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畢業(yè)論文查詢

 

請選擇: 請輸入關(guān)鍵字:

 

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思想脈絡與趨向

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思想脈絡與趨向 內(nèi)容提要: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直接定位于實踐之上,它要轉(zhuǎn)換猶太人數(shù)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歷史和律法、宗教儀式以及社會制度,使之面向猶太婦女敞開。他們一致認同猶太婦女身處屈從地位這一說法,認為這一地位的根源在于性角色等級差別、整個社會、猶太傳統(tǒng)以及“它性”病。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對猶太婦女缺席論作出回應,對猶太傳統(tǒng)進行批判與整合。他們首先討論哈拉哈問題,開始了一場“元哈拉哈問題”轉(zhuǎn)向運動,認為猶太婦女的屈從地位不能在哈拉哈框架中得到解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們要界定和接受從多種路徑探索出來的新材料,并將之融合入《托拉》。他們主張用關(guān)系說代替神圣分離論和等級制,提出女性上帝語言觀,以替代男性上帝觀。當前猶太女性主義哲學開始關(guān)注圣約概念以及惡的問題。
關(guān) 鍵 詞:猶太女性主義 哈拉哈 神圣分離論 圣約 關(guān)系說
《托拉》 上帝 惡

本文主要參閱《猶太哲學史》(History of Jewish Philosophy), edited by Daniel H. Frank and Oliver Leama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相對于以創(chuàng)建體系為樞軸的學說、流派和思潮來說,猶太女性主義哲學與其說是以思想建樹為導向,不如說它直接定位于實踐之上。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看來,理論本身理當直指猶太婦女的現(xiàn)實處境的改善和提高,因此,他們就不僅僅以闡發(fā)猶太哲學的奧義為歸依,更為關(guān)鍵的是,他們要轉(zhuǎn)換猶太人數(shù)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歷史和律法、宗教儀式以及社會制度,并使之面向猶太婦女敞開,將全體猶太婦女這一長期被忘卻的群體容納進本應包括這一群體的猶太教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當中;讵q太女性主義哲學這一入世取向,其思想就不囿于玄思和義理,而是以多種方式表達出來:從祈禱文到小說,從宗教禮儀到歷史研究無不隱含著他們的努力和希望——試圖構(gòu)思創(chuàng)建出一種反映猶太婦女經(jīng)驗的猶太教。為此,他們常常借助于易被猶太社團和個人把握的形式來闡述他們的哲學思想。但本文僅僅介紹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對猶太教本質(zhì)的理論反思,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思一方面豐富了猶太女性主義哲學非思辨性表達的路向,另一方面非思辨表達本身因其直接的現(xiàn)實性,反過來使反思豐滿起來。

