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義第四十七_(dá)禮記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 其戒令,與其教治,別其等,正其位。國有大事,則率國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 之。若有甲兵之事,則授之以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 正。凡國之政事,國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學(xué)道,春合諸學(xué),秋合諸射,以考其藝 而進(jìn)退之。
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南鄉(xiāng)爾卿,大夫皆少進(jìn),定位也。君席阼 階之上,居主位也;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
設(shè)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xiàn)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不以公卿為賓, 而以大夫為賓,為疑也,明嫌之義也。賓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禮之也。
君舉旅于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 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臣下竭力盡能以立功于國,君必報之以爵祿,故臣下 皆務(wù)竭力盡能以立功,是以國安而君寧。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于下也。上必 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匱也,是以上下 和親而不相怨也。和寧,禮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義也。故曰:「燕禮者,所 以明君臣之義也!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獻(xiàn)君,君舉旅行酬而 后獻(xiàn)卿,卿舉旅行酬而后獻(xiàn)大夫,大夫舉旅行酬而后獻(xiàn)士,士舉旅行酬而后獻(xiàn)庶 子。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xué)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xù),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cè)重和取舍,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xué)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說經(jīng)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jīng)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jīng)”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jīng)”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