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第六次應聘》有感
讀《第六次應聘》有感 讀《第六次應聘》有感 林凱恩 讀了《第六次應聘》這篇微型小說不難讓人看到一個積極上進的應聘者的樂觀形象。我猜想,這位應聘者肯定是個30歲以上的青年人;叵肫80年代,取得一個中專文憑已經(jīng)是不容易,是很管用的事了,F(xiàn)在,科技高速發(fā)展,人才需要也隨之日新月異,從中專、大專到本科、碩士,時代的進步使得我們青年一代不斷學習,不斷進修,努力提升自己。 文中的應聘者不怕別人嘲笑,堅持不懈地連續(xù)六次向某家通信公司投來簡歷,而且每份簡歷都加上新的內容:"自考計算機專業(yè)在讀"、"計算機本科在讀"、"取得計算機專業(yè)本科文憑"。這是一個多么有力的證明,證明了他發(fā)奮向上,證明了他努力地接近那公司的用人標準。這是一個多么值得我們中青年人學習的榜樣啊! 從另一個角度看,公司的總經(jīng)理確實是"慧眼識英雄"。雖然應聘者連起碼錄用的資格--碩士生也沒有,但他"破例錄用這位應聘者"。因為他們公司不但需要應聘者的文憑,更需要像這位應聘者的那種自信、上進和有工作經(jīng)驗的人才。恰好這位六次應聘的"年輕人"就具備了這些條件。 《第六次應聘》這篇微型小說反映了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招工只看文憑。這文憑就像是招工的一把金鑰匙,有了文憑就萬事無休了。很少公司考慮到應聘者的思想覺悟、能力素養(yǎng)等問題。作者借此文提醒了廣大的領導人,在你們招工時,不妨也把應聘者的情商表現(xiàn)納入招工條件之內。 微型小說由于篇幅的"微""小",它只能選取生活中的一個具體小事,選取生活里的一個畫面來展開構思。正如《第六次應聘》這篇微型小說,只有700多字,一個積極上進的應聘者的形象和一個善用人才的總經(jīng)理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它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的風貌:人才市場,經(jīng)濟市場所出現(xiàn)的新發(fā)展--開放性的應聘招工;它深刻地揭示了生活哲理: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會取得勝利;它挖掘了歷史內涵:開放改革中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平衡性;它真正體現(xiàn)了微型小說的"以小見大"的本質特征。我相信所有在等待應聘的人和正在工作崗位上努力拼搏的人,讀了《第六次應聘》都有所感觸,都會讓作者的無形的鞭子在鞭策著,會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做個上進有為的真正的勞動者。那些公司、工廠的領導者也要重新審視我們的用人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