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奧論》卷三十三 經部三十三
《六經奧論》·六卷(浙閩總督采進本)
舊本題“宋鄭樵撰”。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曰:“成化中旴江危邦輔藏本,黎溫序而行之,云是鄭漁仲所著。荊川唐氏輯《稗編》從之。”今觀其書,議論與《通志》略不合。樵嘗上書自述其著作,臚列名目甚悉,而是書曾未之及,非樵所著審矣。后昆山徐氏刻《九經解》,仍題樵名。今檢書中論《詩》,皆主毛、鄭,已與所著《詩辨妄》相反。又“天文辨”一條引及樵說稱夾漈先生,足證不出樵手。又論《詩》一條引晦菴說《詩》?肌端问贰烽员緜,卒於紹興三十二年。朱子《詩傳》之成在淳熙四年,而晦菴之號則始於淳熙二年,皆與樵不相及。論《書》一條并引《朱子語錄》,且稱朱子之謚,則為宋末人所作,具有明驗。不知顧湄校《九經解》時,何未一檢也。第相傳既久,所論亦頗有可采,故仍錄存之,綴諸宋人之末而樵之名則從刪焉。
卷三十三 經部三十三
○五經總義類
漢代經師如韓嬰治《詩》兼治《易》者,其訓故皆各自為書。宣帝時,始有《石渠五經雜義》十八篇。《漢志》無類可隸,遂雜置之《孝經》中!端逯尽蜂浽S慎《五經異義》以下諸家,亦附《論語》之末。《舊唐書志》始別名“經解”,諸家著錄因之,然不見兼括諸經之義。朱彝尊作《經義考》,別目曰“群經”。蓋覺其未安而采劉勰《正緯》之語以改之,又不見為訓詁之文。徐乾學刻《九經解》,顧湄兼采總集經解之義,名曰《總經解》,何焯復斥其不通(語見沈廷芳所刻何焯《點校經解目錄》中),蓋正名若是之難也?肌端逯尽缝督y(tǒng)說諸經者雖不別為部分,然《論語類》末稱《孔叢》、《家語》、《爾雅》諸書,并“五經總義”附於此篇,則固稱“五經總義”矣。今準以立名,庶猶近古,《論語》、《孝經》、《孟子》雖自為書,實均《五經》之流別,亦足以統(tǒng)該之矣。其校正文字及傳經諸圖并約略附焉,從其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