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舊唐書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王重榮(子珂) 王處存(弟處直) 諸葛爽 高駢 (畢師鐸 秦彥) 時(shí)溥 朱瑄(弟瑾) 王重榮,河中人。父縱,鹽州刺史,咸通中有邊功。重榮以父蔭補(bǔ)軍校,與兄重盈俱號驍雄,名璟軍中。廣明初,重榮為河中馬步軍都虞候。巢賊據(jù)長安,蒲帥李都不能拒,稱臣于賊,賊偽授重榮節(jié)度副使。河中密邇京師,賊征求無已,軍府疲于供億,賊使百輩,填委傳舍。重榮謂都曰:“吾以外援未至,詭謀附賊以紓難。今軍府積實(shí),苦被征求,復(fù)來收兵,是賊危我也。倘不改圖,危亡必矣!請絕橋道,嬰城自固!倍荚唬骸拔岜⒘,絕之立見其患。唯公圖之,愿以節(jié)鉞假公!币钊,都?xì)w行在,重榮知留后事,乃斬賊使,求援鄰藩。既而賊將朱溫舟師自同州至,黃鄴之兵自華陰至,數(shù)萬攻之。重榮戒勵(lì)士眾,大敗之。獲其兵仗,軍聲益振。朝廷遂授節(jié)鉞,檢校司空。時(shí)中和元年夏也。 俄而忠武監(jiān)軍楊復(fù)光率陳、蔡之師萬人,與重榮合。賊將李祥守華州,重榮合勢攻之,擒祥以徇。俄而朱溫以同州降。賊既失同、華,狂躁益熾。黃巢自率精兵數(shù)萬,至梁田坡。時(shí)重榮軍華陰南,楊復(fù)光在渭北,掎角破賊;出其不意,大敗賊軍,獲其將趙璋。巢中流矢而退。而重榮之師,亡耗殆半。懼賊復(fù)來,深憂之。謂復(fù)光曰:“軍雖小捷,銳旅亡失。萬一賊黨復(fù)來,其將何軍以應(yīng)?吾之成敗,未可知也。”復(fù)光曰:“雁門李仆射,與仆家世事舊,其尊人與仆父兄同患難。仆射奮不顧身,死義知己。倘得李雁門為援,吾事濟(jì)矣!币蚯彩箓髟t征兵。明年,李克用領(lǐng)兵至,大敗巢賊,收復(fù)京城。其倡義啟導(dǎo)之功,實(shí)重榮居首。京師平,以功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瑯邪郡王。 光啟元年,僖宗還京。喪亂之后,六軍初復(fù),國藏虛竭。觀軍容使田令孜奏以安邑、解縣兩池榷課,直屬省司,以充贍給。舊事,河中節(jié)度兼榷使,每年額輸省課。重榮累表論列,既循往例,兼恃大功。令孜不許,奏請移重榮為定州節(jié)度。制下,不奉詔,令孜率禁軍攻之,屯于沙苑,為重榮擊敗之。十二月,令孜挾天子出幸寶雞,太原聞之,乃與重榮入援京師,遣使迎駕還宮。令孜尤懼,卻劫幸山南。及朱玫立襄王稱制,重榮不受命,會太原之師于河西,以圖興復(fù)。明年,王行瑜殺朱玫,僖宗反正,重榮之忠力居多。 重榮用法稍嚴(yán),季年尤甚。部下常行儒者,嘗有所譴罰,深銜之。光啟三年六月,行儒以兵攻府第,重榮夜出于城外別墅。詰旦,為行儒所害,行儒乃推重盈為帥。重盈既立,誅行儒與其黨,安集軍民。 乾寧初,重盈卒,軍府推行軍司馬王珂為留后。重盈子珙,時(shí)為陜帥,瑤為絳州刺史。珂即重榮兄重簡子,出繼重榮。由是爭為蒲帥,、珙上章論列,又與朱溫書云:“珂非吾兄弟,家之蒼頭也。小字蟲兒,安得繼嗣?”珂上章云:“亡父有興復(fù)之功!鼻彩骨笤谔,太原保薦于朝。珙厚結(jié)王行瑜、李茂貞、韓建為援,三鎮(zhèn)互相表薦。昭宗詔諭之曰:“吾以太原與重榮有再造之功,已俞其奏矣!惫拭髂晡逶,茂貞等三人率兵入覲,賊害時(shí)政,請以河中授珙。珙、瑤連兵攻河中。李克用怒,出師討三鎮(zhèn)。瑤、珙兵退,克用拔絳州,斬瑤,乃師于渭北。天子以珂為河中節(jié)度,授以旄鉞,仍充供軍糧料使。既誅王行瑜,克用以女妻之。珂親至太原、太原令李嗣昭將兵助珂攻珙,珙每戰(zhàn)頻敗。珙性慘刻,人有逾犯,必?cái)厥字糜谧埃孕ψ匀,部下咸苦之。因其削弱,皆懷離叛。光化二年六月,部將李璠殺珙,自稱留后。 光化末,朱溫初伏鎮(zhèn)、定,將圖關(guān)輔,屬劉季述廢立之際,京師俶擾。崔胤潛乞師于汴,以圖反正。溫謂其將張存敬、侯言曰:“王珂恃太原之勢,侮慢藩鄰,骨肉相殘,自大其事,爾為我持一繩以縛之!贝婢吹嚷时鴶(shù)萬渡河,由含山出其不意,天復(fù)元年正月,兵攻晉、絳。珂將絳州刺史陶建釗、晉州刺史張漢瑜既無備,即開門降。溫令別將何絪守晉州,扼其援路。二月,存敬大軍逼河中,珂遣告急于太原。晉、絳既當(dāng)兵沖,援師不能進(jìn)。珂妻書告太原曰:“賊勢攻逼,朝夕為俘囚,乞食大梁,大人安忍不救?”克用曰:“賊阻前途,眾寡不敵,救則與爾兩亡?膳c王郎歸朝廷!辩嬗(jì)無從出,即謀歸京師。又使人告李茂貞曰:“圣上初返正,詔藩鎮(zhèn)無相侵伐,同匡王室。朱公不顧國家約束,卒遣賊臣,急攻敝邑,則朱公之心可見矣!敝邑若亡,則同、華、邠、岐非諸君所能保也。天子神器,拱手而授人矣!此自然之勢也。