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后進班教育轉化的探究
【內容摘要】 后進班教育轉化工作是一個艱苦的漫長的過程。本文主要探討了三種方法: 教室里建立“知心信箱”, 班主任追求“慎獨”境界并堅持對學生循循善誘。爭取用一片愛心誘導后進班學生轉變思想,自主學習,學會做人,使班主任工作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 【關鍵詞】 “知心信箱” “慎獨” 循循善誘 “一好百好,一差百差”是班集體建設的真實寫照,很多班主任也有同樣的感慨。那么如何對待“一差百差”的后進班這個特殊的集體呢?作為班主任,我覺得應做到知己知生。如何知己知生呢?我認為可以建立“知心信箱”,加強師生交流;班主任了解了自己后要“慎獨”,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了解了學生后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以求學生能夠審視自我,改良自我。 一、建立“知心信箱”,加強師生交流 《小學生天地》里的“知心信箱”的倍受學生青睞,知心姐姐盧勤老師產業(yè) 的不斷壯大,足以說明“知心”很迎合大家的心理需要,F(xiàn)代的教學方式不是單純的某一種方式或是幾種方式的簡單累加。因為現(xiàn)在一個班級的孩子來自五花八門的家庭背景,包括單親的,父母離異的,獨生的,留守的,寄校的等等。孩子本身又有各自的內在差異,就如一偉人說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分為左、中、右”。所有的這些構成了千差萬別的學生個體,就要求班主任遵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思想、手段,尊重他們的各自心理。同時班主任的所作所為到底迎合學生了嗎?學生喜歡嗎?班主任也有必要了解自己,對自己要有個客觀準確的定位,了解自己的教育藝術、能力、情感,是謂“知己知生,效果倍增”。 建立“知心信箱”能很好地知己知生,學生無記名地用紙反映自己的想法和心聲,內容包羅萬象,包括自己的家事,對同學對老師的看法,對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自己的心理路程等等。它省卻了班主任在事發(fā)后的直接追問或旁敲側推,班主任也能最早時間里了解學生及自己的問題,把該表揚的該繼承的及時表揚繼承,免得熱情淡化,把該批評的該杜絕的盡早行動,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去年接了一個所謂“差班”,直到現(xiàn)在,“知心信箱”一直是我心目中的秘密武器。我看到了—— 老師,我發(fā)現(xiàn)你善解人意,每當同學們愁眉苦臉的時候,你總會去幫他 們排解掉?晌医ㄗh你在我們考試前不給我們任何壓力,也不說沒考到幾分不行,好嗎?相信,有你的教導,我們班會進步的,雖然我們基礎不好。 發(fā)脾氣容易使人變老,愿老師越來越年輕! 余同學以前考試經常不及格,還經常打架,可自從你教我們時他竟當了 班長,他夠格嗎?你不怕他在我們面前甩威風嗎? 4、老師,我覺得你其他都很好,只有一點不好,就是你走路的姿態(tài)。走路的時候不應把屁股翹起來,應該與身子一樣平。 …… 孩子雖然作文不怎么樣,可有時像這樣發(fā)自內心的話還真比較犀利的。三言兩語,稚氣未脫,可分量不輕啊!從中我發(fā)現(xiàn)雖然同學們學習基礎不好,可同樣有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一顆愛美之心,更有著一顆進取之心,只是尚需鼓勵與鞭策。 二、追求“慎獨”境界,提高教師修養(yǎng) “知己”,即反省,了解自己,之后如何做?——“慎獨”!吧鳘殹背鲎浴抖Y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在獨自一人時,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仍然要堅定信念,根據自己的道德原則和做人底線去行動,小心謹慎不去做任何壞事,“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因為“慎獨”最能鍛煉人的意志,而意志是班主任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保證。而班主任修養(yǎng)決定著班主任工作的成效。蘇霍姆林斯基說:“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正在形成個性的小孩子,孩子要靠我們小學教師的人格來影響他。