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莫做“杰米揚”
家長莫做“杰米揚” 很多人都讀過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揚的湯》:杰米揚的魚湯的確非常美味,但為什么他的朋友福卡卻嚇得逃跑了,從此再也不敢去找杰米揚呢?原來杰米揚認為自己的湯好,就熱情地要求?ㄒ煌虢右煌氲睾,福卡已經(jīng)喝了三大碗了,再也喝不下了,他還要強迫人家“再來一碗又何妨”。 這個寓言很有現(xiàn)實意義,可以從多角度去理解。身為父母,同樣應(yīng)該避免成為“杰米揚”。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對人的素質(zhì)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紛紛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和杰米揚一樣,家長們的出發(fā)點當(dāng)然是好的,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然而,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他的生活空間也不能僅僅局限在學(xué)校和興趣班之間。曾經(jīng)讀到一篇報道,八歲女童留下字條說要“提早退休”,因為她討厭在不同的興趣班之間跑來跑去,覺得生活很累,結(jié)果在獨自回家途中選擇了輕生。這類悲劇屢屢發(fā)生,再次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 興趣班是“杰米揚的湯”,再美味也要適可而止。人的一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所以起跑慢一點并不是最要緊的,關(guān)鍵是要有持續(xù)力。如果起跑太快影響到以后的耐力,那反而得不償失。慢點喝湯,其實有助消化! 家長們?nèi)菀追傅牧硪粋錯誤體現(xiàn)在語言上。大部分家長都喜歡攀比,誰家的孩子考試得了多少分,誰家的孩子得了一個什么獎,羨慕之余,回過頭來就埋怨自己家的孩子:“你咋就這么不爭氣呢?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哇!”雖是苦口良言,你說第一遍,孩子會羞愧,覺得自己真該好好用功;你若翻來覆去地嘮叨,孩子就要“反胃”了,覺得爸媽怎么那么羅嗦,覺得爸媽不愛自己,沒準孩子就破罐子破摔了! 其實,即使孩子犯了錯誤,通常他自己也會有所察覺。這時候,父母不要忙于說教,不妨采取“沉默教育”的方式,既不批評也不指責(zé),但是孩子從你嚴肅的表情就能體會到你內(nèi)心的沉痛,他自己的內(nèi)心也會展開斗爭。當(dāng)他主動請求你的原諒時,做父母的在此時就跟孩子剖析哪些事情是應(yīng)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應(yīng)該做的。這效果,不是要比強行灌輸好得多嗎? 別做“杰米揚”!孩子什么時候想“喝湯”,想“喝幾碗湯”,讓他自己來選擇吧,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