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站繁體 | 手機版 | 設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使用請先核實! 明史

 

卷三百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流賊 盜賊之禍,歷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史冊所載,未有若斯之酷者也。永樂中,唐賽兒倡亂山東。厥后乘瑕弄兵,頻見竊發(fā),然皆旋就撲滅。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幾危宗社,而卒以掃除。莊烈帝勵精有為,視武宗何啻霄壤,而顧失天下,何也?明興百年,朝廷之綱紀既肅,天下之風俗未澆。孝宗選舉賢能,布列中外,與斯民休養(yǎng)生息者十余年,仁澤深而人心固,元氣盛而國脈安。雖以武之童昏,亟行稗政,中官幸夫,濁亂左右,而本根尚未盡拔,宰輔亦多老成。迨盜賊四起,王瓊獨典中樞,陸完、彭澤分任閫帥,委寄既專,旁撓絕少,以故危而不亡。莊烈帝承神、熹之后,神宗怠荒棄政,熹宗暱近閹人,元氣盡澌,國脈垂絕。向使熹宗御宇復延數(shù)載,則天下之亡不再傳矣。 莊烈之繼統(tǒng)也,臣僚之黨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國家之法令已壞,邊疆之搶攘已甚。莊烈雖銳意更始,治核名實,而人才之賢否,議論之是非,政事之得失,軍機之成敗,未能灼見于中,不搖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當夫群盜滿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撫兩端,茫無成算。內外大臣救過不給,人懷規(guī)利自全之心。言語戇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為閫帥者,事權中制,功過莫償。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于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災流行,饑饉洊臻,政繁賦重,外訌內叛。譬一人之身,元氣羸然,疽毒并發(fā),厥癥固已甚危,而醫(yī)則良否錯進,劑則寒熱互投,病入膏肓,而無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賊也。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自唐賽兒以下,本末易竟,事具剿賊諸臣傳中。獨志其亡天下者,立李自成、張獻忠傳。 ○李自成 張獻忠 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懷遠堡李繼遷寨。父守忠,無子,禱于華山,夢神告曰:“以破軍星為若子。”已,生自成。幼牧羊于邑大姓艾氏,及長,充銀川驛卒。善騎射,斗很無賴,數(shù)犯法。知縣晏子賓捕之,將置諸死,脫去為屠。天啟末,魏忠賢黨喬應甲為陜西巡撫,朱童蒙為延綏巡撫,貪黷不詰盜,盜由是始。 崇禎元年,陜西大饑,延綏缺餉,固原兵劫州庫。白水賊王二,府谷賊王嘉胤,宜川賊王左掛、飛山虎、大紅狼等,一時并起。有安塞馬賊高迎祥者,自成舅也,與饑民王大梁聚眾應之。迎祥自稱闖王,大梁自稱大梁王。二年春,詔以楊鶴為三邊總督,捕之。參政劉應遇擊斬王二、王大梁,參政洪承疇擊破王左掛,賊稍稍懼。會京師戒嚴,山西巡撫耿如杞勤王兵嘩而西,延綏總兵吳自勉、甘肅巡撫梅之煥勤王兵亦潰,與群盜合。延綏巡撫張夢鯨恚死,承疇代之,召故總兵杜文煥督延綏、固原兵,便宜剿賊。 三年,王左掛、王子順、苗美等戰(zhàn)屢敗,乞降。而王嘉胤掠延安、慶陽間,楊鶴撫之,不聽,從神木渡河犯山西。是時,秦地所征曰新餉,曰均輸,曰間架,其目日增,吏因緣為奸,民大困。以給事中劉懋議,裁驛站,山、陜游民仰驛糈者,無所得食,俱從賊,賊轉盛。兵部郎中李繼貞奏曰:“延民饑,將盡為盜,請以帑金十萬振之!钡鄄宦。而嘉胤已襲破黃甫川、清水、木瓜三堡,陷府谷、河曲。又有神一元、不沾泥、可天飛、郝臨庵、紅軍友、點燈子、李老柴、混天猴、獨行狼諸賊,所在蜂起,或掠秦,或東入晉,屠陷城堡。官兵東西奔擊,賊或降或死,旋滅旋熾。延安賊張獻忠亦聚眾據十八寨,稱八大王。 四年,孤山副將曹文詔破賊河曲,王嘉胤遁去。已,復自岳陽突犯澤、潞,為左右所殺,其黨共推王自用號紫金梁者為魁。自用結群賊老回回、曹操、八金剛、掃地王、射塌天、閻正虎、滿天星、破甲錐、刑紅狼、上天老、蝎子塊、過天星、混世王等及迎祥、獻忠共三十六營,眾二十余萬,聚山西。自成乃與兄子過往從迎祥,與獻忠等合,號闖將,未有名。楊鶴撫賊不效被逮,洪承疇代鶴,張福臻代承疇,督諸將曹文詔、楊嘉謨剿賊,所向克捷,陜地略定。而山西賊大盛,剽掠寧鄉(xiāng)、石樓、稷山、聞喜、河津間。 五年,賊分道四出,連陷大寧、隰州、澤州、壽陽諸州縣,全晉震動。乃罷巡撫宋統(tǒng)殷,以許鼎臣代之,與宣大總督張宗衡分督諸將。宗衡督虎在威、駕人龍、左良玉等兵八千人,駐平陽,責以平陽、澤、潞四十一州縣。鼎臣督張應昌、頗希牧、艾萬年兵七千人,駐汾州,責以汾、太、沁遼三十八州縣。賊亦轉入磨盤山,分眾為三:“閻正虎據交城、文水,窺太原;邢紅狼、上天龍據吳城,窺汾州;自用、獻忠突沁州、武鄉(xiāng),陷遼州。 六年春,官兵共進力擊。自用懼,乞降于故錦衣僉事張道浚。約未定,陽和兵襲之。賊怒,敗約去。會總兵官曹文詔率陜西兵至,偕諸將猛如虎、虎大威、頗希牧、艾萬年、張應昌等合剿,屢戰(zhàn)皆大克,前后殺混世王、滿天星、姬關鎖、翻山動,掌世王、顯道神等,破自用、獻忠、老回回、蝎子塊、掃地王諸賊。其后,自用又為川將鄧玘射殺之。山西三大盜俱敗。初,賊之破澤州也,分其眾,南逾太行,掠濟源、清化、修武,圍懷慶。官軍擊之,賊遁走。別賊復闌入西山,大掠順德、真定間。大名道盧象升力戰(zhàn)劫賊。賊自邢臺摩天嶺西下,抵武安,敗總兵左良玉,河北三府焚劫殆遍。潞王上疏告急,兼請衛(wèi)鳳、泗陵寢。詔特遣總兵倪寵、王樸率京營兵六千人,與諸將并進。賊聞之,欲從河內走太行。文詔邀擊之,不敢進。賊之敗于山西者,亦奔河北合營,迎祥、自成、獻忠、曹操、老回回等俱至。京兵蹙其后,左良玉,湯九州等扼其前,連戰(zhàn)于青店、石岡、石坡、牛尾、柳泉、猛虎村,屢敗之。賊欲逸,阻于河,大困。賊素畏文詔、道浚,道浚先坐事遣戍,文詔轉戰(zhàn)秦、晉、河北,遇賊輒大克,御史復劾其驕倨,調大同總兵去。賊遂詭辭乞降,監(jiān)軍太監(jiān)楊進朝信之,為入奏。會天寒河冰合,賊突從毛家寨策馬徑渡。河南諸軍無扼河者,賊遂連陷澠池、伊陽、盧氏三縣。河南巡撫玄默率諸將盛兵待之,賊竄入盧氏山中,由間道直走內鄉(xiāng),掠鄖陽,又分掠南陽、汝寧,入棗陽、當陽,逼湖廣。巡撫唐暉斂兵守境。