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傳第三十七_(dá)禮記
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nèi)而見諸外也。斬衰貌若苴,齊衰貌 若□臺。大功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此哀之發(fā)于容體者也。
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人哀;小 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fā)于聲音者也。
斬衰,唯而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 樂。此哀之發(fā)于言語者也。
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士 與斂焉,則一不食。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齊衰之喪, 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之喪,不食醢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fā)于 飲食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 祥,有醢醬;中月而示覃,示覃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干 肉。
父母之喪,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帶;齊衰之喪,屋堊室,{艸下}翦不 納;大功之喪,寢有席;小功緦麻,床可也。此哀之發(fā)于居處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艸下}翦不納;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 席;又期而大祥,居復(fù)寢;中月而衣覃,衣覃而床。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 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此哀之發(fā)于衣服者也。
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 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重。期而小祥,練冠絲原緣,要□不除,男子除乎 首,婦人除乎帶--男子何為除乎首也?婦人何為除乎帶也?男子重首,婦人重 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示覃,示覃 而纖,無所不佩。
易服者何?為易輕者也。斬衰之喪,既虞卒哭,遭齊衰之喪,輕者包,重者 特。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齊衰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 之。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 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麻同則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xué)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xù),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cè)重和取舍,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xué)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gè)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說經(jīng)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jīng)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jīng)”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jīng)”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