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集編》卷三十五 經(jīng)部三十五
《四書集編》·二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宋真德秀撰。德秀字希元,浦城人。慶元五年進士,中詞科。紹定中拜參知政事,進資政殿直學士,提舉萬壽觀。卒謚文忠。事跡具《宋史·儒林傳》。此書惟《大學》一卷、《中庸》一卷為德秀所手定。《大學章句序》后有題記一行,稱“寶慶三年八月丁卯,后學真德秀編於學易齋”者,其成書年月也。其子志道《序》,亦惟稱《大學》、《中庸》,而云《論語、孟子集注》雖已點校,《集編》則未成。咸淳九年(案原本作“咸寧九年”。宋無此年號,今改正)劉才之《序》始稱“西山所編《中庸》、《大學》,惟《論》、《孟》二書闕焉?壑ヂ劊瑒t云已經(jīng)點校,但未編輯。是《論》、《孟》固未嘗無成書。一旦論諸堂上,學正劉樸谿承謂《讀書記》中所載《論》、《孟》處,與今所刊《中庸》、《大學》凡例同。其他如《文集》、《衍義》等書,亦有可采摭者。因勉其匯集成書,凡五閱月而帙就,又五閱月而刊成”云云,是《論語》十卷、《孟子》十四卷,皆劉承以德秀遺書補輯成之者也。朱子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其《章句》多出新意,其《集注》雖參取舊文,而亦多與先儒異。其所以去取之意,散見《或問》、《語類》、《文集》中,不能一一載也。而《或問》、《語類》、《文集》又多一時未定之說與門人記錄失真之處,故先后異同,重復顛舛,讀者往往病焉。是編博采朱子之說以相發(fā)明,復間附己見以折衷訛異。志道《序》述德秀之言,自稱有銓擇刊潤之功,殆非虛語。趙順孫《四書纂疏》備列德秀所著諸書,而不載其目。蓋至宋末始刊,其出最晚,順孫未之見也。自是以后,踵而作者汗牛充棟,然其學皆不及德秀,故其書亦終不及焉。
卷三十五 經(jīng)部三十五
○四書類一
《論語》、《孟子》,舊各為帙!洞髮W》、《中庸》,舊《禮記》之二篇。其編為《四書》,自宋淳熙始。其懸為令甲,則自元延祐復科舉始。古來無是名也。然二戴所錄《曲禮》、《檀弓》諸篇,非一人之書,迨立名曰《禮記》,《禮記》遂為一家。即王逸所錄屈原、宋玉諸篇,《漢志》均謂之賦,迨立名曰《楚詞》,《楚詞》亦遂為一家。元邱葵《周禮補亡序》稱圣朝以“六經(jīng)”取士,則當時固以《四書》為一經(jīng)。前創(chuàng)后因,久則為律,是固難以一說拘矣。今從《明史·藝文志》例,別立《四書》一門,亦所謂禮以義起也。朱彝尊《經(jīng)義考》於《四書》之前仍立《論語》、《孟子》二類;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凡說《大學》、《中庸》者,皆附於禮類:蓋欲以不去餼羊略存古義。然朱子書行五百載矣,趙岐、何晏以下,古籍存者寥寥;梁武帝《義疏》以下,且散佚并盡;元、明以來之所解,皆自《四書》分出者耳!睹魇贰凡⑷搿端臅,蓋循其實。今亦不復強析其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