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的困惑
精品源自政治科 課間,我在教室的過道上拾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喜歡他,可他不理我怎么辦?”“如果你喜歡的人卻喜歡別人,該怎么辦?”“如果你并不喜歡的男孩對你說喜歡你,該怎么辦?”……類似的困惑困擾著一些少男少女,以致他(她)們上課神思恍惚,心神不定,上課象坐飛機似的;學習無長進甚而有的人成績一落千丈。常聽有家長抱怨說:孩子小學時挺乖巧的,學習又好;可不知為什么進了中學后就不大聽話了,成績下降,不僅愛頂嘴,好打扮,動輒發(fā)脾氣,你說東他(她)偏往西,還常躲起來不知在寫、畫些什么?其實啊,他(她)們是進入了青春期。 那么,有上述想法和行為是否就不健康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的一生,要經過兩次“斷乳”。第一次斷乳發(fā)生在1-2歲時,稱為生理斷乳。當青春期到來時,青少年性心理開始成熟,獨立人格開始建立,個性意識增強,原來與雙親維系著的千絲萬縷的心理“臍帶”將要斷開,這便是“心理斷乳”。進入這一時期,性心理的變化悄然而至,性的覺醒、性的沖動,對異性的愛慕、愛的迷茫,激蕩著少男少女的心,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年不鐘情?”之所以對異性產生強烈的興趣和愛慕,是身體里性腺激素產生的效應——異性相吸,正如美國學者喬治.桑塔耶納《美感》中的一句話:“性賦予人一種無聲而有力的本能,驅使他們的身心不斷地向往異性。” 既然少男少女之間表現出來的想與異性交往接觸行為是一種自然而正常的現象,那是否讓其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青少年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因為自己的放縱,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青春期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那將會是得不償失,悔之晚矣。因此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少男少女,宜對自身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方面的調查,不然會影響心理上的成長。由于青春期心理上的成熟滯后于生理上的發(fā)育,所以很容易出現不安定情緒,如焦躁、苦悶、自慚形穢,甚至產生對抗消極意識,產生逆反心理,以至于在青少年身上表現出來的具有兩面性;既想離開父母的監(jiān)護,又因經濟關系和獨立生活能力差而依賴心理嚴重;既有遠大抱負想努力學習,又因經不起玩耍的誘惑而懶惰;既想當一個勇敢者,又因遇到挫折即敗下陣來而變得怯懦……這樣一個矛盾體,對自己期望過高,心理適應能力差,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梢鹨恍斆У牟焕碇切袨。因此,一些學者稱青春期為“青春危險期”、“多事的年齡”或“青春期騷動”等。 少男少女們,如果你也有如上所述的困惑,要怎樣做才正確呢?今且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一是敢于正視自己的心理,既不回避,也不過于張揚,善作自我反省,用理智戰(zhàn)勝自身弱點;二是可將你的“心事”告訴值得信賴的老師和父母,讓他們幫助你走出困惑,及時排解,不留后患,嚴重者可看心理醫(yī)生;三是積極參加正當的文體活動,集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分散注意力,不看黃色書刊、淫穢錄象,不進歌舞廳,不上黃色網站,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四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多讀有益身心健康的好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奮發(fā)向上。 愿天下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能順利渡過“危險期”,不再有青春的煩惱、困惑,在花季般的年華里,勤奮學習,用于創(chuàng)新,成為祖國繁榮富強的棟梁。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精品源自政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