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度天心”
說“度天心” 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篇有如下一段簡文: 《大 (禹)》曰:“余(舍)才(茲)厇天心”害(何)?此言也,言余(舍)之此而厇於天心也。是古(故)君子 (簟) (席)之上,壤(讓)而受 (幼); 朝廷之立(位),壤(讓)而 (處)戔(賤),所厇不遠(yuǎn) (矣)。 文中一些字的隸釋和讀法學(xué)術(shù)界還存在一些爭議,在此需稍加交待!昂Α迸碓I滔壬x為“蓋”,屬下讀,文意亦通。[1]“受”字或釋為“爰”,讀為“援”!斑h(yuǎn)”字或釋為“ ”,讀為“陵”。2這些說法因不影響本文所討論問題的結(jié)論,故在此暫不加以判斷。 文中“厇”字《郭店楚墓竹簡》一書釋文加括弧釋為“宅”,似以為“厇”即“宅”字。按“宅”字古文作“ ”,厇”字見于《玉篇》和《集韻》,“厇”既可能是“宅”字異體,也可能是另外的一個字。不過因“厇”、“宅”皆從“乇”聲,“厇”可以讀為“宅”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學(xué)術(shù)界其它研究論著也大都讀“厇”為“宅”。如涂宗流、劉祖信著《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說:“‘宅’,存。《書·康誥》:‘宅心知訓(xùn)!,孔穎達(dá)疏:‘居之于心,則知訓(xùn)民也。’”3郭沂著《郭店竹簡與先秦學(xué)術(shù)思想》訓(xùn)“厇”為“居”,謂“厇天心”與《大禹謨》“宅帝位”十分接近,譯“所厇不遠(yuǎn)矣”為“所居處離天心不遠(yuǎn)了”4廖明春《郭店楚簡引〈書〉論〈書〉考》亦認(rèn)為“厇”通“宅”,但訓(xùn)“宅”為“順應(yīng)、歸順”,謂“宅天心”與《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之“宅天命”義同。5只有陳偉《大常校釋》讀“厇”為“托”,謂:“疑讀為‘托’,依托意。”6 按以上諸家讀“厇”為“宅”義有未安,訓(xùn)“厇”為“存”、為“居”,都不能講通文意。譯“所厇不遠(yuǎn)矣”為“所居處離天心不遠(yuǎn)了”,徒增一“離”字,也有增字解經(jīng)之嫌。訓(xùn)“宅”為“順應(yīng)、歸順”,倒是能講通文意,但是古書中的“宅”字從不見此種用法,也缺乏訓(xùn)詁學(xué)上的證據(jù)。讀“宅”為“托”雖然能夠使文句通順,但是綜合考慮文意,這似乎也不是最好的讀法。 我們認(rèn)為“厇”應(yīng)該讀為“度”。“厇”從“乇”聲,古音“乇”在端紐鐸部,“度”在定紐鐸部,聲為一系,韻部相同,例可相通。戰(zhàn)國齊國陶文中常見有“亳豆”、“亳區(qū)”的銘文,其中的“亳”字就有學(xué)者讀為“度”,“度”是標(biāo)準(zhǔn)器的意思。典籍中“度”可通“托”,《管子·國蕃》:“先王為其途之遠(yuǎn),其至之難,故托用于其重。”《揆度》篇“托”作“度”。凡此皆從“乇”聲與從“度”聲可以相通之證!百瘛睆摹柏薄甭暱梢宰x為“度”,從“乇”聲的“厇”自然也可以讀為“度”。傳世典籍中“宅”與“度”經(jīng)常可以通假,如《集韻·陌韻》:“宅,或作度。”《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周禮·天官·縫人》鄭注引宅作“度”!稌に吹洹:“五流有宅”,《史記·五帝本紀(jì)》作“五流有度”!稌ち⒄:“文王惟克厥宅心!薄稘h石經(jīng)》宅字作“度”(見《古書通假會典》895、896頁)。 度字有揣度、估量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這個意思又組詞為“揆度”、“度慮”、“度量”、“度算”、“度料”、“度計”!对姟ば⊙拧で裳浴氛f:“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本褪且浴靶摹弊鳛椤岸取敝e語,這同簡文“厇(度)天心”的用法相同!稌た嫡a》的“宅心知訓(xùn)”、“亦惟助王宅天命”中的“宅”字有多種注釋著作都訓(xùn)為“度”,這是正確的。1這些“宅”字也都是讀為“度”,用為揣度、估量之義。所以簡文“度天心”就是揣度天之心的意思。 “天心”在古代漢語中既可指人的“天性”,又可指“圣上之意”,而最主要的用法還是指“天之想法”。這與“天意”、“天德”、“天衷”的用法相近。 “天心”有時不可知,所以要“度”,要“考”,要“稽”,要“察”!稘h書》卷七五《翼奉傳》有言“《春秋》有災(zāi)異,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薄翱肌本褪强剂、估計的意思,古有“考度”一詞,乃同意復(fù)合詞,所以“考天心”也就是“度天心”。 “天心”是什么樣的“心”哪?古人認(rèn)為“天心”乃仁愛之心!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氛f:“國家將有失道之?dāng)?而天乃先出災(zāi)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鼻迩 队胫芤资隽x》卷一:“人心仁則與天心合。”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在典籍中常常將“天心”與“人”或“民”并提。如“上合天心,下合人情。”“上觀天心,下察人志!薄吧匣煨,下順人意!薄吧虾咸煨,下縱人欲!薄吧系锰煨,下得民意。”“上當(dāng)天心,下當(dāng)民心!薄绊樚煨,答民望!薄吧蠎(yīng)天心,下符人事。”“仰承天心,俯盡人事!钡鹊。就是在反面提到時,也是“天”與“人”并提,如“逆天心,悖人倫”即是。 “天心”不可知見,則近取諸人,此即郭店楚簡《語叢二》所云:“知天所為,知人所為。”宋李光《讀易詳說》卷三:“天心不可見,考之民而已!痹詈啞秾W(xué)易記》卷一:“動以天為無妄,是動合乎天德也,明乎天為同人,人心即天心也!彼吸S倫《尚書精義》卷十五:“東萊曰:‘天人相去甚遠(yuǎn),何以知天命在湯?蓋自民心而知之,民心即天心也!庇志矶:“失民心是失天心,失天心則社稷頃矣!庇志硭氖:“無垢曰:‘天人不遠(yuǎn),我之心即天心也!鼻蹇滴酢度罩v四書解義》卷二中庸:“人心即天心,故心盡而天應(yīng);人事即天事,故事修而天從。”清王植《正蒙初義》卷三:“民心之所向即天心之所存也! 綜上所論,可以知道郭店楚簡簡文是說:“《大禹》謂‘居于此而揣度天之心’說的是什么哪?這句話說的是居于此而揣度天之意。所以君子居于簟席之上能夠謙讓幼小,在朝廷之上能夠甘處下位,這就與所揣度之天心不遠(yuǎn)了! -------------------------------------------------------------------------------- [1]彭裕商《讀〈戰(zhàn)國楚竹書〉(一)札記三則》,“新出楚簡與儒家思想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清華大學(xué)2002年3月。 2趙平安《釋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的“ ”字》,載《簡帛研究2001》,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涂宗流、劉祖信著《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臺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版。 4 郭沂《郭店楚簡與先秦學(xué)術(shù)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廖明春《郭店楚簡引〈書〉論〈書〉考》,載《新出楚簡試論》,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5月版。 6陳偉《郭店竹簡別釋》110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 如江灝、錢宗武譯注,周秉鈞審!督窆盼纳袝g》,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版;王世舜《尚書譯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周秉鈞《尚書易解》,岳麓書社1984年11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