公可與華州令公早出精銳固潼關(guān),以應(yīng)敝邑。仆自量不武,請于公之西偏求為鎮(zhèn)守,此地請公有之。關(guān)西安危,國祚延促,系公此舉也!泵懖淮稹 珂勢蹙,將渡河歸京師,人情離合。時(shí)河橋毀圮,凌澌鯁塞,舟楫難濟(jì)。珂族艤舟有日。珂夜自慰諭守陴者,默然無應(yīng)。牙將劉訓(xùn)夜半至珂寢門,珂叱之曰:“兵欲反耶?”訓(xùn)解衣袒臂曰:“公茍懷疑,訓(xùn)請斷臂!辩嬖唬骸笆聞萑绾危(jì)將安出?”訓(xùn)曰:“若夜出整棹待濟(jì),人必爭舟。茍一夫鴟張,其禍莫測。不如俟明旦,以情諭三軍,愿從者必半,然后登舟赴闕,可以前濟(jì)。不然,則召諸將校,且為款狀,以緩賊軍,徐圖向背,策之上也!辩嫒恢吹浅侵^存敬曰:“吾于汴王有家世事分,公宜退舍。俟汴王至,吾自聽命!贝婢醇慈胀松。 三月,朱溫自洛陽至,先哭于重榮之墓,悲不自勝,陳辭致祭,蒲人聞之感悅。珂欲面縛牽羊以見。溫報(bào)曰:“太師阿舅之恩,何時(shí)可忘耶?郎君若以亡國之禮相見,黃泉其謂我何?”及珂出,迎之于路,握手歔欷,聯(lián)轡而入。 居半月,以存敬守河中,珂舉家徙于汴。后溫令珂入覲,遣人殺之于華州傳舍。自重榮初帥河中,傳至珂二十年。 王處存,京兆萬年縣勝業(yè)里人。世隸神策軍,為京師富族,財(cái)產(chǎn)數(shù)百萬。父宗,自軍校累至檢校司空、金吾大將軍、左街使,遙領(lǐng)興元節(jié)度。宗善興利,乘時(shí)貿(mào)易,由是富擬王者,仕宦因貲而貴,侯服玉食,僮奴萬指。處存起家右軍鎮(zhèn)使,累至驍衛(wèi)將軍、左軍巡使。乾符六年十月,檢校刑部尚書、義武軍節(jié)度使。 明年,黃巢犯闕,僖宗出幸。處存號哭累日,不俟詔命,即率本軍入援。遣二千人間道往山南,衛(wèi)從車駕。時(shí)李都守河中降賊,會王重榮斬偽使,通使于處存,乃同盟誓師,營于渭北。時(shí)巢賊僣號,天下藩鎮(zhèn),多受其偽命,唯鄭畋守鳳翔,鄭從讜守太原。處存、王重榮首倡義舉,以招太原。俄而鄭畋破賊前鋒,王鐸自行在至,故諸鎮(zhèn)翻然改圖,以出勤王之師。 中和元年四月,涇原行軍唐弘夫敗賊將林言、尚讓軍,乘勝進(jìn)逼京師。處存自渭北親選驍卒五千,皆以白繻為號,夜入京城。賊已遁去。京師故人見處存,遮道慟哭,歡呼塞路。軍人皆釋兵,爭據(jù)第宅,坊市少年多帶白號雜軍。翌日,賊偵知,自灞上復(fù)襲京師,市人以為王師,歡呼迎之。處存為賊所迫,收軍還營。賊怒,召集兩市丁壯七八萬,并殺之,血流成渠。 處存家在京師,世受國恩,以賊寇未平,鑾輿出狩,每言及時(shí)事,未嘗不喑嗚流涕,諸軍義之。前后遣使十輩迎李克用,既奕世姻好,特相款昵。洎收京師,王鐸第其功;勤王舉義,處存為之最;收城破賊,克用為之最。以功檢校司空。后又遣大將張公慶率勁兵三千,合諸軍滅賊巢于泰山,以功檢校司徒。 田令孜討王重榮,詔處存為河中節(jié)度。處存上章申理,言:“重榮無罪,有大功于國,不宜輕有除改,以搖藩鎮(zhèn)之心!背,幽、鎮(zhèn)兩藩,兵甲強(qiáng)盛,易定于其間,疲于侵寇。及匡威得志驕盈,恒欲兼并之。賴與太原姻好,每為之援。處存亦睦鄰以禮,優(yōu)撫軍民,折節(jié)下士,人多歸之,以至抗衡列鎮(zhèn)。累加侍中、檢校太尉。乾寧二年九月卒,年六十五,贈(zèng)太子太師,謚曰忠肅。 三軍以河朔舊事,推其子副大使郜為留后。朝廷從而命之。授以旄鉞,尋加檢校司空、同平章事,累至太保。光化三年七月,汴將張存敬進(jìn)寇幽州,旋入祁溝。郜遣馬步都將王處直將兵拒之,為存敬所敗,退營沙河。汴人進(jìn)擊,營于懷德驛。處直之眾奔撓,城中大恐。十月,郜委城攜族奔于太原,太原累表授檢校太尉。天復(fù)初,卒于晉陽。 其弟鄴,克用以女妻之,歷嵐、石、沔三州刺史、大同軍防御使。天祐中卒。 處直,字允明,處存母弟也。初為定州后院軍都知兵馬使。汴人入寇,處直拒戰(zhàn)不利而退;三軍大噪,推處直為帥。及郜出奔,乃權(quán)留后事。汴將張存敬攻城,梯沖云合,處直登城呼曰:“敝邑于朝廷未嘗不忠,于藩鄰未嘗失禮,不虞君之涉吾地,何也?”朱溫遣人報(bào)之曰:“何以附太原而弱鄰道?”處直報(bào)曰:“吾兄與太原同時(shí)立勛王室,地又親鄰,修好往來,常道也。請從此改圖!睖卦S之。仍歸罪于孔目吏梁問,出絹十萬匹,牛酒以犒汴軍。存敬修盟而退。溫因表授旄鉞,檢校左仆射。天祐元年,加太保,封太原王。后仕偽梁,授北平王,檢校太尉。不數(shù)歲,復(fù)于莊宗。后十余年,為其子都廢歸私第,尋卒,年六十一。 諸葛爽,青州博昌人。役屬縣為伍伯,為令所笞,乃棄役,以里謳自給。會龐勛之亂,乃委身為徐卒,累軍功至小校。官軍討徐,龐勛勢蹙,率百余人與泗州守將陽群歸國。累授汝州防御使。李琢為招討使,討沙阤于云州,表爽為副。廣明元年,賊陷京師,詔爽率代北行營兵馬,赴難關(guān)中。爽軍屯櫟陽。