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課堂教學 提升教學理念——從小學體育教學案例談起
精品源自教學論文 體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體育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體育課改的最終目標。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較多,但課堂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及教師的教學技藝是很重要的方面。筆者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深知體育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各方面--尤其是課堂教學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時刻關注著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也非常重視個人教學素養(yǎng)的提高,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技藝在師生課堂教學互動中得到提升。 一、對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認識 結合新課標理念和“二期課改”精神,我們認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多考慮他們的需求和感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并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自主空間,提倡“玩中學、玩中練”;讓小學體育課堂回歸學生的生活,在師生教學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體育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他是一種在戶外進行的教學雙邊活動,學生需要通過各種身體練習,達到思維與活動緊密結合,體育知識和技能緊密相連。其次小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各不相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第三要根據新課程精神和教材特點組織教學。教材內容豐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師要善于把握教材,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方法進行教學。 二、教學技藝在師生教學互動中生長 1、理解,師生關系的新起點 課堂不僅是建構知識的平臺,也是人際交往的場所。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有強烈的欲望,有積極的情緒,有充沛的精力與體力;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迸發(fā)思想火花,產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愛師生關系,營造融洽、和諧的運動環(huán)境,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首先必須開闊心胸去理解學生,然后再敞開胸懷去關愛學生,這是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首備條件。教師要利用生動親切的語言渲染課堂環(huán)境,“蹲下身”和學生在“同一個高度上”活動,逐步將自己融入孩子們中間,像一個和平使者用智慧傳遞知識技能,用愛心連接學生之間的情誼。 那是二年級的一節(jié)體育課,教學內容是立定跳遠和接力跑游戲。做完準備活動后,大部分學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開地練習立定跳遠。突然,一名學生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張運他一次也不跳,還故意用小石子砸我們!蔽覇:“他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這個張運是個很淘氣的同學。“他還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聲說,語氣有些憤怒。當我?guī)е瓪庾呦驈堖\的時候,卻看到他那若無其事的樣子,真想好好批評他一頓!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評過他,但卻不管用,為何不改變一下教育方法呢。我靈機一動,想先聽聽他的心理話。于是我走到他身邊,撫摸著他的頭,溫和地對他說:“為什么不和同學們一起練習,你看他們練得多認真、多歡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誰叫他們嘲笑我呢!”說話間表露出一副無所謂的神情,說完轉身過去,背對著我。我愣了一下,問:“那你體育課想活動什么項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們快!”“跑步?行啊,一會兒就有接力跑啊!”我說,“我要和他們單獨PK”他說。他是想單獨挑戰(zhàn)其他小朋友,那就給你個機會吧,我說:“好!你去準備吧,一會我給你個機會!”接力跑前我專門安排了這次挑戰(zhàn)賽,結果,張運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課時,他樂滋滋的,我抓住時機與他談了心。后來,張運同學還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給孩子一份理解和關愛,他就會對你產生依賴和信任!作為體育教師就應該敞開胸懷愛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召他們,他們會逐步接納你,更加尊重你。這樣的例子發(fā)生了幾次,我總是把握時機,與孩子們走近,與他們成為朋友。 2、玩耍,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玩是兒童的天性,課堂教學中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為了讓孩子喜歡體育課我以“游戲”為“家常飯”,以“競賽”為“家常菜”,力圖讓小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玩中樂。 記得那是我從中學轉到小學上的第一節(jié)課,教材是立定跳遠,我采用較為“程式”的方法進行技能教學,結果學生練得垂頭喪氣。