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考異三十卷》卷四十七 史部三
《資治通鑒考異三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司馬光撰。此書於元豐七年隨《通鑒》同奏上。高似孫《緯略》載:“光編集《通鑒》,有一事用三四出處纂成者!薄段墨I通考》載:“司馬康所述有司馬彪、荀悅、袁宏、崔鴻、蕭方等,李延壽及《太清記》、《唐歷》之類!焙檫~《容齋隨筆》所摘,有《河洛記》、《魏鄭公諫錄》、《李司空論事》、《張中丞傳》、《涼公平蔡錄》、《鄴侯家傳》、《兩朝獻替記》、《后史補金鑾密記》、《彭門紀亂》、《平剡錄》、《廣陵妖亂志》之類。不過偶舉其數(shù)端,不止是也。其間傳聞異詞,稗官既喜造虛言,正史亦不皆實錄,光既擇可信者從之,復參考同異,別為此書,辨證謬誤,以祛將來之惑。昔陳壽作《三國志》,裴松之注之,詳引諸書錯互之文,折衷以歸一是。其例最善,而修史之家,未有自撰一書,明所以去取之故者,有之,實自光始。其后李燾《續(xù)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皆沿其義。雖散附各條之下,為例小殊,而考訂得失則一也。至陳桱、王宗沐、薛應旂等欲追續(xù)光書,而不能綱羅舊籍,僅據(jù)本史編排,參以他書,往往互相牴牾,不能遽定其是非。則考異之法不講,致留遺議於本書,滋疑竇於后來者矣。其中如唐關播平章事拜罷,專引《舊唐書》,而不及引《新唐書》紀傳年表以證其誤者,小小滲漏,亦所不免。然卷帙既繁,所謂牴牾不敢保者,光固已自言之,要不足為全體累也。其書原與《通鑒》別行。胡三省作《音注》,始散入各文之下。然亦頗有漏略。此乃明初所刊單本,猶光原書卷第,故錄之以存其舊焉。
卷四十七 史部三
○編年類
司馬遷改編年為紀傳。荀悅又改紀傳為編年。劉知幾深通史法,而《史通》分敘六家,統(tǒng)歸二體,則編年、紀傳均正史也。其不列為正史者,以班、馬舊裁,歷朝繼作,編年一體,則或有或無,不能使時代相續(xù),故姑置焉,無他義也。今仍蒐羅遺帙,次於正史,俾得相輔而行。《隋志·史部》有《起居注》一門,著錄四十四部。《舊唐書》載二十九部,并《實錄》為四十一部!缎绿茣份d二十九部。存於今者,《穆天子傳》六卷,溫大雅《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三卷而已!赌绿熳觽鳌冯m編次年月,類小說傳記,不可以為信史。實惟存溫大雅一書,不能自為門目;潴w例,亦屬編年。今并合為一,猶《舊唐書》以《實錄》附《起居注》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