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孝道”的培養(yǎng)
[內(nèi)容摘要]:有感于做班主任工作的喜怒哀樂,有感于做德育工作的酸甜苦辣,筆者不吐不快。堅信德育工作必須從“孝道”的培養(yǎng)抓起,方能一帆風順。班主任工作做了十七年,近幾年筆者大力鼓吹“孝道”教育,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故寫就此文。 [關(guān)鍵詞]:孝道;做事;做人;和諧;儒家; 所有當老師尤其做班主任的,都會感到現(xiàn)在的學生道德水平不容樂觀。許多孩子在家不孝敬父母,在校不尊敬老師、不尊重同學。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一方面是全社會普遍存在的“重智育,輕德育”的大環(huán)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社會各界甚至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對于如何開展德育工作不得要領(lǐng)。指責班主任不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那真是冤乎枉哉。班主任無一例外的在做德育工作,但效果卻大多微乎其微。原因在哪里呢?筆者以為是沒有找到教育的切入點。為此,筆者提出以重視“孝道”的培養(yǎng),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敝腥A民族歷來是講究“忠、孝、節(jié)、義”的泱泱大國。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闭f的就是,做一個人,孝悌是根本。只有在家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在校才能尊敬老師,友愛同學,才能提升道德水平,從而更好地工作和學習。孝敬父母的人,就會尊敬師長;敬重兄弟的人,就會友愛同學。此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據(jù)筆者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一個學生不管在別人眼里壞到何種程度,只要他依然孝順父母,就有浪子回頭的一天。反之,一個學生無論現(xiàn)在表現(xiàn)多么完美,但如果他不孝順父母,那么他變壞的可能性就很大。試想一下,一個人,連他最值得愛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他對別人的感情會怎么可能是真誠的呢?據(jù)筆者多年的觀察,一個學生的變壞,基本從不孝開始。因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切實抓好學生“孝道”的培養(yǎng)工作。 我們衢州現(xiàn)正為弘揚儒家文化而作不懈的努力,并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筆者十分欣賞姚宏昌局長的“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寧無才!钡恼摂唷H绻赖潞玫讲缓,還可以做個合格的公民。但如果水平好道德不好,那絕對是一個危險分子。因而,作為班主任,應當努力培養(yǎng)學生,使他們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從幼兒園就開始,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然后推己及人,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三字經(jīng)》指出“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边@是頗有見地的見解,古代賢人認為,首先要孝悌,然后才開始學文化。如果沒有孝悌,學文化不管怎樣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君不見許多學生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但由于不注意道德修養(yǎng),一到中學成績就一落千丈嗎?許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為智商高,而是因為情商高。一代抗金名將岳飛,從小對母親就異常孝順,岳母在他背上所刺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就一直激勵他奮勇殺敵,雖九死而無悔。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朱德,終其一生都保持著他父母艱苦樸素、百折不撓的優(yōu)良作風,最終成就了偉業(yè)。無數(shù)的事例說明一個真理,大凡成大事者,對父母都是孝敬的。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層次,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從而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那么,作為班主任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落實: 一、班主任自己要端正思想。 班主任會認為學生在校時,管好學生的紀律、學習和衛(wèi)生是份內(nèi)事,至于孝敬父母的教育則是家長的事。其實,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可以達到一舉三得的功效。首先可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其次可以使學生更加尊敬你,再次可以使學生體諒父母的辛勞。家長支持你,使你工作如虎添翼;學生信任你,使你教育得心應手。同時,孩子體諒父母的辛勞,才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才更懂得珍惜生活,熱愛生活。現(xiàn)在不是講建設(shè)和諧社會嗎?班主任如果把學校、科任老師、學生和家長的關(guān)系理順了,那么建設(shè)一個和諧班級就易如反掌。前不久,一個著名的社會學家就說過,作為普通人,家庭和諧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古人早就闡述這一基本道理: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君敬臣忠。而其核心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孝順。 二、班主任要盡量取得家長的支持。 出于對教育的缺乏了解,家長會認為孩子只要會讀書,其他都無關(guān)緊要,這實際上是家長的認識誤區(qū)。筆者就曾聽到過很多家長說,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做牛做馬也愿意。筆者就旗幟鮮明地告訴他們,抱有這種愿望的家長,結(jié)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在這一點上,做班主任的不用擔心,因為天下父母都是愛兒女的,只要我們誠心誠意,家長肯定能領(lǐng)會我們的意思。當家長看到孩子接受老師的教育后,越來越懂事,越來越孝敬自己時,他們會由衷地感激老師的誠意。那么,家長會很迫切地與老師有效的合作。當家長與老師在教育孩子上“比翼雙飛”時,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班主任要多開展諸如敬老愛老活動。 例如開展主題班會,以及鼓勵學生寫感恩信或打親情電話等等活動。筆者就作出不成文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每個星期至少打一個電話回家向父母請安。以前很多學生只有在要錢要物時,才會與父母通話,而現(xiàn)在許多學生回去以后能掃地、洗衣服,很多學生學會了做飯。平時,筆者經(jīng)常跟學生談孝敬父母的故事,學生也深深體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道理。從此以后,他們就會更加奮發(fā)努力,學習的積極性不斷高漲。孩子們覺得,同父母的艱苦付出相比,自己的努力學習其實不算什么。 四、班主任要堅持不懈的抓“孝道”教育。 同時與家長密切配合,教育上盡量同步進行,以期達到“共振”的效果。筆者多年以來,一直與家長保持不間斷的聯(lián)系,方式有互通電話 、發(fā)送信息,更有效果的是家訪,教師親自到學生的家中去,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筆者去家訪時,尤其注意自身形象,面對家長時,均能恭敬相待,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尊敬長輩的榜樣。筆者多年的家訪率均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為了不使一個學生失學,筆者就三次進入離本校近六十公里的雙溪口龍井坑村,然后翻山越嶺走了二小時的山路,到達學生家時已近晚上七點鐘。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感動了“上帝”(即我的家長)。后來,該學生一直異?炭鄬W習,并用獲得學校的獎學金孝敬了父母。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灰嘀魅畏e極推廣“孝道 ”教育,一定會達到正本清源的功效,班級管理就可以垂手而治,從而“天下”太平。二千五百年前老子說過“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闭埾嘈,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終有回報。但原人間開滿“孝道”之花。 參考文獻: 1.人民文學出版社《論語通譯》 2.山東古籍出版社《孔子家語》 3.陜西教育出版社《道德經(jīng)》 4.書海出版社《易經(jīng)》 5.中國文史出版社—黑格爾.《存在主義》 6.遼寧出版社—王炳仁《今天,我們怎樣做家長》 7.浙江教育出版社《三字經(j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