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口義》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莊子口義》·十卷(安徽巡撫采進(jìn)本)
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記解》,已著錄。是編為其《三子口義》之一。前有自序,大意謂讀《莊子》有五難,必精於《語》、《孟》、《學(xué)》、《庸》等書,見理素定;又必知文字血脈,知禪宗解數(shù),而后知其言意。少嘗聞於樂軒,因樂軒而聞艾軒之說,文字血脈,頗知梗概。又嘗涉獵佛書,而后悟其縱橫變化之機(jī),於此書稍有所得,實(shí)前人所未盡究者云云。蓋希逸之學(xué)本於陳藻,藻之學(xué)得於林光朝。所謂樂軒者,藻之別號。艾軒者,光朝之別號。凡書中所稱先師,皆指藻也。序又謂郭象之注,未能分章析句;王雱、呂惠卿之說,大旨不明,愈使人有疑於《莊子》云云。今案郭象之注,標(biāo)意旨於町畦之外,希逸乃以章句求之,所見頗陋。即王、呂二注,亦非希逸之所及。遽相詆斥,殊不自量。以其循文衍義,不務(wù)為艱深之語,剖析尚為明暢,差勝后來林云銘輩以八比法詁《莊子》者,故姑錄存之,備一解焉。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類
后世神怪之跡,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異,如《神仙傳》、《道教靈驗(yàn)記》是也。要其本始,則主於清凈自持,而濟(jì)以堅(jiān)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jìn)。故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xué),而《陰符經(jīng)》可通於兵。其后長生之說與神仙家合為一,而服餌、導(dǎo)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鴻寶有書,燒煉入之;張魯立教,符箓?cè)胫槐蔽嚎苤t之等又以齋醮章咒入之。世所傳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別,今亦無事於區(qū)分。然觀其遺書源流遷變之故,尚一一可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