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模式調查報告
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模式調查報告 摘要:高職院校擴招,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成為必然趨勢。但是大班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多維互動已成為制約英語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過調查,從而尋找到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的多維互動模式,為今后教學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職高專 英語 大班授課 多維互動 一、調查背景: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擴大,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趨勢,各行各業(yè)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社會對高職高專畢業(yè)生的英語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畢業(yè)生有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然而,由于近年來的擴招,全國高職高專在校生的人數(shù)增加了80%以上。高校擴招導致了大學英語師資力量日趨緊張,英語教學班級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多媒體大班授課模式應運而生。 二、調查目的:多媒體大班授課有很多優(yōu)勢。它大大緩解了師資短缺和備課資料不足的矛盾,豐富和完善了教學內容,使課堂時間利用更充分,課堂信息量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再者,多媒體教學采用圖像、聲音、文字信息結合的方式,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但是,多媒體大班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學生人數(shù)過多,課堂教學難管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機會不多;幽J絾我,往往采取師生問答或教師陳述的模式,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效率都不高。因此,大班容量情況下,怎樣實現(xiàn)多維互動,充分讓學生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理應成為外語教學研究的重點。 三、理論依據(jù): 1)互動(Interaction):即交互,指人與人或者群體與群體之間發(fā)生的交互動作或反應的過程。西方教學互動理論認為,學習是交流與合作的過程,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2)社會互動理論(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西鮑特(J.W.whibaut)和凱利(H.kelley)于1959年提出,該理論認為:任何人際關系的本質都是相互作用的,互動是有序性的,在兩人或多人群體交往中,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目標來行動,并可以通過不同的行為次序來達到目的,每一種行為次序都有成功達到目標的可能,而成功的概率取決于對方的行動。就師生雙方而言,學生選擇某一特定的行為不僅依賴于個人或小組的內在需要,而且依賴于教師的反應,反之亦然;永碚摰挠行允恰氨舜讼嘁馈,講究配合的默契 四、調查內容:2006年5月筆者就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模式,對我省十多所高等職業(yè)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出問卷20份,回收有效問卷18份。問卷調查表格如下: 一、個人背景:教齡:所在學校: 二、調查內容: 1、貴校大學英語是否采用大班授課?() A)是 B) 否 2、貴校是否有足夠的大班授課多媒體教室?() A)是 B) 否 3、大班授課您常采用的互動模式是 ()(可多選) A)師生互動B) 生生互動C) 人機互動D)自我互動 4、大班授課您常采用的互動模式的效果如何?() A)很好 B)好 C) 一般D) 不理想 5、大班授課互動的障礙或困難有哪些?()(可多選) A) 學生人數(shù)多B) 學生桌上沒有顯示器 C) 班級之間配合不好D) 教師精力不夠 E) (您補充) 6、您覺得課外互動是否有必要?() A)是 B) 否 7、如果課外互動有必要,那么采取哪些互動模式好呢?()(可多選) A) 生生互動之小組合作 B) 師生互動之人網互動(網為英特網)C) 人機互動 (機為沒有與英特網連接的學習機)D) 自我互動 E) (您補充) 8、如何搞好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您的建議是 五、調查結果:根據(jù)回收有效問卷結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95%以上的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采用多媒體大班授課模式,說明高職高專多媒體大班授課已成為必然趨勢。 2)85%以上的高等職業(yè)院校不具備多數(shù)班級采用多媒體大班授課的語音教室條件。多媒體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模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影響。 3)90%以上的職業(yè)院校在大班授課過程中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師生問答或同桌對話的互動模式,缺乏互動的多樣性和新穎性。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互動模式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積極性低,學習效率差的不良后果,應該引起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高度重視。 4)92%的學校課外幾乎沒有互動活動,只有簡單的個人完成作業(yè)。但是都不約而同的認為課外互動應該納入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多媒體大班授課是高校擴招后的大勢所趨,而大班授課的互動模式也確實是各大高等職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改善這種現(xiàn)狀,消除其弊端影響,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高等職業(yè)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課題。 六、對策分析: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運用語言來進行交際的目的。而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教學模式通過層層相扣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圍繞特定的交際目的和語言項目,通過表達、溝通、協(xié)商等多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教學活動,從而達到學習與掌握語言來進行交際的目的。 語言的互動是一種合作的活動,它內部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由發(fā)送器、接受器和語境三者構成的三角關系?梢,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因此,在開展大班授課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采取以下多種方式,真正做到多維互動: 師生互動(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 Students):所謂師生互動,往往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問答或者習題演練等多種方式,直接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生生互動(Interaction among Students):生生互動通常包括小組合作與競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部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共同完成某項具體學習任務,加強學生團結互助的學習風氣;然后,通過各個小組進行競爭的方式,提高 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多維互動模式調查報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達到良性競爭,共同進步的好局面。 3)人機互動CHI(Computer Human Interaction):國際上也稱(HCI,Computer Interaction)?偟膩碚f,人機互動包括課堂和課外兩種方式。課堂上的“機”是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多媒體設備,即投影儀,電腦,錄音機等設備。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教師的授課教案,課件和聽錄音磁帶等人機互動的多種方式,達到與教師的交流;而課外的“機”是指互聯(lián)網教學。教師通過要求學生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或者網上練習,設立公共郵箱等方式,利用互聯(lián)網,即使是在課外也能做到與學生的無障礙交流互動。 4)自我互動(Interaction with self):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指出,人是擁有自我的社會存在,人在將外界事物和他人作為認識對象的同時,也把自己本身作為認識的對象。在這個過程中,人能夠認識自己,擁有自己的觀念,與自己進行溝通或傳播,并能夠對自己采取行動。這種“自我互動”,本質上是與他人、社會互動的內在化,也即是與他人的社會聯(lián)系或社會關系在個人頭腦中的反映,這種反映也是能動的,是與自己的立場或者行為方向一致的。 實際上,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體,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合作、小組合作、人機合作、自我支持等方式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最終達到學生有效實現(xiàn)英語能力培養(yǎng)的課堂內外的互相促動,知識與能力的互相帶動,師生間、學生間的互相推動以及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相互牽動。因此,筆者認為,只有真正做到上述幾點,高職高專英語大班授課多維互動的效果才會明顯,教學方法改革的目標才會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①吳立崗:《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廣西教學出版社。 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創(chuàng)新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 ③《教育技術基礎》,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④喬治·瑞澤爾《當代社會學理論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