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請輸入關鍵字: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源流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源流達翰爾族是契丹族的后裔。達翰爾族在沙俄侵略中國時由黑龍江中上游遷至嫩江流域 ,依山傍水分散居住,因此形成了布特哈(莫力達瓦達翰爾自治旗)、齊齊哈爾、海拉水 (契丹語即海拉爾)、新疆等四種方言地區(qū)(均屬阿爾泰語系)。達翰爾族繼承了契丹族流 傳下來的許多文化藝術方面的寶貴精神財富,現以達翰爾族的“罕肯拜”舞為證。 一、達翰爾“罕肯拜”舞是由古老的傳統(tǒng)的宮廷舞演變成現代的民間的大眾化的舞蹈 達翰爾“罕肯拜”舞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集體舞,多半是春節(jié)期間和慶豐收及農閑 時大家在一起歡樂唱歌、跳舞的一種形式,多數以年輕婦女和青年女子為主,老年人亦 有興趣加入,男子很少參加,以旁觀者居多。 “罕肯拜”舞的內容:均是從實際生活和生產勞動中仿效創(chuàng)作編成,即是自編自演的 集體舞。主要包括:(1)仿效田間勞動:摘豆角、苞米、折柳、采柳蒿、采集黃花菜、 摘韭菜花;(2)模仿家務勞動:擔水舞、擠牛奶牛;(3)模仿梳妝打扮的動作:洗臉、梳 頭、挽髻、照鏡子;(4)模仿各種鳥類鳴叫及動作、狩獵動作等;(5)學鷹飛雁舞的動作 。 達翰爾族“罕肯拜”舞絕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從契丹族的“小契丹舞”流傳下來,成 其源頭。例如:《契丹舞》“遼曲宴宋使,酒一行……酒三行,歌,手伎入”;“手伎 入”這一動作就和達翰爾族“罕肯拜”舞的雙手左右擺動的動作是一脈相承的。清代文 學家朱彝尊《席上觀倒刺詩》云:“雪后風燈焰焰寒,云韶舊部走伶宮;一雙手伎從容 入,勝舞銀貂小契丹”。這一段詩中也有“一雙手伎從容入”,即是一女子的一雙手緩 緩的擺動,這與“罕肯拜”舞的雙手左右擺動是同樣的。 達翰爾族“罕肯拜”舞和遼朝契丹族的“小契丹舞”二者有共性,但是不可能是完全 雷同。因為二者所處歷史時代不同,達翰爾族舞蹈經過歷代的演變和發(fā)展,在不斷的變 化中完善自己,亦是達翰爾族長期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豐富與發(fā)展的結晶。 古代契丹舞史錄如下,“遼曲宴宋使,酒一行,篳篥而歌;酒兩行,歌;酒三行,歌 ,手伎入;酒四行,琵琶獨彈,然后食入,雜劇進,繼以吹笙,彈箏、歌、擊架樂角抵 ”;王介甫詩云:“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蓋記其事也。至范致能使金 ,有《鷓鶘天》詞,亦云“休舞銀貂小契丹,滿堂賓客盡關山”;金源燕賓或襲為故事 ,未可定耳。 “罕肯拜”舞有如下特點:(1)娛樂性和趣味性結合的歌舞(邊唱邊跳是娛樂,學鳥鳴 叫是趣味性);(2)歌舞合一的舞蹈(邊唱邊舞);(3)多種形式為一體的歌舞(采集、挑水 、梳洗打扮、狩獵動作、鳥類鳴叫等);(4)剛柔合一(起始緩慢而優(yōu)雅,至高潮時用拳 頭互相擊打、踏腳蹦高呼喊);(5)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梳頭、摘菜、打水、洗臉、照 鏡子的生活寫照);(6)舞姿瀟灑,栩栩如生(逼真的鳥鳴模仿)。 這些特點都反映了達翰爾族婦女在實際生產勞動中的智慧和能力,說明其較高的素質 。這也是表現自然和歌頌幸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亦體現了達翰爾族是酷愛歌舞的民族 ,應發(fā)揮這一專長,在原有的歌舞的基礎上注入了新的意境。 “罕肯拜”舞的舞姿及舞步可謂原汁原味。 第一步:起舞是平靜而和諧的,穩(wěn)步進行邊唱邊跳,歌舞并進,隨著悠揚的曲調,逐 步向稍快節(jié)奏過度,在跳舞的過程中以互相問答的形式對唱,歌唱自然景物、勞動生產 、生活衣食住行等,表現出達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舞姿優(yōu)美、歌聲悠揚,觀眾亦身 臨其中,感情和舞者融為一體。 第二步:繼續(xù)載歌載舞,相互對視,舞步加快,相互競爭,左右手交替進行,情緒高 昂時呼喊:“這hi這hi這…”情緒飽滿而熱烈的歌唱。邊唱邊舞,高潮時相互對打,互 不示弱,強者跳起將手臂舉至對方頭頂,對方要維護自己,同時第三者進行勸解,三方 共舞,情緒昂揚,恰似女中豪杰一般,象征達翰爾族婦女堅強勇敢的民族精神。 