卒于家。 周嘉字惠文,汝南安城人也。高祖父燕,宣帝時為郡決曹掾。太守欲枉殺人,燕諫不聽,遂殺囚而黜燕。囚家守闕稱冤,詔遣復考。燕見太守曰:“愿謹定文書,皆著燕名,府君但言時病而已!背鲋^掾史曰:“諸君被問,悉當以罪推燕。如有一言及于府君,燕手劍相刃!笔拐吣耸昭嘞氮z。屢被掠楚,辭無屈橈。當下蠶室,乃嘆曰:“我平王之后,正公玄孫,豈可以刀鋸之余下見先君?”遂不食而死。燕有五子,皆至刺史、太守。 嘉仕郡為主簿。王莽末,郡賊入汝陽城,嘉從太守何敞討賊,敞為流矢所中,郡兵奔北,賊圍繞數(shù)十重,白刃交集,嘉乃擁敞,以身捍之。因呵賊曰:“卿曹皆人隸也。為賊既逆,豈有還害其君者邪?嘉請以死贖君命。”因仰天號泣。群賊于是兩兩相視,曰:“此義士也!”給其車馬,遣送之。 后太守寇恂舉為孝廉,拜尚書侍郎。光武引見,問以遭難之事。嘉對曰:“太守被傷,命懸寇手。臣實弩怯,不能死難。”帝曰:“此長者也!痹t嘉尚公主,嘉稱病篤,不肯當。 稍遷零陵太守,視事七年,卒。零陵頌其遺愛,吏民為立祠焉。 嘉從弟暢,字伯持,性仁慈,為河南尹。永初二年夏,旱,久禱無應(yīng),暢因收葬洛城傍客死骸骨,凡萬余人。應(yīng)時澎雨,歲乃豐稔。位至光祿勛。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蹦斯部似谌。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蹦冈唬骸叭羧,當為爾醖酒!敝疗淙,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式仕為郡功曹。后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于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怳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fā)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本耷浼戎粒祮恃栽唬骸靶幸釉!死生路異,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zhí)紼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后乃去。 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時諸生長沙陳平子亦同在學,與式未相見,而平子被病將亡,謂其妻曰:“吾聞山陽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歿后,但以尸埋巨卿戶前!蹦肆阉貫闀赃z巨卿。既終,妻從其言。時式出行適還,省書見瘞,愴然感之,向墳揖哭,以為死友。乃營護平子妻兒,身自送喪于臨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書于柩上,哭別而去。其兄弟聞之,尋求不復見。長沙上計掾史到京師,上書表式行狀,三府并辟,不應(yīng)。 舉州茂才,四遷荊州刺史。友人南陽孔嵩,家貧親老,乃變名姓,傭為新野縣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縣選嵩為導騎迎式。式見而識之,呼嵩,把臂謂曰:“子非孔仲山邪?”對之嘆息,語及平生。曰:“昔與子俱曳長裾,游息帝學。吾蒙國恩,致位牧伯,而子懷道隱身,處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長守于賤業(yè),晨門肆志于抱關(guān)。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貧者士之宜,豈為鄙哉!”式敕縣代嵩,嵩以為先傭未竟,不肯去。 嵩在阿里,正身厲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訓化。遂辟公府。之京師,道宿下亭,盜共竊其馬,尋問知其嵩也,乃相責讓曰:“孔仲山善士,豈宜侵盜乎!”于是送馬謝之。嵩官至南海太守。 式后遷廬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李善字次孫,南陽淯陽人也,本同縣李元蒼頭也。建武中疫疾,元家相繼死沒,唯孤兒續(xù)始生數(shù)旬,而貲財千萬,諸奴婢私共計議,欲謀殺續(xù),分其財產(chǎn)。善深傷李氏而力不能制,乃潛負續(xù)逃去,隱山陽瑕丘界中,親自哺養(yǎng),乳為生湩。推燥居濕,備嘗艱勤。續(xù)雖在孩抱,奉之不異長君,有事輒長跪請白,然后行之。閭里感其行,皆相率修義。續(xù)年十歲,善與歸本縣,修理舊業(yè)。告奴婢于長吏,悉收殺之。時鐘離意為瑕丘令,上書薦善行狀。光武詔拜善及續(xù)并為太子舍人。 善顯宗時辟公府,以能理劇,再遷日南太守。從京師之官,道經(jīng)淯陽,過李元冢。未至一里,乃脫朝服,持鋤去草。及拜墓,哭泣甚悲,身自炊爨,執(zhí)鼎俎以修祭祀。垂泣曰:“君夫人,善在此!北M哀,數(shù)日乃去。到官,以愛惠為政,懷來異俗。遷九江太守,未至,道病卒。 續(xù)至河間相。 王忳字少林,廣漢新都人也。忳嘗詣京師,于空舍中見一書生疾困,愍而視之。