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分章注》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周易參同契分章注》·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陳致虛撰。致虛字觀吾,自號上陽子。年四十,始從趙友欽學道,講神仙煉養(yǎng)之術(shù)。其說以金丹之道當以《陰符》、《道德》為祖,《金碧》、《參同》次之。又稱丹書多不可信,得真訣者要必以《參同契·悟真篇》為主。所作醒眼詩有云;端有長生不死方,常人緣淺豈承當。鉛銀砂汞分斤兩,德厚恩深魏伯陽。蓋於伯陽之書尤所研討也。此乃所作《參同契注》,凡分為三十五章,與彭曉注本分九十章者不同。又謂曉以鼎器歌一篇移置於后為非,仍依原本置之法象成功章之后。其所疏解,亦皆明白顯暢。近時李光地注《參同契》,謂諸本之中惟《漢魏叢書》所載朱長春本為最得古意。今以朱本相勘,惟首篇乾坤者易之門戶云云,不立章名。故自乾坤設(shè)位以下只分為三十四章,視此較少一章,其馀章次,悉與此本相同。蓋朱本即鈔此本而去其注,光地未考其淵源也。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類
后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驗記》是也。要其本始,則主於清凈自持,而濟以堅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故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陰符經(jīng)》可通於兵。其后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為一,而服餌、導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鴻寶有書,燒煉入之;張魯立教,符箓?cè)胫;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章咒入之。世所傳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別,今亦無事於區(qū)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