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畢業(yè)論文查詢

 

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科學發(fā)展觀的一個理論淵源

科學發(fā)展觀的一個理論淵源

    摘 要:科學發(fā)展觀是如何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理論新境界的?本文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的研究和分析,論述了科學發(fā)展觀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淵源關系。指出,馬克思主義本來就包括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解,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由于這些思想長期以來成為被遮蔽的視域,致使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的不全面、不完整?茖W發(fā)展觀克服了以往發(fā)展觀的片面性,全面完整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人與自然;物質變換
    Abstract: How doe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nherit and advance Marxism and open up a new theoretical sphe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Marxist environmental thought,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Marxism. It points out that Marxism involves such aspects as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proper explo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ose aspects have long been neglected, which leads to the incomplete comprehension of Marxism. Having eliminated onesidedness,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nherits and advances Marxism at large.
    Key words: Marxism; environmental though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human and nature;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其傳播,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馬克思主義科學地預言,人類最終將發(fā)展成為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人們精神文明高度發(fā)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在這一美好理想的鼓勵和支持下,億萬人民群眾在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和領袖的領導下,滿懷信心地投入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洪流。然而,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加深,以及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世界各地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意識到: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由于歷史的種種原因,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理解和實踐,并不是系統(tǒng)和準確的,作為一個完整體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被人們肢解了,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和諧思想,成為“一個被長期遮蔽的視域”[1]。馬克思主義中的和諧思想,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其中的后者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環(huán)境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類社會發(fā)展問題時,是將“自然—人—社會”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對人與人的關系,及其與其密切相關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全面、完整、系統(tǒng)而又精辟的研究和闡述。但是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繼承者們的注意力和著眼點都只是放在如何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階級關系問題上,而對人與人關系影響甚大的另外一種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則缺乏應有的關注。
    由于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缺失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缺少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因而是缺少了環(huán)境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不完整、不全面的馬克思主義。缺少了環(huán)境思想的共產主義理論,也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共產主義理論。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挫折,并不是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問題,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只有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認識馬克思主義,對長期以來被忽視了的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重新認識,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fā)展理論,并為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
    馬克思主義對環(huán)境問題雖然沒有專門的論述,從表面上看來是零星地、分散地出現(xiàn)在其他論述之中,但卻是系統(tǒng)、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這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寬闊的理論視角決定的,他們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看作是人類面臨各種矛盾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一并解決。現(xiàn)在一些環(huán)境思想的研究者,批評馬克思主義缺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恰恰暴露了他們本身的狹隘,雖然他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更專門、更細致了,但卻將環(huán)境問題孤立起來看待,從而導致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的錯誤認識。
    一、馬克思主義的環(huán)境思想
    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對人和自然界關系的總體認識。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論述,基本內容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在人類全部歷史中,“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2]2324。
    (2)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他們的環(huán)境中并且和這個環(huán)境一起發(fā)展起來的。”[3]3839“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lián)系,也就等于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lián)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95