書生謂忳曰:“我當?shù)铰尻,而被病,命在須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贈,死后乞藏骸骨。”未及問姓名而絕。忳即鬻金一斤,營其殯葬,余金悉置棺下,人無知者。后歸數(shù)年,縣署忳大度亭長。初到之日,有馬馳入亭中而止。其日,大風飄一繡被,復墮忳前,即言之于縣,縣以歸忳。忳后乘馬到雒縣,馬遂奔走,牽忳入它舍。主人見之喜曰:“今禽盜矣!眴枏魉傻民R,忳具說其狀,并及繡被。主人悵然良久,乃曰:“被隨旋風,與馬俱亡,卿何陰德而致此二物?”忳自念有葬書生之事,因說之,并道書生形貌及埋金處。主人大驚,號曰:“是我子也。姓金名彥。前往京師,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報,天以此章卿德耳。”忳悉以被、馬還之,彥父不取,又厚遺忳。忳辭讓而去。時,彥父為州從事,因告新都令,假忳休,自與俱迎彥喪,余金俱存。忳由是顯名。 仕郡功曹,州治中從事。舉茂才,除郿令。到官,至斄亭。亭長曰:“亭有鬼,數(shù)殺過客,不可宿也!睆髟唬骸叭蕜賰葱埃鲁幌,何鬼之避!”即入亭止宿。夜中聞有女子稱冤之聲。忳咒曰:“有何枉狀,可前求理乎?”女子曰:“無衣,不敢進!睆鞅阃兑屡c之。女子乃前訴曰:“妾夫為涪令,之官過宿此亭,亭長無狀,賊殺妾家十余口,埋在樓下,悉取財貨!睆鲉柾らL姓名。女子曰:“即今門下游徼者也!睆髟唬骸叭旰喂蕯(shù)殺過客?”對曰:“妾不得白日自訴,每夜陳冤,客輒眠不見應(yīng),不勝感恚,故殺之!睆髟唬骸爱敒槿昀泶嗽饛蜌⒘忌埔。”因解衣于地,忽然不見,明旦召游徼詰問,具服罪,即收系,及同謀十余人悉伏辜。遣吏送其喪歸鄉(xiāng)里,于是亭遂清安。 張武者,吳郡由拳人也。父業(yè),郡門下掾,送太守妻、子還鄉(xiāng)里,至河內(nèi)亭,盜夜劫之,業(yè)與賊戰(zhàn)死,遂亡失尸骸。武時年幼,不及識父。后之太學受業(yè),每節(jié),常持父遺劍,至亡處祭醊,泣而還。太守第五倫嘉其行,舉孝廉。遭母喪過毀,傷父魂靈不返,因哀慟絕命。 陸續(xù)字智初,會稽吳人也。世為族姓。祖父閎,字子春,建武中為尚書令。美姿貌,喜著越布單衣,光武見而好之,自是常敕會稽郡獻越布。 續(xù)幼孤,仕郡戶曹史。時歲荒民饑,太守尹興使續(xù)于都亭賦民饘粥。續(xù)悉簡閱其民,訊以名氏。事畢,興問所食幾何?續(xù)因口說六百余人,皆分別姓字,無有差謬。興異之。刺史行部,見續(xù),辟為別駕從事。以病去,還為郡門下掾。 是時,楚王英謀反,陰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覺,顯宗得其錄,有尹興名,乃征興詣廷尉獄。續(xù)與主簿梁宏、功曹史駟勛及掾史五百余人詣洛陽詔獄就考,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續(xù)、宏、勛掠考五毒,肌肉消爛,終無異辭。續(xù)母遠至京師,覘候消息,獄事特急,無緣與續(xù)相聞,母但作饋食,付門卒以進之,續(xù)雖見考苦毒,而辭色慷慨,未嘗易容,唯對食悲泣,不能自勝。使者怪而問其故。續(xù)曰:“母來,不得相見,故泣耳!笔拐叽笈詾殚T卒通傳意氣,召將案之。續(xù)曰:“因食餉羹,識母所自調(diào)和,故知來耳。非人告也!笔拐邌枺骸昂我灾杆骱酰俊崩m(xù)曰:“母嘗截肉,未嘗不方,斷蔥以寸為度,是以知之!笔拐邌栔T謁舍,續(xù)母果來,于是陰嘉之,上書說續(xù)行狀。帝即赦興等事,還鄉(xiāng)里,禁錮終身。續(xù)以老病卒。 長子稠,廣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逢,樂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學,不慕榮名,連征不就。褒子康,已見前傳。 戴封字平仲,濟北剛?cè)艘。年十五,詣太學,師事鄮令東海申君。申君卒,送喪到東海,道當經(jīng)其家。父母以封當還,豫為娶妻。封暫過拜親,不宿而去。還京師卒業(yè)。時同學石敬平溫病卒,封養(yǎng)視殯斂,以所赍糧市小棺,送喪到家。家更斂,見敬平行時書物皆在棺中,乃大異之。封后遇賊,財物悉被略奪,唯余縑七匹,賊不知處,封乃追以與之,曰:“知諸君乏,故送相遺!辟\驚曰:“此賢人也!北M還其器物。 后舉孝廉,光祿主事,遭伯父喪去官。詔書求賢良方正直言之士、有至行能消災(zāi)伏異者,公卿郡守各舉一人。郡及大司農(nóng)俱舉封。公車征,陛見,對策第一,擢拜議郎。遷西華令。時汝、潁有蝗災(zāi),獨不入西華界。時督郵行縣,蝗忽大至。督郵其日即去,蝗亦頓除,一境奇之。其年大旱,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于是遠近嘆服。 遷中山相。時諸縣囚四百余人,辭狀已定,當行刑。封哀之,皆遣歸家,與克期日,皆無違者。詔書策美焉。 永元十二年,征拜太常,卒官。 李充字大遜,陳留人也。家貧,兄弟六人同食遞衣。妻竊謂充曰:“今貧居如此,難以久安。妾有私財,愿思分異!背鋫纬曛唬骸叭缬麆e居,當醞酒具會,請呼鄉(xiāng)里內(nèi)外,共議其事!眿D從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曰母曰:“此婦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北愫沁称鋴D,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坐中驚肅,因遂罷散。