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卷五十 史部六
《明書》卷五十 史部六
《明書》·一百七十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國朝傅維鱗撰。維鱗初名維楨,靈壽人,順治丙戌進(jìn)士,官至工部尚書。是書為其子汀州府知府燮詷?biāo)。冠以移取咨送諸案牘。蓋康熙十八年詔修《明史》,徵其書入史館。凡《本紀(jì)》十九卷、《世家》三十三卷、《宮闈紀(jì)》二卷、《表》十二卷、《志》二十二卷、《記》五卷、《世家列傳》七十六卷、《敘傳》二卷。自謂搜求明代行藏印抄諸書,與家乘文集碑志,聚書三百馀種、九千馀卷。參互實錄,考訂異同,可謂博矣。然體例舛雜,不可縷數(shù)!秾W(xué)士祭酒表》已病其繁矣,乃又有《制科取士年表》,上列考官,下列會試第一人、殿試一甲三人。此以志乘之例施之國史也!端咎臁贰ⅰ稓v法》分二志,以一主占候、一主推步也。而象緯之變,既已載於《司天》,又別立一《禨祥志》,不治絲而棼乎。嘉靖時更定祀典,最為紛呶,仿《漢書》別志郊祀可也。《綸渙》一志,惟載詔令,此劉知幾之創(chuàng)說,史家未有用之者。循是而往,不用其載文之例不止矣!锻撂铩、《賦役》、《食貨》分三志,《服璽》、《輿衛(wèi)》分二志。此《通典》、《文獻(xiàn)通考》類書之體,非史法也。所謂《記》者,蓋沿《東觀漢記》載記之名,而皇子諸王與元末群雄合為一類,未免不倫!妒兰摇分沽型豕,其侯伯以下則別入《勛臣傳》,不知《史記》《蕭相國世家》、《曹相國世家》皆侯爵也。豈王公世及,侯以下不世及歟?《列傳》分《勛臣》、《忠節(jié)》、《儒林》、《名臣》、《孝義》、《循良》、《武臣》、《隱逸》、《雜傳》、《文學(xué)》、《權(quán)臣》、《藝術(shù)》、《列女》、《外戚》、《殘酷》、《奸回》,《宦官》、《異教》、《亂賊》、《四國》、《元臣》二十一門。無一專立之傳,已與古體全乖。其分隸尤為不允!吨夜(jié)傳》列遜國諸臣至盈四卷,而梁良玉、雪菴和尚、補鍋匠乃別入《隱逸傳》中。如曰以死不死為別,則《忠節(jié)傳》中之程濟(jì)、葉希賢、楊應(yīng)能固未嘗死,《隱逸傳》中之東湖樵夫又未嘗不死,是何例也?劉基不入《勛臣》,宋濂不入《文學(xué)》,以嘗仕元,均與危素等入之《雜傳》是也。納哈出元色目人,何以又入《勛臣傳》乎?張玉、譚淵以其為靖難佐命,入之《亂賊傳》,與唐賽兒聯(lián)名,已不倫矣。朱能、邱福,事同一例,何以又入《武臣傳》中。姚廣孝首倡逆謀,尤為亂首,何以又入《異教傳》中乎!度辶謧鳌分辛星駷F,《名臣傳》中列嚴(yán)震直、胡廣、徐有貞、李東陽、呂本、成基命,其於儒林名臣居何等也。嚴(yán)嵩入《權(quán)臣傳》,與張居正并列。溫體仁、周延儒、薛國觀并泯其姓名。而劉吉、萬安、尹旻、焦芳則入《奸回傳》。嵩等罪乃減於四人耶。石亨、石彪,實有戰(zhàn)功,但跋扈耳。仇鸞交結(jié)嚴(yán)嵩,冒功縱惡,亦未嘗得幸世宗,與馬昂、錢寧同入佞倖則非其罪。陸炳有保全善類之事,乃入之《殘酷》,而許顯純、田爾耕竟不著名。此亦未足服炳也。蓋一代之史,記載浩繁,非綜括始終,不能得其條理。而維鱗節(jié)節(jié)葉葉,湊合成編,動輒矛盾,固亦勢使之然矣。
卷五十 史部六
○別史類
《漢藝文志》無史名,《戰(zhàn)國策》、《史記》均附見於《春秋》。厥后著作漸繁,《隋志》乃分《正史》、《古史》、《霸史》諸目。然梁武帝、元帝《實錄》列諸《雜史》,義未安也。陳振孫《書錄解題》創(chuàng)立《別史》一門,以處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者。義例獨善,今特從之。蓋編年不列於正史,故凡屬編年,皆得類附!妒酚洝、《漢書》以下,已列為正史矣。其岐出旁分者,《東觀漢記》、《東都事略》、《大金國志》、《契丹國志》之類,則先資草創(chuàng)!兑葜軙贰ⅰ堵肥贰分,則互取證明!豆攀贰、《續(xù)后漢書》之類,則檢校異同。其書皆足相輔,而其名則不可以并列。命曰《別史》,猶大宗之有別子云爾。包羅既廣,六體兼存。必以類分,轉(zhuǎn)形瑣屑。故今所編錄,通以年代先后為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