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舊唐書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南蠻 西南蠻 ○林邑 婆利 盤盤 真臘 陀洹 訶陵 墮和羅 墮婆登 東謝蠻 西趙蠻 牂牁蠻 南平獠 東女國 南詔蠻 驃國 林邑國,漢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其國延袤數(shù)千里,北與皛州接。地氣冬溫,不識冰雪,常多霧雨。其王所居城,立木為柵。王著日氈古貝,斜絡(luò)膊,繞腰,上加真珠金鎖,以為瓔珞,卷發(fā)而戴花。夫人服朝霞古貝以為短裙,首戴金花,身飾以金鎖真珠瓔珞。王之侍衛(wèi),有兵五千人,能用弩及,以藤為甲,以竹為弓,乘象而戰(zhàn)。王出則列象千頭,馬四百匹,分為前后。其人拳發(fā)色黑,俗皆徒跣,得麝香以涂身,一日之中,再涂再洗。拜謁皆合掌頓顙。嫁娶之法,得取同姓。俗有文字,尤信佛法,人多出家。父母死,子則剔發(fā)而哭,以棺盛尸,積柴燔柩,收其灰,藏于金瓶,送之水中。俗以十二月為歲首,稻歲再熟。自此以南,草木冬榮,四時皆食生菜,以檳榔汁為酒。有結(jié)遼鳥,能解人語。 武德六年,其王范梵志遣使來朝。八年,又遣使獻方物。高祖為設(shè)《九部樂》以宴之,及賜其王錦彩。貞觀初,遣使貢馴犀。四年,其王范頭黎遣使獻火珠,大如雞卵,圓白皎潔,光照數(shù)尺,狀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蒸之,即火燃。五年,又獻五色鸚鵡。太宗異之,詔太子右庶子李百藥為之賦。又獻白鸚鵡,精識辯慧,善于應(yīng)答。太宗憫之,并付其使,令放還于林藪。自此朝貢不絕。頭黎死,子范鎮(zhèn)龍代立。太宗崩,詔于陵所刊石圖頭黎之形,列于玄闕之前。十九年,鎮(zhèn)龍為其臣摩訶漫多伽獨所殺,其宗族并誅夷,范氏遂絕。國人乃立頭黎之女婿婆羅門為王。后大臣及國人感思舊主。乃廢婆羅門而立頭黎之嫡女為王。 自林邑以南,皆卷發(fā)黑身,通號為“昆侖”。 婆利國,在林邑東南海中洲上。其地延袤數(shù)千里,自交州南渡海,經(jīng)林邑、扶南、赤土、丹丹數(shù)國乃至焉。其人皆黑色,穿耳附榼。王姓剎利耶伽,名護路那婆,世有其位。王戴花形如皮弁,裝以真珠瓔珞,身坐金床。侍女有金花寶縷之飾,或持白拂孔雀扇。行則駕象,鳴金擊鼓吹蠡為樂。男子皆拳發(fā),被古貝,布橫幅以繞腰。風(fēng)氣暑熱,恒如中國之盛夏。谷一歲再熟。有古貝草,緝其花以作布,粗者名古貝,細者名白赩。貞觀四年,其王遣使隨林邑使獻方物。 盤盤國,在林邑西南海曲中,北與林邑隔小海,自交州船行四十日乃至,其國與狼牙修國為鄰,人皆學(xué)婆羅門書,甚敬佛法。貞觀九年,遣使來朝,貢方物。 貞臘國,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屬國,“昆侖”之類。在京師南二萬七百里,北至愛州六十日行。其王姓剎利氏。有大城三十余所,王都伊奢那城,風(fēng)俗被服與林邑同。地饒瘴癘毒。海中大魚有時半出,望之如山。每五六月中,毒氣流行,即以牛豕祠之,不者則五谷不登。其俗東向開戶,以東為上。有戰(zhàn)象五千頭,尤好者飼以飯肉。與鄰國戰(zhàn),則象隊在前,于背上以木作樓,上有四人,皆持弓箭。國尚佛道及天神,天神為大,佛道次之。 武德六年,遣使貢方物。貞觀二年,又與林邑國俱來朝獻。太宗嘉其陸海疲勞,錫賚甚厚。南方人謂真臘國為吉蔑國。自神龍以后,真臘分為二:半以南近海多陂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臘,亦謂之文單國。高宗、則天、玄宗朝,并遣使朝貢。 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員八百里,東至奔陀浪州,西至墮羅缽底國,南至小海,北即陸真臘。其王所居城號婆羅提拔。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其國多象,元和八年,遣李摩那等來朝。 陀洹國,在林邑西南大海中,東南與墮和羅接,去交趾三月余日行。賓服于墮和羅。其王姓察失利,字婆末婆那。土無蠶桑,以白氈朝霞布為衣。俗皆樓居,謂之“干欄”。貞觀十八年,遣使來朝。二十一年,又遣使獻白鸚鵡及婆律膏,仍請馬及銅鐘,詔并給之。 訶陵國,在南方海中洲上居,東與婆利、西與墮婆登、北與真臘接,南臨大海。豎木為城,作大屋重閣,以棕櫚皮覆之。王坐其中,悉用象牙為床。食不用匙箸,以手而撮。亦有文字,頗識星歷。俗以椰樹花為酒,其樹生花,長三尺余,大如人膊,割之取汁以成酒,味甘,飲之亦醉。 