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同一天,六盤水撤地建市。時間的偶然,卻讓六盤水與整個國家的命運必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六盤水的成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風雨歷程! (zhàn)國時期,今市境為夜郎國地,由于金屬工具的使用,已進入農耕時代。在這里,奴隸與笮馬、髦牛成為巴蜀商賈致殷富的商品,反映出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征。漢代,中央王朝通使夜郎,設立郡縣,并配合郡縣的設置和軍隊的駐防推行屯田政策。大批移民遷入夜郎地區(qū),促進了當?shù)亟洕鐣陌l(fā)展。夜郎國滅亡后,夜郎地區(qū)直接納入郡縣體制,統(tǒng)治者在這里推行“羈縻”政策,“毋賦稅,以其故俗治”。東漢以后,屯田制逐漸被破壞,許多豪民發(fā)展成為封建貴族領主——大姓,隨其而來的墾殖者則成為依附性很強的農奴——部曲。魏晉南北朝時期,彝族先民(東爨烏蠻)中的布、默兩支從滇東北向今市境和黔西廣大地區(qū)發(fā)展,逐漸戰(zhàn)勝濮人而占有其地。興起的豪民大姓擁有大批部曲,實行封建領主制統(tǒng)治。部曲平時為大姓耕田,納租服役,戰(zhàn)時編為行伍,為大姓作戰(zhàn)。
隋改郡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南為盤州地,北為湯望州地,二州俱為羈縻州。羈縻州是中央王朝通過土官實行間接統(tǒng)治的方式,其都督或刺史由當?shù)赝燎鯎,子孫世襲,在本地有自主權,對唐王朝有朝貢和出兵助戰(zhàn)等義務。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對土酋封以王號,借土酋力量以對抗南詔和大理國。今市境作為緩沖地區(qū),南為于矢部地(自杞國),東北為國(后稱羅殿國),北為羅氏鬼國地。三個藩國(少數(shù)民族政權)為烏蠻所建。烏蠻有“隨畜遷徙”的傳統(tǒng)。是時今市境“邑落相望,牛馬被野”,農業(yè)仍處于刀耕火種的水平。元代,于矢部內附,被命為于矢萬戶,后改普安路總府;羅殿國內附,被命為普定萬戶,旋改普定府;羅氏鬼國內附,被命為八番順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蠻夷官”,實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領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長其民!
明代,市境土司制度仍有發(fā)展,但改土歸流(即改通過土官間接統(tǒng)治的方式為任命流官直接統(tǒng)治的方式)也已開始。永樂十三年(1415),普安安撫司改為普安州,設流官知州。中原文化逐漸深入,農業(yè)有較大發(fā)展。清代雍正年間,今市境改土歸流大體結束,北為水城廳,東為郎岱廳,南為普安州。此后,由中央政權直接統(tǒng)治的縣級政區(qū)粗定,延續(xù)千余年的領主制被地主制取代。地主制經濟改勞役地租為實物地租,自耕農相對農奴有較多的人身自由。清王朝鑒于明末戰(zhàn)亂造成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的局勢,下令招民復業(yè)、招民墾種,采用較寬政策刺激農業(yè)發(fā)展。大批外籍人口遷入今市境,帶來先進的農具、農作物新品種和牛耕、施肥、引水灌溉等先進技術,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逐漸被取代,農業(yè)產量成倍提高。隨著流官統(tǒng)治的擴大,交通狀況逐漸改善,驛道改線,驛站重設;學堂書院陸興辦,詩書禮儀日漸普及。與此同時,手工業(yè)、商業(yè)也有顯著發(fā)展。造紙業(yè)、釀造業(yè)、采礦業(yè)、冶煉業(yè)等逐漸興起。鉛、鋅、銀、銅等礦藏得到初步開發(fā)。全市至今共發(fā)現(xiàn)古鉛鋅礦遺址十多處。水城福集廠的鉛鋅成為清王朝造幣的重要原料。與此同時,土地兼并日漸嚴重,農民從乾隆鼓勵耕種和墾荒政策中所得土地很快喪失殆盡。大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壓迫日漸殘酷。清代中后期,貧苦百姓“數(shù)年不能更衣,終年不得鹽”。遇到天災,以至掘觀音土為食,道瑾相望。不堪忍受的各族人民不斷揭竿而起進行反抗。清咸豐、同治年間,普安直隸廳大坡鋪張凌翔領導的回民白旗軍起義,水城廳的苗仙姑、黃金印起義,郎岱廳的馬啊奴、朱大黃瓜起義,與太平天國起義遙相呼應,給統(tǒng)治者以沉重打擊。清末,安健等一批有識之士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為推翻帝制作出貢獻。民國時期,先是軍閥割據(jù),后是國民黨統(tǒng)治,剝削壓迫未減,橫征暴斂又增,鴉片泛濫更造成眾多上癮者欠債累累,賣田鬻兒,社會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的反抗斗爭未曾中斷。