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忘忧草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黄片下载,超碰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中国一级A片AAA片,欧美老妇肥熟高清,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久久人人97超碰CaOPOren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 明史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二百十七

◎西域一 ○哈密衛(wèi) 柳城 火州 土魯番 哈密,東去嘉峪關(guān)一千六百里,漢伊吾盧地。明帝置宜禾都尉,領(lǐng)屯田。唐為伊州。宋入于回紇。元末以威武王納忽里鎮(zhèn)之,尋改為肅王,卒,弟安克帖木兒嗣。 洪武中,太祖既定畏兀兒地,置安定等衛(wèi),漸逼哈密。安克帖木兒懼,將納款。 成祖初,遣官招諭之,許其以馬市易,即遣使來朝,貢馬百九十匹。永樂元年十一月至京,帝喜,賜賚有加,命有司給直收其馬四千七百四十匹,擇良者十匹入內(nèi)廄,余以給守邊騎士。 明年六月復(fù)貢,請封,乃封為忠順王,賜金印,復(fù)貢馬謝恩。已而迤北可汗鬼力赤毒死之,其國人以病卒聞。三年二月遣官賜祭,以其兄子脫脫為王,賜玉帶。脫脫自幼俘入中國,帝拔之奴隸中,俾列宿衛(wèi),欲令嗣爵?制鋰粡模补賳栔,不敢違,請還主其眾。因賜其祖母及母彩幣,旋遣使貢馬謝恩。 四年春,甘肅總兵官宋晟奏,脫脫為祖母所逐。帝怒,敕責(zé)其頭目曰:“脫脫朝廷所立,即有過,不奏而擅逐之,是慢朝廷也。老人昏耄,頭目亦不知朝廷耶?即迎歸,善匡輔,俾孝事祖母!庇墒敲撁摰眠,祖母及頭目各遣使謝罪。三月立哈密衛(wèi),以其頭目馬哈麻火者等為指揮、千百戶等官,又以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jì)善,輔導(dǎo)。冬,授頭目十九人為都指揮等官。 明年,宋晟奏,頭目陸十等作亂,已誅,慮他變,請兵防御。帝命晟發(fā)兵應(yīng)之,而以安克帖木兒妻子往依鬼力赤,恐誘賊侵哈密,敕晟謹(jǐn)備。晟卒,以何福代,又敕福開誠撫忠順。會頭目請設(shè)把總一人理國政,帝敕福曰:“置把總,是增一王也;政令不一,下安適從!睂嬈渥h。自是,比歲朝貢,悉加優(yōu)賜,其使臣皆增秩授官。 帝眷脫脫特厚,而脫脫顧凌侮朝使,沈湎昏聵,不恤國事,其下買柱等交諫不從。帝聞之怒,八年十一月遣官賜敕戒諭之。未至,而脫脫以暴疾卒。訃聞,遣官賜祭。擢都指揮同知哈剌哈納為都督僉事,鎮(zhèn)守其地,賜敕及白金、彩幣。且封脫脫從弟兔力帖木兒為忠義王,賜印誥、玉帶,世守哈密。十年,貢馬謝恩,自是修貢惟謹(jǐn),故王祖母亦數(shù)奉貢。 十七年,帝以朝使往來西域者,忠義王致禮延接,命中官赍綺帛勞之,賜其母妻金珠冠服、彩幣,及其部下頭目。其使臣及境內(nèi)回回尋貢馬三千五百余匹及貂皮諸物,詔賜鈔三萬二千錠、綺百、帛一千。二十一年貢駝三百三十、馬千匹。 仁宗踐阼,詔諭其國。洪熙元年再入貢,賀即位。仁宗崩,宣宗繼統(tǒng),其王兔力帖木兒亦卒,使來告哀。 宣德元年遣官賜祭,命故王脫脫子卜答失里嗣忠順王,且以登極肆赦,命其國中亦赦,復(fù)貢馬謝恩。明年遣弟北斗奴等來朝,貢駝馬方物。授北斗奴都督僉事,因命中官諭王,遣故忠義王弟脫歡帖木兒赴京。三年以卜答失里年幼,命脫歡帖木兒嗣忠義王,同理國事。自是,二王并貢,歲或三四至,奏求婚娶禮幣,命悉予之。 正統(tǒng)二年,脫歡帖木兒卒,封其子脫脫塔木兒為忠義王,未幾卒。已而忠順王亦卒,封其子倒瓦答失里為忠順王。五年遣使三貢,廷議以為煩,定令每年一貢。 初,成祖之封忠順王也,以哈密為西域要道,欲其迎護(hù)朝使,統(tǒng)領(lǐng)諸番,為西陲屏蔽。而其王率庸懦,又其地種落雜居。一曰回回,一曰畏兀兒,一曰哈剌灰,其頭目不相統(tǒng)屬,王莫能節(jié)制。眾心離渙,國勢漸衰。及倒瓦答失里立,都督皮剌納潛通瓦剌猛可卜花等謀殺王,不克。王父在時,納沙州叛亡百余家,屢敕王令還,止遣其半,其貢使又?jǐn)?shù)辱驛吏卒,呵叱通事,當(dāng)四方貢使大宴日,惡言詬詈,天子不加罪,但令慎擇使臣,以是益無忌。其地,北瓦剌,西土魯番,東沙州、罕東、赤斤諸衛(wèi),悉與構(gòu)怨。由是鄰國交侵。罕東兵抵城外,掠人畜去。沙州、赤斤先后兵侵,皆大獲。瓦剌酋也先,王母弩溫答失里弟也,亦遣兵圍哈密城,殺頭目,俘男婦,掠牛馬駝不可勝計,取王母及妻北還,脅王往見,王懼不敢往,數(shù)遣使告難。敕令諸部修好,迄不從,惟王母妻獲還。 十年,也先復(fù)取王母妻及弟,并撒馬兒罕貢使百余人掠之,又?jǐn)?shù)趣王往見。王外順朝命,實懼也先。十三年夏,親詣瓦剌,居數(shù)月方還;而遣使誑天子,謂守朝命不敢往。天子為賜敕褒嘉。已,知其詐,嚴(yán)旨詰責(zé),然其王迄不能自振。會也先方東犯,不復(fù)還故土,以是哈密獲少安。 景泰三年遣其臣捏列沙朝貢,請授官。先是,使臣至京必加恩命。是時于謙掌中樞,言哈密世受國恩,乃敢交通瓦剌。今雖歸款,心猶譎詐。若加官秩,賞出無名。乃止。終景泰世,使臣無授官者。 天順元年,倒瓦答失里卒,弟卜列革遣使告哀,即封為忠順王。時都指揮馬云使西域,聞迤北酋癿加思蘭梗道,不敢進(jìn)。會哈蜜王報道已通,云乃行,至哈密。而賊兵實未退,且謀劫朝使。帝疑王與賊通,遣使切責(zé)。 四年,王卒,無子,母弩溫答失里主國事。初,也先被誅,其弟伯都王及從子兀忽納走居哈密。王母為上書乞恩,授伯都王都督僉事,兀忽納指揮僉事。自卜列革之亡,親屬無可繼,命國人議當(dāng)襲者。頭目阿只等言脫歡帖木兒外孫把塔木兒官都督同知,可繼。王母謂臣不可繼君,而安定王阿兒察與忠順王同祖,為請襲封。七年冬,奏上,禮官言:“癿加思蘭見哈密無主,謀據(jù)其地,勢危急,乞從其請!钡勖贾笓]賀玉往。至西寧逗遛不進(jìn),哈密使臣苦兒魯海牙請先行,又不許。帝逮玉下吏,改命都指揮李珍,而敕安定、罕東護(hù)使臣偕往。阿兒察以哈密多難,力辭不行,珍乃返。 哈密素衰微,又婦人主國,眾益離散。癿加思蘭乘隙襲破其城,大肆殺掠,王母率親屬部落走苦峪,猶數(shù)遣使朝貢,且告難。朝廷不能援,但敕其國人速議當(dāng)繼者而已。其國殘以破故,來者日眾。 成化元年,禮官姚夔等言:“哈密貢馬二百匹,而使人乃二百六十人。以中國有限之財,供外蕃無益之費,非策。”帝下廷臣議,定歲一入貢,不得過二百人,制可。 明年,兵部言王母避苦峪久,今賊兵已退,宜令還故土,從之。