貞觀十四年,遣使來朝。大歷三年、四年皆遣使朝貢。元和十年,遣使獻僧祗僮五人、鸚鵡、頻伽鳥并異種名寶。以其使李訶內(nèi)為果毅,訶內(nèi)請回授其弟,詔褒而從之。十三年,遣使進僧祗女二人、鸚鵡、玳瑁及生犀等。 墮和羅國,南與盤盤、北與迦羅舍佛、東與真臘接,西鄰大海。去廣州五月日行。貞觀十二年,其王遣使貢方物。二十三年,又遣使獻象牙、火珠,請賜好馬,詔許之。 墮婆登國,在林邑南,海行二月,東與訶陵、西與迷黎車接,北界大海。風(fēng)俗與訶陵略同。其國種稻,每月一熟。亦有文字,書之于貝多葉。其死者,口實以金,又以金釧貫于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龍腦等香,積柴以燔之。貞觀二十一年,其王遣使獻古貝、象牙、白檀,太宗璽書報之,并賜以雜物。 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數(shù)百里,南接守宮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土宜五谷,不以牛耕,但為畬田,每歲易。俗無文字,刻木為契。散在山洞間,依樹為層巢而居,汲流以飲。皆自營生業(yè),無賦稅之事。謁見貴人,皆執(zhí)鞭而拜;有功勞者,以牛馬銅鼓賞之。有犯罪者,小事杖罰之,大事殺之,盜物倍還其贓。婚姻之禮,以牛酒為聘。女婦夫家,皆母自送之。女夫慚,逃避經(jīng)旬乃出。宴聚則擊銅鼓,吹大角,歌舞以為樂。好帶刀劍,未嘗舍離。丈夫衣服,有衫襖大口褲,以綿綢及布為之。右肩上斜束皮帶,裝以螺殼、虎豹猿狖及犬羊之皮,以為外飾。坐皆蹲踞。男女椎髻,以緋束之,后垂向下。其首領(lǐng)謝元深,既世為酋長,其部落皆尊畏之。謝氏一族,法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故也。 貞觀三年,元深入朝,冠烏熊皮冠,若今之髦頭,以金銀絡(luò)額,身披毛帔,韋皮行滕而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時,天下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書其事為《王會篇》。今萬國來朝,至于此輩章服,實可圖寫,今請撰為《王會圖》。”從之。以其地為應(yīng)州,仍拜元深為刺史,隸黔州都督府。又有南謝首領(lǐng)謝強,與西謝鄰,共元深俱來朝見,為南壽州刺史。后改為莊州。 貞元十三年正月,西南蕃大酋長、正議大夫、檢校蠻州長史,繼襲蠻州刺史,資陽郡開國公、賜紫金魚袋宋鼎,左右大首領(lǐng)、朝散大夫、前檢校邛州刺史、賜紫金魚袋謝汕,左右大首領(lǐng)、繼襲攝蠻州巴江縣令、賜紫金魚袋宋萬傳,界首子弟大首領(lǐng)、朝散大夫、牂州錄事參軍謝文經(jīng)。黔中經(jīng)略招討觀察使王礎(chǔ)奏:“前件刺史,建中三年一度朝貢,自后更不許隨例入朝。今年懇訴稱州接牂牁,同被聲教,獨此排擯,竊自慚恥,謹遣隨牂牁等朝賀。伏乞特賜優(yōu)諭,兼同牂牁刺史授官。其牂牁兩州,戶口殷盛,人力強大,鄰側(cè)諸蕃,悉皆敬憚。請比兩州每年一度朝貢,仍依牂牁輪環(huán)差定,并以才干位望為眾推者充!彪分荚唬骸八味Φ纫迅墓儆,余依舊! 西趙蠻,在東謝之南,其界東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山洞阻深,莫知道里。南北十八日行,東西二十三日行。其風(fēng)俗物產(chǎn)與東謝同。首領(lǐng)趙氏,世為酋長。有戶萬余。貞觀三年,遣使入朝。二十一年,以其地置明州,以首領(lǐng)趙磨為刺史。 牂牁蠻,首領(lǐng)亦姓謝氏。其地北去兗州一百五十里,東至辰州二千四百里,南至交州一千五百里,西至昆明九百里。無城壁,散為部落而居。土氣郁熱,多霖雨。稻粟再熟。無徭役,唯征戰(zhàn)之時,乃相屯聚。刻木為契。其法:劫盜者二倍還贓;殺人者出牛馬三十頭,乃得贖死,以納死家。風(fēng)俗物產(chǎn),略與東謝同。其首領(lǐng)謝龍羽,大業(yè)末據(jù)其地,勝兵數(shù)萬人。 武德三年,遣使朝貢,授龍羽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貞觀四年十二月,遣使朝貢。開元十年閏五月,大酋長謝元齊死,詔立其嫡孫嘉藝襲其官封。二十五年,大酋長趙君道來朝,且獻方物,大歷中、貞元初,數(shù)遣使朝貢。七年二月,授其酋長趙主俗官,以其歲初朝貢不絕,褒之也。自七年至十八年,凡五遣使來。 元和三年五月敕:“自今以后,委黔南觀察使差本道軍將充押領(lǐng)牂牁、昆明等使!彼哪暾,遣使來朝。