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班主任、學生、家長和諧關系的構建
精品源自化學科 和諧三部曲 ——淺談班主任、學生、家長和諧關系的構建 摘要: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學生、家長三者之間關系的建設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班主任與家長的真誠溝通、團結合作;二是班主任對學生要有真正的同情心;三是班主任可以成為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愛心橋”。三點組成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三部曲。 關鍵詞:溝通 “同情心” 愛心橋 在提倡和諧教育理念的大環(huán)境下,班級建設中的和諧關系尤為重要。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如何認識并處理與學生及家長的關系乃重中之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微妙、敏感,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確實要像廣告詞說的那樣:“溝通,從心開始!备螞r我們面對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和各不相同的幾十個家長。就此,筆者聯(lián)系教育經(jīng)歷對三者關系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分析,共同探討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構建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和諧三步曲。 第一曲:《團結就是力量》——班主任與家長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同時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世上最深沉的是父母的愛,最無私的付出是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孩子的學習和做人也有重大影響。如果班主任和家長能團結合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很有益處的。但在現(xiàn)實中,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往往存在著一些特殊分歧,增加了雙方溝通的難度。 問題一:教育出發(fā)點和教育目標不同。 教師面對的是全班學生,必須從宏觀角度掌握教育目標,注重的是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從社會要求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實施科學系統(tǒng)的教育。而家長則更注重自己孩子的發(fā)展,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甚至有些“急功近利”,他們很想馬上看到孩子的進步,并且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標準。出發(fā)點和目標的不同讓家長對班主任的教學方式不滿意,而班主任則覺得家長難以溝通,更無與之交流的興趣。 問題二:“體罰”的陰影。 越來越多關于教師體罰學生的新聞充斥著電視熒屏,學生家長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當班主任和家長發(fā)生矛盾時,有的家長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以上報上級教育部門為威脅,讓教師更無心對待。心理上的不平等造就的是雙方的敵對心理,更談不上從心里溝通了。 其實,教師和家長心里都明白,雙方的和諧溝通才能有助于孩子的發(fā)展,只有真正團結,才稱得上有力量。 針對這兩點,可以有下面幾個措施: 一、換位思考、交換角色。班主任要設身處地地為家長思考,了解家長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并敢于放下教師所謂的“師道尊嚴”,真誠地與家長溝通。 二、借力打力、隔山打牛。班主任可以利用學生的力量與家長溝通,有的時候,孩子的話更能讓家長體會到老師的用心,理解老師。 三、開展“小型家長座談會”。在班級工作中,開家長會必不可少,偶爾請幾個住在附近的家長到其中一家坐坐,互相交流經(jīng)驗,一些事情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到解決。 第二曲:《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班主任與學生 一提到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人們總會想到班主任該如何關懷學生,而我要說的是我們的“同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其小說《心靈的焦灼》中說道:同情恰好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只是心靈的焦灼?吹絼e人的不幸,急于盡快逃脫,以免受到感動,陷入難堪的境地。這種同情根本不是對別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他觸及自己的心靈。另一種同情才真正算得上是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但富有積極的精神。他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jīng)歷一切磨難,直到精疲力盡,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對一些苦難的人予以同情,但這種同情只限于唏噓幾句,感嘆一下人生,對他們并無實際意義。我們很少會伸出援助之手,一方面基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漠然,一方面在于有心無力。 班里有一位學生,由于家庭比較貧困,母親早已出走,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這個學生從小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習慣: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好斗、無緣無故就躲起來。從開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大大小小不少事故。一方面,我經(jīng)常會和同事議論他的家庭,他的表現(xiàn),在心里默默下定決心要幫助他;另一方面,惹是生非的他經(jīng)常令我無名火頓起,訓斥隨口而來。在我還未來得及表達自己對他的美好愿望之前,他已經(jīng)將我的同情看成是流于表面的。矛盾的心理讓我不知如何是好,一面是恨鐵不成鋼,一面是所謂的“同情心”作祟。根本原因在于我的同情真的只是一種“心靈的焦灼”,缺乏實際行動而致使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時機。當我意識到這樣的時候,試著與他共同感受,站在他的境地去了解,讓“同情”真正發(fā)揮作用,贏得他的信任。雖然他還是會犯錯,但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和我交流了,這代表著以后他會有更大的進步。 所以,作為一個班主任,絕對不要濫用我們的同情心,在決定行動之前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等待,然后下定決心。 第三曲:《祝!贰獙W生與家長 照理說,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與班主任并無太多的聯(lián)系。其實不然,班主任可以是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橋梁。 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學想從各方面去教育一個人,那么,它就應當從各方面了解這個人,了解他的一切優(yōu)點和缺點,他平素的一切瑣細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等! 家長和孩子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不愉快的事情,這時候,正是班主任發(fā)揮“橋梁”作用的時候。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班主任發(fā)現(xiàn)學生小奇上課經(jīng)常無精打采,后來經(jīng)過了解是因為父親再婚后他無法消除與繼母之間的心理障礙。這個班主任家訪了解到其實繼母非常想和小奇好好相處。班主任決定先解決稱呼問題,他與合作進行了一次長談,鼓勵他主動喊“媽媽”。但孩子就是張不了口,于是,該班主任進行了一次最富人情味的家訪,讓小奇終于叫出了“媽媽”,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心靈是很敏感的,親情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作為班主任,我們有責任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建立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之橋”。 在物理學中,三角關系是最穩(wěn)定的一種關系。我把這句話引用到這里,是想說明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學生、家長就構成了這一穩(wěn)定的關系。而這三者在和諧的關系中發(fā)展,必能給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帶來更多的機會,讓愛的三部曲奏出優(yōu)美的樂章。 參考文獻; 茨威格《心靈的焦灼》 上海譯文出版社 孫玉潔主編《給班主任的100條建議》 開明出版社 《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精品源自化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