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明史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六

○李成梁(子如松 如伯 如楨 如樟 如梅) 麻貴(兄錦)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鮮內(nèi)附,授世鐵嶺衛(wèi)指揮僉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驍健,有大將才。家貧,不能襲職,年四十猶為諸生。巡按御史器之,資入京,乃得襲。積功為遼東險山參將。隆慶元年,士蠻大入永平。成梁赴援有功,進(jìn)副總兵,仍守險山。尋協(xié)守遼陽。三年四月,張擺失等屯塞下,成梁迎擊斬之,殲其卒百六十有奇。馀眾遠(yuǎn)徙,遂空其地。錄功,進(jìn)秩一等。四年九月,辛愛大入遼東?偙偻踔蔚缿(zhàn)死,擢成梁署都督僉事代之。當(dāng)是時,俺答雖款塞,而插漢部長土蠻與從父黑石炭,弟委正、大委正,從弟暖兔、拱兔,子卜言臺周,從子黃臺吉勢方強(qiáng)。泰寧部長速把亥、炒花,朵顏部長董狐貍、長昂佐之。東則王杲、王兀堂、清佳砮、楊吉砮之屬,亦時窺塞下。十年之間,殷尚質(zhì)、楊照、王治道三大將皆戰(zhàn)死。成梁乃大修戎備,甄拔將校,收召四方健兒,給以厚餼,用為選鋒。軍聲始振。 明年五月,敵犯盤山驛,指揮蘇成勛擊走之。無何,土蠻大入。成梁遇于卓山,麾副將趙完等夾擊,斷其首尾。乘勝抵巢,馘部長二人,斬首五百八十余級。進(jìn)署都督同知,世蔭千戶。又明年十月,土蠻六百騎營舊遼陽北河,去邊二百余里,俟眾集大舉,成梁擊走之。萬歷元年,又擊走之前屯。已,又破走之鐵嶺鎮(zhèn)西諸堡。增秩二等。朵顏兀魯思罕以四千騎毀墻入,成梁御卻之。 建州都指揮王杲故與撫順通馬市。及是,誘殺備御裴承祖,成梁謀討之。明年十月,杲復(fù)大舉入。成梁檄副將楊騰、游擊王惟屏分屯要害,而令參將曹簠挑戰(zhàn)。諸軍四面起,敵大奔,盡聚杲寨。寨地高,杲深溝堅(jiān)壘以自固。成梁用火器攻之,破數(shù)柵,矢石雨下。把總于志文、秦得倚先登,諸將繼之。杲走高臺,射殺志文。會大風(fēng)起,縱火焚之,先后斬馘千一百余級,毀其營壘而還。進(jìn)左都督,世蔭都指揮同知。杲大創(chuàng),不能軍,走匿阿哈納寨。曹簠勒精騎往,杲走南關(guān)。都督王臺執(zhí)以獻(xiàn),斬之。 三年春,土蠻犯長勇堡,擊敗之。其冬,炒花大會黑石炭、黃臺吉、卜言臺周、以兒鄧、暖兔、拱兔、堵剌兒等二萬余騎,從平虜堡南掠。副將曹簠馳擊,遂轉(zhuǎn)掠沈陽。見城外列營,乃據(jù)西北高墩。成梁邀戰(zhàn),發(fā)火器。敵大潰,棄輜重走。追至河溝,乘勝渡河,擊斬以千計(jì)。加太子太保,世蔭錦衣千戶。明年,黑石炭、大委正營大清堡邊外,謀錦、義。成梁率選鋒馳二百里,逼其營,攻破之。殺部長四人,獲級六十有奇。五年五月,士蠻復(fù)入,聯(lián)營河?xùn)|,而遣零騎西掠。成梁掩其巢,得利而還。明年正月,速把亥糾土蠻大入,營劈山。成梁馳至丁字泊,敵方分騎繞墻入。成梁夜出塞二百里,搗破劈山營,獲級四百三十,馘其長五人。加太保,世蔭本衛(wèi)指揮使。三月,游擊陶承嚳擊敵長定堡,獻(xiàn)馘四百七十有奇。帝已告謝郊廟,大行賞賚,蔭成梁世指揮僉事。有言所殺乃土蠻部曲,因盜牛羊事覺,懼罪來歸,承嚳掩殺之。給事中光懋因請治承嚳殺降罪,御史勘如懋言。兵部尚書方逢時,督撫梁夢龍、周詠先與承嚳同敘功,力為解。卒如御史奏,盡奪諸臣恩命。六月,敵犯鎮(zhèn)靜堡,復(fù)擊退之。十二月,速把亥、炒花、暖兔、拱兔會土蠻黃臺吉,大、小委正,卜兒亥,慌忽太等三萬余騎壁遼河,攻東昌堡,深入至耀州。成梁遣諸將分屯要害以遏之,而親提銳卒,出塞二百余里,直搗圜山。斬首八百四十,及其長九人,獲馬千二百匹。敵聞之,皆倉皇走出塞。論功,封寧遠(yuǎn)伯,歲祿八百石。是時,土蠻數(shù)求貢市,關(guān)吏不許,大恨。七年十月,復(fù)以四萬騎自前屯錦川營深入。成梁命諸將堅(jiān)壁,自督參將楊粟等遏其沖。會戚繼光亦來援,敵遂退。俄又與速把亥合壁紅土城,聲言入海州,而分兵入錦、義。成梁逾塞二百余里,直抵紅土城,擊敗之,獲首功四百七十有奇。 迤東都督王兀堂故通市寬奠,后參將徐國輔弟國臣強(qiáng)抑市價,兀堂乃與趙鎖羅骨數(shù)遣零騎侵邊。明年三月,以六百騎犯叆陽及黃岡嶺,指揮王宗義戰(zhàn)死。復(fù)以千余騎從永奠入,成梁擊走之。追出塞二百里。敵以騎卒拒,而步卒登山鼓噪。成梁大敗之,斬首七百五十,盡毀其營壘。捷聞,并錄紅土城功,予成梁世襲。其秋,兀堂復(fù)犯寬奠,副將姚大節(jié)擊破之。兀堂由是不振。 土蠻數(shù)侵邊不得志,忿甚,益征諸部兵分犯錦、義及右屯、大凌河。以城堡堅(jiān),不可克,而成梁及薊鎮(zhèn)兵亦集,乃引去。無何,復(fù)以二萬余騎從大鎮(zhèn)堡入攻錦州。參將熊朝臣固守,而遣部將周之望、王應(yīng)榮出戰(zhàn),頗有斬獲。矢盡,皆戰(zhàn)死。敵乃分掠小凌河、松山、杏山。成梁馳援,始出境。九年正月,土蠻復(fù)與黑石炭,大、小委正,卜言臺周,腦毛大,黃臺吉,以兒鄧,暖兔,拱兔,炒戶兒聚兵塞下,謀入廣寧。