已而貢使言其地饑寒,男婦二百余人隨來丐食,不能歸國。命人給米六斗、布二疋,遣之。 初,國人請立把塔木兒,以王母不肯,無王者八年。至是頭目交章請,詞極哀。乃擢把塔木兒為右都督,攝行國王事,賜之誥印。五年,王母陳老病乞藥物,帝即賜之。尋與瓦刺、土魯番遣使三百余人來貢,邊臣以聞。廷議貢有定期,今前使未回后使又至,且瓦剌強(qiáng)寇,今乃與哈密偕;非哈密挾其勢以邀利,即瓦剌假其事以窺邊。帝乃卻其獻(xiàn),令邊臣宴賚,遣還。貢使堅不受賜,必欲親詣闕下,乃命遣十之一赴京。 八年,把塔木兒子罕慎以父卒請嗣職。帝許之,而不命其主國事,國中政令無所出。土魯番速檀阿力乘機(jī)襲破其城,執(zhí)王母,奪金印,以忠順王孫女為妾,據(jù)守其地。九年四月,事聞,命邊臣謹(jǐn)戒備,敕罕東、赤斤諸衛(wèi)協(xié)力戰(zhàn)守。尋遣都督同知李文、右通政劉文赴甘肅經(jīng)略。抵肅州,遣錦衣千戶馬俊奉敕往諭。時阿力留其妹婿牙蘭守哈密,而己攜王母、金印已返土魯番?≈,諭以朝命,抗詞不遜,羈俊月余。一日,牙蘭忽至,言大兵三萬即日西來,阿力乃宴勞俊等,舁王母出見。王母懼不敢言,夜?jié)撉踩藖碓疲骸盀槲易嗵熳,速發(fā)兵救哈密!蔽牡纫月,遂檄都督罕慎及赤斤、罕東、乜克力諸部集兵進(jìn)討。十年冬,兵至卜隆吉兒川,諜報阿力集眾抗拒,且結(jié)別部謀掠罕東、赤斤二衛(wèi)。文等不敢進(jìn),令二衛(wèi)還守本土,罕慎及乜克力、畏兀兒之眾退居苦峪,文等亦引還肅州。帝乃命罕慎權(quán)主國事,因其請給米布,且賜以谷種。文等無功而還。 土魯番久據(jù)哈密,朝命邊臣筑苦峪城,移哈密衛(wèi)于其地。十八年春,罕慎糾罕東、赤斤二衛(wèi),得兵一千三百人,與己所部共萬人,夜襲哈密城破之,牙蘭遁走;乘勢連復(fù)八城,遂還居故土。巡撫王朝遠(yuǎn)以聞,帝喜,賜敕獎勵,并獎二衛(wèi)。朝遠(yuǎn)請封罕慎為王,且言土魯番亦革心向化,與罕慎議和,宜乘時安撫,取還王孫女及金印,俾隨王母共掌國事,哈密國人亦乞封罕慎。廷議不從,乃進(jìn)左都督,賚白金百兩、彩幣十表里,特敕獎勞,將士升賞有差。 弘治元年從其國人請,封罕慎為忠順王。土魯番阿力已死,而其子阿黑麻嗣為速檀,偽與罕慎結(jié)婚,誘而殺之,仍令牙蘭據(jù)其地。哈密都指揮阿木郎來奔求救,廷臣請諭土魯番貢使,令復(fù)還侵地,并敕赤斤、罕東,共圖興復(fù)。明年,哈密舊部綽卜都等率眾攻牙蘭,殺其弟,奪其叛臣者盼卜等人畜以歸。事聞,進(jìn)秩加賞。先是,罕慎遣使來貢,未還而遘難,其弟奄克孛剌率部眾逃之邊方,朝命以賜罕慎者還賜其弟。阿黑麻之去哈密也,止留六十人佐牙蘭。阿木郎覘其單弱,請邊臣調(diào)赤斤、罕東兵,夜襲破其城,牙蘭遁去,斬獲甚多,有詔獎賚。 當(dāng)是時,阿黑麻桀傲甚,自以地遠(yuǎn)中國,屢抗天子命。及破哈密,貢使頻至,朝廷仍善待之,由是益輕中國。帝乃薄其賜賚,或拘留使臣,卻其貢物,敕責(zé)令悔罪。己,訪獲惠順王族孫陜巴,將輔立之。阿黑麻漸警懼,三年遣使叩關(guān),愿獻(xiàn)還哈密及金印,釋其拘留使臣。天子納其貢,仍留前使者。明年,果以城印來歸,乃從馬文升言,還其所拘使臣。文升又言:“番人重種類,且素服蒙古,哈密故有回回、畏兀兒、哈剌灰三種,北山又有小列禿、乜克力相侵逼,非得蒙古后裔鎮(zhèn)之不可。今安定王族人陜巴,乃故忠義王脫脫近屬從孫,可主哈密!碧熳右詾槿唬T番亦共奏陜巴當(dāng)立。五年春立陜巴為忠順王,賜印誥、冠服及守城戎器,擢阿木郎都督僉事,與都督同知奄克孛剌共輔之。 已而諸番索陜巴犒賜不得,皆怨。阿木郎又引乜克力人掠土魯番牛馬,阿黑麻怒,六年春潛兵夜襲哈密,殺其人百余,逃及降者各半。陜巴與阿木郎據(jù)大土剌以守。大土剌,華言大土臺也。圍三日不下。阿木郎急調(diào)乜克力、瓦剌二部兵來援,俱敗去。乃執(zhí)陜巴,擒阿木郎支解之。牙蘭復(fù)據(jù)守,并移書邊臣訴阿木郎罪。時土魯番先后貢使皆未還。邊臣以其書不遜,且僣稱可汗,乞命將遣兵先剿除牙蘭,然后直抵土魯番,馘阿黑麻之首,取還陜巴。否則降敕嚴(yán)責(zé),令還陜巴,乃宥其罪。廷議從后策,令守臣拘貢使,縱數(shù)人還,赍敕曉示禍福。帝如其請,命廷推大臣赴甘肅經(jīng)略。 初,哈密變聞,丘浚謂馬文升曰:“西陲事重,須公一行。”文升曰:“國家有事,臣子義不辭難。然番人嗜利,不善騎射,自古未有西域能為中國患者,徐當(dāng)靖之。”浚復(fù)以為言,文升請行。廷臣僉言北寇強(qiáng),本兵未可遠(yuǎn)出,乃推兵部右侍郎張海、都督同知緱謙二人。帝賜敕指授二人,而二人皆庸才,但遣土魯番人歸諭其主,令獻(xiàn)還侵地,駐甘州待之。明年,阿黑麻遣使叩關(guān)求貢,詭言愿還陜巴及哈密,乞朝廷亦還其使者。海等以聞,請再降敕宣諭。廷議言,先已降敕,今若再降,有傷國體,宜令海等自遣人往諭。不從命,則仍留前使,且盡驅(qū)新使出關(guān),永不許貢,仍與守臣檄罕東、赤斤諸部兵,直搗哈密,襲斬牙蘭。如無機(jī)可乘,則封嘉峪關(guān),毋納其使。陜巴雖封王,其還與否,于中國無損益,宜別擇賢者代之。帝以陜巴既與中國無損益,則哈密城池已破,如獻(xiàn)還,當(dāng)若何處之。廷臣復(fù)言陜巴乃安定王千奔之侄,忠順王之孫,向之封王,欲令鎮(zhèn)撫一方爾。今被虜,孱弱可知,即使復(fù)還,勢難復(fù)立。宜革其王爵,居之甘州,犒賚安定王,諭以不復(fù)立之故。令都督奄克孛剌總理哈密事,與回回都督寫亦虎仙,哈剌灰都督拜迭力迷失等分領(lǐng)三種番人以輔之。且修?嘤菈q,凡番人散處甘、涼者,令悉還其地,給以牛具口糧。若陜巴未還,不必索取,我不急陜巴,彼將自還也。帝悉如其言,敕諭海等。海等見敕書將棄陜巴,甚喜,即逐其貢使,閉嘉峪關(guān),繕修苦峪城,令流寓番人歸其地,拜疏還朝。八年正月至京,言官交章劾其經(jīng)略無功,并下吏貶秩,而哈密終不還。 文升銳意謀興復(fù),用許進(jìn)巡撫甘肅以圖之。進(jìn)偕大將劉寧等潛師夜襲,牙蘭逸去,斬其遺卒,撫降余眾而還。自明初以來,官軍無涉其地者,諸番始知畏,阿黑麻亦欲還陜巴。然哈密屢破,遺民入居者旦暮虞寇。阿黑麻果復(fù)來攻,固守不下,訖散去。諸人自以窮窘難守,盡焚室廬,走肅州求濟(jì)。邊臣以聞,詔賜牛具、谷種,并發(fā)流寓三種番人及哈密之寄居赤斤者,盡赴苦峪及瓜、沙州,俾自耕牧,以圖興復(fù)。 時哈密無王,奄克孛剌為之長。十年遣其黨寫亦虎仙等來貢,給幣帛五千酬其直,使臣猶久留,大肆咆{休灬}。禮官徐瓊等極論其罪,乃驅(qū)之去。時諸番以朝廷閉關(guān)絕貢不得入,咸怨阿黑麻,阿黑麻悔,送還陜巴及哈密之眾,乞通貢如故。廷議謂無番文不可驟許,必令具文乃從其請。陜巴前議廢,今使暫居甘州,俟眾頭目俱歸心,然后修復(fù)哈密城塹,令復(fù)舊業(yè)。