充后遭母喪,行服墓次,人有盜其墓樹者,充手自殺之。服闋,立精舍講授。 太守魯平請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溝中,因謫署縣都亭長。不得已,起親職役。后和帝公車征,不行。延平中,詔公卿、中二千石各舉隱士大儒,務(wù)取高行,以勸后進,特征充為博士。時魯平亦為博士,每與集會,常嘆服焉。 充遷侍中。大將軍鄧騭貴戚傾時,無所下借,以充高節(jié),每卑敬之。嘗置酒請充,賓客滿堂,酒酣,騭跪曰:“幸托椒房,位列上將。幕府初開,欲辟天下奇?zhèn)ィ钥锊淮,惟諸君博求其器。”充乃為陳海內(nèi)隱居懷道之士,頗有不合,騭欲絕其說,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說士猶甘于肉!”遂出,徑去。騭甚望之。同坐汝南張孟舉往讓充曰:“一日聞足下與鄧將軍說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責,非所以光祚子孫者也!背湓唬骸按笳煞蚓邮溃F行其意,何能遠為子孫計哉!”由是見非于貴戚。 遷左中郎將,年八十八,為國三老。安帝常特進見,賜以幾杖。卒于家。 繆肜字豫公,汝南召陵人也。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財業(yè)。及各娶妻,諸婦遂求分異,又數(shù)有斗爭之言。肜深懷憤嘆,乃掩戶自撾曰:“繆肜,汝修身謹行,學圣人之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諸婦聞之,悉叩頭謝罪,遂更為敦睦之行。 仕縣為主簿。時縣令被章見考,吏皆畏懼自誣,而肜獨證據(jù)其事。掠考苦毒,至乃體生蟲蛆,因復傳換五獄,逾涉四年,令卒以自免。 太守隴西梁湛召為決曹史。安帝初,湛病卒官,肜送喪還隴西。始葬,會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亂它郡,肜獨留不去,為起墳冢。乃潛穿井旁以為窟室,晝則隱竄,夜則負士,及賊平而墳已立。其妻、子意肜已死,還見大驚。關(guān)西咸稱傳之,共給車馬衣資,肜不受而歸鄉(xiāng)里。 辟公府,舉尤異,遷中牟令?h近京師,多權(quán)豪。肜到,誅諸奸吏及托名貴戚賓客者百有余人,威名遂行。卒于官。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與同郡雷義為友,俱學《魯詩》、《顏氏春秋》。太守張云舉重孝廉,重以讓義,前后十余通記,云不聽。義明年舉孝廉,重與俱在郎署。 有同署郎負息錢數(shù)十萬,責主日至,詭求無已,重乃密以錢代還。郎后覺知而厚辭謝之。重曰:“非我之為,將有同姓名者!苯K不言惠。又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鄰舍郎绔以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說,而市绔以償之。后寧喪者歸,以绔還主,其事乃顯。 重后與義俱拜尚書郎,義代同時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見義去,亦以病免。 后舉茂才,除細陽令。政有異化,舉尤異,當遷為會稽太守,遭姊憂去官。后為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也。初為郡功曹,嘗擢舉善人,不伐其功。義嘗濟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謝之,義不受。金主伺義不在,默投金于承塵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無所復還,義乃以付縣曹。 后舉孝廉,拜尚書侍郎,有同時郎坐事,當居刑作。義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論司寇。同臺郎覺之,委位自上,乞贖義罪。順帝詔皆除刑。 義歸,舉茂才,讓于陳重,刺史不聽,義遂陽狂被發(fā)走,不應(yīng)命。鄉(xiāng)里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比瑫r俱辟二人。義遂為守灌謁者。使持節(jié)督郡國行風俗,太守令長坐者凡七十人。旋拜侍御史,除南頓令,卒官。 子授,官至蒼梧太守。 范冉字史云,陳留外黃人也。少為縣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郵,冉恥之,乃遁去。到南陽,受業(yè)于樊英。又游三輔,就馬融通經(jīng),歷年乃還。 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常慕梁伯鸞、閔仲叔之為人。與漢中李固、河內(nèi)王奐親善,而鄙賈偉節(jié)、郭林宗焉。奐后為考城令,境接外黃,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遷漢陽太守,將行,冉乃與弟協(xié)步赍麥酒,于道側(cè)設(shè)壇以待之。冉見奐車徒駱驛,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辯論于路。