成梁帥輕騎從大寧堡出。去塞四百余里,至襖郎兔大戰(zhàn)。自辰迄未,敵不支,敗走。官軍將還,敵來追。成梁逆擊,且戰(zhàn)且行。先后斬首三百四十,及其長八人。錄功,增歲祿百石,世蔭一等。四月,黑石炭、以兒鄧、小歹青、卜言兔入遼陽。副將曹簠追至長安堡,遇伏,失千總陳鵬以下三百十七人,馬死者四百六十匹,遂大掠人畜而去。簠等下吏,成梁不問。十月,土蠻復(fù)連速把亥等十余萬騎攻圍廣寧,不克,轉(zhuǎn)掠團(tuán)山堡、盤山驛及十三山驛,攻義州。成梁御卻之。十年三月,速把亥率弟炒花、子卜言兔入犯義州。成梁御之鎮(zhèn)夷堡,設(shè)伏待之。速把亥入,參將李平胡射中其脅,墜馬,蒼頭李有名前斬之?艽蟊迹焚灏儆嗉墶3椿ǖ葢Q哭去。速把亥為遼左患二十年,至是死。帝大喜,詔賜甲第京師,世蔭錦衣指揮使。 初,王杲死,其子阿臺走依王臺長子虎兒罕。以王臺獻(xiàn)其父,嘗欲報(bào)之。王臺死,虎兒罕勢衰,阿臺遂附北關(guān)合攻虎兒罕。又?jǐn)?shù)犯孤山、汛河。成梁出塞,遇于曹子谷,斬首一千有奇,獲馬五百。阿臺復(fù)糾阿海連兵入,抵沈陽城南渾河,大掠去。成梁從撫順出塞百余里,火攻古勒塞,射死阿臺。連破阿海寨,擊殺之,獻(xiàn)馘二千三百。杲部遂滅。錄功,增歲祿百石,世蔭指揮僉事。 北關(guān)清佳砮、楊吉砮素仇南關(guān)。王臺沒,屢侵臺季子猛骨孛羅,且藉土蠻、暖兔、慌忽太兵侵邊境。其年十二月,巡撫李松使備御霍九皋許之貢市。清佳砮、楊吉砮率二千余騎詣鎮(zhèn)北關(guān)謁。松、九皋見其兵盛,譙讓之,則以三百騎入。松先伏甲于旁,約二人不受撫則炮舉甲起。頃之,二人抵關(guān),據(jù)鞍不遜,松叱之,九皋麾使下,其徒遽拔刀擊九皋,并殺侍卒十余人。于是軍中炮鳴,伏盡起,擊斬二人并其從騎,與清佳砮子兀孫孛羅、楊吉砮子哈兒哈麻盡殲焉。成梁聞炮,急出塞,擊其留騎,斬首千五百有奇。余眾刑白馬,攢刀,誓永受約束,乃旋師。錄功,增歲祿二百石,改前蔭指揮僉事為錦衣衛(wèi)指揮使。方成梁之出塞也,炒花等以數(shù)萬騎入蒲河及大寧堡。將士防御六日,始出塞。 十三年二月,把兔兒欲報(bào)父速把亥之怨,偕從父炒花、姑婿花大糾西部以兒鄧等以數(shù)萬騎入掠沈陽。既退,駐牧遼河,聲犯開原、鐵嶺。成梁與巡撫李松潛為浮橋濟(jì)師,逾塞百五十里,疾掩其帳?芤严扔X,整眾逆戰(zhàn)。成梁為疊陣,親督前陣擊,而松以后陣?yán)^之,斬首八百有奇。捷聞,增歲祿百石,改蔭錦衣指揮使為都指揮使。其年五月,敵犯沈陽,伏精騎塞下,誘官軍。游擊韓元功追襲之,敗死。閏九月,諸部長復(fù)犯蒲河,殺裨將數(shù)人,大剽掠,而西部銀燈亦窺遼、沈。成梁令部將李平胡出塞三百五十里,搗破銀燈營,斬首一百八級。諸部長聞之,始引去。十四年二月,士蠻部長一克灰正糾把兔兒、炒花、花大等三萬騎,約土蠻諸子共馳遼陽挾賞。成梁偵得之,率副將楊燮,參將李寧、李興、孫守廉以輕騎出鎮(zhèn)邊堡。晝伏夜行二百余里,至可可毋林。大風(fēng)雷,敵不覺。既至,風(fēng)日晴朗,敵大驚,發(fā)矢如雨。將士冒死陷陣,獲首功九百,斬其長二十四人。其年十月,敵七八萬騎犯鎮(zhèn)夷諸堡,閱五日始去。十五年春,東西部連營入犯。其秋八月,復(fù)以七八萬騎犯鎮(zhèn)夷堡。十月,把漢大成糾土蠻十萬騎由鎮(zhèn)夷、大清二堡入,數(shù)日始出。 北關(guān)既被創(chuàng),后清佳砮子卜寨與楊吉砮子那林孛羅漸強(qiáng)盛,數(shù)與南關(guān)虎兒罕子歹商構(gòu)兵。成梁以南關(guān)勢弱,謀討北關(guān)以輔翊之。明年五月,率師直搗其巢。卜寨走,與那林孛羅合,憑城守。城四重,攻之不下。用巨炮擊之,碎其外郛,遂拔二城,斬馘五百余級。卜寨等請降,設(shè)誓不復(fù)叛,乃班師。 十七年三月,敵犯義州,復(fù)入太平堡,把總朱永壽等一軍盡沒。九月,腦毛大合白洪大、長昂三萬騎復(fù)犯平虜堡,備御李有年、把總馮文升皆戰(zhàn)死,成梁選鋒沒者數(shù)百人。敵大掠沈陽蒲河、榆林,八日始去。明年二月,卜言臺周,黃臺吉,大、小委正結(jié)西部叉漢塔塔兒五萬余騎復(fù)深入遼、沈、海、蓋。成梁潛遣兵出塞襲之,遇伏,死者千人。成梁乃報(bào)首功二百八十,得增祿蔭。土蠻族弟士墨臺豬借西部青把都、恰不慎及長昂、滾兔十萬騎深入海州。成梁不敢擊,縱掠數(shù)日而去。十九年閏三月,成梁乘給事侯先春閱視,謀邀搗巢功,使副將李寧等出鎮(zhèn)夷堡潛襲板升,殺二百八十人。師還遇敵,死者數(shù)千人。成梁及總督蹇達(dá)不以聞。巡按御史胡克儉盡發(fā)其先后欺罔狀,語多侵政府。疏雖不行,成梁由是不安于位。及先春還朝,詆尤力,帝意頗動。成梁再疏辭疾,言者亦踵至。其年十一月,帝竟從御史張鶴鳴言,解成梁任,以寧遠(yuǎn)伯奉朝請。明年,哱拜反寧夏,御史梅國楨請用成梁,給事中王德完持不可,乃寢。 成梁鎮(zhèn)遼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其始銳意封拜,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干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盡籠入己。