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留言引出的故事
畢業(yè)留言引出的故事 畢業(yè)留言引出的故事 劉秀玲 (一) 猝不及防的留言事件 臨畢業(yè)時,陳允怡遞給我一本同學留言錄,請我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及留言。 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些留言很不文雅。我征得允怡的許可,翻看了其它的留言。哎,亂七八糟:"請小心愛滋病。""你去吃屎喝尿吧!""快點去死!把家產(chǎn)留給小強家族!"留言之中也有較健康的一面:"身體健康,友誼永固!""祝美麗富有!""青春常駐,天天快樂!""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 我決定就"如何正確運用同學錄"這一問題進行引導。晨會課上,我把留言錄的留言讀出來。學生中不時傳來說笑聲。從笑聲中我感受到他們快樂的一面。同時,自己的心也慢慢往下沉:學生竟把不文明的語言作為一種取樂的渠道!從天真爛漫的臉孔背后,我似乎看到了他們精神世界灰暗的一面。 我知道,尊重與信任比批評和指責的力量更強大。大道理的說教是無濟于事的。只有深入到學生的靈魂深處,才能徹底地改變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于是,我誠懇地對學生說:"同學們,站在你們面前的是朋友,不是老師,你們愿意與朋友說真心話嗎?""愿意。""好,請你用一張紙,寫出心里話。對于同學的留言,你有什么看法?為了使大家消除顧慮,敞開心扉說亮話,使用無記名的方式。請相信老師,老師絕對不會批評大家!" 十分鐘左右,一張張紙條飛到我的手上,我摘錄個別紙條如下: "我心里覺得不太舒服,我覺得升初中前,在《同學錄》上寫下留言作為紀念,到長大后,看看留言,回憶小學時與同學度過的快樂日子,感覺會很好的。但如果在《同學錄》里寫上不文明的留言,會嚴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會令這本《同學錄》失去應有的意義,我覺得沒意思……"這位同學的想法較為理智,他從尊重他人、遵守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的角度分析問題。他的觀點,代表了班上大部分學生的見解。這樣的思想是沿著文明、守禮、尊重、友好共處的方向發(fā)展的。 "我覺得沒什么不對。大家都知道這是在開玩笑,是善意,大家才會笑出來?赡芾蠋熌X得這樣很不文雅,但現(xiàn)在不同往日。大家接觸的東西比以前多了?赡苡行┩瑢W利用留言發(fā)泄心中的不愉快,但無論怎樣,都請你們這些大人了解一下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體諒我們,因為許多人都是這樣的。"這個同學還挺有個性的。他們接觸的東西多,難道我們接觸的比他們少嗎?那什么才叫美?什么才叫丑?怎么去鑒賞識別?難道看到的,聽到的要一古腦全單接收嗎?總得有個是非標準吧。難道我們真的不了解小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作為師長,應該怎樣引導他們?nèi)未嬲?分辨是非呢?我心中不免產(chǎn)生焦慮。 "我覺得無所謂。雖然有些同學的語言太過分,太缺德……我感到他們分不清是非黑白,不知道自己的說話是否對別人造成傷害。我覺得有些同學受外界或某些同學的影響才寫出這樣的留言。例如,我們有時會在漫畫書和電視片中看到男女親熱的鏡頭,看到低級趣味及暴力的鏡頭,也覺得好笑。我們把它們當作娛樂自己、減輕壓力的良劑。在我們心中,那些不文明的留言對比傳媒的某些不良內(nèi)容,只是小巫見大巫,因此覺得十分好笑,覺得沒所謂。"這樣的看法道出了社會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的確,社會上的不良傳媒給少年兒童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它潛移默化地侵蝕少年兒童的頭腦,對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品格起著負面的作用。但同學們怎么能把這些東西作為寫留言的思想依據(jù)呢? 從他們的心里話看出,大部分人反對這種過激、過分的留言,傾向于寫一些健康的、激勵別人發(fā)奮、祝愿美好人生的話語。但仍有相當部分學生認為無所謂,只是當作笑料逗逗自己開心罷了,扯不到道德的問題上。 