一、診斷問題:屈從及其根源

在現(xiàn)代之初,我們就能傾聽到個別的猶太女性主義者的聲音。但是,作為一場運動,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出現(xiàn)于廿世紀70年代初期;它試圖描述、揭示和反抗猶太教傳統(tǒng)規(guī)定出的猶太婦女的屈從地位。一般說來,第一批猶太女性主義哲學著作認同猶太婦女身處屈從(subordination)地位這一說法。這種屈從地位表現(xiàn)在猶太人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中:在日常的宗教生活中,將婦女從家庭聚會的法定人數(shù)(minyan)中排除出去(按猶太教傳統(tǒng)規(guī)定,這種聚會須由10人組成,但并不將婦女包括在內(nèi));在智性活動中,禁止猶太婦女從事學術(shù)研究;在法律上,猶太婦女更是處于無能狀態(tài),突出地表現(xiàn)在猶太婦女不能做證人、不能提出離婚這兩大方面。針對這一猶太婦女邊緣化歷史和現(xiàn)狀,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從不同方面深挖根源給出了不同答案。R. 阿德勒(Rachel Adler)在其寫于1971年的經(jīng)典論文《缺席的猶太人:哈拉哈和猶太婦女》中認為,猶太婦女,“在猶太律法和實踐中一直被看成是附屬性群體”。(1)P. 伊曼(Paula Hyman)則在1972年撰寫的《另一半:猶太傳統(tǒng)中的婦女》一文中主張,“在猶太教中,婦女的地位取決于……性角色等級差別制度以及由之帶來的貶損婦女的觀念”。(2)C. 奧茲克(Cynthia Ozick)從多種視角探討了婦女問題,1979年在《關(guān)于發(fā)現(xiàn)正確問題的幾點說明》一文中,得出如下結(jié)論:猶太教中的婦女地位與其說是個神學問題,毋寧說是個社會學問題。(3)B. 格林伯格(Blu Greenberg)將婦女的無能、被動地位歸結(jié)到傳統(tǒng)身上,認為正是猶太教傳統(tǒng)沒有將“革命性的道德教誨”運用到猶太婦女當中。(4)J. 普拉斯科(Judith Plaskow)主張,由于猶太婦女的“它性”(Otherness)病深深根植于猶太思想的核心范疇當中,猶太婦女的無能狀況不過是其基本問題發(fā)病的癥兆而已。(5)
雖然上述對猶太婦女地位的幾種理解具有互補性,但歸根結(jié)柢沒有對同一問題即猶太婦女的屈從地位的根源達成共識。相反,在如下兩點上他們的分歧不是縮小了,反而擴大了:為何猶太婦女的屈從地位是猶太教中的根本問題?為何猶太教輕易地將婦女驅(qū)逐出去?就P. 伊曼來說,性別等級制的終結(jié)是猶太婦女解放的出路所在,因為這種等級制是猶太人生活的核心,而B.格林柏格認為,只要男女角色差別以平等為前提,那么接受角色差別觀也未嘗不可。(6)在C. 奧茲克和B. 格林柏格看來,實現(xiàn)男女平等本質(zhì)上是個實踐問題,即使傳統(tǒng)符合他們的最佳理想,而J. 普拉斯科認為問題并不這么簡單,要實現(xiàn)猶太男女平等必須從根本上轉(zhuǎn)換每個時代的猶太人的思想和實踐。
理論上的差異當然透露出一定的宗教派系分歧的意味,但是運動和變化著的現(xiàn)實則將這種意味沖淡了許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二戰(zhàn)以降,猶太婦女的社會地位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這種現(xiàn)實狀況的轉(zhuǎn)變必定進一步促動猶太婦女省察過去的全部猶太教傳統(tǒng)。事實上,近廿多年來,猶太婦女參與宗教公共事務的機會越來越多,這使得她們直接面對傳統(tǒng)中的微言大義以及這種傳統(tǒng)忽略婦女的宗教參與權(quán)的種種方式。正是源自現(xiàn)實的切身感受和要求將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的視角從關(guān)注與批判猶太婦女法律的零度位置轉(zhuǎn)移到查尋在創(chuàng)造和闡述猶太教傳統(tǒng)過程當中被這種傳統(tǒng)排除掉的猶太婦女的生活經(jīng)驗。R. 阿德勒的著作明顯地表征了這種轉(zhuǎn)向。1971年,她在《缺席的猶太人:哈拉哈和猶太婦女》中提出,依靠開明的、富有同情心的法學家,猶太人就能在哈拉哈范圍與背景下找到猶太婦女獲得宗教上的自我實現(xiàn)的道路。但是,1983年,在《我一無所有,故我一無所取》一文中,阿德勒的路向有所改變。她認為,只謀求在哈拉哈范圍內(nèi)宗教律法上的小補小修就會掩蓋如下事實,即猶太教傳統(tǒng)一概忽略掉猶太婦女深切的關(guān)懷、切身的利益和愿望,而且這種傳統(tǒng)還將猶太婦女的經(jīng)驗涂抹得了無蹤跡。(7)正如該文標題所表明的,既然在猶太傳統(tǒng)中找尋不到當代猶太婦女解放的思想資源,我們又何從談起要在猶太教傳統(tǒng)中為猶太婦女的安身立命尋找出可靠的根據(jù)呢? 
諸多猶太女性主義思想家以不同的方式對上述觀點,即在猶太教傳統(tǒng)中猶太婦女缺席論作出回應。他們一致認為,實際上,所有的猶太神學資源都由男性經(jīng)驗構(gòu)成,且只為他們而存在,因此可以說《托拉》(Torah)只代表猶太人宗教經(jīng)驗的半壁江山。對于這一客觀歷史事實,D. 塞特爾(Drorah Setel)評述到,猶太教和女性主義之間的真正沖突并不根源于特定的法律和歷史問題當中,只存在在“女性主義關(guān)系價值論和猶太人神圣分離論之間的沖突”(8)當中。可以說,正是猶太人對上帝的理解方式即將上帝男性化闡述且支持了猶太婦女長期以來的缺席狀態(tài)。為此,若解決猶太婦女傳統(tǒng)上的無根窘境,還只有重新重視傳統(tǒng)。