犯歸、巴、夷陵等處,破夔州,攻廣元,逼四川,所在告急。 七年春,特設山、陜、河南、湖廣、四川總督,專辦賊,以延綏巡撫陳奇瑜為之,以盧象升撫治鄖陽,為奇瑜破賊延水關有威名,而象升歷戰(zhàn)陣知兵也。于是奇瑜自均州入,與象升并進,師次烏林關,斬賊數(shù)千級。賊走漢南,奇瑜以湖廣不足憂,引兵西擊。始,賊自澠池渡河,高迎祥最強,自成屬焉。及入河南,自成與兄子過結李牟、俞彬、白廣恩、李雙喜、顧君恩、高杰等自為一軍。過、杰善戰(zhàn),君恩善謀。及奇瑜兵至,獻忠等奔商、雒,自成等陷于興安之車箱峽。會大雨兩月,馬乏芻多死,弓矢皆脫,自成用君恩計,賄奇瑜左右,詐降。奇瑜意輕賊,許之,檄諸將按兵毋殺,所過州縣為具糗傳送。賊甫渡棧,即大噪,盡屠所過七州縣。而略陽賊數(shù)萬亦來會,賊勢愈張。奇瑜坐削籍,而自成名始著矣。已,洪承疇代奇瑜,李喬巡撫陜西,吳甡巡撫山西。大學士溫體仁謂甡曰:“流賊癬疥疾,勿憂也!蔽磶,西寧兵變,承疇甫受命而東,聞變遽返。迎祥、自成遂入鞏昌、平涼、臨洮、鳳翔諸府數(shù)十州縣。敗賀人龍、張?zhí)於Y軍,殺固原道陸夢龍。圍隴州四十余日,承疇檄總兵左光先與人龍合擊,大破之。會朝廷亦命豫、楚、晉、蜀兵四道入陜,迎祥、自成遂竄入終南山。已而東出,陷陳州、靈寶、汜水、滎陽。聞左良玉將至,移壁梅山、溱水間。部賊拔上蔡,燒汝寧郛。乃命承疇出關追賊,與山東巡撫朱大典并力擊,賊偵知之。 八年正月,大會于滎陽。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及迎祥、獻忠共十三家七十二營,議拒敵,未決。自成進曰:“一夫猶奮,況十萬眾乎!官兵無能為也。宜分兵定所向,利鈍聽之天!苯栽唬骸吧。”乃議革里眼、左金王當川、湖兵,橫天王、混十萬當陜兵,曹操、過天星扼河上,迎祥、獻忠及自成等略東方,老回回、九條龍往來策應。陜兵銳,益以謝塌天、改世王。所破城邑,子女玉帛惟均。眾如自成言。先是,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懼賊南犯,請加防鳳陽陵寢,不報。及迎祥、獻忠東下,江北兵單。固始、霍丘俱失守。賊燔壽州,陷潁州,知州尹夢鰲、州判趙士寬戰(zhàn)死,殺故尚書張鶴鳴。乘勝陷鳳陽,焚皇陵,留守署正朱國相等皆戰(zhàn)死。事聞,帝素服哭,遣官告廟。逮漕運都御史楊一鵬棄市,以朱大典代之,大征兵討賊。賊乃大書幟曰古元真龍皇帝,合樂大飲。自成從獻忠求皇陵監(jiān)小閹善鼓吹者,獻忠不與。自成怒,偕迎祥西趨歸德,與曹操、過天星合,復入陜西。獻忠獨東下廬州。 承疇方馳至汝州,命諸將左良玉、湯九州、尤世威、徐來朝、陳永福、鄧玘、張應昌分扼湖廣、河南、鄖陽諸關隘,召曹文詔為中軍。文詔未至,玘以兵亂死。迎祥、自成從終南山出,大掠富平、寧州。老回回、獻忠、曹操、蝎子塊、過天星諸賊,聞承疇出關,先后皆走陜西,焚掠西安、平涼、鳳翔諸郡。承疇亟還救,分遣諸將擊老回回等,令副總兵劉成功、艾萬年擊迎祥、自成于寧州。萬年中伏戰(zhàn)死,文詔怒,復擊之,亦中伏戰(zhàn)死。群賊乘勝掠地,火照西安城中。承疇力御之涇陽、三原間,決死戰(zhàn),賊不得過。獻忠、老回回等由他道轉突朱陽關,守關將徐來臣軍潰死,尤世威中箭遁。于是群賊皆出關,分十三營東犯,而迎祥、自成獨留陜西。 時盧象升已改湖廣巡撫,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諸軍務。詔承疇督關中,象升督關外。賊亦分兵,迎祥略武功、扶風以西,自成略富平、固州以東。承疇遣將追自成,小捷,至醴泉。賊將高杰通于自成妻邢氏,懼誅,挾之來降。承疇身追自成,大戰(zhàn)渭南、臨潼,自成大敗東走。迎祥亦屢敗,東逾華陰南原,絕嶺,偕自成出朱陽關,與獻忠合。冬十一月,群賊薄閿鄉(xiāng),左良玉、祖寬御之不克,遂陷陜州,進攻雒陽。河南巡撫陳必謙督良玉、寬援雒陽,獻忠走嵩、汝。迎祥、自成走偃師、鞏縣,略魯山、葉縣,陷光州,象升擊敗之確山。 九年春,迎祥、自成攻廬州,不拔。陷含山、和州,殺知州黎弘業(yè)及在籍御史馬如蛟等。又攻滁州,知州劉大鞏、太仆卿李覺斯堅守不下。象升親督祖寬、羅岱、楊世恩等來援,戰(zhàn)于朱龍橋,賊大敗,尸咽水不流。北攻壽州,故御史方震孺堅守。折而西,入歸德,邊將祖大樂破之。走密、登封,故總兵湯九州戰(zhàn)死。分道犯南陽、裕州,必謙援南陽,象升援裕,令大樂等擊賊,殺迎祥、自成精銳幾盡。賊復分兵再入陜,迎祥由鄖、襄趨興安、漢中,自成由南山逾商、雒,走延綏,犯鞏昌北境。諸將左光先、曹變蛟破之,自成走環(huán)縣。未幾,官軍敗于羅家山,盡亡士馬器仗,總兵官俞沖霄被執(zhí)。自成執(zhí)復振,進圍綏德,欲東渡河,山西兵遏之。復西掠米脂,呼知縣邊大綬,曰:“此吾故鄉(xiāng)也,勿虐我父老!边z之金,令修文廟。將襲榆林,河水驟長,賊淹死甚眾,乃改道,從韓城而西。時象升及大樂、寬等皆入援京師。孫傳庭新除陜西巡撫,銳意滅賊。秋七月,擒迎祥于盩啡,獻俘闕下,磔死。于是賊黨乃共推自成為闖王矣。是月,犯階、徽。未幾,出、隴,犯鳳翔,渡渭河。 十年,犯涇陽、三原。蝎于塊、過天星俱來會。傳庭督變蛟連戰(zhàn)七日,皆克,蝎子塊降。自成與過天星奔秦州。入蜀,陷寧羌,破七盤關,陷廣元,總兵官侯良柱戰(zhàn)死,遂連陷昭化、劍州、梓潼、江油、黎雅、青川等州縣。劍州知州徐尚卿、吏目李英俊、昭化知縣王時化、郫縣主簿張應奇、金堂典史潘夢科皆死。進攻成都,七日不克,巡撫王維章坐避賊征。 十一年春,官軍敗賊梓潼,自成奔白水,食盡。承疇、傳庭合擊于潼關原,大破之。自成盡亡其卒,獨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騎潰圍,竄伏商、洛山中。其年,獻忠降,自成勢益衰。承疇改薊遼總督,傳庭改保定總督。傳庭以疾辭,逮下獄。二人去,自成稍得安?偫硇芪臓N方主撫,諜者或報自成死,益寬之。 十二年夏,獻忠反穀城。自成大喜,出收眾,眾復大集。陜西總督鄭崇儉發(fā)兵圍之,令曰“圍師必缺。”自成乃由缺走,突武關,往依獻忠。獻忠欲圖之,覺,遁去。楊嗣昌督師夷陵,檄令降,自成出謾語。官軍圍自成于巴西、魚復諸山中,自成大困,欲自經,養(yǎng)子雙喜勸而止。賊將多出降。劉宗敏者,藍田鍛工也,最驍勇,亦欲降。自成與步入叢祠,顧而嘆曰:“人言我當為天子,盍卜之,不吉,斷我頭以降!弊诿糁Z,三卜三吉。宗敏還,殺其兩妻,謂自成曰:“吾死從君矣。”軍中壯士聞之,亦多殺妻子愿從者。自成乃盡焚輜重,輕騎由鄖、均走河南。河南大旱,斛谷萬錢,饑民從自成者數(shù)萬。遂自南陽出,攻宜陽,殺知縣唐啟泰。攻永寧,殺知縣武大烈,戕萬安王采钅輕。攻偃師,知縣徐日泰罵賊死。時十三年十二月也。 自成為人高顴深<幽頁>,鴟目曷鼻,聲如豺。性猜忍,日殺人斮足剖心為戲。所過,民皆保塢堡不下。杞縣舉人李信者,逆案中尚書李精白子也,嘗出粟振饑民,民德之曰:“李公子活我!睍K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信逃歸,官以為賊,囚獄中。紅娘子來救,饑民應之,共出信。盧氏舉人牛金星磨勘被斥,私入自成軍為主謀,潛歸,事泄坐斬,已,得末減。