我想:如何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做出得體的行為呢?我應該召開一個班會,讓學生各抒己見,讓他們在辯論中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吧。 (二)課堂上的較量 班會課在會議室如期舉行。"同學們,這一堂課,讓我們就畢業(yè)留言的問題,進行辯論吧!""好,我們贊成!"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舉手贊同了。 接下來,是分成兩拔人,一方是正方(即反對寫不文明、有違道德規(guī)范的留言的學生),另一方是反方(即認為寫不文明、粗穢留言也沒所謂甚至贊同此行為的學生)。 辯論會開始了,教室內(nèi)充滿"火藥味",同學們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辯論的場面十分激烈。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毫不顧忌地道出了藏在心底的想法。 正方:"我反對寫這些粗俗的留言,有的人想尋樂,就要傷害人的自尊?吹酵瑢W受到傷害,還有什么快樂感?" 反方:"我反對!下課時,偶然也會聽到個別同學講同樣的話,旁邊的同學都會笑,為什么說不好!如果不好,同學就不會笑。你們現(xiàn)在看了那些留言,會感到痛苦嗎?我就不會。" 正方:"我不同意這些同學的意見,這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應贈寫健康留言,給人以勉勵,給人以警醒"。 反方:"反正是最后一個學期,對同學講的話不用那么認真吧。常開玩笑,讓人對小學有快樂的回憶。六年級的同學應明白事理,會分清什么是開玩笑,什么是認真。" 正方:"開玩笑非要講不文明的話嗎?有些語言還牽涉到同學的家人,這叫開玩笑嗎?難道不說粗言穢語,漫罵別人的話就沒有快樂,沒有美好的回憶嗎?""不一定通過寫傷害他人,傷人自尊的粗言尋找快樂,可另尋其它方法,如心理承受壓力差的人就會受不了。有的看了后會悶悶不樂,認為同學討厭自己,對自己不友好,可能會心理不平衡。" 反方:"我覺得沒有什么不妥當,長大后看到這些粗言可能會覺得同學很幼稚、頑劣。""其實,這是放松自己的一種玩笑方式……" 正方:"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壓力不同,好像十只手指都有長短。有些同學雖然受委屈,但會調(diào)控自己。有的人外表很堅強,內(nèi)心卻十分脆弱。如果一時想不開,自尋短見,后果不堪設想。何況自己捉摸不到他人的心理,不知道對方如何看待那些留言,還是不要寫的好。" 正方:"給同學發(fā)留言,是對同學表示友好,我認為針對各人的性格特點、愛好或弱點寫留言,給對方以提示或鼓勵或祝愿,這樣的留言才有意思。" 眼看就快下課了,但同學們的爭論還在熱烈地進行。只見一向沉默寡言的黎梓衡走到臺前,抓住麥克風大聲說:"我反對同學寫的不文明、傷害他人、不負責的留言,你們知道嗎?被人傷害是很痛苦的!" 他稍停了片刻繼續(xù)說:"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有兩個女同學,常常在下課時追著我,叫我外號'大荔枝'。我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不愛跟別人說話。我不理睬她們,她們更叫得歡。我真是好欺負的嗎?"說到此,梓衡竟抽噎起來。課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個別女同學受到梓衡的感染,流出同情的淚水。 梓衡擦擦眼淚,誠懇地對同學說:"我反對你們寫那些無聊的、傷人自尊的留言。你們認為是開玩笑,但是否每個人都認為是開玩笑呢?別人感到痛苦,你們能感受到嗎?你們叫我綽號,我不開心,你們知道嗎?" 我一邊聽著同學們的辯論和感受,一邊快速地做著筆記。同學的爭論,正在每個人的思想上掀起了波瀾,黎梓衡同學勇敢站出來讓我意識到火候到了。我親切而又鄭重地對大家說:"同學們,事非面前,你們應該懂得分清黑白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真誠坦白的基礎上,無論是開玩笑也好,認真也好,都應該考慮他人的感受,考慮他人的接受程度。開玩笑,也要健康、也要文明。粗俗的、低級的、庸俗的東西,是健康人類所不齒接受的東西。