我們得自覺地艱苦地漫長地“慎獨”,使自己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學識修養(yǎng)、能力修養(yǎng)、心理修養(yǎng)和美學修養(yǎng)各方面達到“慎獨”境界。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做到的,不在孩子面前的時候,也一樣做到。 試想,假如我們現(xiàn)在也像學生時代那么努力學習,假如我們現(xiàn)在真的像我們有些勤奮學習的學生那樣,我們還愁什么教不好書,還愁什么崗位考核、職稱評定呢? 三、堅持循循善誘,收獲意外驚喜 “知彼”,了解學生,之后如何做?——循循善誘。了解了學生,了解了全班學生基礎整體偏差,怎么辦?一味嚴加管束,行不通,學生松散慣了,他們不吃這一套;聽之任之,置之不理,等待班主任的只有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與一差再差的成績。不能老給他們亮黃牌,而是要給他們一片綠蔭,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他們,感化他們,激勵他們,使他們逐步改良。其實人都是向善的,純潔的孩子更是如此,只要給他們一點點關愛與信任,他們會報以一份驚喜。 剛接班時的一個月里,我結合名人故事等各種形式跟全班學生講道理,鼓勵他們要下決心惡補基礎,遵守紀律,給他們心靈上的凈化,情感上的撞擊。這凈化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讓他們覺得老師不嫌棄自己;這撞擊是“心潮澎湃,躍躍欲試”,使他們明白老師在期待自己。然而這一個月里是極艱難的,孩子常!芭f病復發(fā)”。這是難免的,他們畢竟還是孩子,再說以前的習慣多少已成自然,我們應該包容。包括之后的學習當中,我一直在激勵、鼓舞他們要堅持到底。因為我相信第斯多惠的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幾周之后,班風班貌就贏得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所有學生都有了改良,舉個最典型的例子—— 余同學,身強力壯,以前經常打架擺“老大”,是老師的“釘子眼”。而且,常因為欺負同學引來兩家不愉快,更是造成老師的“中介”尷尬與麻煩。剛接班時,我沖著他的名氣,與其說用他,不如說“避”他,免得他惹事端。我好幾次和藹地與他談心,先說優(yōu)點,接著委以副班長,最后提出班長的表率與職責。一周下來,他畢竟沒有班長的經驗,學習基礎也差,發(fā)現(xiàn)他連同學簽名表都填寫不對,登記同學紀律情況時錯字別字很多……可我還是肯定了他的責任心以及學習的態(tài)度,至少不會打架。我還告訴他有些同學不服他當班長,我告訴他叫他當班長是冒險的,沒有退路,只有他的實踐才能證明老師的眼光。我還委婉地告訴他只要脾氣改好,團結同學,同學們會把他當成“哥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領悟了,變了人似的,非常好問、好學,連他媽媽也不相信。改掉了以往拖欠家作的壞習慣,取而代之的是自覺做家作,每次吃飯得媽媽叫停。 然而轉化教育不是一直都順利的。一學生家長在沒搞清情況下在教室里責罵余同學又欺負她孩子,出于母愛,她對余同學說了句重話。余同學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這位家長大罵粗話。事后,余同學媽媽因為對方那句重話而不快。兩家關系由原來的不愉快變得更加僵硬,險些大動干戈。經過全面調查待真相大白之后,我給余同學送上了一個紙條:“事實勝于雄辯,你現(xiàn)在所有的表現(xiàn)足以讓所有的人相信你已經非常優(yōu)秀嗎?”結果第二天,余同學拉住還未消氣的媽媽的手勸她“理解萬歲”,忘記怨恨。他媽媽后來噙著淚花激動地告訴我孩子長大了。順便還說謝謝我。正徘徊在同是自己學生的家長之間,作為“中介”的我終于開懷地笑了。 后進班里需要班主任更精心地耕耘與呵護,可只要是真心付出了,并且持之以恒,勤于疏導,最后收獲的是多倍的意外驚喜。 【參考文獻】 1、《小學班主任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2、《小學班主任》.綜合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3、《班主任的100條建議》. 孫玉潔 4、《衢州教育》.2004年11月等 5、《教學工作漫談》.魏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