帝悉從之。冬,起王越總制三邊軍務(wù)兼經(jīng)理哈密。十一年秋,越言哈密不可棄,陜巴亦不可廢,宜仍其舊封,令先還哈密,量給修城、筑室之費,犒賜三種番人及赤斤、罕東、小列禿、乜克力諸部,以獎前勞,且責(zé)后效。帝亦報可。自是哈密復(fù)安,土魯番亦修貢惟謹(jǐn)。 奄克孛剌者,罕慎弟也,與陜巴不相能。當(dāng)事患之,令陜巴娶罕慎女,與之結(jié)好。陜巴嗜酒掊克,失眾心,部下阿孛剌等咸怨。十七年春,陰構(gòu)阿黑麻迎其幼子真帖木兒主哈密。陜巴懼,挈家走苦峪。奄克孛剌與寫亦虎仙在肅州,邊臣以二人為番眾所服,令還輔陜巴,與百戶董杰偕行。杰有膽略。既抵哈密,阿孛剌與其黨五人約夜以兵來劫。杰知之,與奄克孛剌等謀,召阿孛剌等計事,立斬之,其下遂不敢叛。乃令陜巴還哈密,真帖木兒還土魯番。真帖木兒年十三,其母即罕慎女也,聞父已死,兄滿速兒嗣為速檀與諸弟相仇殺,懼不敢歸,愿倚奄克孛剌,曰:“吾外祖也!边叧紤]與陜巴隙,居之甘州。十八年冬,陜巴卒,其子拜牙即自稱速檀,命封為忠順王。 正德三年,寫亦虎仙入貢,不與通事偕行,自攜邊臣文牒投進(jìn)。大通事王永怒,疏請究治,寫酋亦奏永需求。永供奉豹房,恃寵恣橫。詔勿究治,兩戒諭之。寫酋自是益輕朝廷,潛懷異志。 初,拜牙即嗣職,滿速兒與通和,且遣使求真帖木兒,邊臣言與之便。樞臣謂土魯番稔惡久,今見我扶植哈密,聲勢漸張,乃卑詞求貢,以還弟為名。我留其弟,正合古人質(zhì)其親愛之意,不可遽遣。帝從之。六年始命寫亦虎仙偕都督滿哈剌三送之西還,至哈密,奄克孛剌欲止之,二人不可。護(hù)至土魯番,遂以國情輸滿速兒,且誘拜牙即叛。拜牙即素昏愚,性又淫暴,心怵屬部害已,而滿速兒又甘言誘之,即欲偕奄克孛剌同往,不從,奔肅州。八年秋,拜牙即棄城叛入土魯番。滿速兒遣火者他只丁據(jù)哈密,又遣火者馬黑木赴甘肅言拜牙即不能守國,滿速兒遣將代守,乞犒賜。 九年四月,事聞,命都御史彭澤往經(jīng)略。澤未至,賊遣兵分掠苦峪、沙州,聲言予我金幣萬,即歸城印。澤抵甘州,謂番人嗜利,可因而款也。遣通事馬驥諭令還侵地及王,當(dāng)予重賞。滿速兒偽許之,澤即畀幣帛二千及白金酒器一具。十一年五月,拜疏言:“臣遣通事往宣國威,要以重賞,其酋悔過效順,即以金印及哈密城付之。滿哈剌三、寫亦虎仙二人召還他只丁,并還所奪赤斤衛(wèi)印。惟忠順王在他所,未還。請錄效勞人役功,賜臣骸骨歸田里!钡奂戳钸朝。忠順王迄不返,他只丁亦不肯退,復(fù)要重賞,始以城來歸。 明年五月,甘肅巡撫李昆上言:“得滿速兒牒,謂拜牙即不可復(fù)位,即還故土,已失人心,乞別立安定王千奔后裔。此言良然。如必欲其復(fù)國,乞敕滿速兒兄弟送還,仍厚賜繒帛,冀其效順!蓖⒆h:“經(jīng)略西陲已逾三載,而忠順迄無還期,宜興師絕貢,不可遂其要求,損我威重。但城印歸,國體具在,宜敕責(zé)滿速兒背負(fù)國恩,求取無厭。仍量賜其兄弟,令其速歸忠順。不從,則閉關(guān)絕貢,嚴(yán)兵為備!睆闹。 初,寫亦虎仙與滿速兒深相結(jié),故首倡逆謀。已而有隙,滿速兒欲殺之,大懼,求他只丁為解,許賂幣千五百匹,期至肅州畀之,且啖之入寇,曰肅州可得也。滿速兒喜,令與其婿馬黑木俱入貢,以覘虛實,且徵其賂。邊臣以同來火者撒者兒,乃火者他只丁弟,懼為變,并其黨虎都寫亦羈之甘州,而督寫亦虎仙出關(guān),懼不肯去。他只丁聞其弟被拘,怒,復(fù)又奪哈密城,請滿速兒移居之,分兵脅據(jù)沙州,擁眾入寇,至兔兒壩,游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都指揮黃榮、王琮各率兵往御。寧先抵娑子壩,遇賊。賊悉眾圍寧,而分兵綴諸將,寧所部七百人皆戰(zhàn)沒。賊薄肅州城,索所許幣。副使陳九疇固守,且先絕其內(nèi)應(yīng),賊知事泄,慮援兵至,大掠而去。 十二年正月,羽書聞,廷議復(fù)命彭澤總制軍務(wù),偕中官張永、都督郤永率師西征。賊還至瓜州,副總兵鄭廉合奄克孛剌兵擊敗之,斬七十九級。賊乃遁去,又與瓦剌相攻,力不敵,移書求款,澤等乃罷行。 先是,寫亦虎仙與子米兒馬黑木、婿火者馬黑木及其黨失拜煙答俱以內(nèi)應(yīng)系獄,失拜煙答被捶死。及事平,械寫亦虎仙赴京,下刑部獄,其子仍系甘州。失拜煙答子米兒馬黑麻者,寫亦虎仙侄婿他,以入貢在京,探知王瓊欲傾彭澤,突入長安門訟父冤,下錦衣獄。會兵部、法司請行甘肅訊報,瓊欲因此興大獄,奏遣科道二人往勘。明年,勘至,于澤無所坐。瓊怒,劾澤欺罔辱國,斥為民。坐昆、九疇激變,逮下吏,并獲重譴。明年,寫亦虎仙亦減死,遂夤緣錢寧,與其婿得侍帝左右。帝悅之,賜國姓,授錦衣指揮,扈駕南征。 滿速兒犯邊后,屢求通貢,不得。十五年歸先所掠將卒及忠順王家屬,復(fù)求貢。廷議許之,而王迄不還。巡按御史潘仿力言貢不當(dāng)許,不聽。明年,世宗嗣位,楊廷和以寫亦虎仙稔中國情實,歸必為邊患,于遺詔中數(shù)其罪,并其子婿伏誅,而用陳九疇為甘肅巡撫。 時滿速兒比歲來貢,朝廷待之若故,亦不復(fù)問忠順王事。嘉靖三年秋,擁二萬騎圍肅州,分兵犯甘州。九疇及總兵官姜奭等力戰(zhàn)敗之,斬他只丁,賊乃卻去。事聞,命兵部尚書金獻(xiàn)民西討,抵蘭州,賊已久退,乃引還。九疇因力言賊不可撫,乞閉關(guān)絕貢,專固邊防,可之。明年秋,賊復(fù)犯肅州,分兵圍參將云冒,而以大眾抵南山。九疇時已解職,他將援兵至,賊始遁。 當(dāng)是時,番屢犯邊城,當(dāng)局者無能振國威,為邊疆復(fù)仇雪恥,而一二新進(jìn)用事者反借以修怨。由是,封疆之獄起。百戶王邦奇者,素憾楊廷和、彭澤,六年春,上言:“今哈密失國,番賊內(nèi)侵,由澤賂番求和,廷和論殺寫亦虎仙所致。誅此兩人,庶哈密可復(fù),邊境無虞!惫疠、張璁輩欲藉此興大獄,斥廷和、澤為民,盡置其子弟親黨于理,有自殺者。復(fù)遣給事、錦衣官往按。番酋牙蘭言非敢獲罪天朝,所以犯邊,由冤殺寫亦虎仙、失拜煙答二人故。今愿獻(xiàn)還城印贖前罪。事下兵部,尚書王時中等言:“番酋乞貢數(shù)四,先已下總制尚書王憲,因其貢使鐫責(zé)。所請當(dāng)不妄,第其詞出牙蘭,非真求貢之文,或詐以款我。若果悔罪,必先歸城印及所掠人畜,械送首惡,稽首關(guān)門,方可聽許!钡奂{之。萼以前獄未竟,必欲重興大獄,請留質(zhì)牙蘭,遣譯者諭其主還侵地。而與禮、兵二部尚書方獻(xiàn)夫、王時中等協(xié)議,為挑激之詞,言番人上書者四輩,皆委咎前吏,雖詞多詆飾,亦事發(fā)有因。宜遣官嚴(yán)核激變虛實,用服其心,其他具如前議。九疇報捷時,言滿速兒、牙蘭已斃炮石下,二人實未死。帝固疑之。覽萼等議,益疑邊臣欺罔,手詔數(shù)百言,切責(zé)九疇,欲置之死,而戒首輔楊一清勿黨庇,遂遣官逮九疇。尚書金獻(xiàn)民、侍郎李昆以下,坐累者四十余人。 七年正月,九疇逮至下獄。