二人皆往投自成,自成大喜,改信名曰巖。金星又薦卜者宋獻策,長三尺余,上讖記云:“十八子,主神器。”自成大悅。巖因說曰:“取天下以人心為本,請勿殺人,收天下心!弊猿蓮闹缆緸闇p。又散所掠財物振饑民,民受餉者,不辨巖、自成也,雜呼曰:“李公子活我!睅r復造謠詞曰:“迎闖王,不納糧!笔箖和枰韵嗌浚瑥淖猿烧呷毡。 十四年正月攻河南,有營卒勾賊,城遂陷,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汋王血,雜鹿醢嘗之,名“福祿酒!蓖跏雷佑舍侣愣。自成發(fā)王邸金振饑民,遂移攻開封。時張獻忠亦陷襄陽,戕襄王翊銘。王開封者周王恭枵,聞賊至,急發(fā)庫金募死士,與巡撫都御史高名衡等固守。自成攻七晝夜,解去,屠密縣。賊魁羅汝才、土寇袁時中皆歸自成。時中眾二十萬,號小袁營。汝才即曹操,與獻忠同降復叛去者也。 自成初為迎祥裨將,至是勢大盛。帝以故尚書傅宗龍為陜西總督,使專辦自成,別敕保定總督楊文岳會師。宗龍馳入關,與巡撫汪喬年調兵,兵已發(fā)盡,乃檄河南大將李國奇、賀人龍兵隸部下,亟出關。文岳率虎大威軍俱至新蔡,與自成遇。人龍卒先奔,國奇、大威繼之,宗龍、文岳以親軍筑壘自固。夜,文岳兵潰奔陳州,宗龍與賊持數(shù)日,食盡,突圍走,被執(zhí)死。自成陷葉縣,殺副將劉國能,遂圍左良玉于郾城。喬年代宗龍總督,出關,次襄城,自成盡銳攻之,喬年與副將李萬慶皆死。自成劓刖諸生百九十人。遂乘勝陷南陽、鄧州十四城,再圍開封。巡撫名衡、總兵陳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龍等,自成益怒。 自成每攻城,不用古梯沖法,專取瓴甋,得一磚即歸營臥,后者必斬。取磚已,即穿穴穴城。初僅容一人,漸至百十,次第傅土以出。過三五步,留一土柱,系以巨縆。穿畢,萬人曳縆一呼,而柱折城崩矣。名衡于城上鑿橫道,聽其下有聲,用毒穢灌之,多死。賊乃即城壞處用火攻法,實藥甕中,火燃藥發(fā),當者輒糜碎,名曰放迸。 十五年正月,城半圮,賊用放迸法攻之,鐵騎數(shù)千馳噪,伺城頹即擁入城。城故宋汴都,金人所重筑也。厚數(shù)丈,土堅,火外擊,賊騎多殲,自成駭而去。南陷西華,尋屠陳州,副使關永杰、知州侯君擢皆罵賊死。歸德、睢州、寧陵、太康數(shù)十郡縣,悉殘毀。商丘知縣梁以樟創(chuàng)死復蘇,全家殲焉。已,復攻開封,筑長圍為持久計。詔起孫傳庭為總督,釋故尚書侯恂命督師,召左良玉援開封。良玉至朱仙鎮(zhèn),大敗,奔襄陽。諸軍皆屯河北,不敢進。開封食盡。山東總兵劉澤清亦奉詔至。傳庭知開封急,大會諸將西安,亟出關來救。未至,名衡等議決朱家寨口河灌賊,賊亦決馬家口河欲灌城。秋九月癸未,天大雨,二口并決,聲如雷,潰北門入,穿東南門出,注渦水。城中百萬戶皆沒,得脫者惟周王、妃、世子及撫按以下不及二萬人。賊亦漂沒萬余,乃拔營西南去。 先是,有馬守應稱老回回、賀一龍稱革里眼、賀錦稱左金王、劉希堯稱爭世王、藺養(yǎng)成稱亂世王者,皆附自成,時號“革左五營。”自成乃西迎傳庭兵,遇于南陽,傳庭軍潰走,豫人所謂柿園之敗也。是時大清兵南侵,京師方告急,朝廷不暇復討賊。自成乃收群賊,連營五百余里,再屠南陽,進攻汝寧。總兵虎大威中炮死,楊文岳被殺。自成乃脅崇王由樻使從軍,遂由確山、信陽、泌陽向襄陽。左良玉望風南走,自成入襄陽。分徇屬城及德安諸州縣,皆下,再破夷陵、荊門州。自成自攻荊州,湘陰王儼钅尹遇害,燒獻陵木城,穿毀宮殿。 十六年春陷承天。將發(fā)獻陵,有聲震山谷,懼而止。帝掠潛山、京山、云夢、黃陂、孝感等州縣,皆下。先驅逼漢陽,良玉走九江。攻鄖陽,撫治都御史徐起元及王光恩力守不下。光恩,賊反正者也。 自成自號奉天倡義大元帥,號羅汝才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分其眾,曰標營,領兵百隊;曰先、后、左、右營,各領兵三十余隊。標營白幟黑纛,自成獨白鬃大纛銀浮屠;左營幟白,右緋,前黑,后黃,纛隨其色。五營以序直晝夜,次第休息,巡徼嚴密。逃者謂之落草,磔之。收男子十五以上、四十以下者為兵。精兵一人,主芻、掌械、執(zhí)爨者十人。軍令不得藏白金,過城邑不得室處,妻子外不得攜他婦人。寢興悉用單布幕。綿甲厚百層,矢炮不能入。一兵倅馬三四匹,冬則以茵褥籍其蹄。剖人腹為馬槽以飼馬,馬見人,輒鋸牙思噬若虎豹。軍止,即出較騎射,曰站隊。夜四鼓,蓐食以聽令。所過崇岡峻坂,騰馬直上。水惟憚黃河,若淮、泗、涇、渭,則萬眾翹足馬背,或抱鬛緣尾,呼風而渡,馬蹄所壅閼,水為不流。臨陣,列馬三萬,名三堵墻。前者返顧,后者殺之。戰(zhàn)久不勝,馬兵佯則誘官兵,步卒長槍三萬,擊刺如飛,馬兵回擊,無不大勝。攻城,迎降者不殺,守一日殺十之三,二日殺十之七,三日屠之。凡殺人,束尸為燎,謂之打亮。城將陷,步兵萬人環(huán)堞下,馬兵巡徼,無一人得免。獻忠雖至殘忍,不逮也。諸營較所獲,馬騾者上賞,弓夭鉛銃者次之,幣帛又次之,珠玉為下。 自成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汝才妻妾數(shù)十,被服紈綺,帳下女樂數(shù)部,厚自奉養(yǎng),自成嘗嗤鄙之。汝才眾數(shù)十萬,用山西舉人吉珪為謀主。自成善攻,汝才善戰(zhàn),兩人相須若左右手。自成下宛、葉,克梁、宋,兵強士附,有專制心,顧獨忌汝才。乃召汝才所善賀一龍宴,縛之,晨以二十騎斬汝才于帳中,悉兼其眾。 自成在中州,所略城輒焚毀之。及渡漢江,謀以荊、襄為根本,改襄陽曰襄京,修襄王宮殿居之。改禹州曰均平府,承天府曰揚武州,他府縣多所更易。 牛金星教以創(chuàng)官爵名號,大行署置。自成無子,兄子過及妻弟高一功,迭居左右,親信用事。田見秀、劉宗敏為權將軍,李巖、賀錦、劉希堯等為制將軍,張鼐、黨守素等為威武將軍,谷可成、任維榮等為果毅將軍,凡五營二十二將。又置上相、左輔、右弼、六政府侍郎、郎中、從事等官。要地設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縣曰令。封崇王由樻襄陽伯、邵陵王在城棗陽伯、保寧王紹圮宣城伯、肅寧王術<木受>順義伯。以張國紳為上相,牛金星為左輔,來儀為右弼。國紳,安定人,嘗官參政。既降,獻文翔鳳妻鄧氏以媚自成。自成惡其傷同類,殺之,而歸鄧氏于其家。六政府侍郎則石首喻上猷、江陵蕭應坤、招遠楊永裕、米脂李振聲、江陵鄧巖忠、西安姚錫胤,尋以宣城丘之陶代振聲為兵政府侍郎。其余受偽職者甚眾,不具載。 使高一功、馮雄守襄陽,任繼光守荊州,藺養(yǎng)成、牛萬才守夷陵,王文曜守澧州,白旺守安陸,蕭云林守荊門,謝應龍守漢川,周鳳梧守萬禹州。于是河南、湖廣、江北諸賊莫不聽命。自成既殺汝才、一龍,又襲殺養(yǎng)成,奪守應兵,擊殺袁時中于杞縣。獻忠方據武昌,自成遣使賀,且脅之曰:“老回回已降,曹操輩誅死,行及汝矣。”獻忠大懼,南入長沙。當是時,十三家七十二營諸大賊,降死殆盡,惟自成、獻忠存,而自成獨勁,遂自稱曰新順王。集牛金星等議兵所向。金星請先取河北,直走京師。楊永裕請下金陵,斷燕都糧道。從事顧君恩曰:“金陵居下流,事雖濟,失之緩。