工農紅軍一、三軍團,九軍團,二、六軍團分別途今市境,得到各族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苦難的百姓看到光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今市屬各縣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捐資助前,訓練壯丁,有數(shù)千青年奔赴抗日前線,數(shù)百將士為國捐軀。民國時期,教育有所發(fā)展,新學取代舊學?箲(zhàn)時期,一些沿海地區(qū)的企業(yè)、銀行內遷,帶來經濟和金融一時繁榮。京滇公路(現(xiàn)320國道)過境段的通車,使市境成為聯(lián)通云南的要道。
1949年12月,今市境全部解放。60年代中期,六枝、盤縣、水城被列為“大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qū)。國家在20多年時間內完成投資40多億元,調動10多萬產業(yè)大軍在市境建成六枝、盤江、水城三個礦務局和水城鋼鐵公司、水城水泥廠、水城發(fā)電廠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yè),從而使六盤水這塊邊遠封閉的窮鄉(xiāng)僻壤一躍而起成為在中國經濟戰(zhàn)略布局中占居一席之地、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1978年12月18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六盤水市。1987年12月15日,國務院國函(1987)119號文批復:“撤銷水城特區(qū),設立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和水城縣。以原水城特區(qū)的水城、大河、汪家寨、大灣、老鷹山、觀音山6個鎮(zhèn)和城關、教場、麒麟、德塢、鳳凰、白膩、月照、煤廠、以德、藝奇、納福、三合、二塘13個鄉(xiāng)為鐘山區(qū)的行政區(qū)劃;其余98個鄉(xiāng)為水城縣的行政區(qū)域,縣人民政府駐鐘山區(qū)”。1999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盤縣,隸屬六盤水市,盤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城關遷至紅果鎮(zhèn)。
六盤水少數(shù)民族人口眾多,因此這里還保留著多姿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如海坪彝族“火把節(jié)”,南開苗族“跳花坡節(jié)”,六枝壩灣布依族“六月六節(jié)”等。 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土類,山地黃棕壤土類,山地灌叢草甸土類,石灰土土類、紫色土土類、水稻土土類、潮土土類、沼澤土土類8種,分為24個亞類74個土屬,141個土種。土壤面積933.0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2.74%。黃壤是境內地帶性土類,分布廣,面積472.32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50.62%。
境內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地區(qū)。整體氣溫變化幅度小,年均溫13-14℃,1月均溫3.0-6.3℃,7月均溫19.8-22.0℃。無霜期230-300天。降雨量1200-1500毫米。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地形起伏較大,局部地區(qū)氣候差異明顯。全市總水量約142.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體平均年流量64億立方米。
六盤水市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區(qū)。長江水系以烏江上游三岔河為干流,展布于市境北部;珠江水系以北盤江為干流,由西向東橫貫市境中部;南盤江支流分布于市境南部邊緣。受巖溶地貌影響,地表河網與地下河網均有發(fā)育,互有銜接,且反復出現(xiàn)。境內10公里以上河流43條,多呈現(xiàn)河谷深切,河床狹,水流急,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
