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略》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老子說略》·二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張爾岐撰。爾岐有《儀禮鄭注句讀》,已著錄。《道德經(jīng)解》者甚多,往往繳繞穿鑿,自生障礙。爾岐是編,獨屏除一切,略為疏通大意。其自序謂流覽本文,讀有未通,輒以己意占度,稍加一二言於句讀隙間,覺大義犁然。回視諸注,勿計不能讀,亦已不欲讀云云。又有自跋,稱人問朱子道可道如何解,應(yīng)之曰:道而可道則非常道,名而可名則非常名。朱子生平未嘗解《老》,使其解《老》,此即其解《老》之法,亦即可謂解一切諸書之法。要在不執(zhí)解求解,反之是書,以解是書而已云云。蓋其大旨在於涵泳本文,自得理趣。故不及縱橫權(quán)譎之談,亦不涉金丹黃白之術(shù),明白簡當(dāng),頗可以備參覽焉。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類
后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驗記》是也。要其本始,則主於清凈自持,而濟(jì)以堅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jìn)。故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xué),而《陰符經(jīng)》可通於兵。其后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為一,而服餌、導(dǎo)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鴻寶有書,燒煉入之;張魯立教,符箓?cè)胫;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章咒入之。世所傳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別,今亦無事於區(qū)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