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認錯時就認錯的淺議
無論哪個學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定的后進生,有品行不端的“問題生”,有學業(yè)不良的“困難生”,還有品行和學習均不佳的“雙差生”。不管哪方面的后進生,缺乏自信和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他們在班集體中沒有地位,往往是被冷落、遺忘的一族,同學不愿接近,甚至有些老師也不拿他們當“人”。表面上看,他們好像不思進取、與世無爭,對一切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其實他們的內(nèi)心是很脆弱的,非常在乎周圍人的眼光,尤其看重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對他們的看法。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愛和尊重的需要,后進生也一樣需要陽光和雨露。班主任特別要防止自己無意或有意的言行,給后進生造成刻骨銘心的傷害,我就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情。 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我習慣性地打開了電腦,查看一下郵箱里有無新郵件。里面的一封學生來信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班里一個叫小T的學生寫給我的。信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 張老師: 您好!這是我開學以來第二次上網(wǎng),或許,在您的眼中,我已不算是個好學生。確實,我以前的行為是很瘋狂的。但,我正在改正,從這個學期開始。給您寫信的目的,是希望您還能將我當作一個較好的學生。從開學到現(xiàn)在,我盡量使自己各個方面做的好一點。課堂作業(yè),我都按時完成了。但不知您對我的作業(yè)有沒有疑問?如果您相信我是自己做的,請您上課時不要總是走到小L那就不再往后走。不知您那樣做是有意還是無心的,但給我和小S的感覺是好像我們被拋到了世人所遺忘的角落,為什么您不來看看我們所做的答案呢?其他科目不談,數(shù)學作業(yè)我們都是在第一時間完成的,而您或許還會認為我們是抄襲的吧!也許您那樣做是在維護我們的一點尊嚴,如果您出的題目我們不會做,您走過來看我們的答案,會令我們很尷尬。是這樣的話,謝謝您,不過,您大可不必這樣,即使我們不會做,您過來了,我們雖然有些尷尬,但您卻給了我們更高的尊嚴——在您心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那樣的話,我們會更自信學下去。謝謝! 學生:小T 看完信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作為班主任的我,兼教本班數(shù)學。平時在課上做課堂練習時,我喜歡在行間來回巡視,以便及時獲得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但我感到吃驚的是,我自認為不經(jīng)意的一個舉動——無意中少向前走了兩步,竟讓小T產(chǎn)生了如此的想法。 對這件事,我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教育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當然也包括后進生。轉化后進生,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來。我們在從事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時,必須不斷地提醒自己:你有沒有放棄后進生,在你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嗎?你看后進生的眼神有點冷漠,還是充滿期待?你是否象對待優(yōu)等生一樣,關心著后進生的學習與成長?也許你會說,這些我一直都是很注意的啦,平時也竭力這么去做的,只是那一次我無意中疏忽了。但要知道,無意的疏忽其實也是一種傷害,甚至是致命的。就拿小T來說吧,要不是他給我發(fā)電子郵件,也許我始終意識不到自己的過失,小T恐怕因得不到我的關注和承認而從此放棄他已經(jīng)開始的一些努力和嘗試,就此沉淪下去,成為永遠的“后進生”,我也因此變成“罪人”。每當想到這個,我就有點后怕。從小T給我的來信可以看出,雖然我上課是總是如他所說對他“視而不見”,但他仍然未放棄對我的信任,依然給我寫了這封信,發(fā)出了一名后進生壓抑已久的吶喊,此乃我的大幸,也是他的萬幸。我對他的信讀了多遍,覺得他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不就是多往前走兩步,看看他的作業(yè)做的怎樣嗎?僅此而已。打那以后,我一改以往“吝嗇”的做法,眼光掃向小T的次數(shù)多了,腿腳勤了,手捧他的作業(yè)本細看的次數(shù)多了,當然對其余同學也是如此。漸漸地我從小T的眼神中讀到了滿足和幸福,從他的言談舉止里看到了自信與成功,他的文化成績已開始從全班的最后一名向上攀升,盡管幅度還不大,但已看到曙光。