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從奧斯威辛走出來的作家
從奧斯威辛走出來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最大的“精彩”似乎就在于它的“出人意料”了。這一回,又是如此。2 002年10月10日,當瑞典文學院宣布將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 伊姆雷時,世界各地,包括匈牙利,有多少人流露出了驚訝和意外之情。好在對此情形 人們多多少少已有某種心理準備,因此,驚訝和意外很快被一個平靜的問題所取代:誰 是凱爾泰斯·伊姆雷? 誰是凱爾泰斯·伊姆雷? 誰是凱爾泰斯·伊姆雷?很多匈牙利人都坦陳沒聽說過這位同胞。就連許多大學文學教 授、評論家一時也難以回答這個問題。記得去年我們在北京采訪匈牙利作家代表團時, 匈牙利作協(xié)主席波莫卡奇先生向我們列舉了一批匈牙利當代重要作家的名單,里面沒有 他的名字。他的作品我國恐怕一部都沒介紹過。我國匈牙利文學專家在聽到他獲獎的消 息后,急忙翻找各類匈語詞典,只在一本匈牙利作家詞典中看到了短短幾行介紹他的文 字。 電腦時代的優(yōu)勢這時顯現出來了。人們立馬轉向網絡。網絡上有關凱爾泰斯·伊姆雷 的條目一夜之間增加了幾千條,但傳送的大多是些內容相同的信息。人們終于對這位作 家有了星星點點的了解。 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年11月9日出生于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1944年,當他15 歲時,被納粹投入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第二年又轉到德國布痕瓦爾德集中營。1945年 5月獲救。很多猶太人死于集中營。凱爾泰斯成為少數幸存者之一。19歲時,他開始在 布達佩斯一家報社當記者,1951年被解聘。從此,靠翻譯和寫作維持生計。在半個多世 紀漫長的歲月里,他在布達佩斯一套簡陋的一居室里翻譯了尼采、霍夫曼斯塔爾、弗洛 伊德、維特根斯坦等德語作家的著作并創(chuàng)作了《無法選擇的命運》等多部小說和文論!∮捎谒淖髌酚禈O小,而且不被官方認可,他實際上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的孤寂狀態(tài)。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情形有所好轉。他的一些作品被介紹到了德國、法國、瑞典等西 歐國家。但在世界范圍內,他則長期屬于名不見經傳的作家。 可以這么說,倘若不是諾貝爾文學獎,凱爾泰斯·伊姆雷很可能會一直這樣默默無聞 下去。又一位典型的由諾貝爾文學獎“發(fā)掘”出來的作家。 集中營的陰影變成文學創(chuàng)作的光亮 瑞典文學院在宣布伊凱爾泰斯·伊姆雷獲獎理由時說,他的寫作“支撐起了個體對抗 歷史野蠻的獨斷專橫的脆弱的經歷”。文學院高度評價了他的處女作《無法選擇的命運 》,認為對作者而言“奧斯威辛并不是一個例外事件,而是現代歷史中有關人類墮落的 最后的真實”。 實際上,凱爾泰斯的所有作品都在經營一個主題:大屠殺。“每當我考慮寫一部新的 小說時,我總會想起奧斯威辛!彼f!懊课蛔骷叶加幸欢螞Q定性的成長經歷。對我 來說,大屠殺就是這樣的經歷。”就這樣,大屠殺的陰影變成了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光亮。 1965年,他寫出了三部曲的第一部《無法選擇的命運》,但因種種原因直到1975年才 得以出版。小說的敘述者是個名叫捷爾吉·科韋斯的15歲的猶太少年。他在納粹大搜捕 中稀里糊涂地被關進了集中營,完全不知什么樣的命運在等著他。漸漸地,他發(fā)現并體 驗到了種種恐怖。他卻學會了生存,學會了適應,因為他忽然意識到“人們無法開始新 的生活,你只能繼續(xù)現在的生活”。因此,他決心要“繼續(xù)過那沒法過的生活”,并且 把這種生活當作一種正常生活。在這樣的生活中,除了殘酷,除了恐怖,他居然還能時 不時地找到一些快樂。從這部小說的片段,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文字極為樸素、自然, 不加任何修飾,語調也十分平靜,甚至平靜到能和殘酷的大屠殺形成一種不太協(xié)調的強 烈對照的程度。他的這種風格貫穿了他創(chuàng)作的始終。 三部曲的第二部《失敗》1988年出版。小說中,成年后的科韋斯寫出了一部有關奧斯 威辛集中營的小說并等著被出版社退回來。出乎他意料的是,小說竟然出版了。望著自 己剛剛出版的書,科韋斯沒有絲毫喜悅和歡欣,反而感到巨大的空虛和失落:早已屬于 自己生活一部分的隱私已經暴露無遺。 第三部《給一個不會出生的孩子的祈禱》1990年問世。在這部篇幅不大的小說中,敘 述者是位已成為翻譯家和小說家的大屠殺幸存者。過去始終折磨著他。想到失敗的婚姻 ,想到無望的事業(yè),他不禁為無法在如此殘酷的世界里養(yǎng)育一個孩子而感到哀傷。現實 中的凱爾泰斯曾經有過一次不成功的婚姻,也確實由于奧斯威辛的緣故一直不要孩子。 除了這幾部小說外,凱爾泰斯·伊姆雷還有《作為文化的大屠殺》(1993)、《我,另 一個:一種變形史》(1997)、《行刑隊重新上膛時靜默的瞬間》(1998)以及《被流放的 語言》(2001)等散文作品。