萼等必欲殺之,并株連廷和、澤。刑部尚書胡世寧力救,帝稍悟,免死戍邊,澤、獻(xiàn)民等皆落職。番酋氣益驕,而萼又薦王瓊督三邊,盡釋還九疇所系番使,許之通貢。番酋迄不悔罪,侮玩如故。時以牙蘭獲罪其主,率部帳來歸,邊臣受之。滿速兒怒,其部下虎力納咱兒引瓦剌二千余騎犯肅州,至老鸛堡,值撒馬兒罕貢使在堡中,賊呼與語,游擊彭浚急引兵擊之。賊言欲問信通和,浚不聽,進(jìn)戰(zhàn),破之。賊遁走赤斤,使人持番文求貢,委罪瓦剌,詞多悖謾。瓊希時貴指,必欲議撫,因言番人且悔,宜原情赦罪,以罷兵息民,并上浚及副使趙載功狀。章下兵部。 初,胡世寧之救陳九疇也,欲棄哈密不守,言:“拜牙即久歸土魯番,即還故土,亦其臣屬,其他族裔無可繼者;鼗匾环N,早已歸之。哈剌灰、畏兀兒二族逃附肅州已久,不可驅(qū)之出關(guān)。然則哈密將安興復(fù)哉?縱得忠順嫡派,畀之金印,助之兵食,誰與為守?不過一二年,復(fù)為所奪,益彼富強(qiáng),辱我皇命,徒使再得城印,為后日要挾之地。乞圣明熟籌,如先朝和寧交址故事,置哈密勿間。如其不侵?jǐn)_,則許之通貢。否則,閉關(guān)絕之,庶不以外番疲中國!闭彩禄繇w力駁其非。至是,世寧改掌兵部,上言:“番酋變詐多端,欲取我肅州,則漸置奸回于內(nèi)地。事覺,則多縱反間,傾我輔臣。乃者許之朝貢,使方入關(guān),而賊兵已至,河西幾危。此閉關(guān)與通貢,利害較然。今瓊等既言賊薄我城堡,縛我士卒,聲言大舉,以恐嚇天朝,而又言賊方懼悔,宜仍許通貢,何自相牴牾。霍韜又以賊無印信番文為疑,臣謂即有印信,亦安足據(jù)。第毋墮其術(shù)中,以間我忠臣,弛我邊備,斯可矣。牙蘭本我屬番,為彼掠去,今束身來歸,事屬反正,宜即撫而用之。招彼攜貳,益我藩籬。至于興復(fù)哈密,臣等竊以為非中國所急也。夫哈密三立三絕,今其王已為賊用,民盡流亡。借使更立他種,彼強(qiáng)則入寇,弱則從賊,難保為不侵不叛之臣。故臣以為立之無益,適令番酋挾為奸利耳。乞賜瓊璽書,令會同甘肅守臣,遣番使歸諭滿速兒,詰以入寇狀。倘委為不知,則令械送虎力納咱兒;蚴鲁鐾哓,則縛其人以自贖。否則羈其使臣,發(fā)兵往討,庶威信并行,賊知斂戢。更敕瓊為國忠謀,力求善后之策,以通番納貢為權(quán)宜,足食固圉為久計,封疆幸甚!笔枞,帝深然之,命瓊熟計詳處,毋輕信番言。 至明年,甘肅巡撫唐澤亦以哈密未易興復(fù),請專圖自治之策。瓊善之,據(jù)以上聞,帝報可。自是置哈密不問,土魯番許之通貢,西陲藉以息肩。而哈密后為失拜煙答子米兒馬黑木所有,服屬土魯番。朝廷猶令其比歲一貢,異于諸番,迄隆慶、萬歷朝猶入貢不絕,然非忠順王苗裔矣。 柳城,一名魯陳,又名柳陳城,即后漢柳中地,西域長史所治。唐置柳中縣。西去火州七十里,東去哈密千里。經(jīng)一大川,道旁多骸骨,相傳有鬼魅,行旅早暮失侶多迷死。出大川,渡流沙,在火山下,有城屹然廣二三里,即柳城也。四面皆田園,流不環(huán)繞,樹木陰翳。土宜穄麥豆麻,有桃李棗瓜胡蘆之屬。而葡萄最多,小而甘,無核,名鎖子葡萄。畜有牛羊馬駝。節(jié)候常和。土人純樸,男子椎結(jié),婦人蒙皂布,其語音類畏兀兒。 永樂四年,劉帖木兒使別失八里,因命赍彩幣賜柳城酋長。明年,其萬戶瓦赤剌即遣使來貢。七年,傅安自西域還,其酋復(fù)遣使隨入貢。帝即命安赍綺帛報之。十一年夏,遣使隨白阿兒忻臺入貢。冬,萬戶觀音奴再遣使隨安入貢。二十年與哈密共貢羊二千。 宣德五年,頭目阿黑把失來貢。正統(tǒng)五年、十三年并入貢。自后不復(fù)至。 柳城密爾火州、土魯番,凡天朝遣使及其酋長入貢,多與之偕。后土魯番強(qiáng),二國并為所滅。 火州,又名哈剌,在柳城西七十里,土魯番東三十里,即漢車師前王地。隋時為高昌國。唐太宗滅高昌,以其地為西州。宋時回鶻居之,嘗入貢。元名火州,與安定、曲先諸衛(wèi)統(tǒng)號畏兀兒,置達(dá)魯花赤監(jiān)治之。 永樂四年五月命鴻臚丞劉帖木兒護(hù)別失八里使者歸,因赍彩幣賜其王子哈散。明年遣使貢玉璞方物。使臣言,回回行賈京師者,甘、涼軍士多私送出境,泄漏邊務(wù)。帝命御史往按,且敕總兵官宋晟嚴(yán)束之。七年遣使偕哈烈、撒馬兒罕來貢。十一年夏,都指揮白阿兒忻臺遣使偕俺的干、失剌思等九國來貢。秋,命陳誠、李暹等以璽書、文綺、紗羅、布帛往勞。十三年冬,遣使隨誠來貢。自是久不至。正統(tǒng)十三年復(fù)貢,后遂絕。 其地多山,青紅若火,故名火州。氣候熱。五谷、畜產(chǎn)與柳城同。城方十余里,僧寺多于民居。東有荒城,即高昌國都,漢戊己校尉所治。西北連別失八里。國小,不能自立,后為土魯番所并。 土魯番,在火州西百里,去哈密千余里,嘉峪關(guān)二千六百里。漢車師前王地。隋高昌國。唐滅高昌,置西州及交河縣,此則交河縣安樂城也。宋復(fù)名高昌,為回鶻所據(jù),嘗入貢。元設(shè)萬戶府。 永樂四年遣官使別失八里,道其地,以彩幣賜之。其萬戶賽因帖木兒遣使貢玉璞,明年達(dá)京師。六年,其國番僧清來率徒法泉等朝貢。天子欲令化導(dǎo)番俗,即授為灌頂慈慧圓智普通國師,徒七人并為土魯番僧綱司官,賜賚甚厚。由是其徒來者不絕,貢名馬、海青及他物。天子亦數(shù)遣官獎勞之。 二十年,其酋尹吉兒察與哈密共貢馬千三百匹,賜賚有加。已而尹吉兒察為別失八里酋歪思所逐,走歸京師。天子憫之,命為都督僉事,遣還故土。尹吉兒察德中國,洪熙元年躬率部落來朝。宣德元年亦如之。天子待之甚厚,還國病卒。三年,其子滿哥帖木兒來朝。正統(tǒng)六年,朝議土魯番久失貢,因米昔兒使臣還,令赍鈔幣賜其酋巴剌麻兒。明年遣使入貢。 初,其地介于闐、別失八里諸大國間,勢甚微弱。后侵掠火州、柳城,皆為所并,國日強(qiáng),其酋也密力火者遂僣稱王。以景泰三年,偕其妻及部下頭目各遣使入貢。天順三年復(fù)貢,其使臣進(jìn)秩者二十有四人。先后命指揮白全、都指揮桑斌等使其國。 成化元年,禮官姚夔等定議,土魯番三年或五年一貢,貢不得過十人。五年遣使來貢,其酋阿力自稱速檀,奏求海青、鞍馬、蟒服、彩幣、器用。禮官言物多違禁,不可盡從,命賜彩幣、布帛。明年復(fù)貢,奏求忽撥思箏、鼓羅、<革占>鐙、高麗布諸物。廷議不許。 時土魯番愈強(qiáng),而哈密以無主削弱,阿力欲并之。九年春,襲破其城,執(zhí)王母,奪金印,分兵守之而去。朝廷命李文等經(jīng)略,無功而還。阿力修貢如故,一歲中,使來者三,朝廷仍善待之,未嘗一語嚴(yán)詰。貢使益傲,求馴象。兵部言象以備儀衛(wèi),禮有進(jìn)獻(xiàn),無求索,乃卻其請。使臣復(fù)言已得哈密城池及瓦剌奄檀王人馬一萬,又收捕曲先并亦思渴頭目倒刺火只,乞朝廷遣使通道,往來和好。帝曰:“迤西道無阻,不須遣官。阿力果誠心修貢,朝廷不計前愆,仍以禮待!笔钩紡(fù)言赤斤諸衛(wèi)素與有仇,乞遣將士護(hù)行,且謂阿力雖得哈密,止以物產(chǎn)充貢,愿質(zhì)使臣家屬于邊,賜敕歸諭其王,獻(xiàn)還城印。