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nèi)容 |
|
81
|
簡論禪定在佛教道德修養(yǎng)中的意義
|
簡論禪定在佛教道德修養(yǎng)中的意義 一 佛教的修持論集中在“道諦”,主要是戒定慧三學,戒重修身,定重凈心,慧重斷惑,三者分別闡發(fā)了道德行為、道德意志、道德認識等方面的修養(yǎng)方法。 定,又稱禪定。禪又作禪那,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意為寂靜省慮,指使心意、精神專注于某一對....
|
詳細
|
82
|
試論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傳統(tǒng)
|
試論中國佛教的禪凈雙修傳統(tǒng)佛教傳入中國后,為適應中國社會的特殊情況,不斷調(diào)節(jié)自己,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所有的佛教宗派中,禪宗與凈土宗是最具有中國特點的兩派。它們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融合,形成了禪凈雙修的格局。筆者將結(jié)合中國佛教的發(fā)展過程,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
|
詳細
|
83
|
雙性的沖突與消解
|
雙性的沖突與消解 【論文摘要】:楊絳和張愛玲的作品是一種能使凡人心靈消閑共振的文化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她們在開拓人類精神世界時,關注了雙性意識的一隅,她們對雙性意識的理解與表述,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張愛玲強調(diào)一種雙性的沖突,楊絳則著力化解這種沖突,而且楊絳的....
|
詳細
|
84
|
宗密的方法論模式
|
宗密的方法論模式 宗密(780-841年),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縣)人,世稱圭峰禪師,且身肩二任,既是華嚴宗第五祖,又是禪宗荷澤系的四傳弟子(注:盡管胡適對宗密自稱為荷澤系人懷疑其為“攀龍附鳳”(見張漫濤主編:《現(xiàn)代佛教學術叢刊》第六輯,頁(259-2....
|
詳細
|
85
|
唯物史觀的歷史命運
|
唯物史觀的歷史命運自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創(chuàng)立了唯物史觀,至今已有1 57年了。自李大釗于1919年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在中國系統(tǒng)地傳播唯物史 觀,至今也有84年了。在20世紀末,馬克思主義及其社會實踐運動出現(xiàn)了第一個低潮期 。那么,是不是馬克思主....
|
詳細
|
86
|
獨具匠心 妙筆生花
|
獨具匠心 妙筆生花與第六卷上冊經(jīng)濟與社會的內(nèi)容相輔相成,下冊論述1930年以來國家、政治生活、社會與政治以及宗教的發(fā)展情況,從而使讀者對拉美國家1930~1990年的情況有一個詳細而全面的了解。下冊設四編(9章)。第一編即第1章介紹1930年以來智利、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烏拉圭、委內(nèi)瑞....
|
詳細
|
87
|
“早期啟蒙說”與中國現(xiàn)代化——紀念侯外廬先生百年誕辰
|
“早期啟蒙說”與中國現(xiàn)代化——紀念侯外廬先生百年誕辰薊下烽煙筆仗雄,胸懸北斗氣如虹(注:“薊下”指北平:“烽煙……”指20世紀30年 代侯外老與李達老、呂振羽等在社會史論戰(zhàn)與反文化圍剿的斗爭中,因胸懷北斗,所以 意氣如虹。)。 洞觀古....
|
詳細
|
88
|
理性與非理性的對話——塞繆爾·貝克特《莫洛伊》之雙重文本解讀
|
理性與非理性的對話——塞繆爾·貝克特《莫洛伊》之雙重文本解讀在現(xiàn)代英國小說史上,塞繆爾·貝克特(1906-1989)的小說常被視為“反小說”,因而 他被稱為實驗小說家。談起貝克特的實驗小說,就不能不提到他創(chuàng)作于1947年至1950年 間的三部曲....
|
詳細
|
89
|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唯物史觀的經(jīng)典表述
|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唯物史觀的經(jīng)典表述我國理論界有一個公認的觀點,即認為馬克思在1859年1 月為他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一書所寫的序言中第一次對唯物史觀作了經(jīng)典表述。其實,這一觀點是不準確的。筆者以為,早在1845——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
|
詳細
|
90
|
歷史回憶與歷史真實
|
歷史回憶與歷史真實一、“九·一八”的不抵抗問題 “九·一八”事變是張學良政治生涯中遭遇的重大考驗,他在事變中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則是其20世紀30年代前期倍受國人詬病的緣由。張在自述中澄清了所謂蔣介石有過不抵抗指示的傳言(這并不意味著蔣當時的思路和張有本質(zhì)的差異,也不能開脫蔣介石作....
|
詳細
|
151條記錄 9/16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