是月,遣中使魏德和領(lǐng)其使,并赍國信物,降璽書賜其王焉。七年、九年、十一年,凡三遣使來。其年十二月,又遣使來賀正。長慶中,亦朝貢不絕。寶歷元年十二月,遣使謝良震來朝。太和五年至?xí),凡七遣使來? 南平獠者,東與智州、南與渝州、西與南州、北與涪州接。部落四千余戶。土氣多瘴癘,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并樓居,登梯而上。號為“干欄”。男子左衽露發(fā)徒跣;婦人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其人美發(fā),為髻鬟垂于后。以竹筒如筆,長三四寸,斜貫其耳,貴者亦有珠榼。土多女少男,為婚之法,女氏必先貨求男族,貧者無以嫁女,多賣與富人為婢。俗皆婦人執(zhí)役。其王姓朱氏,號為劍荔王,遣使內(nèi)附,以其地隸于渝州。 東女國,西羌之別種,以西海中復(fù)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黨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白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以渡。戶四萬余眾,勝兵萬余人,散在山谷間。女王號為“賓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議國事。在外官僚,并男夫為之。其王侍女?dāng)?shù)百人,五日一聽政。女王若死,國中多斂金錢,動至數(shù)萬,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為王,其次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婦繼,無有篡奪。其所居,皆起重屋,王至九層,國人至六層。其王服青毛綾裙,下領(lǐng)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則羔裘,飾以紋錦。為小鬟髻,飾之以金。耳垂榼,足履<革索>蜺。俗重婦人而輕丈夫。文字同于天竺。以十一月為正。其俗每至十月,令巫者赍楮詣山中,散糟麥于空,大咒呼鳥。俄而有鳥如雞,飛入巫者之懷,因剖腹而視之,每有一谷,來歲必登,若有霜雪,必多災(zāi)異。其俗信之,名為鳥卜。其居喪,服飾不改,為父母則三年不櫛沐。貴人死者,或剝其皮而藏之,內(nèi)骨于瓶中,糅以金屑而埋之。國王將葬,其大臣親屬殉死者數(shù)十人。 隋大業(yè)中,蜀王秀遣使招之,拒而不受。武德中,女王湯滂氏始遣使貢方物,高祖厚資而遣之。還至隴右,會突厥入寇,被掠于虜庭。及頡利平,其使復(fù)來入朝。太宗送令反國,并降璽書慰撫之。垂拱二年,其王斂臂遣大臣湯劍左來朝,仍請官號。則天冊拜斂臂為左玉鈐衛(wèi)員外將軍,仍以瑞錦制蕃服以賜之。 天授三年,其王俄琰兒來朝。萬歲通天元年,遣使來朝。開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其王趙曳夫遣子獻方物。天寶元年,命有司宴于曲江,令宰臣已下同宴。又封曳夫為歸昌王,授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賜其子帛八十匹,放還。后復(fù)以男子為王。 貞元九年七月,其王湯立悉與哥鄰國王董臥庭、白狗國王羅陀忽、逋租國王弟鄧吉知、南水國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國王董辟和、悉董國王湯息贊、清遠國王蘇唐磨、咄霸國王董藐蓬,各率其種落詣劍南西川內(nèi)附。其哥鄰國等,皆散居山川。弱水王即國初女國之弱水部落。其悉董國,在弱水西,故亦謂之弱水西悉董王。舊皆分隸邊郡,祖、父例授將軍、中郎、果毅等官,自中原多故,皆為吐蕃所役屬。其部落,大者不過三二千戶,各置縣令十?dāng)?shù)人理之。土有絲絮,歲輸于吐蕃。至是悉與之同盟,相率獻款,兼赍天寶中國家所賜官誥共三十九通以進。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處其眾于維、霸、保等州,給以種糧耕牛,咸樂生業(yè)。立悉等數(shù)國王自來朝,召見于麟德殿。授立悉銀青光祿大夫、歸化州刺史;鄧吉知試太府少卿兼丹州長史;薛尚悉曩試少府少監(jiān)兼霸州長史;董臥庭行至綿州卒,贈武德州刺史,命其子利啰為保守都督府長史,襲哥鄰?fù)。立悉妹乞悉漫頗有才智,從其兄來朝,封和義郡夫人。其大首領(lǐng)董臥卿等,皆授以官。