潼關(guān)不守,車駕出幸,爽乃降賊。巢以爽為河陽節(jié)度使。巢賊敗,復(fù)表歸國,進(jìn)位檢校司徒。 時(shí)魏博韓簡軍勢方盛。中和元年四月,魏人攻河陽,大敗爽軍于修武,爽棄城遁走。簡令大將守河陽。乃出師討曹全晸于鄆州。十月,孟州人復(fù)誘爽,爽自金商率兵千人,復(fù)入河陽。乃犒勞魏人,令趙文<王弁>率之而去。十一月,爽攻新鄉(xiāng)。簡自鄆來逆戰(zhàn),軍于獲嘉西北。時(shí)簡將引魏人入趨關(guān)輔,誅除巢孽,自有圖王之志,三軍屢諫不從。偏將樂彥禎因眾心搖,說激之,牙軍奔?xì)w魏州。爽軍乘之。簡鄉(xiāng)兵八萬大敗,奔騰亂死,清水為之不流。明年正月,簡為牙軍所殺,爽軍由是大振。 及巢賊將敗,爽復(fù)歸國。爽雖起群盜,既貴之后,善于為理;所至法令澄清,人無怨嘆,人士以此多之。光啟二年,爽卒,帳中將劉經(jīng)、張言以爽子仲方為孟帥。俄而蔡賊孫儒率眾攻之,城陷于賊,仲方歸于汴,儒遂據(jù)孟州。 高駢,字千里,幽州人。祖崇文,元和初功臣,封南平王,自有傳。父承明,神策虞候。駢,家世仕禁軍,幼而朗拔,好為文,多與儒者游;喜言理道。兩軍中貴,翕然稱重,乃縻之勇爵,累歷神策都虞候。會黨項(xiàng)羌叛,令率禁兵萬人戍長武城。時(shí)諸將御羌無功,唯駢伺隙用兵,出無不捷。懿宗深嘉之。西蕃寇邊,移鎮(zhèn)秦州,尋授秦州刺史、本州經(jīng)略使。 先是,李琢為安南都護(hù),貪于貨賄,虐賦夷獠,人多怨叛;遂結(jié)蠻軍合勢攻安南,陷之。自是累年亟命將帥,未能收復(fù)。五年,移駢為安南都護(hù)。至則匡合五管之兵,期年之內(nèi),招懷溪洞,誅其首惡,一戰(zhàn)而蠻卒遁去,收復(fù)交州郡邑。又以廣州饋運(yùn)艱澀,駢視其水路,自交至廣,多有巨石梗途,乃購募工徒,作法去之。由是舟楫無滯,安南儲備不乏,至今賴之。天子嘉其才,遷檢校工部尚書、鄆州刺史、天平軍節(jié)度觀察等使。治鄆之政,民吏歌之。 南詔蠻寇巂州,渡滬肆掠。乃以駢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等使。蜀土散惡,成都比無垣墉,駢乃計(jì)每歲完葺之費(fèi),甃之以磚甓。雉堞由是完堅(jiān)。傳檄云南,以兵壓境,講信修好,不敢入寇。進(jìn)位檢校尚書右仆射、江陵尹、荊南節(jié)度觀察等使。乾符四年,進(jìn)位檢校司空、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浙江西道觀察等使,進(jìn)封燕國公。 時(shí)草賊王仙芝陷荊襄,宋威率諸道師討逐,其眾離散過江表。天子以駢前鎮(zhèn)鄆,軍民畏服,仙芝徒黨,鄆人也,故授駢京口節(jié)鉞,以招懷之。尋授諸道兵馬都統(tǒng)、江淮鹽鐵轉(zhuǎn)運(yùn)等使。駢令其將張璘、梁纘分兵討賊,前后累捷,降其首領(lǐng)數(shù)十人。賊南趨嶺表,天子嘉之。六年冬,進(jìn)位檢校司徒、楊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兵馬都統(tǒng)、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如故。駢至淮南,繕完城壘,招募軍旅,土客之軍七萬。乃傳檄征天下兵,威望大振。朝廷深倚賴之,進(jìn)位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既而黃巢賊合仙芝殘黨,復(fù)陷湖南、浙西州郡,眾號百萬。巢據(jù)廣州,求天平節(jié)鉞。朝廷議欲以南海節(jié)鉞授之。宰相盧攜與駢素善,以駢前在浙西已立討賊之效,今方集諸道之師于淮甸,不宜舍賊,以弱士心。鄭畋議且宜假賊方鎮(zhèn)以紓難。二人爭論于朝,以言詞不遜,由是兩罷之。駢方持兵柄,聞朝議異同,心頗不平之。 廣明元年夏,黃巢之黨自嶺表北趨江淮,由采石渡江。張璘勒兵天長,欲擊之。駢怨朝議有不附己者,欲賊縱橫河洛,令朝廷聳振,則從而誅之。大將畢師鐸曰:“妖賊百萬,所經(jīng)鎮(zhèn)戍若蹈無人之境。今朝廷所恃者都統(tǒng),破賊要害之地,唯江淮為首。彼眾我寡,若不據(jù)津要以擊之,俾北渡長淮,何以扼束?中原陷覆必矣!”駢駭然曰:“君言是也。”即令出軍。有愛將呂用之者,以左道媚駢,駢頗用其言。用之懼師鐸等立功,即奪己權(quán),從容謂駢曰:“相公勛業(yè)高矣,妖賊未殄,朝廷已有間言。賊若蕩平,則威望震主,功居不賞,公安稅駕耶?為公良畫,莫若觀釁,自求多福!瘪壣钊恢酥怪T將,但握兵保境而已。 其年冬,賊陷河洛。中使促駢討賊,冠蓋相望。駢終逗撓不行。既而兩京覆沒,盧攜死。駢大閱軍師,欲兼并兩浙,為孫策三分之計(jì)。天子在蜀,亟命出師。