以是灌輸權(quán)門,結(jié)納朝士,中外要人,無不飽其重賕,為之左右。每一奏捷,內(nèi)自閣部,外自督撫而下,大者進(jìn)官蔭子,小亦增俸賚金。恩施優(yōu)渥,震耀當(dāng)世。而其戰(zhàn)功率在塞外,易為緣飾。若敵入內(nèi)地,則以堅(jiān)壁清野為詞,擁兵觀望;甚或掩敗為功,殺良民冒級。閣部共為蒙蔽,督撫、監(jiān)司稍忤意,輒排去之,不得舉其法。先后巡按陳登云、許守恩廉得其殺降冒功狀,擬論奏之,為巡撫李松、顧養(yǎng)謙所沮止。既而物議沸騰,御史朱應(yīng)轂、給事中任應(yīng)徵、僉事李琯交章抨擊。事頗有跡,卒賴奧援,反詰責(zé)言者。及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相繼謝政,成梁失內(nèi)主,遂以去位。 成梁諸戰(zhàn)功率藉健兒。其后健兒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輩皆富貴,擁專城。暮氣難振,又轉(zhuǎn)相掊克,士馬蕭耗。迨成梁去遼,十年之間更易八帥,邊備益弛。 二十九年八月,馬林獲罪。大學(xué)士沈一貫言成梁雖老,尚堪將兵。乃命再鎮(zhèn)遼東,年已七十有六矣。是時,土蠻、長昂及把兔兒已死,寇鈔漸稀。而開原、廣寧之前復(fù)開馬、木二市。諸部耽市賞利,爭就款。以故成梁復(fù)鎮(zhèn)八年,遼左少事。以閱視敘勞,加至太傅。 當(dāng)萬歷初元時,兵部侍郎汪道昆閱邊,成梁獻(xiàn)議移建孤山堡于張其哈剌佃,險山堡于寬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長佃、長嶺諸處,仍以孤山、險山二參將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道昆上于朝,報(bào)可。自是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余戶。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懸難守,與督、撫蹇達(dá)、趙楫建議棄之,盡徙居民于內(nèi)地。居民戀家室,則以大軍驅(qū)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復(fù)逃人功,增秩受賞。兵科給事中宋一韓力言棄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韓言,一韓復(fù)連章極論。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弟成材,參將。子如松、如柏、如楨、如樟、如梅皆總兵官;如梓、如梧、如桂、如楠亦皆至參將。 如松,字子茂,成梁長子。以父蔭為都指揮同知,充寧遠(yuǎn)伯勛衛(wèi)。驍果敢戰(zhàn),少從父諳兵機(jī)。再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jī)營右副將。萬歷十一年,出為山西總兵官。給事中黃道瞻等數(shù)言如松父子不當(dāng)并居重鎮(zhèn),大學(xué)士申時行請保全之,乃召僉書右府。尋提督京城巡捕。給事中邵庶嘗劾如松及其弟副總兵如柏不法,且請稍抑,以全終始,不納。十五年,復(fù)以總兵官鎮(zhèn)宣府。巡撫許守謙閱操,如松引坐與并。參政王學(xué)書卻之,語不相下,幾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棟因劾如松驕橫,并詆學(xué)書,帝為兩奪其俸。已復(fù)被論,給事中葉初春請改調(diào)之,乃命與山西李迎恩更鎮(zhèn)。其后,軍政拾遺,給事中閱視,數(shù)遭論劾。帝終眷之,不為動,召僉書中府。 二十年,哱拜反寧夏,御史梅國楨薦如松大將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宜令討賊。乃命如松為提督陜西討逆軍務(wù)總兵官,即以國楨監(jiān)之。武臣有提督,自如松始也。已命盡統(tǒng)遼東、宣府、大同、山西諸道援軍。六月抵寧夏。如松以權(quán)任既重,不欲受總督制,事輒專行。兵科許弘綱等以為非制,尚書石星亦言如松敕書受督臣節(jié)度,不得自專,帝乃下詔申飭。先是,諸將董一奎、麻貴等數(shù)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用布囊三萬,實(shí)以土,踐之登,為炮石所卻。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游擊龔子敬提苗兵攻南關(guān),如松乘勢將登,亦不克,乃決策水攻。拜窘,遣養(yǎng)子克力蓋往勾套寇,如松令部將李寧追斬之。已,套寇以萬余騎至張亮堡。如松力戰(zhàn),手?jǐn)厥孔湮房s者,寇竟敗去。水侵北關(guān),城崩。如松及蕭如薰等佯擊北關(guān)誘賊,而潛以銳師襲南關(guān),攀云梯而上。拜及子承恩自斬叛黨劉東旸、許朝乞貸死。