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做20年班主任工作的一點體會 						更多精品:3edu文書    摘要: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一個班級是否團結、和諧,是否有活力,和班主任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做班主任20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是否能夠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工作態(tài)度是否認真,教育藝術是否高超,教育方法是否恰當,組織管理能力是否較強,以及班主任本身能否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楷模。 更多精品:3edu文書關鍵詞:班主任 工作 體會
 一、班主任應該怎樣樹立威信又能實現(xiàn)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呢
 1.樹立班主任的威信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是以班主任為第一渠道、第一責任人。因而可以說,班主任工作在整個學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當好班主任,首先須樹立班主任的威信。因為威信是溝通班主任與學生之心靈的紐帶,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感情傳遞的載體。沒有這樣的紐帶和載體,班主任就無法把班集體搞好。我認為班主任的威信應該有這樣三種內(nèi)涵:權力威信、能力威信、情感威信。權力的威信令人畏,叫人不敢違;能力的威信令人敬,使人不能違;情感的威信令人親,讓人不愿違。原來學校在選班主任的時候,認為兇的老師能鎮(zhèn)住學生就行。但現(xiàn)實工作中按得越兇翹得越高。15—16這個年齡的孩子逆反心理最強。因此,這三種威信中,班主任應注重樹立情感威信和能力威信,而少用權利威信。在情感威信的樹立中,班主任應學會變生硬命令為平和說理,但這種平和不能是無原則的溫情脈脈;班主任要體察學生的情緒意志、尊重學生的個性潛質。要注意不能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走得太近,總之,要有底線,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敬畏。
 2.平等的觀念促進情感的交融。
 班主任應注重樹立情感威信和能力威信,而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形象威嚴,對學生的教育稱作教誨、訓導,教師和學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單向的流動,學生被動接受教育,主觀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許多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容易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當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fā),做到把學生看成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獨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擺布和要求的工具。
 構筑平等的師生關系需要放下架子,擺脫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在實施教育的具體過程中,不能習慣于單純地從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帶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去進行說教、指正,要善于傾聽,了解學生怎么想,怎么看,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些小事讓學生感受到關心和愛護,如學生生病帶學生到醫(yī)務室看病,學生的學習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經(jīng)過時,不是旁若無人地走過去,而是幫他撿起來等等,讓學生覺得這個班主任是容易親近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二、當學生的良師益友,用適當?shù)姆椒ㄔ鲞M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 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要講求方法,要適度,要合乎情理!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老師不是圣人,學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把育人當作一項長期的事業(yè),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要有一顆對學生寬容的心。在我班的平時管理中,當有學生請假時,我會用關心地詢問他哪里不舒服,取代用懷疑的眼光上下打量,看他是不是說謊。對學生教育目標的確定,不能主觀臆斷的采取高標準、嚴要求,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年齡、層次來制定,要讓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才有助于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的感情。
 要走進學生心靈當好班主任就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始終記得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愛學生,就意味著對學生的現(xiàn)在負責、對學生的將來負責、對學生的一生負責。作為班主任,我時刻關注著班內(nèi)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因為只有教師主動架起通向學生的愛的橋梁,用情感這把鑰匙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鎖”,才有利于真正地了解學生。點點滴滴的關注,久而久之師生之間的距離才能拉近,學生們有知心話才愿意講給我們聽。才便于我們能及時地了解到他們的思想狀況,有利于教育工作及時地開展。誰進步了,給予表揚和勉勵;誰退步了,給予提醒和鞭策;誰生病了,給予關心和愛護;誰有困難,給予幫助和安慰,努力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教師送出的是真情,就會收獲真心回報。每當節(jié)假日學生發(fā)來祝福的短信,看到他們的感激之語,我總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充盈心頭。
 三、懂得欣賞學生,為每一個進步學生喝彩
 提到教師時,很多人在總覺得老師很會教訓人。其實,激勵和贊美的力量才是無窮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fā)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shù)霓k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爆F(xiàn)代社會是信息時代,學校外的世界很精彩。
 社會心理學中“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人們總是喜歡褒獎不斷增加,批評不斷減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贊賞。所以,我們不要吝惜對任何一個學生的贊揚和肯定,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要多使用表揚這件法寶。今天的學生不缺自信和自傲,缺的是對自我的客觀評價,教師評價學生,如果只關注其缺點,而忽略對其優(yōu)點的肯定和認同,就會產(chǎn)生思維方式上的沖突——教師認為是在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其完善提高;學生認為自己在老師眼中一錢不值,老師不懂得欣賞自己。這種沖突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學生對老師的教育持一種抵觸情緒,影響教育的效果。
 這樣,讓學生在老師的欣賞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覺地改進、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而細致的,又是極具創(chuàng)意和挑戰(zhàn)的。我雖然做了20年班主任工作,先后擔任過10個班的班主任,我覺得管理每一個班不可能都用一種方法,對每后進學生的教育幫助方法也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用真心換真情、真情互動,用一顆平等的心與學生交往,尊重學生,講求溝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欣賞學生,就能使教育在學生的心底開花、發(fā)芽,結出累累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