第三步:繼續(xù)互相擊拳過頭、互相挑戰(zhàn)的姿勢,一手叉腰,一手伸向對方,舉過對方 的頭上去,左右手交替進行,越唱越激昂,舞拳愈加有力,待第三者插進氣氛開始緩和 ,舞步趨于完結!昂軉h—很唄—很唄—很唄”是滑行動作。勞動之余的享樂,翩翩起 舞。表現了達族人民濃郁的生活氣息,生活和勞作是達翰爾民族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 竭的源泉。生活中蘊藏著不盡的文化藝術寶藏,達翰爾人正是從中發(fā)掘,根據有血有肉 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大家喜聞樂見的藝術產品,并通過藝術家的努力使之日臻完 美。 達翰爾舞蹈是一個古老而又青春永駐的舞蹈。因為它不但受到達翰爾人民喜愛,并且 受到兄弟民族的歡迎。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婦女也非常喜歡這種集體舞?梢娺_翰爾族 “罕肯拜”舞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這種在本民族內部及兄弟民族間的廣為流傳正說明了 舞蹈的流向。 二、達翰爾族“罕肯拜”舞的演變和發(fā)展 任何事物都會不斷發(fā)生發(fā)展而進行演變的。尤其是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藝術來說,其演變 的可能性更大。達翰爾族“罕肯拜”舞有以下變化: (一)齊齊哈爾地區(qū)梅里斯區(qū)現在老年舞蹈的表演基本屬于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 與原始古老的舞姿有相同的姿勢,舞步保留了古老的傳統(tǒng)風格。 (二)筆者在2000年7月17日有幸參加了齊齊哈爾市達翰爾族學術研討會,晚會上觀看了 梅里斯達翰爾族現在老年舞蹈花的表演。主持人宣布此即為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 觀眾掌聲此起彼伏,由衷領略到民族藝術的魅力所在。 (三)莫力達瓦達翰爾族自治旗的《映山紅滿山坡》初始表演于五六十年代,“烏蘭牧 騎”舞蹈隊,在“罕肯拜”舞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兄弟民族的舞步與舞姿,改進成了歡 快而熱烈的舞步,也為達族舞蹈注入了新的異彩,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四)呼盟海拉爾市達翰爾族老年舞蹈隊在雄厚的文化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近年開始籌備 學習探戈舞。所謂老有所學,“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边@都說明達翰爾族舞蹈的發(fā) 展和演變。 三、結語 達翰爾族“罕肯拜”舞是原始的傳統(tǒng)的宮廷集體舞,以邊走邊唱的形式展現于觀眾面 前。而達族人民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并且和兄弟民族 相互影響、吸收精華,形成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也充分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費孝通 先生如是說,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社會背景的文化之間應“各美其美,美人其美 ,美美與共”,即首先充分展現各自的風采,其次是相互尊重、互相欣賞,而不互相排 斥;最后,共享各自長處,共同建設人類的文明。 【參考文獻】 [1]朱竹①.曝書亭集[M].北京:商務出版,1980. [2]脫脫.遼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字庫未存字注釋: 、僭址蝗シ綋Q宅
|
 |
文章標題 |
相關內容 |
|
1
|
村上春樹:中國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記號
|
村上春樹:中國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記號 《紐約時報書評》日前評選出2005年10部最佳英文圖書,日本的村上春樹是其中惟一的亞洲作家。在美國,村上只能算是一個陌生的異鄉(xiāng)人,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他的知名度卻很高。從1990年漓江出版社出版《挪威的森林》至今,村上作品僅有數可查的正版便刊行了....