中和二年五月,雉雊于揚(yáng)州廨舍,占者云:“野鳥入室,軍府將空。”駢心惡之。其月,盡出兵于東塘,結(jié)壘而處,每日教閱,如赴難之勢。仍與浙西周寶書,請同入援京師。寶大喜,即點(diǎn)閱,將赴之,遣人偵之,知其非實(shí)。駢在東塘凡百日,復(fù)還廣陵,蓋禳雊雉之異也。 僖宗知駢無赴難意,乃以宰臣王鐸為京城四面諸道行營兵馬都統(tǒng),崔安潛副之,韋昭度領(lǐng)江淮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增駢階爵,使務(wù)并停。駢既失兵柄,又落利權(quán),攘袂大詬,累上章論列,語詞不遜。其末章曰: 臣伏奉詔命,令臣自省,更勿依違者。臣仰天訴地,自淚交流;如劍戟攢心,若湯火在己。只如黃巢大寇,圍逼天長小城,四旬有余,竟至敗走。臣散征諸道兵甲,盡出家財(cái)賞給,而諸道多不發(fā)兵,財(cái)物即為己有?v然遣使征得,敕旨不許過淮。其時(shí)黃巢殘兇,才及二萬,經(jīng)過數(shù)千里,軍鎮(zhèn)盡若無人。只如潼關(guān)已東,止有一徑,其為險(xiǎn)固,甚于井陘。豈有狂寇奔沖,略無阻礙,即百二之地,固是虛言。神策六軍,此時(shí)安在?陛下蒼黃西出,內(nèi)官奔命東來,黎庶盡被殺傷,衣冠悉遭屠戮。今則園陵開毀,宗廟荊榛,遠(yuǎn)近痛傷,遐邇嗟怨。 雖然,奸臣未悟,陛下猶迷,不思宗廟之焚燒,不痛園陵之開毀。臣之痛也,實(shí)在于斯!此事見之多年,不獨(dú)知于今日。況自萑蒲盜起,朝廷征用至多,上至帥臣,下及裨將,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為謀,安能辦事?陛下今用王鐸,盡主兵權(quán),誠知狂寇必殲,梟巢即覆。臣讀《禮》至宣尼射于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墻,使子路出延射曰:“潰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于射也!眹(yán)誡如斯,圖功也,豈宜容易?陛下安忍委敗軍之將,陷一儒臣?崔安潛到處貪殘,只如西川,可為驗(yàn)矣,委之副貳,詎可平戎?況天下兵驕,在處僣越,豈二儒士,能戢強(qiáng)兵,萬一乖張,將何救助?愿陛下下念黎庶,上為宗祧,無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恥!臣但慮寇生東土,劉氏復(fù)興,即軹道之災(zāi),豈獨(dú)往日!乞陛下稍留神慮,以安宗社。 今賢才在野,憸人滿朝,致陛下為亡國之君,此等計(jì)將安出?伏乞戮賣官鬻爵之輩,征鯁直公正之臣,委之重難,置之左右,克復(fù)宮闕,莫尚于斯!若此時(shí)謗誹忠臣,沉埋烈士,匡復(fù)宗社,未見有期!臣受國恩深,不覺語切,無任憂懼之至。 詔報(bào)駢曰: 省表具悉。卿一門忠孝,三代勛庸,銘于景鐘,煥在青史。卿承祖父之訓(xùn),襲弓冶之基,起自禁軍,從微至著。始則囊錐露穎,稍有知音;尋則天驥呈才,急于試效。自秦州經(jīng)略使,授交趾節(jié)旄,聯(lián)翩寵榮,汗漫富貴,未嘗斷絕,僅二十年。 卿報(bào)國之功,亦可悉數(shù)。最顯赫者,安南拒蠻,至今海隅尚守。次則汶陽之日,政聲洽平。洎臨成都,脅歸驃信,三載之內(nèi),亦無侵凌。創(chuàng)筑羅城,大新錦里,其為雄壯,實(shí)少比儔。渚宮不暇于施為,便當(dāng)移鎮(zhèn);建鄴才聞?dòng)诎察o,旋即渡江。自到廣陵,并鐘多壘,即亦招降草寇,救援臨淮。大約昭灼功勛,不大于此數(shù)者。朝廷累加渥澤,靡吝徽章,位極三公,兵環(huán)大鎮(zhèn)。銅鹽重務(wù),綰握約及七年;都統(tǒng)雄藩,幅圓幾于萬里。朕瞻如太華,倚若長城,凡有奏論,無不依允,其為托賴,豈愧神明? 自黃巢肆毒咸京,卿并不離隋苑。豈金陵苑水,能遮鵝鸛之雄;風(fēng)伯雨師,終阻帆檣之利?自聞歸止,寧免郁陶。卿既安住蕪城,鄭畋以春初入覲,遂命上相,親領(lǐng)師徒,因落卿都統(tǒng)之名,固亦不乖事例。仍加封實(shí),貴表優(yōu)恩。何乃疑忿太深,指陳過當(dāng),移時(shí)省讀,深用震嗟。聊舉諸條,粗申報(bào)復(fù)。 卿表云:“自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負(fù)陛下”者。朕拔卿汶上,超領(lǐng)劍南,荊、潤、維、揚(yáng),聯(lián)居四鎮(zhèn)。綰利則牢盆在手,主兵則都統(tǒng)當(dāng)權(quán)。直至京北、京南、神策諸鎮(zhèn),悉在指揮之下,可知董制之雄。而乃貴作司徒,榮為太尉,以為不用,何名為用乎? 卿又云:“若欲俯念舊勛,佇觀后效,何不以王鐸權(quán)位,與臣主持,必能糾率諸侯,誅鋤群盜”者。