    (3)人靠自然生活,離不開自然界!白匀唤缡侨藶榱瞬恢滤劳龆仨毰c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盵4]95
    (4)自然界是生產力的要素,是勞動對象。勞動和自然界是一切財富的源泉,“人類沒有創(chuàng)造物質本身”,人類的生產能力,“只有在物質本身預先存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5]。也就是說,“自然界為勞動提供物料,勞動把物料轉變?yōu)樨敻弧盵6]295。
    (5)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人和自然的關系中,“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7]。
    (6)“人化自然”的思想。馬克思主義所說的自然界,是在人類社會產生過程中形成的,這個人類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經過人類改造的,具體的、真實的自然界!氨怀橄蟮毓铝⒌乩斫獾、被固定為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對人說來也是無!盵4]178
    以上這些觀點對于如何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但不屬于本文論述范圍,故不贅述。
    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除了以上基本觀點之外,還有以下幾個重要觀點:
    (1)自然—人—社會是一個整體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們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認識到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性作用:生產力發(fā)展,必然會導致落后的生產關系發(fā)生變化,使之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這也是馬克思主義者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但是,這只是一個方面,只是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問題。對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另外一個角度和側面,卻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理解。
    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生產力問題實際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而生產關系的問題則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問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問題也可以看成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fā)展和人類解放的理論,并不是像過去人們所理解的那樣,孤立地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且只是把這種關系看作是階級斗爭關系,而是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看待的,即將自然—人—社會三者作為一個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統(tǒng)一體來看待的。
    將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割裂起來孤立看待,并不是從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開始,而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理論界的普遍現(xiàn)象,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能夠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恩格斯敏銳地認識到:“自然和歷史——這是我們在其中生存、活動并表現(xiàn)自己的那個環(huán)境的兩個組成部分!盵8]也就是說,人類社會面臨兩種關系,一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一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為了糾正將人與人和人與自然這兩種關系互相割裂的思想認識,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得不多次闡述這一問題。他們批評過去的一切歷史觀,“把人對自然界的關系從歷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歷史之間的對立”[2]44。同時進一步指出:“歷史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面是密切相關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2]20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強調,歷史的這種雙重關系——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是互相制約、互相牽制的,“人們對自然界的狹隘的關系制約著他們之間的狹隘的關系,而他們之間的狹隘的關系又制約著他們對自然界的狹隘的關系”[2]35,因此,“始終必須把‘人類的歷史’同工業(yè)和交換的歷史聯(lián)系起來研究和探討”[2]34。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進一步將這種對兩種關系的認識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聯(lián)系在一起,深刻地指出,“我們這個世紀面臨的大變革即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9],而且他們的所有理論研究工作,都是圍繞著實現(xiàn)這兩大變革而進行的?上У氖,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并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刻思想,將兩個大的變革當作一個,即社會關系的變革,而且是更多地把人與自然的關系單純理解為發(fā)展生產力,把人與人的關系單純理解為階級關系,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把“和解”單純理解為“斗爭”和“征服”。
    現(xiàn)在,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危機告訴我們,如果再不關注人與自然和解的環(huán)境問題,失去資源和環(huán)境的支撐,人類社會將會難以持續(xù),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尚且難以為繼,又怎么能夠談得上實現(xiàn)共產主義呢?眾所周知,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共產主義得以實現(xiàn)的前提,就是人類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從這種意義上說,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和科學發(fā)展觀,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必要前提,“綠色道路”是實現(xiàn)“紅色道路”的物質保證。[10]沒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就不能建成共產主義。
    (2)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馬克思以實踐為中介來解釋人和自然的關系,認為勞動是使主體和客體相互聯(lián)系,人與自然交往的過程,并把這一過程概括為“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11]201。
    用“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來概括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非常準確,也非常深刻,抓住了環(huán)境問題的實質。因為這個過程包括人類從自然界獲取資源的過程,也包括把這些資源加工成為人類所需要的產品的過程,還包括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物(包括氣體、液體、固體等形態(tài))并把它們釋放到自然界的過程,甚至包括產品被消費之后的殘骸丟棄到自然界的過程。由于技術、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這一物質變換過程中,有許多不合理、違反自然規(guī)律之處,正是這些不合理、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物質變換,導致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關系。