于是如松先登,如薰及麻貴、劉承嗣等繼之,盡滅拜族。錄功,進(jìn)都督,世蔭錦衣指揮同知。 會朝鮮倭患棘,詔如松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諸軍,克期東征。弟如柏、如梅并率師援剿。如松新立功,氣益驕,與經(jīng)略宋應(yīng)昌不相下。故事,大帥初見督師,甲胄庭謁,出易冠帶,始加禮貌。如松用監(jiān)司謁督撫儀,素服側(cè)坐而已。十二月,如松至軍,沈惟敬自倭歸,言倭酋行長愿封,請退平壤迄西,以大同江為界。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斬之。參謀李應(yīng)試曰:“藉惟敬紿倭封,而陰襲之,奇計(jì)也!比缢梢詾槿,乃置惟敬于營,誓師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師次肅寧館。行長以為封使將至,遣牙將二十人來迎,如松檄游擊李寧生縛之。倭猝起格斗,僅獲三人,余走還。行長大駭,復(fù)遣所親信小西飛來謁,如松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長猶以為封使也,踔風(fēng)月樓以待,群倭花衣夾道迎。如松分布諸軍,抵平壤城,諸將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是夜,襲如柏營,擊卻之。明旦,如松下令諸軍無割首級,攻圍缺東面。以倭素易朝鮮軍,令副將祖承訓(xùn)詭為其裝,潛伏西南。令游擊吳惟忠攻迄北牡丹峰。而如松親提大軍直抵城下,攻其東南。倭炮矢如雨,軍少卻。如松斬先退者以徇。募死士,援鉤梯直上。倭方輕南面朝鮮軍,承訓(xùn)等乃卸裝露明甲。倭大驚,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副將楊元等軍自小西門先登,如柏等亦從大西門入;鹌鞑l(fā),煙焰蔽空。惟忠中炮傷胸,猶奮呼督戰(zhàn)。如松馬斃于炮,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jìn)。將士無不一當(dāng)百,遂克之。獲首功千二百有奇。倭退保風(fēng)月樓。夜半,行長渡大同江,遁還龍山。寧及參將查大受率精卒三千潛伏東江間道,復(fù)斬級三百六十。乘勝逐北。十九日,如柏遂復(fù)開城。所失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復(fù)。酋清正據(jù)咸鏡,亦遁還王京。 官軍既連勝,有輕敵心。二十七日再進(jìn)師。朝鮮人以賊棄王京告。如松信之,將輕騎趨碧蹄館。距王京三十里,猝遇倭,圍數(shù)重。如松督部下鏖戰(zhàn)。一金甲倭搏如松急,指揮李有聲殊死救,被殺。如柏、寧等奮前夾擊,如梅射金甲倭墜馬,楊元兵亦至,斫重圍入,倭乃退,官軍喪失甚多。會天久雨,騎入稻畦中不得逞。倭背岳山,面漢水,聯(lián)營城中,廣樹飛樓,箭炮不絕,官軍乃退駐開城。二月既望,諜報(bào)倭以二十萬眾入寇。如松令元軍平壤,扼大同江,接餉道;如柏等軍寶山諸處為聲援;大受軍臨津;留寧、承訓(xùn)軍開城;而身自東西調(diào)度。聞倭將平秀嘉據(jù)龍山倉,積粟數(shù)十萬,密令大受率死士從間焚之。倭遂乏食。 初,官軍捷平壤,鋒銳甚,不復(fù)問封貢事。及碧蹄敗衄,如松氣大索,應(yīng)昌、如松急欲休息,而倭亦芻糧并絕,且懲平壤之?dāng),有歸志,于是惟敬款議復(fù)行。四月十八日,倭棄王京遁,如松與應(yīng)昌入城,遣兵渡漢江尾倭后,將擊其惰歸。倭步步為營,分番迭休,官軍不敢擊。倭乃結(jié)營釜山,為久留計(jì)。時兵部尚書石星力主封貢,議撤兵,獨(dú)留劉綎拒守。如松乃以十二月班師。論功,加太子太保,增歲祿百石。言者詆其和親辱國,屢攻擊之。帝不問。 二十五年冬,遼東總兵董一元罷,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松。言路復(fù)交章力爭,帝置不報(bào)。如松感帝知,氣益奮。明年四月,土蠻寇犯遼東。如松率輕騎遠(yuǎn)出搗巢,中伏力戰(zhàn)死。帝痛悼,令具衣冠歸葬,贈少保、寧遠(yuǎn)伯,立祠,謚忠烈。以其弟如梅代為總兵官,授長子世忠錦衣衛(wèi)指揮使,掌南鎮(zhèn)撫司,仍充寧遠(yuǎn)伯勛衛(wèi),復(fù)蔭一子本衛(wèi)指揮使,世襲。恤典優(yōu)渥,皆出特恩云。世忠未久卒,無子。弟顯忠由蔭歷遼東副總兵,當(dāng)嗣爵,朝臣方惡李氏,無為言者。至崇禎中,如松妻武氏訴于朝。章下部議,竟寢。后莊烈帝念成梁功,顯忠子尊祖得嗣寧遠(yuǎn)伯。闖賊陷京師,遇難。 如柏,字子貞,成梁第二子。由父蔭為錦衣千戶。嘗與客會飲,炮聲徹大內(nèi),下吏免官。再以蔭為指揮僉事。數(shù)從父出塞有功,歷密云游擊,黃花嶺參將,薊鎮(zhèn)副總兵。萬歷十六年,御史任養(yǎng)心言:“李氏兵權(quán)太盛。姻親廝養(yǎng)分操兵柄,環(huán)神京數(shù)千里,縱橫蟠據(jù),不可動搖。如柏貪淫,跋扈尤甚。不早為計(jì),恐生他變。”帝乃解如伯任。