奐識其聲,即下車與相揖對。奐曰:“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敘分隔!比皆唬骸白忧霸诳汲牵加鄰,以賤質(zhì)自絕豪友耳。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輕行相候,以展訣別。如其相追,將有慕貴之譏矣。”便起告違,拂衣而去。奐瞻望弗及,冉長逝不顧。 桓帝時,以冉為萊蕪長,遭母憂,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于朝。議者欲以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間,徒行敝服,賣卜于市。 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蛟⑾⒖蛷],或依宿樹蔭。如此十余年,乃結(jié)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 及黨禁解,為三府所辟,乃應(yīng)司空命。是時西羌反叛,黃巾作難,制諸府掾?qū),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詔書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 中平二年,年七十四,卒于家。臨命遺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濟時,死何忍自同于世!氣絕便斂,斂以時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斂畢便穿,穿畢便埋。其明堂之奠,干飯寒水,飲食之物,勿有所下。墳封高下,令足自隱。知我心者,李子堅、王子炳也。今皆不在,制之在爾,勿令鄉(xiāng)人宗親有所加也!庇谑侨髑擦钍繁嫉。大將軍何進移書陳留太守,累行論謚,僉曰宜為貞節(jié)先生。會葬者二千余人,刺史郡守各為立碑表墓焉。 戴就字景成,會稽上虞人也。仕郡倉曹掾,楊州刺史歐陽參奏太守成公浮臧罪,遣部從事薛安案倉庫簿領(lǐng),收就于錢唐縣獄。幽囚考掠,五毒參至。就慷慨直辭,色不變?nèi)。又燒鋘斧,使就挾于肘腋。就語獄卒:“可熟燒斧,勿令冷!泵可吓砜迹蛑癸埵巢豢舷,肉焦毀{惰土}地者,掇而食之。主者窮竭酷慘,無復余方,乃臥就覆船下,以馬通薰之。一夜二日,皆謂已死,發(fā)船視之,就方張眼大罵曰:“何不益火,而使滅絕!”又復燒地,以大針刺指爪中,使以把土,爪悉{惰土}落。主者以狀白安,安呼見就,謂曰:“太守罪穢狼藉,受命考實,君何故以骨肉拒捍邪?”就據(jù)地答言:“太守剖符大臣,當以死報國。卿雖銜命,固宜申斷冤毒,奈何誣枉忠良,強相掠理,令臣謗其君,子證其父!薛安庸騃,忸行無義,就考死之日,當白之于天,與群鬼殺汝于亭中。如蒙生全,當手刃相裂!”安深奇其壯節(jié),即解械,更與美談,表其言辭,解釋郡事。征浮還京師,免歸鄉(xiāng)里。 太守劉寵舉就孝廉,光祿主事,病卒。 趙苞字威豪,甘陵東武城人。從兄忠,為中常侍,苞深恥其門族有宦官名勢,不與忠交通。 初仕州郡,舉孝廉,再遷廣陵令。視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狀,遷遼西太守。抗厲威嚴,名振邊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當?shù)娇,道?jīng)柳城,值鮮卑萬余人入塞寇鈔,苞母及妻子遂為所劫質(zhì),載以擊郡。苞率步騎二萬,與賊對陣。賊出母以示苞,苞悲號謂母曰:“為子無狀,欲以微祿奉養(yǎng)朝夕,不圖為母作禍。昔為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jié),唯當萬死,無以塞罪!蹦高b謂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昔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其勉之!卑磿r進戰(zhàn),賊悉摧破,其母妻皆為所害。苞殯斂母畢,自上歸葬。靈帝遣策吊慰,封鄃侯。 苞葬訖,謂鄉(xiāng)人曰:“食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歐血而死。 向栩字甫興,河內(nèi)朝歌人,向長之后也。少為書生,性卓詭不倫。恒讀《老子》,狀如學道。又似狂生,好被發(fā),著絳綃頭。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積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處。不好語言而喜長嘯。賓客從就,輒伏而不視。有弟子,名為“顏淵”、“子貢”、“季路”、“冉有”之輩;蝌T驢入市,乞丐于人;蛳ひT乞兒俱歸止宿,為設(shè)酒食。時人莫能測之?ざY請辟,舉孝廉、賢良方正、有道,公府辟,皆不到。又與彭城姜肱、京兆韋著并征,栩不應(yīng)。 后特征,到,拜趙相。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而栩更乘鮮車,御良馬,世疑其始偽。及到官,略不視文書,舍中生蒿萊。 