境內地理環(huán)境復雜,植被種類繁多,展布錯雜,地理區(qū)域分異明顯。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東部植被為濕潤性中亞熱帶常綠闊叫林,西部植被為中亞熱帶半濕潤闊葉林。由于境內海拔差異較大,垂直分異特征也較明顯。境內原生植被破壞嚴重,現(xiàn)存植被多為次生植被。森林面積208萬畝,灌林面積135.45萬畝,森林覆蓋率22.5%! ×P水礦產資源豐富。已發(fā)現(xiàn)礦種有煤、鐵、鉛、鋅、銅、銻、鎳、鈾、鉆、銀、鉆、硫鐵礦、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螢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又稱石棉)、鍺、鎘、鎵、銦、銥、鑭、砷、水晶、油頁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種。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鐵、鉛、鋅、鈾、鎳、銀、鍺、鎘、鎵、銦、硫鐵礦、石灰石、白云石、螢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鐵、鉛、鋅儲量為多。煤儲量居全省之首。六盤水煤田可靠儲量711億噸(2000米以內),探明儲量164億噸(普、詳、精查),垂深 1000米以內可靠儲量413億噸,煤種齊全,煤質優(yōu)良,埋藏淺。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江南煤都”之譽。
境內水資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1999年全市地表水資源量81.4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2.61億立萬米,重復主算量22.61億立方米,總水資源量81.49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轉化頻繁。地下水循環(huán)交替強烈,化學類型簡單,以低礦化度重碳酸鹽類淡水為主,除局部輕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區(qū)水質良好,適合工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過境客水主要為北盤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北盤江多年平均入境徑流總量23.5億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徑流總量13億立力米,總量36.5億立方米。由于河流切割深,農田灌溉難于利用。全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6.65萬千瓦,平均每平力公里土地擁有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7.66千瓦?砷_發(fā)水力資源70.68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59.84%。
市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按用途分為牧草類、藥用類、果類及其他類4個類型。牧草類植物有40科192屬514個種。藥用植物略計700余種,主要品種195種。野生果類有刺梨、獼猴桃、棠梨、山楂、櫻桃、葡萄、批把、楊梅、草莓等。其他有用野生植物有毛栗、毛脈山櫟、青岡子、蕨類、火棘、野生茶樹、苦酊茶、八角、花椒、棕櫚等。市境喬木樹種及竹種223個,分屬62種、140屬。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禿松,二級保護樹種傘花木、香果樹、銀杏、杜仲、十齒花、光葉珙桐、鵝掌楸、紅豆杉、野茶樹,三級保護樹種銀雀樹、黃杉、西康玉蘭、三尖杉、檫木、厚樸、清香木、木荷等;有省、市珍稀樹種木棉、紫樹、復葉欒樹、黃連木、香楠、毛黑殼楠、山桐子、黃牛奶樹、火繩樹、貴州紫薇、紅花油茶、燈臺樹等。具觀賞價值的樹種有滇楊、杜鵑、大官楊、沙蘭楊、水杉、垂柳、法桐、女貞、楓楊、冬青、雪松、玉蘭、木槿、龍柏、鳳尾柏、木芙蓉、郁李、桂花、夾竹桃、山茶、羅漢松等。糧食作物有玉米、稻、馬鈴薯、麥、大豆、蕎等。玉米產量居全市大田作物之首,隊以稻產為大宗。經濟作物有油菜、煙草、花生、茶、麻類、棉、糖料、蠶桑、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所產水果分屬12科22屬計30余種。
六盤水市的動物。魚類有35個品種,分屬4目8科。其中本地魚21個品種,分屬4目7科;省外和國外引進品種14個,分屬3科。兩棲類動物共18種,分屬有尾和無尾2目7科。其中大鯢(娃娃魚)屬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貴州疣螈、藍尾蠑螈為稀有品種。爬行類動物分屬龜鱉目、蜥蜴目、蛇目,有8科33種。野生鳥類品種繁多,數(shù)量不明,常見50余種,分屬13目21科。稀有珍禽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鸛、白冠長尾雉;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錦雞;三級保護動物鳶、蒼鷹、鵲鷂等。哺乳類野生動物有52種,分屬8目23科。其中珍稀種類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現(xiàn)已絕跡)、黑葉猴、金錢豹(市內近年未發(fā)現(xiàn))、云豹、斑羚、蘇門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穿山甲、林麝;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西南黑熊、大靈貓、小靈貓、豹貓。
