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起哈爾濱老火車站,很多人都會記憶猶新。的確,作為哈爾濱的門戶,它曾代表哈爾濱迎送過眾多的異鄉(xiāng)賓客,每個初來哈爾濱的人都會對它留有深刻的印象。 追溯其歷史,它是城市建設(shè)初期最早修建的幾座大型建筑之一。是沙俄侵略者修筑中東鐵路時在東北設(shè)立較早的車站之一,俗稱“哈爾濱老站”,至今已有109年的歷史。1899年10月,在今哈爾濱站行李房的位置臨時搭起一座小房子,作為站長室、電報室和行車人員休息室。1903年,哈爾濱老火車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車室即遷入新站舍。 哈爾濱火車站 特等站。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心地帶,是濱綏線、濱洲線、長濱線、濱北線、拉濱線5條鐵路干線的交會點。清末,1898年6月(清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中東鐵路正式全面動工之后,大批筑路器材運至哈爾濱松花江岸(今中央大街以西)。因此,在松花江南岸設(shè)立火車站,稱松花江站,是哈爾濱設(shè)置的第一個火車站。1899年8月,中東鐵路南支線開始建設(shè),在今哈爾濱站行李房處設(shè)一車站,亦稱松花江站,俗稱秦家崗站。1903年7月(清光緒二十九年六月),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將秦家崗站改稱哈爾濱站,松花江岸的車站改稱哈爾濱碼頭站(道里站)。哈爾濱站舍于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年底竣工,為俄羅斯建筑風格,使用面積2700平方米。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基本沒有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60年3月,將哈爾濱站原站舍拆除,在原址重建。因1961年縮短基本建設(shè)戰(zhàn)線,到1962年只完成新站舍的兩翼工程。1975年開始對30年代修建南運轉(zhuǎn)下行編組場進行改造、擴建,到1979年建成機械駝峰,自動化溜放,編解能力比過去提高1倍。1982年開始擴建站臺、站舍和行李房。1988年,日均裝車51.1輛,卸車255.7輛。全年貨物發(fā)送105.6萬噸;貨物到達420.2萬噸;運送旅客1216.3萬人。1989年10月1日,哈爾濱新站舍全部建成,建筑總面積2.8萬平方米。并于2002年對其進行了第五次擴建改造,目前,哈爾濱站承擔哈爾濱鐵路局四分之一的旅客運輸任務(wù)和一定數(shù)量的貨物運輸任務(wù)。年運輸收入達13億元左右,年發(fā)送旅客2500萬人左右,貨物運量200萬噸左右。日均圖定旅客列車91.5對(直通40.5對,其中始發(fā)18.5對、中轉(zhuǎn)22對;管內(nèi)51對,其中始發(fā)43對,中轉(zhuǎn)8對)。日均發(fā)送旅客6.2萬人,最高峰日達到11萬人;日均乘降旅客13萬余人,高峰時達22萬人。
哈爾濱火車站公交線路 | |
107(投資?茖W(xué)校-龍江鍋爐廠) | 和興路 哈客隆 開關(guān)廠 二十道街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 黑大 電表廠 景陽街 電纜廠 和興三道街 火車站 老齡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