二、再思傳統(tǒng):批判與融合

如果人們徹底批判猶太傳統(tǒng),那么猶太思想所面臨的挑戰(zhàn)將是巨大的。的確,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正呼吁人們重新厘定猶太人宗教經(jīng)驗的方方面面即對猶太教整體予以再度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在這項工程浩大的工作中,美國曼哈頓學院宗教研究系的J. 普拉斯科做出了突出貢獻。普拉斯科于1990年出版的《重登西奈山:從女性主義審視猶太教》(9)是目前唯一一部以半體系化方式分析猶太思想和女性主義的遭遇戰(zhàn)的著作。該著作費盡作者20年心血,觸及到猶太宗教思想中的諸多核心范疇。
首先引起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注意的是哈拉哈(halakhah)即猶太宗教律法問題。對此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對猶太教正統(tǒng)派來說,哈拉哈問題勿需解決,因此也就沒有解決這一說法;對于猶太教非正統(tǒng)派來說,如改革派等,要么解決,要么消解所有哈拉哈問題。這種二重取向——一方面正統(tǒng)派拉比固守傳統(tǒng)信條不放,另一方面在當代現(xiàn)實生活中由猶太婦女參與宗教活動所造成的新問題層出不窮,這迫切要求調(diào)整或改革猶太教傳統(tǒng)——已經(jīng)帶來了人們對哈拉哈中等級制問題的深度分析。R. 阿德勒從法律決定論立場轉(zhuǎn)向檢視哈拉哈體系的理論前提,就是當前猶太女性主義“元哈拉哈問題”(meta-halachic issues)轉(zhuǎn)向的典范。(10)她提出如下尖銳問題,如果猶太人的宗教生活取決于篩除掉婦女觀點和利益的既有知識團體的解釋,那么,猶太婦女應該將她們作為猶太人的自我理解和行為奠定于什么樣的基礎之上呢?(11)對于猶太婦女來說,既然在《密什拿》(Mishnah)即《塔木德》中猶太教口傳律法部分中,她們地位的改變不過是從一種等級制轉(zhuǎn)移到另一種等級制,那么,猶太婦女意欲成為一個自主的宗教群體就只能從猶太教規(guī)范資源的邊緣或外圍建立自己的立命之本。(12)在R. 阿德勒看來,即便靈活運用哈拉哈原則,哈拉哈中等級制問題也不能得到根本解決;換句話說,根除這種問題的唯一途徑是轉(zhuǎn)變猶太人生活于其中的普遍規(guī)范。進而言之,由于哈拉哈不過是由男性精英把持的宗教話語和經(jīng)驗的總匯,現(xiàn)今,如果讓猶太婦女重新做出選擇的話,她們還會將哈拉哈看成是表達宗教思想的唯一形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普拉斯科一針見血地指出,假定猶太婦女的屈從地位能夠在哈拉哈框架中予以妥善解決,實際上,這種做法不過是在真正探問猶太婦女問題之前就將這一問題的答案完全限定死了(13):只能在既定的答案唯一的選擇中做出決擇——屈從。
對哈拉哈的批判引起了人們拷問猶太思想和經(jīng)典作品的權(quán)威性。在這一方面,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集中討論了由現(xiàn)代性帶來的諸多猶太教問題,尤為猛烈地抨擊了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性。他們直追問題的根柢:所有的規(guī)范文本對猶太婦女的經(jīng)驗、興趣和利益保持沉默,這些文本如何能對當代猶太婦女發(fā)揮真正的作用?(14)