征拜侍中,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百官憚之。會張角作亂,栩上便宜,頗譏刺左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將于河上北向讀《孝經(jīng)》,賊自當消滅。中常侍張讓讒栩不欲令國家命將出師,疑與角同心,欲為內(nèi)應(yīng)。收送黃門北寺獄,殺之。 諒輔字漢儒,廣漢新都人也。仕郡為五官掾。時夏大旱,太守自出祈禱山川,連日而無所降。輔乃自暴庭中,慷慨咒曰:“輔為股肱,不能進諫納忠,薦賢退惡,和調(diào)陰陽,承順天意,至令天地否隔,萬物焦枯,百姓喁喁,無所訴告,咎盡在輔。今郡太守改服責己,為民祈福,精誠懇到,未有感徹。輔今敢自祈請,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無狀!庇谑欠e薪柴聚茭茅以自環(huán),扌冓火其旁,將自焚焉。未及日中時,而天云晦合,須臾澍雨,一郡沾潤,世以此稱其志誠。 劉翊字子相,潁川潁陰人也。家世豐產(chǎn),常能周旋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陳國張季禮遠赴師喪,遇寒冰車毀,頓滯道路。翊見而謂曰:“君慎終赴義,行宜速達!奔聪萝嚺c之,不告姓名,自策馬而去。季禮意其子相也,后故到潁陰,還所假乘。翊閉門辭行,不與相見。 常守志臥疾,不屈聘命。河南種拂臨郡,引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為起焉。拂以其擇時而仕,甚敬任之。陽翟黃綱恃程夫人權(quán)力,求占山澤以自營植。拂召翊問曰:“程氏貴盛,在帝左右,不聽則恐見怨,與之則奪民利,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澤不以封,蓋為民也。明府聽之,則被佞倖之名矣。若以此獲禍,貴子申甫,則自以不孤也!狈鲝鸟囱裕觳慌c之。乃舉翊為孝廉,不就。 后黃巾賊起,郡縣饑荒,翊救給乏絕,盜其食者數(shù)百人。鄉(xiāng)族貧者,死亡則為具殯葬,嫠獨則助營妻娶。 獻帝遷都西京,翊舉上計掾。是時寇賊興起,道路隔絕,使驛稀有達者。翊夜行晝伏,乃到長安。詔書嘉其忠勤,特拜議郎,遷陳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車馬,自載東歸。出關(guān)數(shù)百里,見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馬易棺,脫衣斂之。又逢知故困餒于路,不忍委去,因殺所駕牛,以救其乏。眾人止之,翊曰:“視沒不救,非志士也!彼炀沭I死。 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寔,以義行稱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绷衣劧谷酥x之,遺布一端;騿柶涔,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問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zhì)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 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遭黃巾、董卓之亂,乃避地遼東,夷人尊奉之。太守公孫度接以昆弟之禮,訪州政事,欲以為長史。烈乃為商賈自穢,得免。曹操聞烈高名,遣征不至。建安二十四年,終于遼東,年七十八。 贊曰:乘方不忒,臨義罔惑。惟此剛潔,果行育德。

 

后漢書

  《《后漢書》岳麓書社版后漢書》由我國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逗鬂h書》是繼《史記》、《漢書》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寫的重要史籍。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后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后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參考袁宏所著的《后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xù)漢書》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后漢書》。 

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 梁統(tǒng)列傳第二十四
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 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
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 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
卷三十九 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 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自東都主人以下分為下卷)
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卷四十一 第五鐘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 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
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
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zhì)帝紀第六 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
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 卷十下 皇后紀第十下
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
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 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 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
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 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
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 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
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 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卷二十八下 馮衍列傳第十八下 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
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 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yīng)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tǒng)列傳第三十九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 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
卷五十二 崔骃列傳第四十二 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
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 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 卷六十二 荀韓鐘陳列傳第五十二
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
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 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shù)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卷八十二上 方術(shù)列傳第七十二上 卷八十二下 方術(shù)列傳第七十二下
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
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志第一 律歷上 志第二 律歷中
志第三 律歷下 志第四 禮儀上
志第五 禮儀中 志第六 禮儀下
志第七 祭祀上 志第八 祭祀中
志第九 祭祀下 志第十 天文上
志第十一 天文中 志第十二 天文下
志第十三 五行一 志第十四 五行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三 志第十六 五行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志第十八 五行六
志第十九 郡國一 志第二十 郡國二
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志第三十 輿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