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年紀》卷四十七 史部三
《西漢年紀》·三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金華人,官大理司直。所著有《漢官總錄》、《職原》等書,見馬端臨《經(jīng)籍考》。蓋能熟於兩漢掌故者。今他書散佚,惟此本以載入《永樂大典》獨存。考益之《自序》,稱《年紀》三十卷、《考異》十卷、《鑒論》若干卷,各自為書。今此本不載《鑒論》,而《考異》則散附《年紀》各條之下,與《序》不合。殆后人離析其文,如胡三省之於《通鑒考異》歟,又《序》稱自高祖迄王莽之誅,而此本終於平帝,居攝以后闕焉。且其文或首尾不完,中間已有脫佚。蓋編入《永樂大典》之時,已殘闕矣。司馬光《通鑒》所載漢事,皆本班、馬二書及荀紀為據(jù),其馀鮮所采掇。益之獨旁取《楚漢春秋》、《說苑》諸書,廣徵博引,排比成書,視《通鑒》較為詳密。至所作《考異》,於一切年月舛誤、紀載異同、名地錯出之處,無不參稽互核,折衷一是。多出二劉《刊誤》、吳仁杰《補遺》之外,尤《通鑒考異》所未及,其考證亦可謂精審矣。今依益之《自序》目次,釐為三十卷。其《考異》亦即從舊本仍附各條之下,以便檢核,不復拘《自序》之文,別為編次焉。
卷四十七 史部三
○編年類
司馬遷改編年為紀傳。荀悅又改紀傳為編年。劉知幾深通史法,而《史通》分敘六家,統(tǒng)歸二體,則編年、紀傳均正史也。其不列為正史者,以班、馬舊裁,歷朝繼作,編年一體,則或有或無,不能使時代相續(xù),故姑置焉,無他義也。今仍蒐羅遺帙,次於正史,俾得相輔而行!端逯尽な凡俊酚小镀鹁幼ⅰ芬婚T,著錄四十四部!杜f唐書》載二十九部,并《實錄》為四十一部。《新唐書》載二十九部。存於今者,《穆天子傳》六卷,溫大雅《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三卷而已。《穆天子傳》雖編次年月,類小說傳記,不可以為信史。實惟存溫大雅一書,不能自為門目;潴w例,亦屬編年。今并合為一,猶《舊唐書》以《實錄》附《起居注》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