    人和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不合理,一是由于生產技術和工藝的不合理,讓許多寶貴的資源不是轉化為人們所需要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產品,而是轉化為令人討厭的污染物,或是不合理地開采自然資源,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二是由于社會制度的不合理,生產不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實際需要,而是為了利潤,為了達此目的,就去鼓勵人們追求超出實際需要的消費,大力宣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這就使得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到處盛行,這種不合理的物質變換程度越來越嚴重,由此導致的資源浪費、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也越來越嚴重。
    (3)私有制是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社會根源
    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中人和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的考察,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是違背人性的,也是違背自然的,正是這種違背自然的社會組織,破壞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農業(yè)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資本主義生產使它匯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占優(yōu)勢,這樣一來,它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11]552553
    恩格斯還通過對資本主義工業(yè)生產的分析,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也是環(huán)境污染大量產生的根本原因:蒸氣力的使用使其集中于城市,而“蒸汽機的第一需要和大工業(yè)中差不多一切生產部門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較純潔的水。但是工廠城市把一切水都變成臭氣沖天的污水!倍,“資本主義大工業(yè)不斷地從城市遷往農村,因而不斷地造成新的大城市”。恩格斯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工業(yè)污染問題,“要消滅這種新的惡性循環(huán),要消滅這個不斷重新產生的現(xiàn)代工業(yè)矛盾,只有消滅工業(yè)的資本主義性質才有可能”。恩格斯指出:“只有通過城市和鄉(xiāng)村的融合,現(xiàn)在的空氣、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過這種融合,才能使現(xiàn)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眾的糞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來作為植物的肥料。”[3]320321
    從以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環(huán)境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深刻的環(huán)境思想:
    首先是生態(tài)循環(huán)思想。按照生態(tài)循環(huán)規(guī)律,人類以及一切動物的排泄物乃至尸體,都應該重新成為植物的養(yǎng)料,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自然界生生不息,永繼發(fā)展。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卻打破了這一維持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狀態(tài)。
    第二是合理利用資源的思想。糞便是傳統(tǒng)農業(yè)的肥料,但利用不當則會成為污染物,由此可以引申為,所有污染物其實都是資源,只是由于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才成為污染物,合理利用資源不僅可以減少浪費,使資源實現(xiàn)可持續(xù)利用,也是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的根本途徑。
    第三是環(huán)境規(guī)劃的思想。恩格斯認為,集中于城市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資本主義生產沒有計劃地發(fā)展城市引起的,只有通過城市和鄉(xiāng)村的融合,才能解決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這其實是一種環(huán)境規(guī)劃思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制定合理的發(fā)展規(guī)劃,有計劃地開展城鄉(xiāng)建設,一切重大建設項目都要通過環(huán)境影響評價,同時,這其中也包括充分合理地利用環(huán)境自凈能力這種資源的思想。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主義縮小城鄉(xiāng)差別的設想,是同他們的環(huán)境思想密切相關的。
    第四,要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只有消滅工業(yè)的資本主義性質才有可能。即“要求對我們迄今存在過的生產方式以及和這種生產方式在一起的我們今天整個社會制度的完全的變革”[6]306。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是把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同解決環(huán)境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考慮的。這種通過改變社會制度調節(jié)物質變換的理論,完整地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和社會發(fā)展理論之中。
    (4)共產主義是兩個矛盾的根本解決
    由于資本主義條件下,支配著生產和交換的資本家所關心的,只是獲得利潤,因而對于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他們根本不去關心。正如恩格斯所說:“西班牙的種植場主在古巴燒掉山坡上的森林,發(fā)現(xiàn)在木灰中有能獲得最高利潤的咖啡樹的足夠用一個世代時的肥料,——以后熱帶的大雨會沖掉得不到任何保護的腐殖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巖石,那對他們來說又有什么相干呢?”[6]307308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產生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對立和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共同原因,是延續(xù)了數千年之久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達到極點的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不僅殘酷地剝削自己的同類,而且瘋狂地掠奪自然界。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生產活動——不是為了滿足全體人民的實際需要,而是為了利潤而進行的,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源的大量浪費,這是人的異化、勞動的異化,也是人和自然關系的異化。馬克思主義認為,解決這種異化的根本途徑,就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度,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由于共產主義揚棄了把人和自然、人和人分離對立的異化,人類的一切活動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規(guī)律合理地加以控制和調節(jié)。對此,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設想:“社會化的人,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tǒng)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盵12]這里所說的“人類本性”,是指實現(xiàn)了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本性,是超越了個體、民族、地區(qū)、宗教、國家利益,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長遠利益的人類共同本性。[13]
    對上述一段話,關鍵在于如何正確理解“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恩格斯的另外一段話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不僅會消除生產的現(xiàn)存的人為障礙,而且還會消除生產力和產品的明顯的浪費和破壞,這種浪費和破壞在目前是生產的不可分離的伴侶,并且在危機時期達到頂點。此外,這種占有還由于消除了現(xiàn)在的統(tǒng)治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窮奢極欲的浪費而為全社會節(jié)省出大量的生產資料和產品!痹谖磥淼墓伯a主義社會,“人們周圍的、至今統(tǒng)治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現(xiàn)在卻受到人們的支配和控制,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因為他們已經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了……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14]。