直走京師,不勝,退安所歸,失之急。關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二,宜先取之,建立基業(yè)。然后旁略三邊,資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師,庶幾進戰(zhàn)退守,萬全無失。”自成從之。 傳庭之敗于柿園而歸陜也,大治兵,制火車二萬輛,募壯士,使白廣恩、高杰將,欲俟賊饑而擊之。朝議日督戰(zhàn),不得已出關。以牛成虎、盧光祖為前鋒,由靈寶入洛。高杰為是中軍,檄廣恩從新安來會。河南將陳永福守新灘,四川將秦翼明出商、洛,為掎角。前鋒敗賊澠池,至寶豐,再拔其城。次郟。自成率萬騎還戰(zhàn),復大敗,幾被擒。會天大雨,道濘,糧車不進。自成遣輕騎出汝州,要截糧道。傳庭乃分軍三,令廣恩從大道,令高杰親隨從間道,迎糧,令永福守營。傳庭既行,永福兵亦爭發(fā),不可禁,遂為賊所躡。至南陽,傳庭還戰(zhàn),賊陣五重,官軍克其三。已而稍卻,火車奔,騎兵亦大奔。賊縱鐵騎踐之,傳庭大敗。自成空壁追,一日夜逾四百里,官軍死者四萬余人,失兵器輜重數(shù)十萬。傳庭奔河北,轉趨潼關,氣敗沮不復振。 冬十月,自成陷潼關,傳庭死,遂連破華陰、渭南、華、商、臨潼。進攻西安,守將王根子開東門納賊。自成執(zhí)秦王存樞以為權將軍,永壽王誼曈為制將軍。巡撫馮師孔以下死者十余人,布政使陸之祺等俱降。自成大掠三日,下令禁止。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賜顧君恩女樂一部,賞入關策也。大發(fā)民,修長安城,開馳道。自成每三日親赴教場校射,百姓望見黃龍纛,咸伏地呼萬歲。諸將白廣恩、高汝利、左光先、梁甫先行后皆降。陳永福以先射中自成目,保山巔不敢下,自成折箭為誓,招之,亦降。惟高杰以竊自成妻走延安,為李過所追,折而東,渡宜川,絕蒲津以守。 自成兵所至風靡,乃詣米脂祭墓。向為軍所發(fā),焚棄遺骴,筑土封之。求其宗人,贈金封爵以去。改延安府曰天保府,米脂曰天?h,清澗曰天波府。鳳翔不下,屠之。始,自成入陜西,自謂故鄉(xiāng),毋有侵暴,未一月抄掠如故。又以士大夫必不附己,悉索諸薦紳,搒掠征其金,死者瘞一穴。榆林故死守,李過等不能克,自成大發(fā)兵攻陷之。副使都任,總兵王世國、尤世威等,俱不屈死。乘勝取寧夏,屠慶陽,執(zhí)韓王亶塉。移攻蘭州,甘肅巡撫林日端等亦死。進陷西寧,于是肅州、山丹、永昌、鎮(zhèn)番、莊浪皆降,陜西地悉歸自成。又遣賊渡河,陷平陽,殺宗室三百余人。高杰奔澤州。詔以余應桂總督三邊,收邊兵剿賊,然全陜已沒,應桂不能進。 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稱王于西安,僣國號曰大順,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謚號,以李繼遷為太祖。設天佑殿大學士,以牛金星為之。增置六政府尚書,設弘文館、文諭院、諫議、直指使、從政、統(tǒng)會、尚契司、驗馬寺、知政使、書寫房等官。以乾州宋企郊為吏政尚書、平湖陸之祺為戶政尚書、真寧鞏焴為禮政尚書、歸安張嶙然為兵政尚書。復五等爵,大封功臣,侯劉宗敏以下九人,伯劉體純以下七十二人,子三十人,男五十五人。定軍制。有一馬儳行列者斬之,馬騰入田苗者斬之。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兵政侍郎楊王休為都肄,出橫門,至渭橋,金鼓動地。令弘文館學士李化鱗等草檄馳諭遠近,指斥乘輿。是日,大風霾,黃霧四塞。事聞,帝大驚,召廷臣議。大學士李建泰請督師,帝許之。 時山西自平陽陷,河津、稷山、滎河皆陷,他府縣多望風送款。二月,自成渡河,破汾州,徇河曲、靜樂,攻太原,執(zhí)晉王求桂,巡撫蔡懋德死之。北徇忻、代,寧武總兵周遇吉戰(zhàn)死。自成先遣游兵入故關,掠大名、真定而北。身率眾賊并邊東犯,陷大同,巡撫衛(wèi)景瑗、總兵朱三樂死。自成殺代王傳齊,代藩宗室殆盡。犯宣府,總兵姜環(huán)迎降,巡撫朱之馮死。遂犯陽和,由柳溝逼居庸,總兵官唐通、太監(jiān)杜之秩迎降。 三月十三日,焚昌平,總兵官李守鑅死。始,賊欲偵京師虛實,往往陰遣人輦重貨,賈販都市,又令充部院諸掾吏,探刺機密。朝廷有謀議,數(shù)千里立馳報。及抵昌平,兵部發(fā)騎探賊,賊輒勾之降,無一還者。賊游騎至平則門,京師猶不知也。十七日,帝召問群臣,莫對,有泣者。俄頃賊環(huán)攻九門,門外先設三大營,悉降賊。京師久乏餉,乘陴者少,益以內侍。內侍專守城事,百司不敢問。 十八日,賊攻益急,自成駐彰義門外,遣降賊太監(jiān)杜勛縋入見帝,求禪位。帝怒,叱之下,詔親征。日暝,太監(jiān)曹化淳啟彰義門,賊盡入。帝出宮,登煤山,望烽火徹天,嘆息曰:“苦我民耳!迸腔簿弥,歸乾清宮,令送太子及永王、定王于戚臣周奎、田弘遇第,劍擊長公主,趣皇后自盡。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嗚鐘集百官,無至者。乃復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于山亭,帝遂崩。太監(jiān)王承恩縊于側。 自成毰笠縹衣,乘烏駁馬,入承天門。偽丞相牛金星,尚書宋企郊、喻上猷,侍郎黎志升、張嶙然等騎而從。登皇極殿,據御座,下令大索帝后,期百官三日朝見。文臣自范景文、勛戚自劉文炳以下,殉節(jié)者四十余人。宮女魏氏投河,從者二百余人。象房象皆哀吼流淚。太子投周奎家,不得入,二王亦不能匿,先后擁至,皆不屈,自成羈之宮中。長公主絕而復蘇,舁至,令賊劉宗敏療治。 已,乃知帝后崩,自成命以宮扉載出,盛柳棺,置東華門外,百姓過者皆掩泣。越三日己酉,味爽,成國公朱純臣、大學士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賀,皆素服坐殿前。自成不出,群賊爭戲侮,為椎背、脫帽,或舉足加頸,相笑樂,百官懾伏不敢動。太監(jiān)王德化叱諸臣曰:“國亡君喪,若曹不思殯先帝,乃在此耶!”因哭,內侍數(shù)十人皆哭,藻德等亦哭。顧君恩以告自成,改殮帝后,用兗冕祎翟,加葦廠云。大學士陳演勸進,不許。封太子為宋王。放刑部、錦衣衛(wèi)系囚。 自成自居西安,建置官吏,至是益盡改官制。六部曰六政府,司官曰從事,六科曰諫議,十三道曰直指使,翰林院曰弘文館,太仆寺曰驗馬寺,巡撫曰節(jié)度使,兵備曰防御使,知府州縣曰尹、曰牧、曰令。召見朝官,自成南響坐,金星、宗敏、企郊等左右雜坐,以次呼名,分三等授職。自四品以下少詹事梁紹陽、楊觀光等無不污偽命,三品以上獨用故侍郎侯恂。其余勛戚、文武諸臣奎、純臣、演、藻德等共八百余人,送宗敏等營中,拷掠責賕賂,至灼肉折脛,備諸慘毒。藻德遇馬世奇家人,泣曰:“吾不能為若主,今求死不得!辟\又編排甲,令五家養(yǎng)一賊,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征諸勛戚大臣金,金足輒殺之。