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卷五十 史部六
《晉書別本》卷五十 史部六
《晉書別本》·一百三十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
明蔣之翹撰。之翹,字楚穉,秀水人。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其嘗詳對《晉書》,鏤版以行。而《嘉禾獻(xiàn)徵錄》則又稱其有《晉書注》一百三十卷。此本又題作《刪補(bǔ)晉書》,標(biāo)目不同。今考之翹所作《釋例》,謂既刪定此書數(shù)十卷,質(zhì)之陳繼儒。繼儒曰:此可為《晉書別本》矣,曷以是顏之。且引孫盛作《晉陽秋》先寫別本之語為證。是《晉書別本》乃其定名也。唐修《晉書》,本據(jù)臧榮緒等舊史,而益以諸家小說,煩碎猥雜及牴牾錯互之處,皆所不免。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篇》,已極言其病。之翹因芟其冗復(fù),正其遺闕,別為此本。凡節(jié)原文者十之四,全刪者十之二,正其舛誤者十之三。其文義漏略者則據(jù)《元經(jīng)》、《十六國春秋》、《世說注》、《華陽國志》等書,各加潤色,而稍細(xì)書以別之。其事有異同,亦仿《通鑒考異》之例,詮注於下。雖體例不盡精核,然亦犁然有序。其間失之過簡者,如《職官志》、《藝術(shù)傳》則全刪之,《武十三王傳》刪其七,《簡文四王傳》刪其二,《四夷諸國》刪其十,甚至《明穆皇后》、《孫惠》等傳有關(guān)國是者亦多所刊削,未免矯枉過直。又踵宋祁之說,汰去駢體詔令,而於他文亦多評騭優(yōu)劣。凡《文選》所已載者,即不具錄,殊非史體。又首載《列籍志》,全用焦竑《經(jīng)籍志》,《年表》全用鄭樵《通志·年譜》,尤無謂也。
卷五十 史部六
○別史類
《漢藝文志》無史名,《戰(zhàn)國策》、《史記》均附見於《春秋》。厥后著作漸繁,《隋志》乃分《正史》、《古史》、《霸史》諸目。然梁武帝、元帝《實錄》列諸《雜史》,義未安也。陳振孫《書錄解題》創(chuàng)立《別史》一門,以處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者。義例獨善,今特從之。蓋編年不列於正史,故凡屬編年,皆得類附。《史記》、《漢書》以下,已列為正史矣。其岐出旁分者,《東觀漢記》、《東都事略》、《大金國志》、《契丹國志》之類,則先資草創(chuàng)!兑葜軙、《路史》之類,則互取證明。《古史》、《續(xù)后漢書》之類,則檢校異同。其書皆足相輔,而其名則不可以并列。命曰《別史》,猶大宗之有別子云爾。包羅既廣,六體兼存。必以類分,轉(zhuǎn)形瑣屑。故今所編錄,通以年代先后為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