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卷五十 史部六
《函史上編》卷五十 史部六
《函史上編》·八十一卷、《下編》·二十一卷(江西巡撫采進(jìn)本)
明鄧元錫撰。元錫有《三禮繹》,已著錄。是編蓋仿鄭樵《通志》而作,上編即其《紀(jì)傳》,下編即其《二十略》也。然樵之《紀(jì)傳》病於因,故體例各隨舊史,不能畫一。其《二十略》病於創(chuàng),故多夸大不根之論。元錫是編則又《紀(jì)傳》病於太創(chuàng),諸《志》病於太因。如《紀(jì)傳》分立多名,以古初至商為《表》;自周以下,正統(tǒng)謂之《紀(jì)》,偏霸列國謂之《志》,后妃謂之《內(nèi)紀(jì)》,宰相謂之《謨》,儒者謂之《述》,大儒謂之《訓(xùn)》;尊如孔子,則別名曰《表》;次則西漢經(jīng)學(xué)及王通則并稱《訓(xùn)》,馀則總名曰《列傳》!读袀鳌分,又分《大臣》、《貞臣》、《良臣》、《爭臣》、《忠節(jié)》、《名將》、《循吏》、《獨行》諸子目。又以《經(jīng)學(xué)》、《行義》、《文學(xué)》、《篤行》、《道學(xué)》、《儒學(xué)》、《循良》各別立一傳,分附歷代之末。以《隱逸》、《方技》、《貨殖》、《列女》各合立一傳,總附全編之末。已為糅雜。至《物性》一志,或歸之《下編》之中,尚為有例。而綴於《上編》,與人并列,更屬不倫。其尤誕者,南北史中南朝全載吳、晉、宋、齊、梁、陳,而北朝但有北魏,其北齊、周、隋俱削其君臣不錄,惟隋錄王通一人;宋、金、遼、元四史中惟錄宋、元,亦不涉遼、金一字;而十六國乃得立志。舛謬顛倒,殆難仆數(shù)!断戮帯贩病短旃佟、《方域》、《人官》、《時令》、《歷數(shù)》、《災(zāi)祥》、《土田》、《賦役》、《漕河》、《封建》、《任官》、《學(xué)!、《經(jīng)籍》、《禮儀》、《樂律》、《財賄》、《刑法》、《兵制》、《邊防》、《戎狄》、《異教》二十一門。而名書者三,名考者八,名志者八,名記者二。亦蕪雜可厭。其所敘述,亦僅類書策略之陳言,毫無所發(fā)明考訂。與所作《五經(jīng)繹》,均無可取也。
卷五十 史部六
○別史類
《漢藝文志》無史名,《戰(zhàn)國策》、《史記》均附見於《春秋》。厥后著作漸繁,《隋志》乃分《正史》、《古史》、《霸史》諸目。然梁武帝、元帝《實錄》列諸《雜史》,義未安也。陳振孫《書錄解題》創(chuàng)立《別史》一門,以處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者。義例獨善,今特從之。蓋編年不列於正史,故凡屬編年,皆得類附!妒酚洝、《漢書》以下,已列為正史矣。其岐出旁分者,《東觀漢記》、《東都事略》、《大金國志》、《契丹國志》之類,則先資草創(chuàng)!兑葜軙、《路史》之類,則互取證明!豆攀贰贰ⅰ独m(xù)后漢書》之類,則檢校異同。其書皆足相輔,而其名則不可以并列。命曰《別史》,猶大宗之有別子云爾。包羅既廣,六體兼存。必以類分,轉(zhuǎn)形瑣屑。故今所編錄,通以年代先后為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