并不是所有的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都決然否棄猶太教的思想資源,但非正統(tǒng)派女性主義哲學家常常將規(guī)范文本的特點歸納為如下兩個方面:偏袒和片面。也就是說,從非正統(tǒng)派猶太女性主義觀點來看,猶太人與上帝相遇的記錄只有一部分被世代相傳下來。如今,猶太人只知道猶太男性精英集團如何稱謂上帝、人類和世界,如果他們?yōu)楂@得關(guān)于與上帝相遇的整全認識,那么必須發(fā)現(xiàn)和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猶太婦女的真知灼見和切身體驗。因此,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轉(zhuǎn)變猶太教誨之前,他們首先要在傳統(tǒng)中傾聽到她們自身的聲音,勾勒出她們自身經(jīng)驗的輪廓,然后將猶太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全面重新概念化。
重新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中猶太婦女的經(jīng)驗是一項艱苦的事情,它需要多種領域共同合作共同研究,方能完成這件對猶太女性主義者來說至關(guān)重要且極為基礎性的工作。部分地看,這項任務應當由歷史編纂學來承擔,由它來對傳統(tǒng)文本作出大膽的新解釋,補之以考古發(fā)現(xiàn)和非規(guī)范性資料。但是,這也同樣需要猶太婦女在傳統(tǒng)資料和自身經(jīng)驗之間的互動當中不斷地重新理解、把握她們自身的所知所感以及猶太人數(shù)千年來的故事、儀式和觀念。由于《米德拉什》(Midrash)和宗教禮儀成為傳統(tǒng)和當代經(jīng)驗的交匯點,因此,它們也是猶太女性主義者賴以表達思想的重要途徑。從理論上看,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要界定和接受從多種路徑探索出來的新材料,并將之融合入《托拉》,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在傳統(tǒng)的意義上,《托拉》具有非中心化特征,它將猶太人置立于更為廣闊的背景之中,在這里,全體猶太人的經(jīng)驗成為立法和哲學—神學反思的基礎。(15)
在融入《托拉》、擴大《托拉》內(nèi)涵的同時,諸多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向猶太思想的核心范疇提出了質(zhì)疑。D. 塞特爾從詞源學角度分析了等級制的神學根源。塞特爾指出,希伯萊語“神圣的”(Kadosh)一詞意指“分離的”(separate)或“使……分割開”(set apart),其中心含義為“分離性”(separateness),明顯帶有二元的(dualistic)、對立的(oppositional)和等級制的(hierarchical)意涵。(16)從這種神圣分離論出發(fā),男女不僅僅在等級上彼此殊異, 而且婦女比男子距離上帝更遠,在等級框架中處于更低的層次上,因此比男性擁有更多的它性(otherness)。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還深刻批判了二元主義等級制,將矛頭直指人類社會中社團或群體之間的尖銳對立狀況,這種對立包括男/女、白人/黑人、基督徒/猶太教徒,以及這種對立狀況在觀念上的反映,表現(xiàn)為諸如精神/物質(zhì)、神圣/世俗等一組與前者相對應的對立范疇。他們試圖調(diào)解猶太人和女性主義世界觀之間的不合,設法找出一條既能表達出猶太人身份、信仰和實踐上的特殊性又能避免等級制或不公正的道路。從現(xiàn)今猶太人的實踐來看,必須改寫二元主義等級制范式,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既肯定差異(distinction)又強調(diào)聯(lián)系(connection)的關(guān)系說取而代之。J. 普拉斯科還深入剖析了猶太神學的核心范疇“選民”(chosenness),認為應當用“部分/整體”模式來取代選民論隱含的等級制模式。普拉斯科認為,選民論不可避免地包含有上帝賦予猶太人以特權(quán)的意向,與此不同的是,務實的差異性(distinctness)思想既認可猶太經(jīng)驗的獨一無二性,又防犯了優(yōu)越論。該思想并不將猶太人看成是上帝寵兒,將自己和其它人類社團孤立開,而是指向如下立場:所有人類社團或群體的獨異性(specialness)在于它們是某一更大的具有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ed)功能的社會聯(lián)合體的一個有機部分。(17)