于是成梁上書乞罷,并請盡罷子弟官,帝慰留不許。久之,起故官,署宣府參將。引疾歸。 如松之御倭朝鮮也,詔如柏署都督僉事,先率師赴援。既拔平壤,如柏疾趨開城,攻克之,斬首百六十有奇。師旋,進(jìn)都督同知,為五軍營副將。尋出為貴州總兵官。二十三年,改鎮(zhèn)寧夏。著力兔犯平虜、橫城,如伯邀之,大獲,斬首二百七十有奇。進(jìn)右都督。再以疾歸,家居二十余年。會遼東總兵官張承蔭戰(zhàn)歿,文武大臣英國公張惟賢等合疏薦如柏,詔以故官鎮(zhèn)遼東。蒙古炒花入犯,督諸將擊卻之。 始成梁、如松為將,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至是,父兄故部曲已無復(fù)存,而如柏暨諸弟放情酒色,亦無復(fù)少年英銳。特以李氏世將,起自廢籍中。顧如柏中情怯,惟左次避敵而已。我大清師臨河,如柏故引軍防懿路。及楊鎬四路出師,令如柏以一軍出鴉鶻關(guān)。甫抵虎攔路,鎬聞杜松、馬林兩軍已覆,急檄如柏還。大清哨兵二十人見之,登山鳴螺,作大軍追擊狀,如柏軍大驚,奔走相蹴死者千余人。御史給事中交章論劾,給事中李奇珍連疏爭尤力。帝終念李氏,詔還候勘。既入都,言者不已。如柏懼,遂自裁。 如楨,成梁第三子。由父蔭為指揮使。屢加至右都督,并在錦衣。嘗掌南、北鎮(zhèn)撫司,提督西司房,列環(huán)衛(wèi)者四十年。最后,軍政拾遺,部議罷職,章久留不下。如楨雖將家子,然未歷行陣,不知兵。及兄如柏革任,遼人謂李氏世鎮(zhèn)遼東,邊人憚服,非再用李氏不可,巡撫周永春以為言。而是時如柏兄弟獨(dú)如楨在,兵部尚書黃嘉善遂徇其請,以如楨名上,帝即可之。時萬歷四十七年四月也。 如楨藉父兄勢,又自以錦衣近臣,不肯居人下。未出關(guān),即遣使與總督汪可受講鈞禮,朝議嘩然,嘉善亦特疏言之。如楨始怏怏去。既抵遼,經(jīng)略楊鎬使守鐵嶺。鐵嶺故李氏宗族墳?zāi)顾。?dāng)如柏還京,其族黨部曲高貲者悉隨之而西,城中為空。后鎬以孤城難守,令如楨還屯沈陽,僅以參將丁碧等防守,力益弱。大清兵臨城,如楨擁兵不救,城遂失。言官交章論列,經(jīng)略熊廷弼亦論如楨十不堪,乃罷任。天啟初,言者復(fù)力攻,下獄論死。崇禎四年,帝念成梁勛,特免死充軍。 如樟,亦由父蔭,歷都指揮僉事。從兄如松征寧夏,先登有功,累進(jìn)都督僉事。歷廣西、延綏總兵官。 如梅,字子清。亦由父蔭,歷都指揮僉事。從兄如松征日本,卻敵先登。屢遷遼東副總兵。二十四年,炒花、卜言兔將入犯,如梅謀先襲之。督部將方時新等出塞三百里,直搗其廬帳,斬首百余級而還。明年,如梅與參政楊鎬謀復(fù)從鎮(zhèn)西堡出塞,潛襲敵營,失利,損部將十人,士卒百六十人。如梅以血戰(zhàn)重創(chuàng),免罪。 日本封事敗,其年八月,進(jìn)署都督僉事,充御倭副總兵,赴朝鮮援剿,時麻貴三路進(jìn)師,令如梅將左軍,與右軍共攻蔚山。如梅偕參將楊登山騎兵先進(jìn),設(shè)伏海濱,而令游擊擺賽以輕騎誘賊,斬首四百有奇,余賊遁歸島山。副將陳寅冒矢石奮呼上,破柵兩重。至第三柵,垂拔,楊鎬為總理,宿與如梅昵,不欲寅功出其上,遽鳴金收軍。翊日,如梅至,攻之,不能拔。已而賊援至,如梅軍先奔,諸軍亦相繼潰。贊畫主事丁應(yīng)泰劾鎬,并劾如梅當(dāng)斬者二,當(dāng)罪者十,帝不納。旋用為御倭總兵官。會其兄如松戰(zhàn)歿,即命如梅馳代之。逾年,坐擁兵畏敵,劾罷。久之,起僉書左府。四十年,鎬巡撫遼東,力薦如梅為帥。不得,至以死爭。給事中麻僖、御史楊州鶴力持不可,乃止。 成梁諸子,如松最果敢,有父風(fēng),其次稱如梅。然躁動,非大將才,獨(dú)楊鎬深信。后復(fù)倚任其兄如柏,卒以致敗。 麻貴,大同右衛(wèi)人。父祿,嘉靖中為大同參將,從鎮(zhèn)帥劉漢襲板升,大獲。俺答圍右衛(wèi),祿與副將尚表固守,乘間擊斬其部長,寇乃引退。辛愛犯京東,祿以宣府副總兵入衛(wèi),與子游擊錦并有卻敵功。 貴由舍人從軍,積功至都指揮僉事,充宣府游擊將軍。隆慶中,遷大同新平堡參將?艽笕耄由疥、懷仁、應(yīng)州。將吏并獲罪,獨(dú)貴與兄副將錦拒戰(zhàn)有功,受賞。萬歷初,再遷大同副總兵。十年冬,以都督僉事充寧夏總兵官。無何,徙鎮(zhèn)大同。時諸部納款久,撦力克襲封順義王,奉中國益虔。貴頻以安邊勞蒙賜賚。 十九年,為閱視少卿曾乾亨所劾,謫戍邊。明年,寧夏哱拜反。廷議貴健將知兵,且多畜家丁,乃起戍中為副將,總兵討賊。屢攻城不克。其五月,哱拜以套寇五百騎圍平虜堡,貴選精卒三百間道馳卻之。俄以總督魏學(xué)曾命撫著力兔、銀定、宰僧于橫城,啖以重利,皆不應(yīng),貴乃還攻城。寧夏總兵董一奎攻其南,固原總兵李昫攻其西,故總兵劉承嗣攻其北,牛秉忠攻其東,貴以游兵主策應(yīng)。哱拜自北門出戰(zhàn),將往勾套部,貴逐之入城,別遣將馬孔英、麻承詔等擊套寇援兵,俘斬百二十人。拜初與套部深相結(jié),諸部長稱之為王。日坐著力兔帳中,主籌畫,至是不敢復(fù)出。俄朝命蕭如薰代董一奎,盡將諸道援兵,以貴為副。而李如松軍亦至,攻益急。賊奉黃金、繡蟒于卜失兔等,請急徇靈州,先據(jù)下馬關(guān),沮餉道。卜失兔與莊禿賴果合兵犯定邊,而宰僧從花馬池西沙湃入。貴迎擊,挫宰僧于石溝。會董一元搗土昧巢,諸部長俱解去。賊復(fù)乞援于著力兔,擁眾大入。