帝從其護(hù)行之請,而賜敕諭阿力獻(xiàn)王母及城印,即和好如初。使臣還,復(fù)遣他使再入貢,而不還哈密。 十二年八月,甘州守臣言,番使謂王母已死,城印俱存,俟朝廷往諭即獻(xiàn)還。帝已卻其貢使,復(fù)俾入京。時大臣專務(wù)姑息,致遐方小丑無顧忌。 十四年,阿力死,其子阿黑麻嗣為速檀,遣使來貢。十八年,哈密都督罕慎潛師搗哈密,克之。賊將牙蘭遁走。阿黑麻頗懼。朝議罕慎有功,將立為王。阿黑麻聞之,怒曰:“罕慎非忠順族,安得立!”乃偽與結(jié)婚。 弘治元年躬至哈密城下,誘罕慎盟,執(zhí)殺之,復(fù)據(jù)其城,而遣使入貢;稱與罕慎締姻,乞賜蟒服及九龍渾金膝襕諸物。使至甘州,而罕慎之變已聞,朝廷亦不罪,但令還諭其主,歸我侵地。番賊知中國易與,不奉命,復(fù)遣使來貢。禮官議薄其賞,拘使臣,番賊稍懼。 三年春,偕撒馬兒罕貢獅子,愿獻(xiàn)還城印,朝廷亦還其使臣。禮官請卻勿納,帝不從。及使還,命內(nèi)官張芾護(hù)行,諭內(nèi)閣草敕。閣臣劉吉等言:“阿黑麻背負(fù)天恩,殺我所立罕慎,宜遣大將直搗巢穴,滅其種類,始足雪中國之憤;虿患从懀喈(dāng)如古帝王封玉門關(guān),絕其貢使,猶不失大體。今寵其使臣,厚加優(yōu)待,又遣中使伴送,此何理哉!陛下事遵成憲,乃無故召番人入大內(nèi)看戲獅子,大賚御品,夸耀而出。都下聞之,咸為駭嘆,謂祖宗以來,從無此事。奈何屈萬乘之尊,為奇獸之玩,俾異言異服之人,雜遝清嚴(yán)之地。況使臣滿剌土兒即罕慎外舅,忘主事仇,逆天無道。而阿黑麻聚集人馬,謀犯肅州,名雖奉貢,意實叵測。兵部議羈其使臣,正合事宜。若不停張芾之行,彼使臣還國,阿黑麻必謂中土帝王可通情希寵,大臣謀國,天子不聽,其奈我何。長番賊之志,損天朝之威,莫甚于此!笔枞,帝止芾行,而問閣臣興師、絕貢二事。吉等以時勢未能,但請薄其賜賚。因言飼獅日用二羊,十歲則七千二百羊矣,守獅日役校尉五十人,一歲則一萬八千人矣。若絕其餧養(yǎng),聽其自斃,傳之千載,實為美談。帝不能用。 秋,又遣使從海道貢獅子,朝命卻之,其使乃潛詣京師。禮官請治沿途有司罪,仍卻其使,從之。當(dāng)是時,中外乂安,大臣馬文升、耿裕輩,咸知國體,于貢使多所裁損,阿黑麻稍知中國有人。四年秋,遣使再貢獅子,愿還金印,及所據(jù)十一城。邊臣以聞,許之,果以城印來歸。明年封陜巴為忠順王,納之哈密,厚賜阿黑麻使臣,先所拘者盡釋還。 六年春,其前使二十七人還,未出境,后使三十九人猶在京師,阿黑麻復(fù)襲陷哈密,執(zhí)陜巴以去。帝命侍郎張海等經(jīng)略,優(yōu)待其使,俾得進(jìn)見。禮官耿裕等諫曰:“朝廷馭外番,宜惜大體。番使自去年入都,久不宣召,今春三月以來,宣召至再,且賜幣帛羊酒,正當(dāng)謾書投入之時,小人何知,將謂朝廷恩禮視昔有加,乃畏我而然。事干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qiáng)無禮,久蓄不庭之心。所遣使臣,必其親信腹心,乃令出入禁掖,略無防閑。萬一奸宄窺伺,潛逞逆謀,雖悔何及。今其使寫亦滿速兒等宴賚已竣,猶不肯行,曰恐朝廷復(fù)宣召。夫不寶遠(yuǎn)物,則遠(yuǎn)人格。獅本野獸,不足為奇,何至上煩鑾輿,屢加臨視,致荒徼小丑,得覲圣顏,藉為口實!笔枞,帝即遣還。張海等抵甘肅,遵朝議,卻其貢物,羈前后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于邊,閉嘉峪關(guān),永絕貢道。而巡撫許進(jìn)等,又潛兵直搗哈密,走牙蘭,阿黑麻漸懼。其鄰邦不獲貢,胥怨阿黑麻。十年冬,送還陜巴,款關(guān)求貢,廷議許之。十二年,其使再求,命前使安置廣東者悉釋還。 十七年,阿黑麻死,諸子爭立,相仇殺。已而長子滿速兒嗣為速檀,修貢如故。明年,忠順王陜巴卒,子拜牙即襲,昏愚失道,國內(nèi)益亂。而滿速兒桀點變詐逾于父,復(fù)有吞哈密之志。 正德四年,其弟真帖木兒在甘州,貢使乞放還。朝議不許,乃以甘州守臣奏送還。還即以邊情告其兄,共謀為逆。九年誘拜牙即叛,復(fù)據(jù)哈密。朝廷遣彭澤經(jīng)略,贖還城印。其部下他只丁復(fù)據(jù)之,且導(dǎo)滿速兒犯肅州。自是,哈密不可復(fù)得,而患且中于甘肅。會中朝大臣自相傾陷,番酋覘知之,益肆讒構(gòu),賊腹心得侍天子,中國體大虧,賊氣焰益盛。 十五年復(fù)許通貢。甘肅巡按潘仿言:“番賊犯順,殺戮摽掠,慘不可勝言。今雖悔罪,果足贖前日萬一乎?數(shù)年以來,雖嘗閉關(guān),未能問罪。今彼以困憊求通,且將窺我意向,探我虛實,緩我后圖,誘我重利。不于此時稍正其罪,將益啟輕慢之心,招反覆之釁,非所以尊中國馭外番也。況彼番文執(zhí)難從之詞,示敢拒之狀,當(dāng)悔罪求通之日,為侮慢不恭之語,其變詐已見。若曰來者不拒,馭戎之常,盡略彼事之非,納求和之使,必將叨冒恩禮,飽饜賞餼,和市私販,滿載而歸。所欲既足,驕志復(fù)萌,少不慊心,動則藉口,反復(fù)之釁,且在目前。叛則未嘗加罪,而反獲鈔掠之利,來則未必見拒,而更有賜賚之榮,何憚不為。臣謂宜乘窘迫之時,聊為懾伏之計,雖納其悔過之詞,姑阻其來貢之使,降敕責(zé)其犯順,仍索歸還未盡之人。其番文可疑者,詳加詰問,使彼知中國尊嚴(yán),天威難犯,庶幾反側(cè)不萌,歸服可久。”時王瓊力主款議,不納其言。 明年,世宗立,賊腹心寫亦虎仙伏誅,失所恃,再謀犯邊。嘉靖三年寇肅州,掠甘州,四年復(fù)寇肅州,皆失利去,于是卑詞求貢。會璁、萼等起封疆之獄,遂陰庇滿速兒再許之貢,議已定。賊黨牙蘭者,本曲先人,幼為番掠,長而黠健,阿力以妹妻之,握兵用事,久為西陲患,至是獲罪其主,七年夏,率所部二千人來降。有帖木兒哥、土巴者,俱沙州番族,土魯番役屬之,歲徵婦女牛馬,不勝侵暴,亦率其族屬數(shù)千帳來歸。邊臣悉處之內(nèi)地。 滿速兒怒,使其部下虎力納咱兒引瓦剌寇肅州,不勝,則復(fù)遣使求貢。總督王瓊請許之,詹事霍韜言:“番人攻陷哈密以來,議者或請通貢,或請絕貢,圣諭必有悔罪番文然后許。今王瓊譯進(jìn)之文,皆其部下小丑之語,無印信足憑。我遽許之,恐戎心益驕,后難駕馭?捎菡咭弧9艹浅仉m稱獻(xiàn)還,然無實據(jù),何以興復(fù);蛘咚煊袟壷貌粏栔h,彼愈得志,必且劫我罕東,誘我赤斤,掠我瓜、沙,外連瓦剌,內(nèi)擾河西,而邊警無時息矣?捎菡叨。牙蘭為番酋腹心,擁眾來奔,而彼云不知所向,安知非詐降以誘我。他日犯邊,曰納我叛臣也。我不歸彼叛臣,彼不歸我哈密。自是西陲益多事,而哈密終無興復(fù)之期?捎菡呷Q腊胫畞,日給廩餼,所費實多,猶曰羈縻之策不獲已也。倘番酋擁眾叩關(guān),索彼叛人,將予之耶,抑拒之耶?