在猶太教傳統(tǒng)中上帝就是一個體現(xiàn)二元主義等級制的最核心的范式。特別是在禮拜儀式上,上帝是一位衣著莊嚴的國王,常被描繪成一種外在于且超越于塵世的力量,其統(tǒng)治權(quán)絕對至上且無限,同時他還是一位寬宥且愛探究問題的父親,他知道并能裁決所有人的所思所想。對此,J. 普拉斯科評述到,由于這種上帝一直作為男性形象出現(xiàn)在猶太教中,由此形成了上帝/塵世這種呈現(xiàn)為上下不對稱狀態(tài)的二元主義思想,它直接表證為且支持了男/女二元主義等級制。(18)
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最初通過對社會性別(gender)的研究來駁斥上述男性上帝觀念。例如R. 格羅絲(Rita Gross)在廿世紀70年代就提出女性上帝語言觀,認為歸于男性上帝的所有品質(zhì)都可以用來稱謂作為女性的上帝。她認為,盛行的男性上帝語言傳播的不過是這樣一種論點:猶太社團將男性看成是標準猶太人,除此之外,別無它意。她評論說,如果將上帝指稱為“她”(she),那么這有助于猶太人克服對“上帝=男性”這一等式的狂熱崇拜。她說,為此,猶太人必須用新的方式言說上帝,承認成為女性也是融入全體猶太人的一條重要路途。(19)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批判男性上帝語言的正確性體現(xiàn)在它為建構(gòu)新上帝形象提供了恰當基礎,他們不僅僅要改變上帝的社會性別,而且要在更深遠的意義上對上帝的本性和力量予以重新概念化。值得注意的是,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是從比喻意義上追求對上帝語言的改造。為此,他們呼吁猶太人要從象征男性上帝的形象中解放出來。他們從多種層面上提供了新的上帝形象,例如,他們從女性視角,將上帝看成是神圣的臨在(shekhinah,英譯為divine presence)、母親和女王;從概念上,將上帝界定為生命之流;從自然和中立的社會性別角度,將上帝看成是戀人、友人、噴泉和無形的火花。他們強調(diào)上帝的內(nèi)在性高于超越性,認為上帝是授權(quán)人(empowerer),而非高不可攀、莊嚴肅穆的國王。(20)
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對一神論的重新理解構(gòu)成他們摧毀上帝觀創(chuàng)建新上帝形象和新上帝觀的理論基礎。猶太教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上帝觀將上帝看成是獨一的,具有唯一性(oneness),因此只能崇拜唯一一種上帝形象。對于仍恪持這一猶太教傳統(tǒng)中最為核心的思想的人來說,將上帝視為女性無疑會威脅到猶太教神學根基即一神論信仰。但是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家對此種不安和憂慮提出新的辦法。用M. 福爾克(Marica Falk)的話說,真正的一神論并不是指信仰“某種單一的形象,而是信仰包融進多維形象的統(tǒng)一體(unity of multiplicity of images)”。(21)一神論不是去崇拜描繪成無限的有限存在,而是指一種在變化的繁復形式中并通過變化的繁復形式找到唯一(the One)即上帝的能力。它需要猶太人努力在豐富的形象中發(fā)現(xiàn)這種神圣的統(tǒng)一體,通過這種神圣的統(tǒng)一體來展現(xiàn)人類和宇宙的多樣性。(22)