城市建設經濟建設 六盤水市2007年財政總收入46.08億全市生產總值超300億元.六盤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稱,是我國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工業(yè)基地之一,煤炭預測儲量569億噸,品種全、質量好、易開采,其中煉焦煤保有儲量95億噸。煤層氣和淺層天然氣的儲量在1萬億立方米以上。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7萬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118千瓦,高于全國平均值。通過西電東送的建設,將形成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的電力生產體系。
六盤水六盤水市是國家確定的“攀西——六盤水地區(qū)資源綜合開發(fā)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國土資源重點開發(fā)的地區(qū),又是國家西部大開發(fā)南、貴、昆經濟帶中的重要結點城市。解放后,特別是經過“三線”建設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建設,六盤水已發(fā)展為一個經濟門類較多、社會事業(yè)較全面的新興工業(yè)城市。已建成水城礦務局、六枝工礦(集團)公司、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城發(fā)電廠、盤縣發(fā)電廠、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六盤水煤炭機械廠、重慶啤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盤水分公司、貴州勝景化建有限責任公司等一大批大中小型企業(yè),形成年生產原煤2160萬噸、生鐵130萬噸、鋼130萬噸、鋼材100萬噸、水泥175萬噸、電力裝機110萬千瓦的生產能力。煤炭、電力、冶金、建材成為六盤水的支柱產業(yè)。以核桃乳、洋芋片、富硒茶、山城啤酒、礦泉水、生物制藥為代表的系列綠色產業(yè)得到較快的發(fā)展,逐步上規(guī)模、上檔次,并將成為六盤水的后續(xù)支柱產業(yè)! 涼都 新華社貴陽
貴州省六盤水市近日通過我國有關氣象專家論證和權威部門評審,獲得“中國涼都”稱號,成為全國首個以氣候資源打造的城市品牌。
中國科學院、國家環(huán)?偩帧⒅袊鴼庀缶值挠嘘P專家,通過觀測和探測實驗,對六盤水市夏季氣候特點進行科學分析,認為這里夏季“涼爽舒適,滋潤清新,紫外線輻射適中”,具有唯一性,可稱“中國涼都”。
六盤水市氣象局局長朱德貴介紹說,六盤水處于孟加拉灣水汽環(huán)流、西伯利亞冷氣環(huán)流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環(huán)流交匯區(qū),雨水充沛,氣溫適宜,盡管坐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原上,但紫外線輻射卻被高空1000米厚、濕度為70%的大氣云層減弱,使紫外線輻射適中。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六盤水市氣候涼爽,常年無夏,春秋相連。專家們通過檢索中國730多個氣象站點的觀測數(shù)據(jù),與全國17個避暑勝地對比,六盤水市夏天的人體感覺舒適程度占明顯優(yōu)勢,夏季平均氣溫不超過20℃,其中六月、七月、八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18.3℃、19.8℃和19.2℃。夏季96%的時間感覺舒適,91天白天感覺舒適,89天夜晚感覺舒適! ×P水山奇水秀,氣候宜人,容民族風情和喀斯特地貌風光為一體的旅游別具一格?λ固刈匀伙L貌、古文化遺址、30多個民族燦爛的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猶如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烏蒙大地。在六盤水市中心區(qū),有“地海浮山”之譽的麒麟洞公園;在六枝 江風景名勝區(qū),有夜郎古國遺風、亞洲僅有的生態(tài)民俗長角苗博物館,有北盤江峽谷奇山異景;竹海風景名勝區(qū),有記載人類起源、進化和環(huán)境演變的全國重點文大洞舊石器遺址,有以半部藏經聞名的丹霞山,有徐霞客游記記載的巖溶幽景,有提供古植物演化過程的妥樂千株古銀杏、縣大大洞舊石器文化遺址、高原草場、、老廠萬畝竹海;水城野鐘黑葉猴自然保護區(qū)、天生橋,紅軍第二第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以及南開苗族跳花節(jié)、玉舍和普古彝族火把節(jié)、壩灣布依族“郎節(jié)山”等。加之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條件,為展現(xiàn)六盤水豐富的旅游資源提供了天時、地利。
