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經解鉤沉》卷三十三 經部三十三
《古經解鉤沉》·三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余蕭客撰。蕭客字仲林,長洲人。是編采錄唐以前諸儒訓詁。首為《敘錄》一卷,次《周易》一卷、《尚書》三卷、《毛詩》二卷、《周禮》一卷、《儀禮》二卷、《禮記》四卷、《左傳》七卷、《公羊傳》一卷、《穀梁傳》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孟子》二卷、《爾雅》三卷,共三十卷。而《敘錄》、《周易》、《左傳》均各分一子卷,實三十三卷也。自宋學大行,唐以前訓詁之傳,率遭掊擊,其書亦日就散亡。沿及明人,說經者遂憑臆空談,或蕩軼於規(guī)矩之外。國朝儒術昌明,士敦實學,復仰逢我皇上稽古右文,詔校刊《十三經注疏》,頒行天下,風教觀摩,凡著述之家,爭奮發(fā)而求及於古。蕭客是書其一也。其《敘錄》備述先儒名氏、爵里及所著義訓。其書尚存者不載,或名存而其說不傳者亦不載。馀則自諸家經解所引,旁及史傳、類書,凡唐以前之舊說,有片語單詞可考者,悉著其目。雖有人名而無書名、有書名而無人名者,亦皆登載。又以傳從經,鉤稽排比,一一各著其所出之書。并仿《資暇集》、《龍龕手鏡》之例,兼著其書之卷第,以示有徵。又經文同異,皆以北宋精本參校,正前明監(jiān)版之訛闕。《自序》謂創(chuàng)始於己卯,成稿於壬午。晝夜手錄,幾於左目青盲而后成帙。其用力亦可謂勤矣。至梁皇侃《論語義疏》,日本尚有全帙。又唐史徵《周易口訣義》,今《永樂大典》尚存遺說。是書列皇氏書於佚亡,而史氏書亦未采。蓋海外之本,是時尚未至中國,而天祿之珍,庋藏清秘,非下里寒儒力所能睹也。然經生耳目之所及者,則捃摭亦可謂備矣。
○附錄
卷三十三 經部三十三
○五經總義類
漢代經師如韓嬰治《詩》兼治《易》者,其訓故皆各自為書。宣帝時,始有《石渠五經雜義》十八篇!稘h志》無類可隸,遂雜置之《孝經》中。《隋志》錄許慎《五經異義》以下諸家,亦附《論語》之末!杜f唐書志》始別名“經解”,諸家著錄因之,然不見兼括諸經之義。朱彝尊作《經義考》,別目曰“群經”。蓋覺其未安而采劉勰《正緯》之語以改之,又不見為訓詁之文。徐乾學刻《九經解》,顧湄兼采總集經解之義,名曰《總經解》,何焯復斥其不通(語見沈廷芳所刻何焯《點校經解目錄》中),蓋正名若是之難也?肌端逯尽缝督y(tǒng)說諸經者雖不別為部分,然《論語類》末稱《孔叢》、《家語》、《爾雅》諸書,并“五經總義”附於此篇,則固稱“五經總義”矣。今準以立名,庶猶近古,《論語》、《孝經》、《孟子》雖自為書,實均《五經》之流別,亦足以統(tǒng)該之矣。其校正文字及傳經諸圖并約略附焉,從其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