    從上面兩段話可以看出,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在共產主義條件下,由于消滅了私有制,社會的生產將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人民的實際需要,這樣就可以合理地控制和調節(jié)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減少乃至消除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費,從而達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認為:“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盵4]120在這里,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論得到了完整的體現(xiàn),即真正的共產主義,必須實現(xiàn)兩個“和解”,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解和人類自身的和解,二者缺一不可。
    二、科學發(fā)展觀: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的長期被遮蔽,使得以往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是在缺少環(huán)境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不完整、不全面、不準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進行的,這也是導致許多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受挫的一個理論原因。真正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將其恢復成為馬克思主義完整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實踐層面作出巨大貢獻的,是經過了改革開放,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的中國共產黨人。
    同以往的發(fā)展理論相比,科學發(fā)展觀的突出特點是,強調了長期被忽視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明確提出和諧社會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和人與自然和諧,并進一步提出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發(fā)展目標。這同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的歷史任務以及“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這個共產主義目標是一脈相承的。
    科學發(fā)展觀將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作為一個重要發(fā)展目標,這就抓住了環(huán)境問題的實質,即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中的不合理問題。這種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其浪費,不僅使得大量寶貴的資源變成污染物,毒化了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而且使得人類社會由于資源的枯竭而難以持續(xù)。科學發(fā)展觀提出通過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推廣清潔生產、節(jié)約能源資源等技術措施,以及通過完善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法律體系,來調節(jié)這種物質變換,使之合理化,讓資源得以合理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就減少了污染物的產生,這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要求的偉大實踐。
    必須說明的是,上述的技術措施和政策措施,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是可以實行的,如一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節(jié)約資源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環(huán)境保護法律和政策體系。但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而是為了利潤。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就要不惜浪費和消耗大量的資源,生產一些脫離人們基本的實際的需要,人為地制造一些虛假的需要,或者是為滿足少數人窮奢極欲的物質享樂而生產的產品,并讓這種所謂的需求變成一種社會潮流,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費問題,合理地調節(jié)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就必須徹底改變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制度。
    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緩慢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資本主義制度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有制還存在,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思想殘余在人們思想深處根深蒂固,加上有關環(huán)境和資源方面的科學知識也沒有得到深入普及,人們普遍沒有深刻了解節(jié)約資源和環(huán)境保護,生活方式和人類前途命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僅在群眾中,為了個人的眼前利益而追求金錢、追求享樂而不惜浪費資源的現(xiàn)象很普遍,而且在各級領導干部中間,也存在著不少鋪張浪費、講排場、揮霍資源的弊端。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對此,科學發(fā)展觀提出了“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提倡勤儉節(jié)約,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這些都是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只有人們的思想覺悟極大地提高了,才能樹立同自然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只有生活目的明確了,不再是為了個人的享樂而生存,不是單純追求物質享受,才能為了全人類的持續(xù)生存和發(fā)展,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自覺地抑制超出地球承載能力的物質欲望。只有全社會的人都具有這樣的思想覺悟,才能合理地調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這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聯(lián)系。
    從上述意義上看,建設和諧社會不僅是適應目前形勢的需要,而且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xiàn)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共產主義社會必須具備的根本條件,是我們的長期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安啟念.和諧馬克思主義:一個被長期遮蔽的視域[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3):8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
    [6]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4.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03.
    [10]臧立.“紅色道路”和“綠色道路”[N].南方日報,20011202(B2).
    [1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13]臧立.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的現(xiàn)代解讀:馬克思恩格斯論環(huán)境[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3:28.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45.