望著沉浸在希望里的小T,我著實體驗到了做教師的甜蜜。 這件事看似已經(jīng)過去,但我認為對一個有志于教育事業(yè)和真正關心學生成長的班主任來說,仍有進一步反思的必要。首先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切實做到“目中有人”,無論其是優(yōu)等生、中等生抑或是后進生。有后進生不可怕,關鍵是你有沒有一顆轉化后進生的“心”,能否給他們更多一點的關注。班主任必須時常通過自己的言語、表情、動作、體態(tài)等,向后進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即老師是意識到你的存在的,你是這個班集體組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不是游離于群體之外的“棄兒”。前面小T最終給我寫信,其實就因我多次冷落他的緣故。其次,要善于捕捉后進生轉化的最佳時機。有道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班主任平時應當多留意后進生的一舉一動,在他們自身出現(xiàn)一些“積極向上”的苗頭時,要立即在行動上有所表示,并對他們加以及時的引導,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象小T在信中要求我將他當作一個較好的學生的看待,并埋怨我在上課時不走到他那邊看他的作業(yè)時,實質(zhì)就是轉化他的最好時候,此時稍作努力,自會事半功倍。如果等到學生感到非常失望,忍無可忍到只有通過某種方式提醒你時,那你就被動了,正象我碰到的那樣。 如果說上面的“電子郵件”事件,我只是不露聲色地借助行動來向一個后進生變相認錯,那么在下面這件事中,我則是硬著頭皮、放下架子,當面向學生說“對不起”了。 我班有個叫小J的女生,學習成績在班級一直排在倒數(shù)幾名,還經(jīng)常違紀違規(guī)。有一次上課前,我班的一位任課老師告訴我說,剛才他上課時教室最后一排有好幾個同學睡覺。聽到此事,我非常生氣。下節(jié)課輪到我上時,我不問青紅皂白、話里帶話地將最后一排同學狠批了一通。恰在這時,我發(fā)現(xiàn)小J正低著頭,憑借她以前在我心中的印象,我火氣十足地沖她吼道:“小J,上課睡覺的肯定有你吧!”話音剛落,小J的臉色唰地變了,并把頭伏在桌上。我暗想,我沒有說錯吧。然后,我就未再過問小J,開始了我的講課。大概過了十分鐘,我突然聽到教室里發(fā)出了一陣東西撕碎的聲音,定睛一看,原來是小J憤怒地把她的數(shù)學書撕成了碎片。我怕跟小J在課堂上發(fā)生正面沖突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就故作鎮(zhèn)定地比瞅了兩下,繼續(xù)上課了。下課之后,我臉色鐵青地回到辦公室,接連喝了三杯茶,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隨后找來了幾個坐在小J旁邊的女生,了解情況。從她們口中,我才知:小J在上那個老師的課時,一直是比較認真的,睡覺的根本就沒有她。后來我又找了另外幾個同學,作了進一步的證實。最終我認定,確實是我冤枉了小J,她之所以撕書,就是因為我嚴重傷害了她的自尊心。那天晚自修的時候,我把小J叫到了教室外面,和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并向她鄭重其事地表示道歉,希望她把課堂上的不愉快盡快忘掉,老師以后不會再這樣草率行事了。其實這樣做,我也是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的,因為這是我從教以來第一次當面向自己的學生“低頭認錯”。第二天,我又給小J找來了一本數(shù)學書,勉勵她今后要好好學習,爭取把成績趕上去,并囑她不要再撕書了,她均欣然接受。這也許是我的真誠感化了她,進而拉近了我和她的心理距離,使她意識到我這個班主任還是值得信賴的緣故吧。 至此,這件事就算基本過去了。但我處理這件事的影響還在延續(xù),自那以后小J學習數(shù)學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轉變,上數(shù)學課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期末考試數(shù)學破天荒地及格了。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可能也就是這個樣子吧。“課堂撕書”事件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做班主任的決不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后進生。后進生是有不少的缺點,但班主任是否應該受“暈輪效應”的影響,肆意放大他們的不足以致不在信任他們呢?是否在批評后進生時,就可以粗暴地不留一絲情面呢?我想,要是當初我能多一些信任與寬容,“課堂撕書”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以上兩件事其實已過去一年多了,但卻一直在我的心頭縈繞,今天才得以寫出來,真有一吐為快的感覺。俗話說,“班主任工作無小事”。而如何正確地對待后進生,對班主任來說,可能是一道永遠也解不完的題。不過要記住,拿出行動來、真心實意地認錯,有時會出奇制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