又或牙蘭包藏禍心,構(gòu)變于內(nèi),內(nèi)外協(xié)應(yīng),何以御之?可虞者四。或曰今陜西饑?yán),甘肅孤危,哈密可棄也。臣則曰,保哈密所以保甘、陜也,保甘肅所以保陜西也。若以哈密難守即棄哈密,然則甘肅難守亦棄甘肅乎?昔文皇之立哈密也,因元遺孽力能自立,因而立之。彼假其名,我享其利。今忠順之嗣三絕矣,天之所廢,孰能興之?今于諸夷中,求其雄杰能守哈密者,即畀金印,俾和輯諸番,為我藩蔽,斯可矣,必求忠順之裔而立焉,多見其固也!笔枞耄奂纹淞粜倪呌,下兵部確議。尚書胡世寧等力言牙蘭不可棄,哈密不必興復(fù),請專圖自治之策,帝深納其言。自是番酋許通貢,而哈密城印及忠順王存亡置不復(fù)問,河西稍獲休息,而滿速兒桀傲益甚矣。 十二年遣臣奏三事。一,請追治巡撫陳九疇罪。一,請遣官議和。一,請還叛人牙蘭。詞多悖慢,朝廷不能罪,但戒以修職貢無妄言。然自寫亦虎仙誅,他只丁陣歿,牙蘭又降,失其所倚賴,勢亦漸孤,部下各自雄長,稱王入貢者多至十五人,政權(quán)亦不一。 十五年,甘肅巡撫趙載陳邊事,言:“番酋屢服屢叛,我撫之太厚,信之太深,愈長其奸狡。今后入犯,宜戮其使臣,徙其從人于兩粵,閉關(guān)拒絕。即彼悔罪,亦但許奉貢,不得輒還從人。彼內(nèi)有所牽,外有所畏,自不敢輕犯。”帝頗采其言。 二十四年,滿速兒死,長子沙嗣為速檀,其弟馬黑麻亦稱速檀,分據(jù)哈密。已而兄弟仇殺,馬黑麻乃結(jié)婚瓦剌以抗其兄,且墾田沙州,謀入犯。其部下來告,馬黑麻乃叩關(guān)求貢,復(fù)求內(nèi)地安置。邊臣諭止之,乃還故土,與兄同處?偠綇堢褚月,詔許其入貢。二十六年定令五歲一貢。其后貢期如令,而來使益多。逮世宗末年,番文至二百四十八道。朝廷重違其情,咸為給賜。 隆慶四年,馬黑麻嗣兄職,遣使謝恩。其弟瑣非等三人,亦各稱速檀,遣使來貢。禮官請裁其犒賜,許附馬黑麻隨從之?dāng)?shù),可之。迄萬歷朝,奉貢不絕。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jì)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jì)傳體明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卷數(shù)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卻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評,認(rèn)為它超越了宋、遼、金、元諸史。清史學(xué)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卷一 本紀(jì)第一 卷二 本紀(jì)第二
卷三 本紀(jì)第三 卷四 本紀(jì)第四
卷五 本紀(jì)第五 卷六 本紀(jì)第六
卷七 本紀(jì)第七 卷八 本紀(jì)第八
卷三十三 志第九 卷三十四 志第十
卷三十五 志第十一 卷三十六 志第十二
卷三十七 志第十三 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卷三十九 志第十五 卷四十 志第十六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卷四十二 志第十八
卷四十三 志第十九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
卷九 本紀(jì)第九 卷十 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本紀(jì)第十三 卷十四 本紀(jì)第十四
卷十五 本紀(jì)第十五 卷十六 本紀(jì)第十六
卷十七 本紀(jì)第十七 卷十八 本紀(jì)第十八
卷十九 本紀(jì)第十九 卷二十 本紀(jì)第二十
卷二十一 本紀(jì)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本紀(jì)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本紀(jì)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本紀(jì)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志第一 卷二十六 志第二
卷二十七 志第三 卷二十八 志第四
卷二十九 志第五 卷三十 志第六
卷三十一 志第七 卷三十二 志第八
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一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二
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三 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四
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五 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七 卷五十二 志第二十八
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九 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一 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二
卷五十七 志第三十三 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四
卷五十九 志第三十五 卷六十 志第三十六
卷六十一 志第三十七 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八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九 卷六十四 志第四十
卷六十五 志第四十一 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
卷六十七 志第四十三 卷六十八 志第四十四
卷六十九 志第四十五 卷七十 志第四十六
卷七十一 志第四十七 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卷七十三 志第四十九 卷七十四 志第五十
卷七十五 志第五十一 卷七十六 志第五十二