三、新的趨向

自從猶太女性主義思想開始批判猶太教等級制以來,它注意將女性主義世界觀和猶太傳統(tǒng)思想之間的沖突視為最主要建構(gòu)題域。隨著猶太女性主義思想在深度和廣度上的不斷推展,它已為諸多猶太哲學一神學問題提供了嶄新的答案。一旦人們開始關(guān)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討論的主題范圍,他們馬上就會明白,猶太女性主義思想不僅僅涉足婦女問題,而且將思維水平提高到世界即人類和宇宙的高度來討論婦女問題,關(guān)注猶太社區(qū)中的婦女,更關(guān)注婦女的完美人性。如今,平等權(quán)問題已不再緊迫,猶太女性主義哲學長期以來不斷反思傳統(tǒng)的內(nèi)涵凝結(jié)出的對實踐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理論已改變了現(xiàn)實,同時改變了的現(xiàn)實反過來拉動猶太女性主義理論視界,現(xiàn)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的論述范圍也越來越深廣了。
直到現(xiàn)在,猶太教的核心概念圣約(covenant)才得到極少數(shù)的猶太女性主義者的注意。現(xiàn)今至少有兩位猶太女性主義思想家將該主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H. 拉文(Heidi Ravven)提出,婦女在家庭中的經(jīng)驗可以提示出一種完全異于由男子提供出的圣約關(guān)系模式。(23)在拉文看來,由于《圣經(jīng)》和猶太教傳統(tǒng)根據(jù)政治性愛觀將盟約理論化,猶太婦女必須找出一種女性擁有的反映精神性愛的形象。通過它表現(xiàn)出猶太婦女所具有的愛情和激情。拉文認為, 與基于權(quán)利和責任之上的男性倫理觀不同,女性關(guān)懷倫理思想(a female ethic of caring)將會為新的圣約模式奠定非常有用且有趣的起點。(24)和拉文相反,C. 萊薇特(Laura Levitt)將運用女性主義思想批判婚姻等級制作為出發(fā)點,揭力抨擊圣約中的性愛意象(erotic images)。萊薇特追問如下問題:一旦認定猶太教傳統(tǒng)將婚姻理解為占有女性性愛,那么,猶太女性主義能否拯救這種對圣約的性欲式理解——也就是說,能否從女性主義視角將這種理解從傳統(tǒng)婚姻模式中剝離開來?她認為,自由神學家們傾向于婚姻圣約模式,而不喜歡契約模式,其理由是前者似乎更能凸現(xiàn)平等主義,事實上,故且不說自由婚姻的契約模式仍支持婦女的屈從地位,而且不平等以及潛隱的虐妻行為同樣寫進了西奈山上摩西和上帝簽訂的圣約當中了。(25)
另一經(jīng)典神學問題即惡(evil)的問題已開始出現(xiàn)在猶太女性主義哲學著作中。當猶太女性主義哲學討論上帝語言,試圖找出反映婦女經(jīng)驗的上帝形象的時候,人類的邪惡以及痛苦問題就已引起關(guān)注,因為這個問題是與猶太人充分理解上帝的神圣性密不可分的。與上述兼容并包的一神論的主張相適應,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傾向于將上帝看成是一個反映現(xiàn)實歧義性或模糊性(ambiguity)的概念,而不將上帝看成是一個全善的范式,反之就有將惡排除到神圣王國之外之虞。(26)《圣經(jīng)》的下述言論已成為理解上帝神圣性的經(jīng)典依據(jù):
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以賽亞書》45:7)
依此來看,上帝將男性和女性、善和惡合并到一起。而且,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寧愿和意義多維的神性一起斗爭,也不愿崇拜純粹的上帝——不包含人類生存中任何復雜經(jīng)驗的神。
猶太女性主義哲學努力將被猶太教傳統(tǒng)抹掉的女性聲音重新錄入猶太傳統(tǒng)當中。在這一長期奮斗史中,他們提出的問題都觸及到猶太神學和哲學的根基,由此在實踐中為成就如下兩大目標而作了理論準備:(1)推動猶太婦女全面融入猶太生活當中;(2)為現(xiàn)代世界創(chuàng)造出一個舉足輕重的猶太教。正是基于上述智性追求和實踐取向,猶太教適應了現(xiàn)代性的挑戰(zhàn),在作出相應調(diào)整的同時,仍維護了自身的傳統(tǒng),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隨著缺席者的出場和對猶太女性自身權(quán)利的不斷伸張,猶太教的生命力不是削弱了,應當說是更豐盈了。