焚太廟神主,遷太祖主于帝王廟。 時賊黨已陷保定,李建泰降,畿內府縣悉附。山東、河南遍設官吏,所至無違者。及淮,巡撫路振飛發(fā)兵拒之,乃去。自成謂真得天命,金星率賊眾三表勸進,乃從之,令撰登極儀,諏吉日。及自成升御座,忽見白衣人長數(shù)丈,手劍怒視,座下龍爪鬛俱動,自成恐,亟下。鑄金璽及永昌錢,皆不就。聞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兵起,乃謀歸陜西。 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余萬,執(zhí)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于我大清。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萬,陣于關內,自北山亙海。我兵對賊置陣,三桂居右翼末,悉銳卒搏戰(zhàn),殺賊數(shù)千人,賊亦力斗,圍開復合。戰(zhàn)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出,沖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岡觀戰(zhàn),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岡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賊眾大潰,自相踐踏死者無算,僵尸遍野,溝水盡赤。自成奔永平,我兵逐之。三桂先驅至永平,自成殺吳襄,奔還京師。 時牛金星居守,諸降人往謁,執(zhí)門生禮甚恭。金星曰:“訛言方起,諸君宜簡出。”由是降者始懼,多竄伏矣。自成至,悉镕所拷索金及宮中帑藏、器皿,鑄為餅,每餅千金,約數(shù)萬餅,騾車載歸西安。二十九日丙戌僣帝號于武英殿,追尊七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金星代行郊天禮。是夕焚宮殿及九門城樓。詰旦,挾太子、二王西走,而使偽將軍左光先、谷可成殿。 五月二日,我大清兵入京師,下令安輯百姓,為帝后發(fā)喪,議謚號,遣將偕三桂追自成。時福王已監(jiān)國南京,大學士史可法督師討賊。自成至定州,我兵追之,與戰(zhàn),斬谷可成,左光先傷足,賊負而逃。自成西走真定,益發(fā)眾來攻,我兵復擊之。自成中流矢創(chuàng)甚,西逾故關,入山西。會我兵東返,自成乃鳩合潰散,走平陽。 李巖者,故勸自成以不殺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師,保護懿安皇后令自盡。又獨于士大夫無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敗,河南州縣多反正,自成召諸將議,巖請率兵往。金星陰告自成曰:“巖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巖故鄉(xiāng),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讖,得非巖乎?”因譖其欲反。自成令金星與巖飲,殺之,賊眾俱解體。 自成歸西安,復遣賊陷漢中,降總兵趙光遠,進略保寧。時獻忠以兵拒之,乃還。八月建祖禰廟成,將往祀,忽寒栗不能就禮。自成始以巖言,謬為仁義,及巖死,又屢敗,復強很自用,偽尚書張第元、耿始然皆以小忤死。制銅鏌,官吏坐賕,即鏌斬。民盜一雞者死。西人大懼。 順治二年二月,我兵攻潼關,偽伯馬世耀以六十萬眾迎戰(zhàn),敗死。潼關破,自成遂棄西安,由龍駒寨走武岡,入襄陽,復走武昌。我兵兩道追躡,連蹙之鄧州、承天、德安、武昌,窮追至賊老營,大破之者八。當是時,左良玉東下,武昌虛無人。自成屯五十余日,賊眾尚五十余萬,改江夏曰瑞符縣。尋為我兵所迫,部眾多降,或逃散。自成走咸寧、蒲圻,至通城,竄于九宮山。秋九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蛟淮迕穹街ぃ娰\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時我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尸,朽莫辨。獲自成兩從父偽趙侯、偽襄南侯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又獲偽汝侯劉宗敏、偽總兵左光先、偽軍師宋獻策。于是斬自成從父及宗敏于軍。牛金星、宋企郊等皆遁亡。 自成兄子過改名錦,偕諸賊帥奉高氏降于總督何騰蛟。時唐王立于閩,賜錦名赤心,封高氏忠義夫人,號其軍曰忠貞營,隸騰蛟麾下。永明王時,赤心封興國侯,尋死。 張獻忠者,延安衛(wèi)柳樹澗人也,與李自成同歲生。長隸延綏鎮(zhèn)為軍,犯法當斬,主將陳洪范奇其狀貌,為請于總兵官王威釋之,乃逃去。 崇禎三年,陜西賊大起,王嘉胤據府谷,陷河曲。獻忠以米脂十八寨應之,自稱八大王。明年,嘉胤死,其黨王自用復聚眾三十六營,獻忠及高迎祥、羅汝才、馬守應等皆為之渠。其冬,洪承疇為總督,獻忠及汝才皆就撫。已而叛入山西,偕群賊焚掠。尋擾河北,又偕渡河。自是,陜西、河南、湖廣、四川,江北數(shù)千里地,皆被蹂躪。當此之時,賊渠率眾無專主,遇官軍,人自為斗,勝則爭進,敗則竄山谷不相顧。官軍遇賊追殺,亦不知所逐何賊也。賊或分或合,東西奔突,勢日強盛。 八年,十三家會滎陽,議敵官軍。守應欲北渡,獻忠嗤之,守應怒,李自成為解,乃定議。獻忠始與高迎祥并起作賊,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與獻忠并。及是遂相頡頏,與俱東掠,連破河南、江北諸縣,焚皇陵。已而迎祥、自成西去。獻忠獨東,圍廬州、舒城,俱不下。攻桐城,陷廬江,屠巢、無為、潛山、太湖、宿松諸城,應天巡撫張國維御之。獻忠從英、霍遁,道麻城,合守應等入關,會迎祥于鳳翔。已,復出商、洛,屯靈寶,以待迎祥。迎祥至,則合兵復東?偙僮罅加、祖寬擊之,獻忠與迎祥分道走。寬追獻忠,戰(zhàn)于嵩縣及九皋山,三戰(zhàn)皆克,俘斬甚眾。獻忠恚,再合迎祥眾還戰(zhàn),復大敗。迎祥尋與自成入陜西,而守應、汝才諸賊,各盤踞鄖陽、商、洛山中,不能救,獻忠亦遁山中。 明年秋,總督盧象升去,苗胙土巡撫湖廣,不習兵。于是獻忠自均州,守應自新野,蝎子塊自唐縣,并犯襄陽,眾二余萬。總兵秦翼明兵寡不能御,湖廣震動。獻忠糾汝才、守應及闖塌天諸賊,順流東下,與江北賊賀一龍、賀錦等合,烽火達淮、揚。南京兵部尚書范景文、操江都御史黃道直、總兵官楊御蕃分汛固守,安池道副使史可法親率兵當賊沖。賊從間道犯安慶,連營百里,巡撫國維告警。詔左良玉、馬爌、劉良佐合兵援之,遂大破賊。賊走潛山之天王古寨,國維檄良玉搜山,良玉不應,尋北去。賊乃復出太湖,連蘄、黃,敗官軍于酆家店,殺參將程龍、陳于王等四十余人。會總兵官牟文綬偕良佐來援,復破賊。賊皆遁,獻忠入湖廣。