俄又授女國王兄湯厥銀青光祿大夫、試太府卿;清遠王弟蘇歷顛銀青光祿大夫、試衛(wèi)尉卿;南水國王薛莫庭及湯息贊、董藐蓬,女國唱后湯拂庭、美玉缽、南郎唐,并授銀青光祿大夫、試太仆卿。 其年,西山松州生羌等二萬余戶,相繼內(nèi)附。其粘信部落主董夢蔥,龍諾部落主董辟忽,皆授試衛(wèi)尉卿。立悉等并赴明年元會訖,錫以金帛,各遣還。尋詔加韋皋統(tǒng)押近界羌、蠻及西山八國使。其部落代襲刺史等官,然亦潛通吐蕃,故謂之“兩面羌”。 南詔蠻,本烏蠻之別種也,姓蒙氏。蠻謂王為“詔!弊匝园Ю沃,代居蒙舍州為渠帥,在漢永昌故郡東,姚州之西。其先渠帥有六,自號“六詔”,兵力相埒,各有君長,無統(tǒng)帥。蜀時為諸葛亮所征,皆臣服之。國初有蒙舍龍,生迦獨龐。迦獨生細奴邏,高宗時來朝。細奴邏生邏盛,武后時來朝。其妻方娠,邏盛次姚州,聞妻生子,曰:“吾且有子,死于唐地足矣!弊用皇⑦壠ぁ_壥⒅辆⿴,賜錦袍金帶歸國。 開元初,邏盛死,子盛邏皮立。盛邏皮死,子皮邏閣立。二十六年,詔授特進,封越國公,賜名曰歸義。其后破洱河蠻,以功策授云南王。歸義漸強盛,余五詔浸弱。先是,劍南節(jié)度使王昱受歸義賂,奏六詔合為一詔。歸義既并五詔,服群蠻,破吐蕃之眾,兵日以驕大。每入覲,朝廷亦加禮異。 二十七年,徙居大和城。天寶四載,歸義遣孫鳳迦異來朝,授鴻臚卿。歸國,恩賜甚厚,歸義意望亦高。時劍南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遣使至云南,與歸義言語不相得,歸義常銜之。 七年,歸義卒,詔立子閣羅鳳襲云南王。無何,鮮于仲通為劍南節(jié)度使,張虔陀為云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閣羅鳳多不應(yīng),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fā)兵反攻,圍虔陀,殺之,時天寶九年也。 明年,仲通率兵出戎、巂州。閣羅鳳遣使謝罪,仍與云南錄事參軍姜如芝俱來,請還其所虜掠,且言:“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當(dāng)歸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敝偻ú辉S,囚其使,進兵逼大和城,為南詔所敗。自是閣羅鳳北臣吐蕃。吐蕃令閣羅鳳為贊普鐘,號曰東帝,給以金印。蠻謂弟為“鐘”,時天寶十一年也。十二年,劍南節(jié)度使楊國忠執(zhí)國政,仍奏征天下兵,俾留后、侍御史李宓將十余萬,輦餉者在外。涉海,瘴死者相屬于路,天下始騷然苦之。宓復(fù)敗于大和城北,死者十八、九。會安祿山反,閣羅鳳乘釁攻陷巂州及會同軍,西復(fù)降尋傳蠻。 大歷十四年,閣羅鳳子鳳迦異先閣羅鳳死,立迦異子,是為異牟尋。頗知書,有才智,善撫其眾。吐蕃役賦南蠻重數(shù),又奪諸蠻險地立城堡,歲征兵以助鎮(zhèn)防,牟尋益厭苦之。有鄭回者,本相州人,天寶中舉明經(jīng),授巂州西瀘縣令。巂州陷,為所虜。閣羅鳳以回有儒學(xué),更名曰蠻利。甚愛重之,命教鳳迦異。及異牟尋立,又命教其子尋夢湊;鼐脼樾U師,凡授學(xué),雖牟尋、夢湊,回得箠撻,故牟尋以下皆嚴憚之。蠻謂相為清平官,凡置六人。牟尋以回為清平官,事皆咨之,秉政用事。余清平官五人,事回卑謹,或有過,回輒撻之;貒L言于牟尋曰:“自昔南詔嘗款附中國,中國尚禮義,以惠養(yǎng)為務(wù),無所求取。今棄蕃歸唐,無遠戍之勞、重稅之困,利莫大焉!蹦矊ど破溲,謀內(nèi)附者十余年矣。會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招撫諸蠻,苴烏星、虜望等歸化,微聞牟尋之意,因令蠻寓書于牟尋,且招懷之,時貞元四年也。 七年,又遣間使持書喻之。道出磨些蠻,其魁主潛告吐蕃。使至云南,吐蕃已知之,令詰牟尋。牟尋懼,因紿吐蕃曰:“唐使,本蠻也,韋皋許其求歸,無他謀!彼靾(zhí)送吐蕃。吐蕃益疑之,多召南詔大臣之子為質(zhì),牟尋愈怨。 九年四月,牟尋乃與酋長定計遣使:趙莫羅眉由兩川,楊大和堅由黔中,或由安南。使凡三輩,致書與韋皋,各赍生金丹砂為贄。三分前皋所與牟尋書,各持其一為信。歲中,三使皆至京師,且曰:“牟尋請歸大國,永為藩國。所獻生金,以喻向北之意如金也;丹砂,示其赤心耳。”上嘉之,乃賜牟尋詔書,因命韋皋遣使以觀其情。皋遂命巡官崔佐時至牟尋所都陽苴咩城,南去太和城十余里,東北至成都二千四百里,東至安南如至成都,通水陸行。是時也,吐蕃使數(shù)百人,先佐時在南詔。牟尋悉召諸種落與議歸化,或未畢至,未敢公言,密令佐時稱牂牁使,衣以牂牁服而入。佐時不肯,曰:“我大唐使,安得服小夷之服!蹦矊げ坏靡眩艘褂魰r,設(shè)位陳燈燭。佐時乃大宣詔書。