朕緣久付卿兵柄,不能翦滅元兇。自天長漏網(wǎng)過淮,不出一兵襲逐,奄殘京國,首尾三年;廣陵之師,未離封部,忠臣積望,勇士興譏。所以擢用元臣,誅夷巨寇,心期貔武,便掃欃槍。卿初委張璘,請放卻諸道兵士,辛勤召置,容易放還,璘果敗亡,巢益顛越。卿前年初夏,逞發(fā)神機(jī),與京中朝貴書,題云:“得靈仙教導(dǎo),芒種之后,賊必蕩平!睂ぢ剣铺扉L,必謂死在卿手,豈知魚跳鼎釜,狐脫網(wǎng)羅,遽過長淮,竟為大憝。都統(tǒng)既不能御遏,諸將更何以枝梧?果致連犯關(guān)河,繼傾都邑。從來倚仗之意,一旦控告無門,凝睇東南,惟增凄惻。及朕蒙塵入蜀,宗廟污于賊庭,天下人心,無不雪涕。既知?dú)v數(shù)猶在,謳謠未移,則懷忠拗怒之臣,貯救難除奸之志,便須果決,安可因循?況恩厚者其報(bào)深,位重者其心急。此際天下義舉,皆望淮海率先。豈知近輔儒臣,先為首唱;而窮邊勇將,誓志平戎,關(guān)東寂寥,不見干羽。洎乎初秋覽表,方云仲夏發(fā)兵,便詔軍前,并移汶上。喜聞兵勢,渴見旌幢。尋稱宣潤阻艱,難從天討。謝玄破苻堅(jiān)于淝水,裴度平元濟(jì)于淮西,未必儒臣不如武將! 卿又云:“若不斥逐邪佞,親近忠良,臣既不能保家,陛下豈能安國?忽當(dāng)今日,棄若寒灰”者。未委誰是忠良,誰為邪佞?終日寵榮富貴,何嘗不保其家;無人捍御冠戎,所以不安其國。豈有位兼將相,使帶銅鹽,自謂寒灰,真同浪語。 卿又云:“不通園陵之開毀,不念宗廟之焚燒,臣實(shí)痛之,實(shí)在茲也!鼻引斢駳в跈持,誰之過也?鯨鯢漏于網(wǎng)外,抑有其由!卿手握強(qiáng)兵,身居大鎮(zhèn),不能遮圍擒戮,致令脫漏猖狂,雖則上系天時(shí),抑亦旁由人事。朕自到西蜀,不離一室之中,屏棄笙歌,杜絕游獵,蔬食適口,布服被身,焚香以望園陵,雪涕以思宗廟,省躬罪己,不敢遑安!凹槌嘉次颉敝裕l人肯認(rèn)?“陛下猶迷”之語,朕不敢當(dāng)! 卿又云:“自來所用將帥,上至帥臣,下及裨將,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為謀,安能集事”者。且十室之邑,猶有忠信,天下至大,豈無英雄?況守固城池,悉嚴(yán)兵甲,縱非盡美,安得平欺?卿尚不能縛黃巢于天長,安能坐擒諸將?只如拓拔思恭、諸葛爽輩,安能坐擒耶?勿務(wù)大言,不堪垂訓(xùn)。 卿又云:“王鐸是敗軍之將,兼征引矍相射義”者。昔曹沫三敗,終復(fù)魯讎;孟明再奔,竟雪秦恥。近代汾陽尚父,咸寧太師,亦曾不利鼓鼙,尋則功成鐘鼎。安知王鐸不立大勛? 卿又云:“無使百代有抱恨之臣,千古留刮席之恥。但慮寇生東土,劉氏復(fù)興,即軹道之災(zāi),豈獨(dú)往日”者。我國家景祚方遠(yuǎn),天命未窮,海內(nèi)人心,尚樂唐德。朕不荒酒色,不虧刑名,不結(jié)怨于生靈,不貪財(cái)于宇縣。自知運(yùn)歷,必保延洪。況巡省已來,禎祥薦降;西蜀半年之內(nèi),聲名又以備全。塞北、日南,悉來朝貢;黠戛、善闡,并至梯航。但慮天寶、建中,未如今日;清宮復(fù)國,必有近期。卿云“劉氏復(fù)興”,不知誰為其首?遽言“刮席之恥”,比朕于劉盆子耶?仍憂“軹道之災(zāi)”,方朕于秦子?jì)胍?雖稱直行,何太罔誣!三復(fù)斯言,尤深駭異。 卿又云:“賢才在野,憸人滿朝,致陛下為亡國之君,此子等計(jì)將安出?伏乞戮賣官鬻爵之輩,征鯁直公正之臣”者。且唐、虞之世,未必盡是忠良;今巖野之間,安得不遺賢彥?朕每令銓擇,亦遣訪求。其于選將料兵,安人救物,但屬收復(fù)之業(yè),講求理化之基,自有長才,同匡大計(jì)。賣官鬻爵之士,中外必不有之,勿聽狂辭,以資游說。且朕遠(yuǎn)違宮闕,寄寓巴邛,所失恩者甚多,尚不興怨,卿落一都統(tǒng),何足介懷?況天步未傾,皇綱尚整,三靈不昧,百度猶存。但守君臣之軌儀,正上下之名分,宜遵教約,未可隳凌。朕雖沖人,安得輕侮!但以知卿歲久,許卿分深,貴存終始之恩,忽貯猜嫌之慮。所宜深省,無更過言! 駢始以兵權(quán),欲臨藩鎮(zhèn),吞并江南;一朝失之,威望頓滅,陰謀自阻。故累表堅(jiān)論,欲其復(fù)故。明年四月,王鐸與諸道之師敗賊關(guān)中,收復(fù)京城。駢聞之,悔恨萬狀。而部下多叛,計(jì)無所出,乃托求神仙,屏絕戎政,軍中可否,取決于呂用之。 光啟初,僖宗再幸山南。李襜僣號,偽授駢中書令、諸道兵馬都統(tǒng)、江淮鹽鐵轉(zhuǎn)運(yùn)等使。駢方怨望,而甘于偽署,稱藩納賄,不絕于途;晏安自得,日以神仙為事。呂用之又存暨工諸葛殷、張守一有長年之術(shù),駢并署為牙將。于府第別建道院,院有迎仙樓、延和閣,高八十尺,飾以珠璣金鈿。侍女?dāng)?shù)百,皆羽衣霓服,和聲度曲,擬之鈞天。