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孟精義》卷三十五 經(jīng)部三十五
《論孟精義》·三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朱子撰。初,朱子於隆興元年輯諸家說《論語》者為《要義》,其本不傳。后九年為乾道壬辰,因復取二程、張子及范祖禹、呂希哲、呂大臨、謝良佐、游酢、楊時、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說,薈稡條疏,名之曰《論孟精義》,而自為之序。時朱子年四十三。后刻版於豫章郡,又更其名曰《要義》!痘奕C集》中有《書論語孟子要義序后》,曰“熹頃年編次此書,鋟版建陽,學者傳之久矣。后細考之,程、張諸先生說尚或時有所遺脫。既加補塞,又得毗陵周氏說四篇有半於建陽陳焞明仲,復以附於本章。豫章郡文學南康黃某商伯既以刻於其學,又慮夫讀者疑於詳略之不同也,屬熹書於前《序》之左,且更定其故號《精義》者曰《要義》”云云,是其事也。后又改其名曰《集義》,見於《年譜》,今世刊本仍稱《精義》,蓋從朱子原《序》名之也。凡《論語》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綱領》一篇,不入卷數(shù)。朱子初集是書,蓋本程氏之學以發(fā)揮經(jīng)旨。其后采攝菁華,撰成《集注》。中間異同疑似,當加剖析者,又別著之於《或問》。似此書乃已棄之糟粕。然考諸《語錄》,乃謂:“讀《論語》須將《精義》看。”又謂:“《語孟集義》中所載諸先生語,須是熟讀。一一記於心下,時時將來玩味,久久自然理會得!庇炙撇灰浴都ⅰ窂U此書者。故今亦仍錄存之焉。
卷三十五 經(jīng)部三十五
○四書類一
《論語》、《孟子》,舊各為帙!洞髮W》、《中庸》,舊《禮記》之二篇。其編為《四書》,自宋淳熙始。其懸為令甲,則自元延祐復科舉始。古來無是名也。然二戴所錄《曲禮》、《檀弓》諸篇,非一人之書,迨立名曰《禮記》,《禮記》遂為一家。即王逸所錄屈原、宋玉諸篇,《漢志》均謂之賦,迨立名曰《楚詞》,《楚詞》亦遂為一家。元邱葵《周禮補亡序》稱圣朝以“六經(jīng)”取士,則當時固以《四書》為一經(jīng)。前創(chuàng)后因,久則為律,是固難以一說拘矣。今從《明史·藝文志》例,別立《四書》一門,亦所謂禮以義起也。朱彝尊《經(jīng)義考》於《四書》之前仍立《論語》、《孟子》二類;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凡說《大學》、《中庸》者,皆附於禮類:蓋欲以不去餼羊略存古義。然朱子書行五百載矣,趙岐、何晏以下,古籍存者寥寥;梁武帝《義疏》以下,且散佚并盡;元、明以來之所解,皆自《四書》分出者耳!睹魇贰凡⑷搿端臅罚w循其實。今亦不復強析其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