課后我經過與同事交流,對教學方法進行了積極調整,第二堂課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樣是立定跳遠課,我是這樣組織教學的:一上課我就問:“同學們,今天想不想做游戲?”同學們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游戲,叫做‘剪刀,石頭,布’。我接著說:“游戲的方法是這樣的:各人自己找朋友,兩個同學一組,先設置好起點,然后通過猜拳‘剪刀,石頭,布’來決定勝負,贏的一方雙腳蹬地向前跳一次,輸的一方原地雙腳向上跳一次。每五次為一組,最后看哪人離起點遠,距離者勝,距離最遠的將贏得全班總冠軍。大家一聽游戲中還要比賽,一個個躍躍欲試。一會兒各自找到了朋友,學伴間玩得既緊張又活潑。一會兒找同學測量,一會兒找老師評判。15分鐘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大家練得滿頭大汗。這時我再評價同學的跳躍動作,請做得規(guī)范和跳得遠的同學出來示范的講評……通過這一競爭性的游戲,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課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學生看似玩,實際上做的是雙腳用力蹬的立定跳遠動作;形式的變換,讓他們在歡快中達成了教學目標。對于孩子們,這種教學方法遠比教師不斷地講解、示范,學生排著隊不停地輪流練習要強得多。從孩子們的笑臉上,我能感受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 這次教學啟發(fā)了我,后來我通過合理的創(chuàng)編、科學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戲性、競爭性強的學習內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安全有序的環(huán)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識和運動技能,在玩中逐漸養(yǎng)成自主意識、紀律觀念和組織能力。 例如:球類教材是低年級重學內容,既是發(fā)展學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徑,也是發(fā)展學生力量、靈敏、協(xié)調等體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規(guī)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孩子們雖能掌握部分技術動作,但學練的積極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孩子們積極參與、樂此不疲。我通過查閱資料和自我創(chuàng)編,我把小籃球的運、傳、投編成兩人或集體練習的游戲,并制訂簡單的規(guī)則,以比賽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練技能。 3、自主,教學互動的發(fā)生點 給孩子們空間自主選擇內容,是體現課堂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師生互動的出發(fā)點和生長點。其一是給學生自主練習的空間。低年級小朋友年齡雖小,但興趣廣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師應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打破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都由教師組織,師生一起做同一活動的做法,而多給學生有選擇性的自由練習空間,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樂趣,發(fā)現自己的特長,為終身學習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二是給學生自主表現的空間。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練、自己去學,就給了部分學生表現的良機,就如有的學生很想成為運動員,就大膽邀請老師參與他的活動,通過表現來實現他的愿望;有的學生想當小老師,就組織一些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一起來練習,培養(yǎng)了組織能力;有的學生在練習時想出了新花樣,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那勁別提有多得意了。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放開手腳,把課堂還給孩子。 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二年級的體育課,原本的教學計劃是前滾翻和迎面接力游戲。在上完了前滾翻練習后,我就準備組織迎面接力跑游戲,卻發(fā)現由于幾個學生病事假,各組人數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練過幾次,如果還是按原來的分組賽跑,勝負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說:“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有能力、也肯動腦筋,本課還有15分鐘時間,我想讓你們自由支配,但有個主題,那就是快速跑;還有個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樣,并注意安全!”同時又說:“有什么要老師幫忙的盡管找我!边@樣一說,全班同學一下樂開了花,紛紛按照他們自己商量好的活動方案活動起來。不一會兒,幾個同學跑過來說:“老師,我們想賽跑,你來給當裁判,好不好?”我馬上答應了。別看他們人小,比賽起來可不含糊,跑起來還真像個小運動員,有一股拼勁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學對我說:“老師,我跑得快,我想參加學校田徑隊,你看我可以嗎?”“當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勁,我想將來一定能成為出色的運動員!逼渌麕讉同學也說:“我們也要參加田徑隊!笨粗⒆觽兲煺嬗窒蛲谋砬,我真開心!再回頭看看其他孩子,一幫幫、一群群練著自己喜歡的項目,一個個都特別帶勁。下課前5分鐘,我引導他們對游戲活動進行了總結,個說得頭頭是道。 原來的教學預設被打破了,臨時生成的主意卻得到了許多意外的收獲:同學們練得有組織、有方法;有的學生想成為運動員;還有的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 4、期待,教學成效的增長點 體育與其他科目一樣,學生存在先天體質、能力和心理上的差異,要清楚地認識到體育“后進生”才是最需要體育和多參與鍛煉的人。