是時,河南、湖廣賊十五家,惟獻忠最狡黠驍勍,次則汝才。獻忠嘗偽為官兵,欲給宛城,良玉適至,獻忠倉皇走,前鋒羅岱射之中額,良玉馬追及,刃拂獻忠面,馬馳以免。會熊文燦為總理,刊檄撫賊。闖塌天者,本名劉國能,與獻忠有郤,詣文燦降。獻忠創(chuàng)甚,不能戰(zhàn),大恐。 十一年春,偵知陳洪范隸文燦麾下為總兵,大喜,因遣間赍重幣獻洪范曰:“獻忠蒙公大恩,得不死,公豈忘之邪?愿率所部降以自效!焙榉兑嘞,為告文燦,受其降。巡按御史林銘球、分巡道王瑞栴與良玉謀,俟獻忠至執(zhí)之,文燦不可。獻忠遂據谷城,請十萬人餉,文燦不敢決。時群賊皆聚南陽,屠掠旁州縣。文燦赴裕州,益大發(fā)檄撫賊。汝才以戰(zhàn)敗乞降于太和山監(jiān)軍太監(jiān)李繼改。明年,射塌天、混十萬、過天星、關索、王光恩等十三家渠帥,先后俱降。陜西總督洪承疇、巡撫孫傳庭復大破李自成,自成竄崤、函山中,朝廷皆謂賊撲剪殆盡。 獻忠在谷城,訓卒治甲仗,言者頗疑其欲反。帝方信兵部尚書楊嗣昌言,謂文燦能辦賊,不復憂也。夏五月,獻忠叛,殺知縣阮之鈿,隳谷城,陷房縣,合汝才兵,殺知縣郝景春。十三家降賊一時并叛,惟王光恩不從。獻忠去房縣,左良玉追擊之,羅岱為前鋒,至羅犭英山,岱中伏死,良玉大敗。 嗣昌已拜大學士,乃自請督師,帝大悅。十月朔,嗣昌至襄陽,集諸將議進兵。時群賊大掠,賀一龍、賀錦犯隨、應、麻、黃,與官軍相持。汝才及過天星竄伏漳、房、興、遠,獻忠踞湖廣、四川界,將西犯。嗣昌視東略稍緩,乃宿輜重襄陽,浚濠筑城甚固,令良玉專力剿獻忠。 十三年閏正月,良玉擊賊枸坪關,獻忠遁,追至瑪瑙山。賊據山拒敵,良玉先登,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大敗之,斬首千三百余級,擒獻忠妻妾。湖廣將張應元、汪之鳳追敗之水右壩。川將張令、方國安又邀擊于岔溪。獻忠奔柯家坪,張令逐北深入,被圍,應元、之鳳援之,復破賊。獻忠率千余騎竄興、歸山中,勢大蹙。 初,良玉之進兵也,與嗣昌議不合。獻忠遣間說良玉,良玉乃圍而弗攻。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酷,收潰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時汝才及過天星從寧昌窺大昌、巫山,欲渡江,為官兵所扼。獻忠至,遂與之合。獻忠雖累敗,氣益盛,立馬江岸,有不前赴者,輒戮之。賊爭死斗,官軍退走。賊畢渡,屯萬頃山,歸、巫大震。已而汝才、過天星犯開縣不利,汝才東走,過天星復軼開縣而西。諸將往復追逐,獻忠乃悉眾攻楚兵于土地嶺,副將汪之鳳戰(zhàn)死。遂陷大昌,進屯開縣,張令戰(zhàn)死,石砫女土司秦良玉亦敗。汝才復自東至,與獻忠轉趨達州。川撫邵捷春退扼涪江。賊北陷劍州,將入漢中。總兵官趙光遠、賀人龍守陽平、百丈險。賊不得過,乃復走巴西。涪江師潰,捷春論死。獻忠屠綿州,越成都,陷滬州,北渡隱永川,走漢川、德陽,入巴州。又自巴走達州,復至開縣。 先是,嗣昌聞賊入川,進駐重慶。監(jiān)軍萬元吉曰:“賊或東突,不可無備,宜分中軍間道出梓潼,扼歸路!彼貌宦,擬令諸將盡赴滬州追賊。 十四年正月,總兵猛如虎、參將劉士杰追之開縣之黃陵城,賊還戰(zhàn),官軍大敗,士杰及游擊郭開等皆死。獻忠果東出,令汝才拒鄖撫袁繼咸兵,自率輕騎,一日夜馳三百里,殺督師使者于道,取軍符,紿陷襄陽城。獻忠縛襄王翊銘置堂下,屬之酒曰:“我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誅,王其努力盡此酒!彼鞖⒅,并殺鄖襄道張克儉、推官鄺曰廣,復得其所失妻妾。又去,陷樊城、當陽、郟。合汝才入光州,殘商城、羅山、息縣、信陽、固始。分軍犯茶山、應城,陷隨州。偽張良玉幟,入泌陽。再攻應山,不克,去。攻鄖陽,守將王光恩力戰(zhàn),始解。又拔鄖西,群盜附者萬計,遂東略地。獻忠自瑪瑙山之敗,心畏良玉,及屢勝,有驕色。秋八月,良玉追擊之信陽,大破之,降賊眾數(shù)萬。獻忠傷股,乘夜東奔,良玉急追之。會大雨,江溢道絕,官軍不能進,獻忠走免。已,復出商城,將向英山,又為副將王允成所破,眾道散且盡,從騎止數(shù)十。時汝才已先與自成合,獻忠遂投自成。自成以部曲遇之,不從。自成欲殺之,汝才諫曰:“留之使擾漢南,分官軍兵力!蹦岁幣c獻忠五百騎,使遁去。道糾土賊一斗谷、瓦罐子等,眾復盛,然猶佯推自成。先是,賊營革、左二賀陷含、巢、潛諸縣,欲西合獻忠,以湖廣官兵沮不得達。及汴圍急,督師丁啟睿及左良玉皆往援汴,獻忠乘間陷亳州,入英、霍山中,與革、左、二賀相見,皆大喜。 明年合攻,陷舒城、六安,掠民益軍。陷廬州,知府鄭履祥死。陷無為、廬江,習水師于巢湖。太監(jiān)盧九德以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之兵戰(zhàn)于夾山,敗績,江南大震。鳳陽總督高斗光、安慶巡撫鄭二陽逮治,詔起馬士英代斗光。是秋,得功、良佐大破賊于潛山,獻忠腹心婦豎盡走蘄水,革、左二賀北投自成。已,獻忠復襲陷太湖。會良玉避自成東下,盡撤湖廣兵自從。獻忠聞之,又襲陷黃梅。 十六年春,連陷廣濟、蘄州、蘄水。入黃州,黃民盡逃,乃驅婦女鏟城,尋殺之以填塹。麻城人湯志者,大姓奴也,殺諸生六十人,以城降賊。獻中改麻城為州。又西陷漢陽,全軍從鴨蛋洲渡,陷武昌,執(zhí)楚王華奎,籠而沈諸江,盡殺楚宗室。錄男子二十以下、十五以上為兵,余皆殺之。由鸚鵡洲至道士洑,浮胔蔽江,逾月人脂厚累寸,魚鱉不可食。獻忠遂僣號,改武昌曰天授府,江夏曰上江縣。據楚王第,鑄西王之寶,偽設尚書、都督、巡撫等官,開科取士。以興國州柯、陳兩姓土官悍勇,招降之。題詩黃鶴樓。下令發(fā)楚邸金振饑民。蘄、黃等二十一州縣悉附。 時李自成在襄陽,聞之忌且怒,貽書譙責。左良玉兵復西上,偽官吏多被擒殺。獻忠懼,乃悉眾趨岳州、長沙。于是監(jiān)軍道王瓆、沔陽知州章曠、武昌生員程天一、白云寨長易道三皆起兵討賊,蘄、黃、漢陽三府皆反正。獻忠遂陷咸寧、蒲圻,逼岳州。沅撫李乾德、總兵孔希貴等據城陵磯拒戰(zhàn),三戰(zhàn)三克,殲其前部。獻忠怒,百道并進,乾德等不支,皆走,岳州陷。獻忠欲渡洞庭湖,卜于神,不吉,投珓而訽。將渡,風大作,獻忠怒,連巨舟千艘,載婦女焚之,水光夜如晝。騎而逼長沙,巡按劉熙祚奉吉王、惠王走衡州,總兵尹先民降,長沙陷。尋破衡州,吉王、惠王、桂王俱走永州。乃拆桂府材,載至長沙,造偽殿,而自追三王于永。熙祚命中軍護三王入廣西,身入永死守,城陷見殺。又陷寶慶、常德,發(fā)故督師楊嗣昌祖墓,斬其尸見血。攻道州,守備沈至緒戰(zhàn)歿,其女再戰(zhàn),奪父尸還,城獲全。遂東犯江西,陷吉安、袁州、建昌、撫州、永新、安福、萬載、南豐諸府縣。廣東大震,南、韶屬城官民盡逃。賊有獻計取吳、越者,獻忠憚良玉在,不聽,決策入川中。 十七年春陷夔州,至萬縣,水漲,留屯三月。已,破涪州,敗守道劉麟長、總兵曾英兵。進陷佛圖關。破重慶,瑞王常浩遇害。是日,天無云而雷,賊有震者。獻忠怒,發(fā)巨炮與天角。遂進陷成都,蜀王至澍率妃、夫人以下投于井,巡撫龍文光被殺。是時我大清兵已定京師,李自成遁歸西安。