卷七十七 志第五十三 卷七十八 志第五十四
卷七十九 志第五十五 卷八十 志第五十六
卷八十一 志第五十七 卷八十二 志第五十八
卷八十三 志第五十九 卷八十四 志第六十
卷八十五 志第六十一 卷八十六 志第六十二
卷八十七 志第六十三 卷八十八 志第六十四
卷八十九 志第六十五 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卷九十一 志第六十七 卷九十二 志第六十八
卷九十三 志第六十九 卷九十四 志第七十
卷九十五 志第七十一 卷九十六 志第七十二
卷九十七 志第七十三 卷九十八 志第七十四
卷九十九 志第七十五 卷一百 表第一
卷一百一 表第二 卷一百二 表第三
卷一百三 表第四 卷一百四 表第五
卷一百五 表第六 卷一百六 表第七
卷一百七 表第八 卷一百八 表第九
卷一百九 表第十 卷一百十 表第十一
卷一百十一 表第十二 卷一百十二 表第十三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一 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三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
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 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六
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 卷一百二十二 列傳第十
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 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
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卷一百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
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 卷一百三十 列傳第十八
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卷一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
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卷一百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卷一百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卷一百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
卷一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卷一百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
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 卷一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
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卷一百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 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
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六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七十 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
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卷一百八十四 列傳第七十二
卷一百八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七十四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七十五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七十六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七十九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八十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八十一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八十二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八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八十六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卷二百 列傳第八十八
卷二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 卷二百二 列傳第九十
卷二百三 列傳第九十一 卷二百四 列傳第九十二
卷二百五 列傳第九十三 卷二百六 列傳第九十四
卷二百七 列傳第九十五 卷二百八 列傳第九十六
卷二百九 列傳第九十七 卷二百十 列傳第九十八
卷二百十一 列傳第九十九 卷二百十二 列傳第一百
卷二百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 卷二百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
卷二百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 卷二百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
卷二百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 卷二百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
卷二百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八
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 卷二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十
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十一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十二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十三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十四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十五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六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十七 卷二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十八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十九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
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一百四十九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
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
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
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
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卷三百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卷三百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卷三百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
卷三百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卷三百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卷三百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卷三百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卷三百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卷三百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卷三百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卷三百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卷三百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卷三百十二 列傳第二百
卷三百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 卷三百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
卷三百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 卷三百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
卷三百十七 列傳第二百五 卷三百十八 列傳第二百六
卷三百十九 列傳第二百七 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二百八
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二百九 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二百十
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二百十一 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二百十二
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二百十三 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十四
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二百十五 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第二百十六
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二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二百十八
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二百十七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
附錄 張廷玉上明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