生態(tài)旅游是六盤水旅游的一大優(yōu)勢。在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和羅咪期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我們領略到了莽莽林海的魅力,只覺整個森林就像一臺巨無霸的自然空調,吐納著沁人心脾的空氣,使人在正午最悶熱的時候竟感到和夜里一樣的幽靜、芬芳、涼爽。
巨型銅鼓“夜郎布依銅排鼓”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隴腳布依族鄉(xiāng)月亮河布依族生態(tài)園落成。夜郎布依銅排鼓由主鼓和6個副鼓組成,主鼓厚1.4米,底徑3.64米,腹徑3.60米,面徑3.33米。銅鼓是我國古代南方諸方國(包括夜郎國)的重要禮器。
關于銅鼓,范曄的《后漢書?馬援傳》中有:“援好騎,善別名馬,于交趾得駱越銅鼓! 這是對銅鼓的最早記載。晉人裴淵在《廣州記》中寫道:“俚僚鑄銅為鼓,鼓唯高大為貴, 面闊丈余!狈啃g《晉書?南史》:“廣州夷人,寶貴銅鼓!碑敃r的廣州地域很大,包 括今兩廣絕大部分。駱越系秦漢以前百越民族中的一個部族,即今之壯族。隋唐以來的文獻 中,更多見到兩廣、滇、黔、川和湘西等地有關銅鼓的記載!端鍟?地理志》:“自嶺以 南,二十余郡……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于庭中,置酒以招同類!碧拼庞印锻ǖ洹罚 “銅鼓,鑄銅為之,虛其一面,覆而擊其上!碧岬街挥幸粋鼓面。唐代劉恂在《嶺表錄異 》中描寫銅鼓形象時寫道:“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一頭有面,鼓圓二尺許,面與 身連,全用銅鑄,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勻,厚二分以外,爐鑄之妙,實為奇巧 ,擊之響亮,不下鳴鼉!蹦纤卧娙朔冻纱蟆豆鸷S莺庵尽罚骸捌渲迫缱,而空其下,滿 鼓皆細花紋,極工致,四角有小蟾蜍。
六盤水主要旅游景點: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野鐘黑葉猴自然保護區(qū) ·韭菜坪景區(qū) ·盤縣大洞 ·長角苗風情·北盤江峽谷 ·采花洞相親 ·護國寺 ·阿勒河景區(qū) ·龍鳳地宮 ·盤縣古銀杏風景名勝區(qū) ·水城天生橋 ·折溪儺戲 ·江南八小佛教名山--丹霞山 ·牂牁江景區(qū) ·高原草場 ·滴水灘瀑布 ·六枝梭嘎生態(tài)博物館
貴州省六盤水市 折溪儺戲,(農歷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農歷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鄉(xiāng)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儺戲,以祭神驅鬼。集神、鬼、人于一體的儺面具扮相生動,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觀者踴躍,熱鬧異常。
采花洞(正月初一到十五)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鄰村鄰縣數(shù)千苗胞聚集于村東側的一個洞前,唱情歌,吹蘆笙、直簫,邊吹邊歌,人頭涌動。不少男女青年以這種方式談情說愛,尋求對象,故名“采花洞”。
跳花節(jié)(農歷二月十五)
水城縣南開鄉(xiāng)三口塘每年都要舉行當?shù)孛缱澹ㄐ』纾┩钕矐c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跳花坡”。屆時成千上萬苗族同胞聚集在此,身著盛裝,載歌載舞,歡慶自己的節(jié)日。這是貴州省規(guī)模最大的民族節(jié)日之一。
彝族火把節(jié)(農歷六月二十四)
玉舍鄉(xiāng)海坪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都要舉行盛大的彝族“火把節(jié)”。所有活動均在篝火旁、月色中舉行,所以又稱為“曬月亮”! ★L豬,是貴州荔波布衣族地區(qū)的特產。清代《荔波縣志》記載:“本縣小豬特別肥嫩,風豬燒豬素有名!比缃,風豬已成為高級宴席上一道特色名菜。 特點:用小豬腌制,風干而成。成菜肉質細嫩,滋味極鮮,異常適口。將肥壯小豬宰殺,治凈,順頭骨、脊骨進刀斬成二爿,取出腦髓和脊髓,挖出眼珠。將火硝、丁香、白芷、細辛、桂皮、花椒、山姜、陳皮研成細末,與細鹽混合,均勻地抹遍豬內腔,放入大缸內腌漬一天一夜后,將糯米酒倒入缸內,將豬淹沒,蓋好浸10天。取出,用竹片將豬腹撐開,曬一周,里外抹上一層菜油或麻油,風干即成。食用時,取肉適量,切塊加調味蒸食,或配以菜蔬烹制,其味均佳。
