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歸論》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德指歸論》·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漢嚴遵撰!端逯尽分浭痪。晁公武《讀書志》曰:《唐志》有嚴遵《指歸》四十卷,馮廓注《指歸》十三卷。今考新、舊唐書均載嚴遵《老子指歸》十四卷,馮廓《老子指歸》十三卷,無嚴遵書四十卷之說。疑公武所記為傳寫誤倒其文也。此本為胡震亨《秘冊匯函》所刻,后以版歸毛晉,編入《津逮秘書》,止存六卷。錢曾《讀書敏求記》云,曾得錢叔寶鈔本,自七卷至十三卷,前有總序。后有人之饑也至信言不實四章,今皆失去。又引《谷神子》序云,《道德指歸論》,陳、隋之間已逸其半,今所存者止《論德篇》。近代嘉興刻本,列卷一之卷六,與序文大相逕庭云云。此本亦題卷一之卷六。然則震亨所刻,即據嘉興本也。曹學佺作《玄羽外編》序,稱近刻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乃吳中所偽作。今案《通考》引晁氏之言,(案:此條《通考》所引與今本《讀書志》不同。)稱其章句頗與諸本不同,如以曲則全章末十七字為次章首之類,則是書原有經文!蛾懹渭酚惺菚,稱為《道德經指歸》古文,亦以經文為言。此本乃不載經文,體例互異。又《谷神子》注本晁氏尚著錄十三卷,不云佚闕,此本載《谷神子》序乃云陳、隋之間已逸其半,今所存者止《論德篇》,因獵其訛舛,定為六卷。與晁氏所錄亦顯相背觸。且既云佚其上經,何以說目一篇獨存?至於所引《莊子》,今本無者十六七,不應遵之所取皆向、郭之所棄。此必遵書散佚,好事者摭吳澄《道德經》注跋中莊君平所傳章七十有二之語,造為上經四十,下經三十二之說。目又因《漢志·莊子》五十二篇,今本惟三十三篇,遂多造《莊子》之語,以影附於逸篇,而偶未見晁公武說,故《谷神子》偽序之中牴牾畢露也。以是推求,則學佺之說不為無據,錢曾所辨殊逐末而遺其本矣。以其言不悖於理,猶能文之士所贗托,故仍著於錄,備道家之一說焉。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類
后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驗記》是也。要其本始,則主於清凈自持,而濟以堅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故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陰符經》可通於兵。其后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為一,而服餌、導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鴻寶有書,燒煉入之;張魯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章咒入之。世所傳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別,今亦無事於區(qū)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