如松率勁騎迎戰(zhàn)張亮堡,自卯迄巳,敵銳甚。會貴及李如樟等兵至,夾擊之,寇乃卻。逐北至賀蘭山,獲首級百二十余。持示賊,賊益洶懼。無何城破,賊盡平。貴以功增秩,子予。尋擢總兵官,鎮(zhèn)守延綏。 二十二年七月,卜失兔糾諸部深入定邊,營張春井。貴乘虛搗其帳于套中,斬首二百五十有奇。還自寧塞,復(fù)邀其零騎。會寇留內(nèi)地久,轉(zhuǎn)掠至下馬關(guān)。寧夏總兵蕭如薰不能御,總督葉夢熊急檄貴赴援。督副將蕭如蘭等連戰(zhàn)曬馬臺、薛家洼,斬首二百三十有奇,獲畜產(chǎn)萬五千。帝為告廟宣捷,進(jìn)署都督同知,予世蔭。明年,卜失兔復(fù)入塞,掠八日而還。順義王撦力克約之納款,不從,復(fù)擬大入。貴勒兵萬五千人:游擊閻逢時等出紅山為中軍,參將師以律等出高家堡、神木、孤山為左軍,參將孫朝梁等出定邊、安邊、平山為右軍,而自以大軍當(dāng)一面。銜枚疾趨,逾塞六十里。寇莫知所防,大潰。俘斬四百有奇,獲馬駝牛羊千五百。再進(jìn)秩,予蔭。尋以病歸。 二十五年,日本封事敗,起貴備倭總兵官,赴朝鮮。已,加提督,盡統(tǒng)南北諸軍。貴馳至王京,倭已入慶州,據(jù)閑山島,圍南原。守將楊元遁,全州守將陳愚衷亦遁,倭乘勢逼王京。貴別遣副將解生守稷山,朝鮮亦令都體察使李元翼出忠清道遮賊鋒。生頗有斬獲功,參將彭友德亦破賊青山。倭將行長退屯井邑,清正還慶州。經(jīng)略邢玠、經(jīng)理?xiàng)铈先后至,分兵三協(xié):左李如梅,右李芳春、解生,中高策。貴與鎬督左右協(xié)兵專攻清正。策駐宜寧,東援兩協(xié),西扼行長。諸軍至慶州,倭悉退屯蔚山,如梅誘敗之。清正退保島山,筑三砦自固。游擊茅國器率死士拔其砦,斬馘六百五十,諸軍遂進(jìn)圍其城。城新筑以石,堅(jiān)甚,將士仰攻多死。圍十日,倭襲敗生兵。明年正月二日,行長來援,九將兵俱潰。賊張旗幟江上,鎬大懼,倉皇撤師,以捷奏。既而敗狀聞,帝罷鎬,責(zé)貴以功贖。與劉綎、陳璘、董一元分四路。貴居?xùn)|,當(dāng)清正,數(shù)戰(zhàn)有功。會平秀吉死,官軍益力攻。十一月,清正先遁,貴遂入島山、西浦,諸路共俘斬二千二百有奇。明年三月,旋師。進(jìn)右都督,予世蔭。 三十八年,命貴鎮(zhèn)遼東。泰寧炒花素桀驁,九子各將兵,他部宰賽、暖兔又助之。邊將畏戰(zhàn),但以增歲賞為事,寇益無所忌。明年,臨邊要賞,將士出不意擊之,拔營遁,徙額力素居焉。其地忽天鳴地震,炒花驚懼,再徙渡老河,去邊幾四百里,其第三子色特哂之,南移可可毋林,伺隙入犯。貴伏兵敗之,追北至白云山,斬馘三百四十有奇。色特憤,謀復(fù)仇。糾宰賽、以兒鄧,皆不應(yīng)。乃東糾卜言顧、伯要兒,西糾哈剌漢乃蠻,合犯清河,皆潰。以兒鄧等懼,代炒花求款,邊境乃寧。明年,插漢虎墩兔以三萬騎入掠穆家堡。御之,敗去。其夏,貴引病乞罷,詔乘傳歸。 貴果毅驍捷,善用兵,東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賜者七,錫世蔭者六。及歿,予祭葬。稱一時良將焉。 兄錦,少從父行陣,有戰(zhàn)功。累官千總,協(xié)守大同右衛(wèi)。千戶魏昂者,坐罪亡入沙漠,引寇至城下,挾取妻子,錦伏甲擒之。俺答圍城,數(shù)突圍,城卒完。尋以殺人,并父奪官下吏。當(dāng)事以塞上方用兵,而錦父子兄弟并敢戰(zhàn),曲法貸之。屢遷宣府游擊將軍。以勤王功,進(jìn)秩一等,遷大同參將。隆慶初,進(jìn)本鎮(zhèn)副總兵,從趙岢出塞敗寇兵,與弟貴并有保境功。俺答納款,錦招塞外叛人歸者甚眾。萬歷五年,擢山西總兵官。尋改鎮(zhèn)宣府,卒。 錦子承勛,遼東副總兵,都督僉事,南京后府僉書。從子承恩,都督同知,宣府、延綏、大同總兵官。更歷諸鎮(zhèn),以勇力聞。后起援遼東,屢退避,下獄當(dāng)死。詔納馬八百匹免罪,其家遂破。承詔,寧夏參將。從平哱拜有功。后為蒼頭所弒。承訓(xùn),薊鎮(zhèn)副總兵。承宣,洮、岷副總兵。承宗,遼東副總兵。天啟初,戰(zhàn)死沙嶺。 麻氏多將才。人以方鐵嶺李氏,曰“東李西麻”。 贊曰:自俺答款宣、大,薊門設(shè)守固,而遼獨(dú)被兵。成梁遂擅戰(zhàn)功,至剖符受封,震耀一時,倘亦有天幸歟!麻貴宣力東西,勛閥可稱。兩家子弟,多歷要鎮(zhèn),是以時論以李、麻并列。然列戟擁麾,世傳將種,而恇怯退避,隳其家聲。語曰“將門有將”,諸人得無愧乎!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jì)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jì)傳體明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卷數(shù)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卻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評,認(rèn)為它超越了宋、遼、金、元諸史。清史學(xué)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三十三 志第九 卷三十四 志第十