2.獼猴桃
獼猴桃,是原產我國的野生藤本果樹。唐《本草拾遺》載:"獼猴桃味咸溫無毒,可供藥用,主治骨節(jié)風,癱緩不隨,長年白發(fā),痔病等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獼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閩人呼為'陽桃'。"在美國稱為"中國醋栗",新西蘭稱為基維果(RiwFruits);英國稱為"中國鵝莓",日本稱為"中國猴梨"。貴州則呼為山羊桃,俗稱"馬屎果"。
六盤水的深山中遍生著獼猴桃樹,這里生長的獼猴桃,果型大,單果重在70至100克之間,果皮黃褐色,密披細毛,形如馬糞,故有"馬屎果"之稱。果肉呈綠色、黃色或淺黃色,橫切面有淺色條紋,果心為白色或淺黃色,種子黑褐色或紫褐色。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特別高,一般每100克鮮果中含維生素C100至200毫克,高者可達420毫克,是桔的3-14倍,甜橙的2-8倍,桃的17-70倍,蘋果的20-84倍,梨的30-140倍。含糖8-14%,總酸1-4.2%,含有白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異白氨酸,頡氨酸,丙氨酸,卜氨基了酸,羥丁氨酸等12種氨基酸,并含有獼猴桃堿,蛋白水解酶、單寧、鈣、磷、鉀、鐵等各種礦質元素。據(jù)醫(yī)藥家臨床經驗,認為獼猴桃果實性酸、甘、寒,有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之效。主治肝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嘔吐,燒燙傷,維生素C缺乏等癥。
近年來,有些醫(yī)療單位把獼猴桃鮮果和果汁用于臨床試驗,對麻瘋病、消化道癌癥、高血壓、心血管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或輔助治療作用。果實除鮮食外,可加工制果汁、果酒、果醬、果脯、果凍、果粉(晶)等,是高級的滋補營養(yǎng)食品。
3..杜 仲
杜仲,來源為杜仲科杜仲屬的多年生落葉喬木植物,藥用其干燥樹皮。
杜仲在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兩千多年來,它一直是醫(yī)家推崇的主要常用中藥之一。杜仲盛產于貴州婁山山脈和四川大巴山脈。貴州大部分地區(qū)都產杜仲,在《藥物生產辨》中就有"杜仲產四川、貴州者最佳"的記載。貴州省遵義杜仲林場,現(xiàn)為全國最大的專業(yè)性經營林場,其質量和產量都在不斷提高和發(fā)展。
六盤水深山里天然里天然生長的杜仲尤珍貴,素以片張大而厚,平整,色澤暗紫,無粗皮,加工發(fā)“汗”好而著稱,產量也居全國優(yōu)勢地位。野生杜仲的最高年產量曾達五十一萬多斤。
杜仲味甘,微辛,性溫。入藥功用多,尤以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見長。專用于治療腎虛腰痛,腰膝無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高血壓等病癥,為常用的助陽藥物。貴陽中藥廠以杜仲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男用“杜仲補天素”、“杜仲虎骨丸”、“復方杜仲片”等中成藥,在國際上被評為優(yōu)質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港澳地區(qū)市場,享有盛譽。
杜仲作為貴州省的傳統(tǒng)出口商品,正逐步進入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市場,它作為天然的珍貴藥品,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4.天 麻
天麻,為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干燥塊莖。天麻原系野生,生長于1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谷林地。目前人工栽培天麻已獲得成功。
天麻作為珍貴名產,身價可與茅臺酒齊名;作為地道藥材,名氣堪與人參媲美。日本藥學博士難波恒雄在其《漢方藥入門》專著中,斷言"天麻佳品出貴州"。天麻"神奇"之處,從它的別名中可見一斑。例如,天麻地上莖全株不含葉綠素,單一直立,宛如箭桿,藥諺云:"赤箭鉆天,有風不動能定風,無風自動可驅風。因此又名赤箭、定風草、獨搖、神草;天麻的種子細微如粉狀,體輕似絨毛,成熟種子多隨風飄去,不易收植,所以藥農有"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種,凡人采挖"的傳說。因此,又稱鬼督郵、白龍皮等。