 

文章標題 相關內容  

1

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fā)展 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fā)展

[摘要] 本文認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將是21世紀邏輯學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21世紀邏輯學的面貌。至少在21世紀早期,邏輯學將重點關注下列論題:(1)如何在邏輯中處理常識推理的弗協(xié)調、非單調和容錯性因素?(2)如何使機器....

詳細

2

計算機不能思維的初步邏輯證明 計算機不能思維的初步邏輯證明

本文所說的“計算機思維”,指的是“計算機象人的大腦那樣的工作”。由于我們目前對人類大腦工作的原理還至少處于半無知的狀態(tài),我們也就無法確切地界定什么是思維。這樣,我們就只能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討論 “計算機能不能思維”這個問題,即把“計算機能不能思維....

詳細

3

批判思維 批判思維

寫作緣起 
  哲學家巴斯噶有一句名言:「人只是自然界?一根脆弱的蘆葦,但這 
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人類的優(yōu)越性,在于其久思考能力,亦因此,能獨立及正確地思考, 
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我們不但能思考各類....

詳細

4

Peirce:科學家與邏輯學家 Peirce:科學家與邏輯學家

摘要: C.S.Peirce是美國杰出的科學家和邏輯學家。他以科學家作為職業(yè),卻常常又聲稱科學研究是為了邏輯目的,喜歡把自己塑造為邏輯學家。另一方面,他把邏輯學視為科學,豐富的科學經歷刺激了他在邏輯學領域的諸多創(chuàng)造性貢獻。實際上,考察他的研究道路為我們....

詳細

5

Peirce*邏輯代數中的幾個符號及其它 Peirce*邏輯代數中的幾個符號及其它

1

    現(xiàn)代邏輯常被人們追溯到她的奠基人Frege (Lebniz是先驅者的地位);接著談現(xiàn)代邏輯,人們會自然地找到其身后的Peano、Russell、Whitehead、Wittgenstei....

詳細

6

論德里達與胡塞爾的符號學之爭 論德里達與胡塞爾的符號學之爭

內容提要:把符號劃分為“表述”與“指號”,這是胡塞爾符號學理論的第一個區(qū)分。德里達恰恰在這一點上與胡塞爾發(fā)生根本沖突。本文依據嚴格的文本學方法,在吸收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德胡符號學之爭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并對雙方(尤其是德里達)的文思理路作....

詳細

7

思維與理論 思維與理論

思維與理論都是認識論中的基本范疇。正確理解思維與理論,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整個物質世界。

一、對立統(tǒng)一
    物質的對立統(tǒng)一性是物質的根本性質。物質在存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具體性質都基于物質的對立統(tǒng)一性....

詳細

8

亞里士多德與黑格爾關于對立統(tǒng)一學說的比較研究 亞里士多德與黑格爾關于對立統(tǒng)一學說的比較研究

在西方哲學辯證法發(fā)展的歷史星河中,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是兩顆明耀的巨星:一個是古希臘自發(fā)辯證法高峰上的皇冠,一個是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辯證法上的魁首。兩顆巨星遙相呼應,構成西方哲學發(fā)展史上兩個超越感應的光環(huán)。恩格斯把亞里士多德譽為"古代世界的黑....

詳細

9

“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關于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札記 “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關于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札記

一、“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

  維特根斯坦就這樣以神秘的朦朧詩一般的語言結束了他的《邏輯哲學論》。就是這本不到10萬字的格言體著作,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哲學流派,扭轉了20世紀哲學的方向。它是20世紀享有盛譽的哲....

詳細

10

戴震研究專題(一)元氣實體:戴震義理之學的邏輯起點 戴震研究專題(一)元氣實體:戴震義理之學的邏輯起點

第一、二章我們對戴震義理之學形成與確立的前提、原則方法等做了一定篇幅的敘述和鋪墊,目的是為了引申和說明戴震義理之學的主要內容以及它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影響。因此,從本章開始,本文將遵循戴震義理之學的內在思想邏輯結構,對戴震義理之學....

詳細
205條記錄 1/21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行政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