卷三十五 志第十一 卷三十六 志第十二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三 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卷三十九 志第十五 卷四十 志第十六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jì)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一 卷二十六 志第二
卷二十七 志第三 卷二十八 志第四
卷二十九 志第五 卷三十 志第六
卷三十一 志第七 卷三十二 志第八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五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七 卷五十二 志第二十八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九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九 志第三十五 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七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
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 卷六十八 志第四十四
卷六十九 志第四十五 卷七十 志第四十六
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卷七十五 志第五十一 卷七十六 志第五十二
卷七十七 志第五十三 卷七十八 志第五十四
卷七十九 志第五十五 卷八十 志第五十六
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卷八十二 志第五十八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九 卷八十四 志第六十
卷八十五 志第六十一 卷八十六 志第六十二
卷八十七 志第六十三 卷八十八 志第六十四
卷八十九 志第六十五 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卷九十三 志第六十九 卷九十四 志第七十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卷九十七 志第七十三 卷九十八 志第七十四
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 表第一
卷一百一 表第二 卷一百二 表第三
卷一百三 表第四 卷一百四 表第五
卷一百五 表第六 卷一百六 表第七
卷一百七 表第八 卷一百八 表第九
卷一百九 表第十 卷一百十 表第十一
卷一百十一 表第十二 卷一百十二 表第十三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一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三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
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 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六
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二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三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五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六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七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八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九 列傳第九十七 卷二百十 列傳第九十八
卷二百十一 列傳第九十九 卷二百十二 列傳第一百
卷二百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 卷二百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
卷二百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 卷二百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
卷二百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 卷二百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
卷二百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八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十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十一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十二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十三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十四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十五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六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十七 卷二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十八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十九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卷三百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卷三百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
卷三百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卷三百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卷三百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卷三百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卷三百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卷三百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卷三百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卷三百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卷三百十二 列傳第二百
卷三百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 卷三百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
卷三百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
卷三百十七 列傳第二百五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六
卷三百十九 列傳第二百七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二百八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二百九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二百十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二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二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二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二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第二百十六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二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二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
附錄 張廷玉上明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