日與用之、殷、守一三人授道家法箓,談?wù)撚谄溟g,賓佐罕見其面。 府第有隋煬帝所造門屋數(shù)間,俗號中書門,最為宏壯,光啟元年,無故自壞。明年,淮南饑,蝗自西來,行而不飛,浮水緣城而入府第。道院竹木,一夕如翦,經(jīng)像幢節(jié),皆嚙去其首。撲之不能止。旬日之內(nèi),蝗自食啖而盡。 其年九月,雨魚。是月十日夜,大星隕于延和閣前,其聲如雷,火光爍地。自二年十一月雨雪陰晦,至三年二月不解。比歲不稔,食物踴貴,道殣相望,饑骸蔽地。是月,浙西周寶為三軍所逐。駢喜,以為妖異當(dāng)之。 三月,蔡賊過淮口,駢令畢師鐸出軍御之。師鐸與高郵鎮(zhèn)將張神劍、鄭漢璋等,率行營兵反攻揚(yáng)州。四月,城陷,師鐸囚駢于道院,召宣州觀察使秦彥為廣陵帥。既而蔡賊楊行密自壽州率兵三萬,乘虛攻城。城中米斗五十千,餓死大半。駢家屬并在道院,秦彥供給甚薄,薪蒸亦闕。奴仆徹延和閣欄檻煮革帶食之,互相篡啖。駢召從事盧涚謂之曰:“予三朝為國,粗立功名。比擺脫塵埃,自求清凈,非與人世爭利。一旦至此,神道其何望耶?”掩涕不能已。 初,師鐸之入城也,愛將申及謂駢曰:“逆黨人數(shù)不多,即日弛于防禁,愿奉令公潛出廣陵,依投支郡,以圖雪恥,賊不足平也。若持疑不決,及旦夕不得在公左右!瘪壡討,不能行其謀。九月,師鐸出城戰(zhàn)敗,慮駢為賊內(nèi)應(yīng),又有尼奉仙,自言通神,謂師鐸曰:“揚(yáng)府災(zāi),當(dāng)有大人死應(yīng)之,自此善也!鼻貜┰唬骸按笕朔歉吡罟?”即令師鐸以兵攻道院。侍者白駢曰:“有賊攻門!痹唬骸按饲貜﹣。”整衣候之。俄而,亂卒升階,曳駢數(shù)之曰:“公上負(fù)天子恩,下陷揚(yáng)州民,淮南涂炭,公之罪也!瘪壩聪狙,首已墮地矣。 駢既死,左右奴客逾垣而遁,入行密軍。行密聞之,舉軍縞素,繞城大哭者竟日;仍焚紙奠酒,信宿不已。駢與兒侄死于道院,都一坎瘞之,裹之以氈。行密入城,以駢孫俞為判官,令主喪事。葬送未行而俞卒,后故吏鄺師虔收葬之。 初,師鐸入城,呂用之、張守一出奔楊行密,詐言所居有金。行密入城,掘其家地下,得銅人,長三尺余,身被桎梏,釘其心,刻“高駢”二字于胸,蓋以魅道厭勝蠱惑其心,以至族滅。 畢師鐸者,曹州冤朐人。乾符初,與里人王仙芝嘯聚為盜,相與陷曹、鄆、荊、襄。師鐸善騎射,其徒自為“鷂子”。仙芝死,來降高駢。初敗黃巢于浙西,皆師鐸、梁纘之效也,頗寵待之。 駢末年惑于呂用之,舊將俞公楚、姚歸禮皆為用之讒構(gòu)見殺。師鐸意不自安,有愛妾復(fù)為用之所奪。 光啟三年三月,蔡賊楊行密逼淮口,駢令師鐸率三百騎戍高郵。戍將張神劍亦怒用之,兩人謀自安之計(jì)。用之伺知,亟請召還。師鐸母在廣陵,遣信令師鐸遁去。或謂師鐸曰:“請殺神劍,并高郵之兵趨府,令公必殺用之為解!庇衷唬骸安蝗缤缎熘,則身存而家保。”師鐸曰:“非計(jì)也。呂用之誑惑主帥,涂炭生民,七八年來,鬼怨人怒。今日之事,安知天不假予誅妖亂而康淮甸耶?”又曰:“鄭漢璋是我歸順時(shí)副使,常切齒于用之,今率精兵在淮口。聞吾此舉,即樂從也。”乃趨淮口,與漢璋合,得兵千人。又相與至高郵,問計(jì)于張神劍。神劍曰:“公見事晚耶?用之一妖物耳,前受襄王偽命,作鎮(zhèn)廣州,遲留不行,志圖淮海節(jié)鎮(zhèn)。令公已奪其魄,彼一旦成事,焉能北面事妖物耶!”即割臂血為盟,推師鐸為盟主,稱大丞相。移檄郡縣,以誅用之、守一、殷為名,乃署其卒長唐宏、王朗、駱玄真、倪詳、逯本、趙簡等,分董其卒三千人。 四月,趨廣陵,營于大明寺,揚(yáng)州大駭。呂用之分兵城守,高駢登延和閣,聞鼓噪聲怪之。用之曰:“師鐸兵士回戈,止遏不得,適已隨宜處置,公幸勿憂。茍不聽,徒勞玄女一符耳。”師鐸陳兵數(shù)日,用之屢出戰(zhàn),師鐸憂其不克,求救于宣州秦彥曰:“茍得廣陵,則迎公為帥!睆┝钛缹⑶爻恚时е。師鐸門客畢慕顏?zhàn)猿侵谐觯唬骸叭诵囊央x,破之必矣!”秦稠軍至,兵威漸振。駢聞甚憂,謂用之曰:“吾以心腹仗爾,不能駕馭此輩,誤我何多?百姓遭罹饑饉,不可虐用。吾自枉手札喻師鐸,可令大將一人自行。”用之即以其黨許戡送駢書。師鐸怒曰:“梁纘、韓問何在?令爾來耶!”即斬之。用之選勁兵自衛(wèi)。一日至道院,駢叱去之。乃令猶子杰握牙兵,令師鐸母作書,遣大將古鍔與師鐸子出城喻之。師鐸令子還,白曰:“不敢負(fù)令公恩德,正為淮南除弊。但斬用之、守一,即日退還高郵!鼻爻砉ノ髂嫌,城中應(yīng)之,即日城陷。呂用之由參佐門遁走。駢聞師鐸至,改服俟之,與師鐸交拜,如賓主之儀。即日署為節(jié)度副使,漢璋、神劍皆署職事。 秦稠點(diǎn)閱府庫,監(jiān)守之,仍密召彥于宣州;蛑^師鐸曰:“公昨舉兵誅二妖物,故人情樂從。今軍府已安,以事理論之,公宜還政高公,自典兵馬,戎權(quán)在手,取舍自由,藩鄰聞之,不失大義。議者皆言秦稠破城之日,已召秦彥。彥若為帥,兵權(quán)非足下有也。