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糖尿病腎病30例療效觀察
精品源自語文科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腎病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腎病; 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治療結(jié)果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 report of 30 cases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therapy; treatment outcome 糖尿病腎病目前尚無理想的防治措施。筆者在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的前提下,輔以中醫(yī)辨證施治,以觀察糖尿病腎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999年9月至2003年8月門診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0.5±8.3)歲,平均病程(6.9±6.1)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6±10.4)歲,平均病程(6.2±5.7)年。兩組患者治療前年齡、病程、尿蛋白、腎功能、血脂水平無明顯差別。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刂蒲、血壓,予常規(guī)治療和低蛋白飲食,蛋白攝入量0.6~0.8 g?kg-1?d-1,適當增加運動。并予糖適平片100~120 mg/d或格列齊特片160~320 mg/d,開博通片25~75 mg/d,口服8周。(2)治療組。一般治療同對照組。在此基礎(chǔ)上自擬基本方:黃芪15 g,黨參15 g,太子參15 g,生地黃15 g,枸杞子15 g,女貞子15 g,山藥15 g,當歸9 g,大黃(后下)6 g。兼血瘀者加丹參、川芎、桃仁、紅花、丹皮、澤蘭、益母草;水濕甚者加蒼術(shù)、赤小豆、玉米須、冬瓜皮、車前子、牛膝;濕熱者加扁蓄、瞿麥、黃柏、土茯苓;濕濁較甚者加木香、檳榔、陳皮、厚樸。治療8周。 1.3 療效標準 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中的規(guī)定。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于治療前后分別經(jīng)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 Ualb)及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β2microglobulin, Uβ2M),常規(guī)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2 h血糖(2hour blood glucose, 2hB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及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并作血液黏度測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檢測所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2 結(jié)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顯效7例,有效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對照組顯效3例,有效1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60%。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和生化指標的變化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FBG、2hBG、TG、TC、Scr、BUN、Uβ2M、Ualb治療前無明顯差別(P>0.05);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各指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治療前兩組無明顯差別(P>0.05),治療后治療組明顯降低(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略) 注:* P<0.05,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表1(續(xù))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略) 注:* P<0.05,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略) 注:* P<0.05,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一般以控制血糖,控制飲食為主,并輔以降壓、調(diào)整脂代謝與糖代謝,應(yīng)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以減輕蛋白尿,延緩腎功能衰竭,保護腎功能,改善預后。中醫(yī)藥治療除能控制病情發(fā)展、改善癥狀外,且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可長期服用[2]。本組資料中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糖尿病腎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氣血陰陽之虛為本病的病理基礎(chǔ),氣滯濕阻、瘀血內(nèi)停為主要病機。治療宜益氣養(yǎng)陰、滋腎增液、運脾驅(qū)濕、活血化瘀。筆者自擬方中以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兼利水消腫,合用太子參益氣養(yǎng)陰;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山藥、枸杞子健脾益腎,與黃芪相配可氣陰兼顧,當歸養(yǎng)血活血,大黃攻逐濕濁兼活血化瘀通絡(luò)。全方針對患者夾雜瘀血、水濕、濕熱之證,標本兼顧。 本組資料顯示,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較單用西藥療效顯著,可以明顯地降低腎臟微量白蛋白尿排泄,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得以逆轉(zhuǎn),同時還可以改善脂質(zhì)代謝,降低血黏度和血脂,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因此對早期患者,這應(yīng)該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雖然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血糖的改善無明顯差異,但治療組的Ualb、Uβ2M降低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可能還具有減少患者尿白蛋白漏出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第1輯. 1993. 158160. 2 尚 娟. 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腎病近況[J]. 河南中醫(yī), 2000, 20(5): 6769. 精品源自語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