注釋和參考書目:
(1)Rachel Adler, " The Jew Who Wasnt There: Halakhah and the Jewish Woman", in On Being a Jewish Feminist: A Reader, edited by S. Heschel (New York :Schocken, 1983), P. 13.
(2)Paula Hyman, " The Other Half: Women in the Jewish Tradition", in The Jewish Woman: New Perspectives, edited by E. Koltun (New York:Schocken,&

當代猶太女性主義哲學思想脈絡與趨向nbsp;1976), P.106. 
(3)Cynthia Ozick, " Notes toward Finding the Right Question", in On Being a Feminist: A Reader, PP. 120-151.
(4)(6)Blu Greenberg, On Women and Judaism: A View From Tradition (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1981), P. 3; P. 36.
(5)Judith Plaskow, " The Right Question is Theological", in On Being a Feminist: A Reader, PP. 223-233.
(7)(10)(11)(12)Rachel Adler, " Ive Had Nothing Yet so I Cant Take More", Moment (1983) 8:22-26, P. 23; P. 24; P.26; P.24.
(8)(16)Drorah Setel, " Feminist Reflections on Separation and Unity in Jewish Theology", Journal of Feminist Studies in Religion (1986) 2.1:113-118, P. 114; P.115.
(9)Judith Plaskow, Standing Again at Sinai: Judaism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90).
(13)(17)(18)Judith Plaskow, Standing Again at Sinai: Judaism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PP. 60-74; PP. 96-107; PP. 123-134.
(14)(15)(25)Judith Plaskow, " Jewish Feminist Thought", in History of Jewish Philosophy, edited by Daniel H. Frank and Oliver Leama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PP. 885-892, P. 888; P. 889; P. 891.
(19)(20)Rita Gross, " Female God Language in a Jewish Context", in Woman spirit Rising: A Feminist Reader in Religion, edited by C. P. Christ and J. Plaskow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79), PP. 167-173, P. 171-172; P. 169.
(21)(22)Marcia Falk, " Notes on Composing New Blessings: Toward a Feminist-Jewish Reconstruction of Prayer", Journal of Feminist Studies in Religion (1987) 3.1: 39-53,P. 41; P.41.
(23)(24)Heidi Ravven, " Creating a Jewish Feminist Philosophy", Anima (1986) 12.2: 96-105, P. 97-98; P.98.
(26)E. Umansky, " (Re) Imaging the Divine", Response (1982) 41-2: 110-119.




 

文章標題 相關(guān)內(nèi)容  

1

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fā)展 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fā)展

[摘要] 本文認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將是21世紀邏輯學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源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21世紀邏輯學的面貌。至少在21世紀早期,邏輯學將重點關(guān)注下列論題:(1)如何在邏輯中處理常識推理的弗協(xié)調(diào)、非單調(diào)和容錯性因素?(2)如何使機器....