公感其援,但以金玉報(bào)之,阻其渡江,最為上策。若秦彥作帥,則楊行密朝聞夕至。如高令復(fù)帥,外寇必自卷懷!睅熻I猶豫未決,而秦彥軍至。 五月,彥為節(jié)度使,署師鐸為行軍司馬,移居牙外,心頗不悅。是月,楊行密引軍攻揚(yáng)州,彥兵拒戰(zhàn)繼敗。八月,師鐸與鄭漢璋出軍萬人擊行密,皆大敗而還,自是不復(fù)出。九月,師鐸殺高駢。十月,秦彥、師鐸突圍而遁。十一月,秦彥、師鐸引蔡賊孫儒之兵三萬圍揚(yáng)州。行密求救于汴,朱全忠遣大將李璠率師淮口,以為聲援。孫儒以廣陵未下,而汴卒來,又慮秦彥、師鐸異志。四年正月,孫儒斬秦彥、師鐸于高郵之南,鄭漢璋亦死焉。 秦彥者,徐州人,本名立。為卒,隸徐軍。乾符中,坐盜系獄,將死,夢人謂之曰:“爾可隨我!奔板唬灯,乃得逸去,因改名彥。乃聚徒百人,殺下邳令,取其資裝入黃巢軍。巢兵敗于淮南,乃與許勍俱降高駢,累奏授和州刺史。中和二年,宣歙觀察使竇潏病,彥以兵襲取之。遂代潏為觀察使,朝廷因而命之。 光啟三年,揚(yáng)州牙將畢師鐸囚其帥高駢,懼外寇來侵,乃迎彥為帥。彥召池州刺史趙锽知宣州事,自率眾入揚(yáng)州。師鐸推彥為帥。 五月,壽州刺史楊行密率兵攻彥,遣其將張神劍令統(tǒng)兵屯灣頭山光寺。行密屯大云寺,北跨長崗,前臨大道,自楊子江北至槐家橋,柵壘相聯(lián)。秦彥登城望之,懼形于色。令秦稠、師鐸率勁卒八千出斗,為行密所掩,盡沒。稠死之。彥急求援于蘇州刺史張雄。雄率兵赴之,屯于東塘。重圍半年,城中芻糧并盡,草根木實(shí)、市肆藥物、皮囊革帶,食之亦盡。外軍掠人而賣,人五十千。死者十六七,縱存者鬼形鳥面,氣息奄然。張雄多軍糧,相約交市。城中以寶貝市米,金一斤,通犀帶一,得米五升。雄軍得貨,不戰(zhàn)而去。九月,畢師鐸出戰(zhàn),又?jǐn)。自是日與秦彥相對嗟惋。問神尼奉仙何以獲濟(jì),尼曰:“走為上計(jì)也。”十月,彥與師鐸突圍投孫儒,并為所殺。 江淮之間,廣陵大鎮(zhèn),富甲天下。自師鐸、秦彥之后,孫儒、行密繼踵相攻,四五年間,連兵不息,廬舍焚蕩,民戶喪亡,廣陵之雄富掃地矣! 時(shí)溥,彭城人,徐之牙將。黃巢據(jù)長安,詔征天下兵進(jìn)討。中和二年,武寧軍節(jié)度使支詳遣溥與副將陳璠率師五千赴難。行至河陰,軍亂,剽河陰縣回。溥招合撫諭,其眾復(fù)集,懼罪,屯于境上。詳遣人迎犒,悉恕之,溥乃移軍向徐州。既入,軍人大呼,推溥為留后,送詳于大彭館。溥大出資裝,遣陳璠援詳歸京。詳宿七里亭,其夜為璠所殺,舉家屠害。溥以璠為宿州刺史,竟以違命殺詳。溥誅璠,又令別將帥軍三千赴難京師。天子還宮,授之節(jié)鉞。 及黃巢攻陳州,秦宗權(quán)據(jù)蔡州,與賊連結(jié)。徐、蔡相近,溥出師討之。軍鋒益盛,每戰(zhàn)屢捷。黃巢之?dāng)∫,其將尚讓以?shù)千人降溥,后林言又?jǐn)攸S巢首歸徐州,時(shí)溥功居第一,詔授檢校太尉、中書令、鉅鹿郡王。宗權(quán)未平,仍授溥徐州行營兵馬都統(tǒng)。 蔡賊平,朱全忠與之爭功,遂相嫌怨;茨蟻y,朝廷以全忠遙領(lǐng)淮南節(jié)度,以平孫儒、行密之亂。汴人應(yīng)援,路出徐方,溥阻之。全忠怒,出師攻徐。自光啟至大順六七年間,汴軍四集,徐、泗三郡,民無耕稼,頻歲水災(zāi),人喪十六七。溥窘蹙,求和于汴。全忠曰:“移鎮(zhèn)則可!比恢。朝廷以尚書劉崇望代溥,以溥為太子太師。溥懼出城見害,不受代。汴將龐師古陳兵于野,溥求援于兗州。朱瑾出兵救之,值大雪,糧盡而還。城中守陴者饑甚,加之病疫。汴將王重師、牛存節(jié)夜乘梯而入,溥與妻子登樓自焚而卒,景福二年四月也。地入于汴。 朱瑄,宋州人。父慶,盜鹽抵法,u逃于青州,為王敬武牙卒。中和初,黃巢據(jù)長安,詔征天下兵。敬武遣牙將曹全晸率兵三千赴難關(guān)西,以瑄為軍候。會青州警急,敬武召全晸還,路由鄆州。時(shí)鄆帥薛崇為草賊王仙芝所殺,鄆將崔君裕權(quán)知州事。全晸知其兵寡,襲殺君裕,據(jù)有鄆州,自稱留后。以瑄有功,署為濮州刺史,留將牙軍。 光啟初,魏博韓簡欲兼并曹鄆,以兵濟(jì)河收鄆。全晸出兵逆戰(zhàn),為魏軍所敗,全晸死之,u收合殘卒,保州城。韓簡攻圍半年,不能拔。會魏軍亂,退去。朝廷嘉之,授以節(jié)鉞。 時(shí)瑄有眾三萬。其弟瑾,勇冠三軍,有爭天下之心。秦宗權(quán)之盛也,屢侵鄭、汴。朱全忠為賊所攻,甚窘,求救于瑄,u令朱瑾出師援之。擊敗秦宗權(quán),全忠乃與瑄情極隆厚。 全忠狡譎翻覆,虎視藩鄰。會宗權(quán)誅,乃急攻徐州。時(shí)溥求援于瑄,瑄與全忠書,請釋溥修好,偽許之。瑄以恩及全忠,遣使讓之,又令朱瑾出軍援溥。及徐、泗平,全忠乃移兵攻鄆。三四年間,每春秋入其境剽掠,人不得耕織,民為俘者十五六,瑄御備殫竭。景福末,與弟瑾合兩鎮(zhèn)之兵,與汴人大戰(zhàn)于魚山下,瑄、瑾俱敗,兵士陷沒。