牟尋恐吐蕃知,顧左右無色,而業(yè)已歸唐,久之,歔欷流涕,皆俯伏受命。 其明年正月,異牟尋使其子閣勸及清平官等與佐時盟于點蒼山神祠。盟書一藏于神室,一沉于西洱河,一置祖廟,一以進天子。閣勸即尋夢湊也。鄭回見佐時,多所指導(dǎo),故佐時探得其情。乃請牟尋斬吐蕃使數(shù)人,以示歸唐。又得其吐蕃所與金印。牟尋尋遣佐時歸,仍刻金契以獻。閣勸賦詩以餞之。牟尋乃去吐蕃所立帝號,私于佐時,請復(fù)南詔舊名。佐時與盟訖,留二旬有六日而歸。 初,吐蕃因爭北庭,與回鶻大戰(zhàn),死傷頗眾。乃征兵于牟尋,須萬人。牟尋既定計歸我,欲因征兵以襲之。乃示寡弱,謂吐蕃曰:“蠻軍素少,僅可發(fā)三千人!蓖罗僦,請益至五千,乃許。牟尋遽遣兵五千人戍吐蕃,乃自將數(shù)萬踵其后,晝夜兼行,乘其無備,大破吐蕃于神川。遂斷鐵橋,遣使告捷。且請韋皋使閱其所虜獲及城堡,以取信焉。時韋皋上言:“牟尋收鐵橋已來城壘一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眾十余萬!币造舨坷芍屑嬗分胸┰坛止(jié)冊南詔,仍賜牟尋印,鑄用黃金,以銀為窠,文曰:“貞元冊南詔印!毕仁牵f皋奏南詔前遣清平官尹仇寬獻所受吐蕃印五,二用黃金,今賜請以黃金,從蠻夷所重,傳示無窮。從皋之請也。 十年八月,遣使蒙湊羅棟及尹仇寬來獻鐸槊、浪人劍及吐蕃印八紐。湊羅棟,牟尋之弟也,錫賚甚厚,以尹仇寬為檢校左散騎常侍,余各授官有差。俄又封尹仇寬為高溪郡王。十一年三月,遣清平官尹輔酋隨袁滋來朝。又得先沒蕃將衛(wèi)景升、韓演等,并南詔所獲吐蕃將帥俘馘百人至京師。湊羅棟歸國,在道而卒,贈右散騎常侍。授尹輔酋檢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余亦差次授官。又降敕書賜異牟尋及子閣勸,清平官鄭回、尹仇寬等各一書,書左列中書三官宣奉行,復(fù)舊制也。九月,異牟尋遣使獻馬六十匹。 十二年,韋皋于雅州會野路招收得投降蠻首領(lǐng)高萬唐等六十九人,戶約七千,兼萬唐等先受吐蕃金字告身五十片。十四年,異牟尋遣酋望大將軍王丘各等賀正,兼獻方物。十九年正月旦,上御含元殿受南詔朝賀。以其使楊鏌龍武為試太仆少卿,授黎州廓清道蠻首領(lǐng)襲恭化郡王劉志寧試太常卿。二十年,南詔遣使朝貢。 元和二年八月,遣使鄧傍傳來朝,授試殿中監(jiān)。三年十二月,以異牟尋卒,廢朝三日。四年正月,以太常少卿武少儀充吊祭使,仍冊牟尋之子驃信苴蒙閣勸為南詔王,仍命鑄“元和冊南詔印”。七年十月,皆遣使朝貢。 十一年五月,以龍蒙盛卒,廢朝三日。遣使來請冊立其君長。以少府少監(jiān)李銑充冊立吊祭使,左贊善大夫許堯佐副之。十二年至十五年,比年遣使來朝,或年內(nèi)二三至者。 寶歷三年,大和元年,亦遣使來。三年,杜元穎鎮(zhèn)西川,以文儒自高,不練戎事。南蠻乘我無備,大舉諸部入寇。牧守屢陳,亦不之信。十一月,蜀川出軍與戰(zhàn),不利。陷我邛州,逼成都府,入梓州西郭,驅(qū)劫玉帛子女而去。上聞之,大怒,再貶元穎為循州司馬。 明年正月,其王蒙嵯顛以表自陳請罪,兼疏元穎過失。國家方事柔遠,尋釋其罪,復(fù)遣使來朝。五年、八年,亦遣使來貢方物。開成四年、五年,會昌二年,皆遣使來朝。 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余里,去上都一萬四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東鄰真臘國,西接?xùn)|天竺國,南盡溟海,北通南詔些樂城界,東北拒陽苴咩城六千八百里。往來通聘迦羅婆提等二十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羅君潛等二百九十部落。 其王姓困沒長,名摩羅惹。其國相名摩訶思那。其王近適則舁以金繩床,遠適則乘象。嬪妹甚眾,常數(shù)百人。其羅城構(gòu)以塼甃,周一百六十里,濠岸亦構(gòu)塼,相傳本是舍利佛城。城內(nèi)有居人數(shù)萬家,佛寺百余區(qū)。其堂宇皆錯以金銀,涂以丹彩,地以紫鑛,覆以錦罽。其俗好生惡殺。其土宜菽粟稻梁,無麻麥。其理無刑名桎梏之具,犯罪者以竹五十本束之,復(fù)犯者撻其背,數(shù)止五,輕者止三,殺人者戮之。男女七歲則落發(fā),止寺舍,依桑門,至二十不悟佛理,乃復(fù)長發(fā)為居人。其衣服悉以白赩為朝霞,繞腰而已。不衣繒帛,云出于蠶,為其傷生故也。君臣父子長幼有序。華言謂之驃,自謂突羅成阇婆,人謂之徒里掘。 古未嘗通中國。貞元中,其王聞南詔異牟尋歸附,心慕之。十八年,乃遣其弟悉利移因南詔重譯來朝,又獻其國樂凡十曲,與樂工三十五人俱。樂曲皆演釋氏經(jīng)論之詞意。尋以悉利移為試太仆卿。 史臣曰:禹畫九州,周分六服,斷長補短,止方七千,國賦之所均,王教之所備,此謂華夏者也。以圓蓋方輿之廣,廣谷大川之多,民生其間,胡可勝道,此謂蕃國者也。西南之蠻夷不少矣,雖言語不通,嗜欲不同,亦能候律瞻風(fēng),遠修職貢。但患己之不德,不患人之不來。何以驗之?貞觀、開元之盛,來朝者多也。 贊曰:五方異氣,所稟不同。維南極海,曰蠻與戎。惡我則叛,好我則通。不可不德,使其瞻風(fēng)。

 