詳細

2

計算機不能思維的初步邏輯證明 計算機不能思維的初步邏輯證明

本文所說的“計算機思維”,指的是“計算機象人的大腦那樣的工作”。由于我們目前對人類大腦工作的原理還至少處于半無知的狀態(tài),我們也就無法確切地界定什么是思維。這樣,我們就只能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討論 “計算機能不能思維”這個問題,即把“計算機能不能思維....

詳細

3

批判思維 批判思維

寫作緣起 
  哲學家巴斯噶有一句名言:「人只是自然界?一根脆弱的蘆葦,但這 
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人類的優(yōu)越性,在于其久思考能力,亦因此,能獨立及正確地思考, 
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我們不但能思考各類....

詳細

4

Peirce:科學家與邏輯學家 Peirce:科學家與邏輯學家

摘要: C.S.Peirce是美國杰出的科學家和邏輯學家。他以科學家作為職業(yè),卻常常又聲稱科學研究是為了邏輯目的,喜歡把自己塑造為邏輯學家。另一方面,他把邏輯學視為科學,豐富的科學經(jīng)歷刺激了他在邏輯學領域的諸多創(chuàng)造性貢獻。實際上,考察他的研究道路為我們....

詳細

5

Peirce*邏輯代數(shù)中的幾個符號及其它 Peirce*邏輯代數(shù)中的幾個符號及其它

1

    現(xiàn)代邏輯常被人們追溯到她的奠基人Frege (Lebniz是先驅(qū)者的地位);接著談現(xiàn)代邏輯,人們會自然地找到其身后的Peano、Russell、Whitehead、Wittgenstei....

詳細

6

論德里達與胡塞爾的符號學之爭 論德里達與胡塞爾的符號學之爭

內(nèi)容提要:把符號劃分為“表述”與“指號”,這是胡塞爾符號學理論的第一個區(qū)分。德里達恰恰在這一點上與胡塞爾發(fā)生根本沖突。本文依據(jù)嚴格的文本學方法,在吸收國外學者的相關(guān)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德胡符號學之爭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并對雙方(尤其是德里達)的文思理路作....

詳細

7

思維與理論 思維與理論

思維與理論都是認識論中的基本范疇。正確理解思維與理論,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整個物質(zhì)世界。

一、對立統(tǒng)一
    物質(zhì)的對立統(tǒng)一性是物質(zhì)的根本性質(zhì)。物質(zhì)在存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具體性質(zhì)都基于物質(zhì)的對立統(tǒng)一性....

詳細

8

亞里士多德與黑格爾關(guān)于對立統(tǒng)一學說的比較研究 亞里士多德與黑格爾關(guān)于對立統(tǒng)一學說的比較研究

在西方哲學辯證法發(fā)展的歷史星河中,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是兩顆明耀的巨星:一個是古希臘自發(fā)辯證法高峰上的皇冠,一個是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辯證法上的魁首。兩顆巨星遙相呼應,構(gòu)成西方哲學發(fā)展史上兩個超越感應的光環(huán)。恩格斯把亞里士多德譽為"古代世界的黑....

詳細

9

“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關(guān)于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札記 “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關(guān)于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札記

一、“凡不可說的,應當沉默”

  維特根斯坦就這樣以神秘的朦朧詩一般的語言結(jié)束了他的《邏輯哲學論》。就是這本不到10萬字的格言體著作,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哲學流派,扭轉(zhuǎn)了20世紀哲學的方向。它是20世紀享有盛譽的哲....

詳細

10

戴震研究專題(一)元氣實體:戴震義理之學的邏輯起點 戴震研究專題(一)元氣實體:戴震義理之學的邏輯起點

第一、二章我們對戴震義理之學形成與確立的前提、原則方法等做了一定篇幅的敘述和鋪墊,目的是為了引申和說明戴震義理之學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它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影響。因此,從本章開始,本文將遵循戴震義理之學的內(nèi)在思想邏輯結(jié)構(gòu),對戴震義理之學....

詳細
205條記錄 1/21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行政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