汴將朱友裕以長塹圍之。乾寧四年正月,城中食竭,瑄與妻榮氏出奔,至中都,為野人所害,傳首汴州。榮氏至汴州為尼。 朱瑾,瑄之母弟,驍果善戰(zhàn)。初,乾符末,朝廷以將軍齊克讓為兗州節(jié)度。瑾將襲取之,乃求婚于克讓。及親迎,瑾選勇士衛(wèi)從,禮會之夜竊發(fā),逐克讓,遂據(jù)城稱留后。朝廷不獲已,以節(jié)鉞授之。及朱瑄平,汴人移兵攻兗,經(jīng)年食盡,瑾出城求食。比還,為別將所拒,不得入。乃渡淮依楊行密。行密寵待之,用為壽州刺史,大敗汴軍于清口,自此全忠不敢以兵渡淮。瑾,楊溥時(shí)謀亂,為徐知訓(xùn)所殺。 史臣曰:疾風(fēng)知?jiǎng)挪,世亂見忠臣,誠哉是言也!土運(yùn)中微,賊巢僣越,藩伯勤王,赴難者,率有聲而無實(shí)。唯重榮斬賊使于近關(guān),處存舉義師于安喜,橫身泣赴,不顧禍患,遂得義徒云合,逆黨勢窮。宜乎服冕乘軒,傳家胙土。而重榮傷于峻法,嚴(yán)而少恩,禍發(fā)輿臺,誠悲枉橫。高駢起家禁旅,頗立功名,玩寇崇妖,致茲狼籍。后來勛德,可誡前軍,u、溥不以善取,固宜兇終。瑾持此狼心,安逃虎口?王綱之紊,群盜及茲,復(fù)何言哉! 贊曰:王者撫運(yùn),居安慮危。不以德處,即為盜窺。乾坤蕩覆,生聚流離。讀駢章疏,可為涕洟!

 

舊唐書

  舊唐書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gè)重要時(shí)期。五代后晉時(shí)官修的《舊唐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系統(tǒng)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書》,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后,才改稱《舊唐書》!杜f唐書》共二百卷,包括本紀(jì)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上 本紀(jì)第十七上
卷十七下 本紀(jì)第十七下 卷十八上 本紀(jì)第十八上
卷十八下 本紀(jì)第十八下 卷十九上 本紀(jì)第十九上
卷十九下 本紀(jì)第十九下 卷二十上 本紀(jì)第二十上
卷二十下 本紀(jì)第二十下 卷二十一 志第一
卷二十二 志第二 卷二十三 志第三
卷二十四 志第四 卷二十五 志第五
卷二十六 志第六 卷二十七 志第七
卷二十八 志第八 卷二十九 志第九
卷三十 志第十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卷三十二 志第十二 卷三十三 志第十三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卷三十五 志第十五
卷三十六 志第十六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七
卷三十八 志第十八 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
卷四十 志第二十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卷五十 志第三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卷六十 列傳第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二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四十五
卷九十六 列偉第四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八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一百六十 列傳卷第一百一十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九十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九十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九十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卷一百九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二百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