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平儀說》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
《簡平儀說》·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西洋人熊三拔撰。據(jù)卷首徐光啟序,蓋嘗參證於利瑪竇者也。大旨以視法取渾圓為平圓,而以平圓測量渾圓之數(shù)也。凡名數(shù)十二則,用法十三則,其法用上、下兩盤,天盤在下,所以取赤道經(jīng)緯,故有兩極線、赤道線、節(jié)氣線、時刻線。地盤在上,所以取地平經(jīng)緯,故有天頂,有地平,有高度線,有地平分度線。皆設人目自渾體外遠視。其正對大圓為平圓,斜倚於內(nèi)者為橢圓,當圓心者為直線,其與大圈平行之距等小圈,亦皆為直線。地盤空其半圓,使可合視。二盤中挾樞紐,使可旋轉(zhuǎn)。用時依其地,北極出地平高度,安定二盤,則赤道、地平兩經(jīng)緯,交錯分明。凡節(jié)氣時刻高度偏度皆可互取其數(shù)。天盤用方<月反>,上設兩耳表以測日影。地盤中心系墜線以視度分,立用之,可以得太陽高弧度。既得太陽高弧,則本時諸數(shù)亦皆可取。蓋是儀寫渾於平,如取影於燭,雖云借象,而實數(shù)出焉。弧三角以量代算之法,實本於此。今復推於測量,法簡而用捷,亦可云數(shù)學之利器矣。
卷一百六 子部十六
○天文算法類
三代上之制作,類非后世所及,惟天文算法則愈闡愈精。容成造術,顓頊立制,而測星紀閏,多述帝堯。在古初已修改漸密矣。洛下閎以后,利瑪竇以前,變法不一。泰西晚出,頗異前規(guī),門戶構(gòu)爭,亦如講學。然分曹測驗,具有實徵,終不能指北為南,移昏作曉,故攻新法者至國初而漸解焉。圣祖仁皇帝《御制數(shù)理精蘊》諸書,妙契天元,精研化本,於中西兩法權(quán)衡歸一,垂范億年。海宇承流,遞相推衍,一時如梅文鼎等,測量撰述,亦具有成書。故言天者至於本朝,更無疑義。今仰遵圣訓,考校諸家,存古法以溯其源,秉新制以究其變,古來疏密,厘然具矣。若夫占驗禨祥,率多詭說。鄭當再火,裨灶先誣,舊史各自為類,今亦別入之術數(shù)家。惟算術、天文相為表里,《明史·藝文志》以算術入小學類,是古之算術,非今之算術也。今核其實,與天文類從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