南京諸臣尊立福王,命故大學士王應熊督川、湖軍事,兵力弱,不能討賊。獻忠遂僣號大西國王,改元大順,冬十一月庚寅,即偽位,以蜀王府為宮,名成都曰西京。用汪兆麟為左丞相,嚴錫命為右丞相。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王國麟、江鼎鎮(zhèn)、龔完敬等為尚書。養(yǎng)子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等皆為將軍,賜姓張氏,分徇諸府州縣,悉陷之。保寧、順慶先已降自成,置官吏,獻忠悉逐去。自成發(fā)兵攻,不克,遂據有全蜀。惟遵義一郡及黎州土司馬金堅不下。 獻忠黃面長身虎頷,人號黃虎。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詭開科取士,集于青羊宮,盡殺之,筆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園。殺各衛(wèi)籍軍九十八萬。又遣四將軍分屠各府縣,名草殺。偽官朝會拜伏,呼獒數(shù)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斬之,名天殺。又創(chuàng)生剝皮法,皮未去而先絕者,刑者抵死。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賊將有不忍至縊死者。偽都督張君用、王明等數(shù)十人,皆坐殺人少,剝皮死,并屠其家。脅川中士大夫使受偽職,敘州布政使尹伸、廣元給事中吳宇英不屈死。諸受職者,后尋亦皆見殺。其慘虐無人理,不可勝紀。又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shù)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后決堤放流,名水藏,曰:“無為后人有也。”當是時,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楊展、曹勛等議兵并起,故獻忠誅殺益毒。川中民盡,乃謀窺西安。 順治三年,獻忠盡焚成都宮殿廬舍,夷其城,率眾出川北,又欲盡殺川兵。偽將劉進忠故統(tǒng)川兵,聞之,率一軍逃。會我大清兵至漢中,進忠來奔,乞為鄉(xiāng)導。至鹽亭界,大霧。獻忠曉行,猝遇我兵于鳳凰坡,中矢墜馬,蒲伏積薪下。于是我兵擒獻忠出,斬之。 川中自遭獻忠亂,列城內雜樹成拱,狗食人肉若猛獸虎豹,嚙人死輒棄去,不盡食也。民逃深山中,草衣不食久,遍體皆生毛。獻忠既誅,賊黨可望、能奇、文秀、定國等潰入川南,殺曾英、李乾德等,后皆降于永明王。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明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卷數(shù)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卻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評,認為它超越了宋、遼、金、元諸史。清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卷一 本紀第一 卷二 本紀第二
卷三 本紀第三 卷四 本紀第四
卷五 本紀第五 卷六 本紀第六
卷七 本紀第七 卷八 本紀第八
卷三十三 志第九 卷三十四 志第十
卷三十五 志第十一 卷三十六 志第十二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三 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卷三十九 志第十五 卷四十 志第十六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卷九 本紀第九 卷十 本紀第十
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一 卷二十六 志第二
卷二十七 志第三 卷二十八 志第四
卷二十九 志第五 卷三十 志第六
卷三十一 志第七 卷三十二 志第八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五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七 卷五十二 志第二十八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九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九 志第三十五 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七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
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 卷六十八 志第四十四
卷六十九 志第四十五 卷七十 志第四十六
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卷七十五 志第五十一 卷七十六 志第五十二
卷七十七 志第五十三 卷七十八 志第五十四
卷七十九 志第五十五 卷八十 志第五十六
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卷八十二 志第五十八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九 卷八十四 志第六十
卷八十五 志第六十一 卷八十六 志第六十二
卷八十七 志第六十三 卷八十八 志第六十四
卷八十九 志第六十五 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卷九十三 志第六十九 卷九十四 志第七十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卷九十七 志第七十三 卷九十八 志第七十四
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 表第一
卷一百一 表第二 卷一百二 表第三
卷一百三 表第四 卷一百四 表第五
卷一百五 表第六 卷一百六 表第七
卷一百七 表第八 卷一百八 表第九
卷一百九 表第十 卷一百十 表第十一
卷一百十一 表第十二 卷一百十二 表第十三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一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三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
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 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六
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二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三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五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六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七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八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九 列傳第九十七 卷二百十 列傳第九十八
卷二百十一 列傳第九十九 卷二百十二 列傳第一百
卷二百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 卷二百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
卷二百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 卷二百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
卷二百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 卷二百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
卷二百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八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十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十一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十二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十三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十四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十五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六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十七 卷二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十八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十九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卷三百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卷三百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
卷三百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卷三百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卷三百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卷三百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卷三百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卷三百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卷三百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卷三百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卷三百十二 列傳第二百
卷三百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 卷三百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
卷三百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
卷三百十七 列傳第二百五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六
卷三百十九 列傳第二百七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二百八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二百九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二百十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二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二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二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二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第二百十六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二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二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
附錄 張廷玉上明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