顯然,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但他本人極力否認這 一點:“就拿托爾斯泰來說吧,他寫出了《戰(zhàn)爭與和平》,但他本人并未參加過戰(zhàn)爭!∥医洑v過大屠殺,但我寫的不是自傳!弊髡哌@么說很可能基于這樣一種考慮,承認是 自傳會影響讀者對他的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作品的普遍意義的充分認識。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 樣的結論:凱爾泰斯寫的是有不少自傳成分的小說。 世界文壇上,以大屠殺為主題寫出不朽篇章的作家很多:普里莫·列維、保爾·策蘭 、大衛(wèi)·格魯斯曼、辛西亞·奧奇克、伊凡·克里瑪等等。波蘭、捷克、以色列等國家 甚至有大屠殺文學的傳統(tǒng)。為何偏偏匈牙利的凱爾泰斯·伊姆雷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 青睞呢? 還是再來聽聽瑞典文學院的說法吧。 瑞典文學院說凱爾泰斯·伊姆雷的作品探討了“在一個人們受到社會嚴重壓迫的時代 里繼續(xù)作為個體生活和思考的可能性”。他的小說中“沒有任何道德憤慨和形而上抗議 因素,可恰恰正是這一點使得他的描寫獲得了令人震驚的可性”。這段話實際上在肯定 凱爾泰斯·伊姆雷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深度和高度以及藝術獨特性的同時,已將他同其他 大屠殺文學創(chuàng)作者區(qū)別開來。言外之意就是他的大屠殺文學創(chuàng)作已擺脫了時空的羈絆而 到達了一種對人類具有永恒意義的角度。作者自己也表示:“我的作品是自己對記憶以 及對人類的一種承諾!彼特別強調了他的特殊的猶太人境地:“我是個不信猶太教 的猶太人。可我卻作為猶太人被關進了奧斯威辛死亡集中營,又作為猶太人生活在一個 不喜歡猶太人的社會里。我總有一種感覺,我是被逼無奈才成為猶太人的!彼倪@種 境地對于他的創(chuàng)作來說,很可能意味著特點,意味著另類,意味著與眾不同。也許正是 他的這種不同為他帶來了好運。 當然,到目前為止,我們聽到的只是瑞典文學院單方面的說法。這位匈牙利猶太作家 的文學成就和價值究竟有多大多高,我們一時還難以得出結論。再說,在巴以沖突日益 激烈、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當今世界里,瑞典文學院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一個寫了一輩子大 屠殺的作家,或許別有一番意味。 他為祖國贏得了巨大的榮耀 有意思的是,凱爾泰斯·伊姆雷在德國柏林接到了斯德哥爾摩打來的電話。他目前正 利用一筆為期一年的獎學金在柏林寫作他的長篇小說《清算》。這是一部以鐵幕時期的 布達佩斯為背景的小說,一部“過去得到清算,傳記改變模樣的令人震驚的”作品。這 一次并不是寫那些殉難者,而是寫下一代人如何面對過去的包袱。 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說:“聽到這一消息后,我的第一反應是巨大的歡樂。這對我意 味著很多很多。在匈牙利,人們對大屠殺沒有意識。我希望這一認可能使他們更多地正 視大屠殺!彼希望從現在起,更多的讀者將會讀到他的作品。一向過著比較艱苦的 生活的凱爾泰斯同時也十分清楚一百多萬美金的獎金將給他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從今 往后,我可以過上一種比較安心的日子了,至少在物質上! 在他的祖國,許多人雖然還不太了解他,但都為自己的同胞獲得了這一具有廣泛影響 的獎項而感到驕傲。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匈牙利作家。 同中東歐其他國家相比,匈牙利當代作家中有世界性影響的幾乎沒有。長期以來,裴 多菲成了匈牙利文學的標志性作家。而這已有一些令人悲哀的味道了。首先,從今天看 來,裴多菲成為匈牙利文學的標志,有著某種藝術以外的因素。其次,十九世紀的裴多 菲畢竟不能代表匈牙利文學的現在。匈牙利文學所所長色雷尼的話耐人尋味:“過去, 我們的文學旗幟上寫著裴多菲的名字,F在,什么人的名字也沒有了! 如此情形下,凱爾泰斯的獲獎不僅為匈牙利文學,也為整個匈牙利贏得了巨大的榮耀 。全世界讀者的目光也肯定會順便關注一下“被忽視的匈牙利文學”。 匈牙利總理彼得·梅德捷西很快打來電話向他表示祝賀并衷心感謝他為祖國贏得了如 此的榮耀。接著,總統(tǒng)弗蘭克·馬德勒又給他送來了賀信,上面寫道:“今天是所有匈 牙利人的節(jié)日。您的生活證明,靈魂始終有著我們稱之為信念的儲備。這使我們所有人 感到鼓舞! 來自布達佩斯的消息說,凱爾泰斯獲獎后,匈牙利的報刊電臺電視每天都用大量篇幅 介紹凱爾泰斯·伊姆雷和他的作品。印刷廠加班加點趕印他的書。很快,幾乎所有書店 、書攤、書市上都醒目地擺上了他的作品。 匈牙利民族向來有崇尚英雄的傳統(tǒng)。作家過幾個月寫完手中的長篇回國時,肯定會受 到人們對民族英雄般的歡迎。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村上春樹:中國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記號
|
