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翼》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老子翼》·三卷、《老子考異》·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錄。是編輯韓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而附以竑之《筆乘》,共成六十五家,各采其精語,裒為一書。其首尾完具,自成章段者,仿李鼎祚《周易集解》之例,各標舉姓名,列本章之后;其音義訓詁但取一字一句者,則仿裴骃《史記集解》之例,聯貫其文,綴本章末句之下。上下篇各為一卷,附錄及考異共為一卷。不立道經、德經之名,亦不妄署篇名,體例特為近古。所采諸說,大抵取諸道藏,多非世所常行之本。竑之去取,亦特精審。大旨主於闡發(fā)玄言,務明清凈自然之理。如葛長庚等之參以道家爐火,禪學機鋒者,雖列其名,率屏不錄,於諸家注中為博贍而有理致。蓋竑於二氏之學本深於儒學,故其說儒理者多涉悠謬,說二氏之理者轉具有別裁云。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類
后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驗記》是也。要其本始,則主於清凈自持,而濟以堅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故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陰符經》可通於兵。其后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為一,而服餌、導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鴻寶有書,燒煉入之;張魯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章咒入之。世所傳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別,今亦無事於區(qū)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