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為了供應北洋海軍、輪船招商局、天津機械局(兵工廠)需用的煤炭,李鴻章下令,成立開平煤礦公司,首次用機械在唐山開掘了第一個豎井。為了把煤運到最近的?,公司請求修建一條唐山到北塘的鐵路,然而遭到清政府的反對。開平煤礦公司只好申請把鐵路線縮短,僅修唐山到胥各莊(今豐南)一段。從胥各莊到閻莊(今寧河附近)則開掘運河,連接已有的薊運河,通至北塘海口。這個可笑又無奈的請求總算勉強被通過。1880年10月正式開工,全長9.67公里,1881年11月8日通車,命名“唐胥鐵路”。1887年唐胥鐵路延修至蘆臺,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長130公里,命名為“津唐鐵路”。 據(jù)史料記載:津唐鐵路,正線為單線運行,鋼軌采用每米24公斤輕軌(站線為18公斤),其軌距采用了世界“標準軌距”即兩軌間的距離為1.435米。天津火車站初建時站線為兩股(后擴建為九股,俗稱“下九股”)、“月臺”(站臺)一處、簡陋公事房數(shù)間! 4年后,于1892年5月,將該站西移“半里許”(約500余米)在季家樓、火神廟兩村附近(即1987年天津站改建前址)建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車站。移址后的車站,因地處海河東岸“老龍頭”地區(qū)(即原“馬家口”至“老龍頭渡口”今廣場橋至解放橋下游一帶)故俗稱“老龍頭”火車站;進入上世紀初,因“庚子兵變”車站被毀,翌年(1902年)原址重建了更加完善的車站,命名為“天津紫站”,并在車站廣場中央構筑“老龍頭”紀念碑一座(后拆除)。1911年,“天津紫站”更名為“天津東站”。為組織國際聯(lián)運業(yè)務,在第一站臺裝設了上下行共用,進、出站信號機,并于1930年10月10日在第一站臺(國際站臺)成功地開出了第一列國際列車。 進入三四十年代,因“戰(zhàn)火”等因素,車站沒有較大的發(fā)展。至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年,擴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候車室,直至1988年天津站改建前,39年來客運量急劇增長,日均辦理旅客人數(shù)達65000人次,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倍。1987年,經(jīng)市政府和鐵道部決定,并經(jīng)國務院批準,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被列為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工程。于1987年4月15日開工,1988年10月1日正式竣工,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站名——天津站,自此,天津東站更名為天津站。作為樞紐改造“兩點(天津站、南倉),兩線(南曹聯(lián)絡線、北環(huán)復線)”之一的天津站,同時啟用。
天津站公交線路 | |
961(天津站-引河橋) | 天津站 南倉 四十七中 南門 天穆 北安橋 勤儉橋 西青道 引河橋 西南角 柳灘 馬莊 百貨大樓 家樂 食品街 小西關 子牙河橋 |
901(愛賢里-體育中心) | 紫金山路 鹽坨橋 總工會 宜白莊 體院北 新貨場 宙緯路 體育中心 十字街 天津服裝城 獅子林大街 張興莊 愛賢里 天津站 醫(yī)科大 |
624(天津站-西站) | 西北角 東北角 東南角 南市 新安購物 大豐橋 解放橋 北門 東南角 天津站 西站 濱江道 百貨大樓 勸業(yè)場 |
640(一中心-萬松小區(qū)) | 沙柳北路 天津站 康健里 黃沙道 昆侖路 萬東小馬路 李公樓 航天北里 立達商場 南開文化宮 南門 黃巖路 南門外大街 食品街 |
847(萬松小區(qū)-王頂?shù)? | 唐口新村 天山南路 李公樓 榮遷西里 上杭路 紅星路 南京路 天山路 七里臺 黃巖路 人民大樓 手表廠 麻場 天津站 |
8(天津站-體育中心) | 新興路 美善酒樓 天塔 六里臺 七里臺 水上公園 甘肅路 天津站 環(huán)湖醫(yī)院 賓水道 體育中心 總醫(yī)院 北安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