天麻是著名中藥材,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入藥。據(jù)《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當時名稱赤箭),味甘,性平,有醫(yī)治驚風、平肝息風、神志昏迷、提氣益神的功能。善治頭暈目眩、眼花、肢體麻木、神經衰弱、風寒濕痹、小兒驚風、癲痛、高血壓病、耳源性眩暈等癥。臨床應用證明,對血管神經性頭痛,腦震蕩后遺癥等有顯著療效。貴州著名的"人參再造丸"、"大活絡丹"等中成藥都用天麻作主料。近年一些卷煙和飲料酒也往以天麻配料,運用范圍越來越廣。
貴州是我國天麻的主產地,貴州天麻多系野生,所產天麻個大、肥厚、色黃白、半透明狀、飽滿、體重質堅實、無空心,為野生中之佳品。全省最高年產量達6萬斤,年平均調出量在1萬斤左右,出口量1500斤左右。60年代起,貴州出現(xiàn)了天麻種植熱,道真、正安、德江、貴定、龍里、Weng安等地縣已建成了天麻商品生產基地。
天麻是貴州傳統(tǒng)的名牌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歷史,馳名海外貿易市場,遠銷港澳地區(qū)及東南亞、歐美各國,享有很高聲譽。
5.核 桃
核桃油味美芳香,富含飽和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率高,是一種高級食用油,同時也是重要的工業(yè)用油,在美術油畫著色和制造油漆配劑,以及作機油代用品方面都是重要原料。核桃樹是重要的國防用材,核桃外果皮、樹皮可提取單寧,果殼可加工制作成活性炭,核桃仁榨過的油餅可以作飼料。核桃用途極廣:核桃仁是一種珍貴的果品,營養(yǎng)非常豐富,含有鐵、磷、鈣、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和B、核黃素、胡蘿卜素、尼古酸和硫胺素。核桃仁是一種“補氣養(yǎng)血、潤燥、化痰、溫肺、潤腸”的滋補良藥,也是制作甜食糕點、糖果的上等料! ∷茄蛉夥凼琴F州省六盤水市的民間小吃,是當今六盤水人早餐的主食。水城羊肉粉起源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早些時候水城人是很少吃羊肉的,羊一般都只用作民間祭祀用,人們不吃羊肉,是因為嗅不慣羊的那種膻味。
八十年代初以后,人們逐漸摸索出用芫荽和蒜避膻的方法,羊肉粉的生意才開始紅火起來。滾燙的羊肉湯,火辣辣的油辣椒,細膩的肉片,再配以白玉般的米線,一碗羊肉粉,直叫吃粉人一身大汗淋漓,意猶未盡。當然,羊肉粉在湯的調制過程中也各有各的配方,味道也就不完全一樣。在水城遍地的羊肉粉館中,以場壩“嘗回頭”羊肉粉館最為有名,這個羊肉粉館在市中心城區(qū)先后衍生出若干個分店,凡打這個招牌的,招牌名轉讓費就是五萬元,其知名度和生意之火爆可想而知。另外是市中心區(qū)的清香羊肉粉也別具特色,它所熬制的辣椒油與“嘗回頭”的恰好相反!皣L回頭”的是以“粗辣椒油”取勝,它是以“細辣椒油”取勝。早晨到這里吃早餐的人時常要排隊等候。另外就是德塢馬姚公路旁的向佳羊肉粉館,因為羊肉純,不參雜其它肉類作假,生意也非常好,不少人在雙休日都愿驅車來這里一飽口福。據(jù)說,這里每天都要殺兩只羊,湯鮮肉鮮,這也是它被人們所鐘愛的原因。
羊肉粉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對貴州這種高寒地區(qū)的人來說是一種非常適宜的小吃。正因為如此,地處云貴高原的六盤水地區(qū)正是羊肉粉制作口碑最好的地區(qū)。
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其作法是:先將米粉在開水鍋里燙三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瓷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層薄薄的羊肉片,這種羊肉片是煮熟后榨壓切成的,最后澆上鮮紅的辣椒油,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蔥、蕪荽等。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十分誘人。
吃羊肉粉最講究的是吃原湯味。一般說,六盤水人喜歡選擇當?shù)睾谏窖。當天宰殺剝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鍋。熬羊肉湯時先將鮮羊肉放入鍋中,小火慢燉,羊肉湯清而不濁,鮮而不腥。風味特色:羊肉熟透而不爛,米粉雪白,湯汁鮮淳紅亮,辣香味濃,油大不膩。而成為貴州省的名小吃。
烙鍋洋芋
傳說清王朝康熙三年三月,吳三桂率三萬大軍從龜集一路燒搶殺打入水城,安興義和大批水城彝民被困在山中。因沒有鍋做飯菜,便取來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葷素野菜等食物充饑。不料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襲下來,形成了現(xiàn)在的“水城烙鍋”。因其香辣爽口,味道奇香,開胃可口,油大不膩,而獲得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西部名小吃”的稱號。在六盤水市區(qū)內比較有名的烙鍋店有“全有福烙鍋”、“老城烙鍋”、“小納雍烙鍋”、“八家寨烙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