|
詳細
|
2
|
論法拉奇的復出與轉向
|
論法拉奇的復出與轉向 摘 要 “9·11”事件發(fā)生后,著名的意大利女記者奧莉安娜·法拉奇復出并發(fā)表了《憤怒與自豪》一文,同....
|
詳細
|
3
|
論審美前理解
|
論審美前理解 摘 要 前理解是解釋學中的重要術語,主要是在理解活動發(fā)生之前主體就已經具有的對理解有著導向、制約作用的語言、歷史、文化、經驗、情感、思維方....
|
詳細
|
4
|
“中國—西方”的話語牢獄——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個“跨國交往文本”的考察
|
“中國—西方”的話語牢獄——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個“跨國交往文本”的考察 內容提要 本論文是對潛藏在人們的語言意識中的“中國—西方”二元對立模式的一次清理。<....
|
詳細
|
5
|
當代文學學科特點與時代新質的嬗變 ——兼談當代文學史編寫的另一種思路
|
當代文學學科特點與時代新質的嬗變 ——兼談當代文學史編寫的另一種思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迄今,中國當代文學伴隨著時代社會的滄桑演進,走過了五十多 年的風雨歷程。比之于綿延三千年悠久文學歷史的中國文學來說,當代文學經歷的五十 多個春秋只是短暫的....
|
詳細
|
6
|
“重寫文學史”的終結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轉型
|
“重寫文學史”的終結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轉型劉再復在世紀之交批評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和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的論文中寫道: “80年代,大陸一群思想者與學人從‘文化大革命’的巨大歷史教訓中得到教育,知道 放下政治斗爭留下的包袱與敵意是何等重要,換句話....
|
詳細
|
7
|
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回顧與展望
|
世界華文文學史料學的回顧與展望一 一個學科的史料建設,不僅是文學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在一定意義上標志著這 個學科當前理論研究的水平和預示著今后研究發(fā)展的方向。作為近二十年才逐漸興起的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史料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詳細
|
8
|
怎樣以唯物史觀精選中華英杰
|
怎樣以唯物史觀精選中華英杰一 惟我中華泱泱文明古國,五千多年來能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賴兆億炎黃子 孫世世代代精勤創(chuàng)新,奮發(fā)圖強。其間涌現了眾多英雄豪杰,他們作出了特殊突出貢獻 ,值得后人作為學習楷模?偨Y出中華英杰的獨特作用與....
|
詳細
|
9
|
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述略
|
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述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始于美國的生態(tài)文學批評(Ecocriticism)是在全球環(huán)境危機日趨 嚴重的情況下產生的。它旨在探討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美國生態(tài)文學批評的主要倡 導者和發(fā)起人徹麗爾·格羅費爾蒂(Cheryll ....
|
詳細
|
10
|
?思{小說創(chuàng)作與基督教文化
|
?思{小說創(chuàng)作與基督教文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國現代文學史 上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大膽地創(chuàng)新表現手法,以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和獨到的思想深度,“描寫一個年老垂死的世界”[1],全面而....
|
詳細
|
39條記錄 1/4頁 第頁 [首頁] [上頁] [下頁] [末頁] |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文史論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