村上春樹:中國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記號 《紐約時報書評》日前評選出2005年10部最佳英文圖書,日本的村上春樹是其中惟一的亞洲作家。在美國,村上只能算是一個陌生的異鄉(xiāng)人,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他的知名度卻很高。從1990年漓江出版社出版《挪威的森林》至今,村上作品僅有數可查的正版便刊行了....
|
詳細
|
2
|
論法拉奇的復出與轉向
|
論法拉奇的復出與轉向 摘 要 “9·11”事件發(fā)生后,著名的意大利女記者奧莉安娜·法拉奇復出并發(fā)表了《憤怒與自豪》一文,同....
|
詳細
|
3
|
論審美前理解
|
論審美前理解 摘 要 前理解是解釋學中的重要術語,主要是在理解活動發(fā)生之前主體就已經具有的對理解有著導向、制約作用的語言、歷史、文化、經驗、情感、思維方....
|
詳細
|
4
|
“中國—西方”的話語牢獄——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個“跨國交往文本”的考察
|
“中國—西方”的話語牢獄——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個“跨國交往文本”的考察 內容提要 本論文是對潛藏在人們的語言意識中的“中國—西方”二元對立模式的一次清理。<....
|
詳細
|
5
|
當代文學學科特點與時代新質的嬗變 ——兼談當代文學史編寫的另一種思路
|
當代文學學科特點與時代新質的嬗變 ——兼談當代文學史編寫的另一種思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迄今,中國當代文學伴隨著時代社會的滄桑演進,走過了五十多 年的風雨歷程。比之于綿延三千年悠久文學歷史的中國文學來說,當代文學經歷的五十 多個春秋只是短暫的....
|
詳細
|
6
|
“重寫文學史”的終結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轉型
|
“重寫文學史”的終結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轉型劉再復在世紀之交批評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和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的論文中寫道: “80年代,大陸一群思想者與學人從‘文化大革命’的巨大歷史教訓中得到教育,知道 放下政治斗爭留下的包袱與敵意是何等重要,換句話....
|
詳細
|
7
|
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回顧與展望
|
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回顧與展望一 一個學科的史料建設,不僅是文學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在一定意義上標志著這 個學科當前理論研究的水平和預示著今后研究發(fā)展的方向。作為近二十年才逐漸興起的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史料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詳細
|
8
|
怎樣以唯物史觀精選中華英杰
|
怎樣以唯物史觀精選中華英杰一 惟我中華泱泱文明古國,五千多年來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賴兆億炎黃子 孫世世代代精勤創(chuàng)新,奮發(fā)圖強。其間涌現了眾多英雄豪杰,他們作出了特殊突出貢獻 ,值得后人作為學習楷模?偨Y出中華英杰的獨特作用與....
|
詳細
|
9
|
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述略
|
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述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始于美國的生態(tài)文學批評(Ecocriticism)是在全球環(huán)境危機日趨 嚴重的情況下產生的。它旨在探討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的主要倡 導者和發(fā)起人徹麗爾·格羅費爾蒂(Cheryll ....
|
詳細
|
10
|
?思{小說創(chuàng)作與基督教文化
|
?思{小說創(chuàng)作與基督教文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國現代文學史 上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大膽地創(chuàng)新表現手法,以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和獨到的思想深度,“描寫一個年老垂死的世界”[1],全面而....
|
詳細
|
39條記錄 1/4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文史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