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的,媒體宣傳的不一定是健康的,我們要學會分辨美丑,去偽存真,學會正確接受,不應隨波逐流。我們應該活得有個性、活得有價值。你們應為我說得對嗎?"霎時間,教室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三)坦誠的剖白,耐心的引導 班會課已經(jīng)過去好幾天了,班級內(nèi)的氣氛在迅速好轉(zhuǎn),但我仍感到有必要找那些留言事件的主角談談。談話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進行。下面是我和學生的部分談話: 老師:當初為什么寫"你吃屎喝尿吧"等之類的留言? 學生甲:我原本想寫"學業(yè)進步"之類的話語,但看到有一個同學寫了一些粗俗的留言,好像開玩笑。而且我翻了前面的幾頁紙,看到個別人這樣寫,我也跟著寫。 學生乙:我只想與同學開玩笑,所以寫類似的語言逗同學開心。 老師:是否想到這樣寫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 學生丙:沒有想那么多,一心只想著與同學逗一逗,取笑別人。 學生甲:想深一層,我覺得自己戲弄別人很過分。 學生丁:我覺得無所謂,因為沒有想到傷害別人,沒想到會令同學傷心。不過假如這個同學的父母看到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責怪起來,不知道會怎樣。 學生乙:后果沒有那么嚴重吧,我們只是玩玩而已。 老師:那天聽到老師的一番話后,有什么看法? 學生丙:老師說得對。以后做什么,不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想想后果。不然,會導致很多惡果。 學生丁:覺得很慚愧,自己太過分了。假如同學在我的留言本上寫下這些話,可能我受不了。 學生乙:沒有想到別人的感受,只想著很好玩,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很慚愧。 學生甲:想不到自己的取樂會令同學不開心,傷害了對方。今后我決不會寫類似的留言。應像老師說的,寫一些健康的、文明的、使人發(fā)奮向上、催人不斷上進的話或?qū)懸恍┳8e人的話語,給人留下好印象。 老師:不單單是給人一個好印象,我們所做的一切,應該遵從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不要傷害他人。你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在平靜的生活中投下一顆小石子,激起一點點漣漪。你們以后不要寫亂七八糟的東西。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成為包袱。大考快到了,你們應該把時間放在學習上,合理地安排時間,認真復習,考取好成績,老師就高興。至于寫留言嘛,畢業(yè)前,我們開一個聯(lián)歡會,到時候,你們就盡情地寫吧。 學生丙:謝謝老師!我們不會令你失望的。 不用批評,只需引導,在平和、寬松的氣氛中,在看似隨意的閑聊中誘發(fā)學生思索、分析,從中有所觸動,有所感悟,這的確需要花點心思,多一點藝術。 (四)留下的思考 留言事件告一段落,它卻給我留下深深的思考?雌饋硎謱こ5囊患,卻隱藏著教育的契機。如何抓住契機,適時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做出得體的行為,促進學生的健康人格的發(fā)展,的確要花一定的心思。 面對言語行為過失的學生,按習慣,可能會給他們戴上"搗蛋鬼"、"下流"、"道德品質(zhì)差"等帽子。其結果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作為教師,應注意保護和尊重孩子向善的本質(zhì),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把他當作是壞孩子看待,更不能粗暴地批評和懲罰。因為,孩子犯錯時,他們迫切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我們應該給他們最大限度的理解與寬容,平等和民主的溝通。我們允許孩子犯錯誤,更允許孩子改正錯誤。只有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孩子才會成長、成熟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