舊唐書

  舊唐書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五代后晉時官修的《舊唐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系統(tǒng)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書》,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后,才改稱《舊唐書》!杜f唐書》共二百卷,包括本紀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九十九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上 本紀第十七上
卷十七下 本紀第十七下 卷十八上 本紀第十八上
卷十八下 本紀第十八下 卷十九上 本紀第十九上
卷十九下 本紀第十九下 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
卷二十下 本紀第二十下 卷二十一 志第一
卷二十二 志第二 卷二十三 志第三
卷二十四 志第四 卷二十五 志第五
卷二十六 志第六 卷二十七 志第七
卷二十八 志第八 卷二十九 志第九
卷三十 志第十 卷三十一 志第十一
卷三十二 志第十二 卷三十三 志第十三
卷三十四 志第十四 卷三十五 志第十五
卷三十六 志第十六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七
卷三十八 志第十八 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
卷四十 志第二十 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五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七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
卷五十 志第三十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一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五
卷五十六 列傳第六 卷五十七 列傳第七
卷五十八 列傳第八 卷五十九 列傳第九
卷六十 列傳第十 卷六十一 列傳第十一
卷六十二 列傳第十二 卷六十三 列傳第十三
卷六十四 列傳第十四 卷六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卷六十六 列傳第十六 卷六十七 列傳第十七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 卷六十九 列傳第十九
卷七十 列傳第二十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七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七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七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七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七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七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卷八十 列傳第三十 卷八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卷八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卷八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卷八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卷八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卷九十 列傳第四十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卷九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卷九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卷九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卷九十五 列傳四十五
卷九十六 列偉第四十六 卷九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卷九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二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三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四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五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七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八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九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八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八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八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八十九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九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九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九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九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九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九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九十八 卷一百六十 列傳卷第一百一十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八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九十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九十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九十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上
卷一百九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下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卷一百九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九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卷二百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二百下 列傳第一百五十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