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來彌補或消除“后進生”的缺陷。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們可以簡化要求,使其在初步體驗成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樹立信心。特別要提出的是,對個別因為身體因素不能達標的學生,可以選項測試,防止發(fā)生因測試不合格而對體育課產生心理陰影,久而久之他們會遠離體育活動與課堂。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稍有進步時,當學生順利完成某一動作時,一顆為學生著想的心,一個充滿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總能讓其體驗到進步的愉悅和成功的樂趣,倍感自信,激情滿懷。 例如:在上跳高課時,一個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總不敢跳,反復說教仍然畏縮不前。我就請來班上個頭最矮的女生張小文,講明讓她做陪練的道理,讓小文來做陪練,把橫竿換成了橡皮筋,并將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過的高度讓她試跳。當她第一次跳過橡皮筋時,我立即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并鼓勵她繼續(xù)努力。這時李玉琴臉上的表情明顯由恐懼變?yōu)轶@喜,又跳過一次后逐步身體放松了下來,跳高動作也逐漸成型。這時候我一邊鼓勵她一邊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經過一次次練習,張小文逐步被“淘汰” [1] [2] 下一頁 精品源自教學論文 精品源自教學論文了,而李玉琴興致卻越跳越高,第二課堂課時主動向我提出要將橡皮筋換成竹竿。就這樣,李玉琴在我和同學不斷的鼓勵中,在不斷的練習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過竿動作最漂亮孩子。 體驗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險,能給孩子們帶來沖動和動力;而不斷地體驗進步或成功,就會使孩子們不斷朝著新的目標邁進,尤其是集體競賽性活動,尤其能體現這一點。 5、開發(fā),教學素材的生長點 課堂教學不能與生活割裂開來,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學更應該使學生與生活有機融合。體育教學素材的組織、教學內容的設計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在學練課本知識技能的同時,將學生與大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校園、學生與家庭及自我的關系融入課堂教學,在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對待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新課標實施以來,我的視野拓寬了,總想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根據學習目標大膽開發(fā)教學資源,因而許多新的教學內容也就產生了。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注意就地取材,貼近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到操作的簡便易行,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例如:為了讓學生在復習立定跳遠時做到積極緩沖、落地輕巧,我設計了如下的生活場景:體育老師領著學生“外出郊游”,大家來到一個郊外池塘邊,老師讓學生觀察樹葉的形狀,聆聽落葉的聲音。然后在音樂聲中,用讓學生用繩子擺成各種形狀的樹葉,老師讓學生站在“池塘邊”用立定跳遠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樹葉”上。這時老師問:“我們腳下的樹葉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應該怎樣上去?”同學們熱情高漲,齊聲回答:“動作要輕巧!”老師帶著學生在歡樂的“池塘”中盡情玩耍,從1人練習到2、3人組合練習,從跳一張樹葉到連續(xù)跳幾張樹葉,學生們玩得高興極了。這樣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遠教學中,產生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 學校的教學設施是有限的,可是師生的想象是無限的。平時,我很注重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將一些競技運動項目加以教材化開發(fā),設計出一些適應小學生活動的內容、與學生活動能力相適應,產生了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習內容。如:我針對學校乒乓球球臺數量不足、學生乒乓球技能較差的實際情況,將球和球拍移出球臺,圍繞球和球拍創(chuàng)編出單人、雙人、三人和集體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型練習和游戲。這樣,既豐富了活動形式,又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再如把學生日常喜歡的玩具、喜愛“九子”游戲引進課堂,并引導學生利用玩具作為創(chuàng)作元素進行游戲活動形式創(chuàng)編,從而不斷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為學生的體育活動服務。 三、結語 體育教學是雙向多邊、復雜的活動,體育教學更是一門探索不盡的藝術。新課程呼喚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長。教師只有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教訓,并加以梳理和提煉,形成課堂教學“敘事”,反饋到教學實踐之中,提升教學水平和技藝,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楊九俊主編,《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ji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 3、季瀏主編,《小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上一頁 [1] [2] 精品源自教學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