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直接拼音英語入門》教材的實踐與思考
關于《直接拼音英語入門》教材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 張愛勤 [內容] 我校從94年9月開始在一年級開設兩個特色班, 并在特色班進行英語口語 的教學實驗。我們選用了華東師 范大學章兼中教授編寫的《直接拼音英語入門》 教材。該教材是"情意、情景、結構、規(guī)則、功能"十字教學 法在入門階段的 具體應用。它采用功能對話和"直接拼音"相結合的方法,強調"看、聽、說領 先,讀、寫逐 步跟上"的方法,使拼讀、拼寫的單詞既能隨對話運用,又按發(fā) 音規(guī)律呈現(xiàn)和掌握,這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英語 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該教材編寫的總 目的就是主張讓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情緒積極學習,在創(chuàng)設的或模擬的情景中 理解和運用英語,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在良好的學習情緒的驅使 下,又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 機,自覺地去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掌握語言 結構規(guī)則。課堂教學自始至終樹立學生是學習英語的主人翁的 觀念,充分調動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眼看、耳聽、腦動、口說、手寫的綜合訓練。 可以說,"情 意、情景、結構、規(guī)則、功能"和"直接拼音"英語教學法,可 以使學生在德、智、體和個性諸方面獲得全面 發(fā)展。 幾年來,我借助章教授的理論,在實踐中探索、比較該教材與傳統(tǒng)教材在教 法和學法上的區(qū)別,明顯感到 該教材注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側重學法指導, 真正著眼于素質教育。結合四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談談以下 幾點體會: 一、該教材在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長久以來,占據(jù)課堂主角地位的是教師。盡管歷來的教學也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 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 一般強調的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事實上學生依然是老師的配角、知識的奴隸,學生主體仍擺脫 不掉"教師中心 論"的陰影。我認為,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不僅指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增 進學生的主體 性,更是指教學的過程是隨學習內部矛盾展開的一個學生自我活 動和自主發(fā)展的過程。為此,我們的教學應該 改革以知識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 方式,教學目的就是在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過程中發(fā)展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而 我 們現(xiàn)在使用的《直接拼音英語入門》教材正可以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傾向和積極 學習的信心,教材的編寫者 首先注意到了學生個性情感心理的發(fā)展和語言認知 心理的發(fā)展。比如,教材從" 問候" (Greetings )和 " 告別 "(Farewells) 入手,讓學生用最簡潔的問候語"Hi","Hello"相互問候、相互自我介紹, 其教學氛 圍是熱情洋溢的。學生們在這種充滿"情意”的情景中,一下子就進 入了學習英語并運用英語交往的狀態(tài)。在 這種學習氣氛的感染下,學生們往往 爭先恐后地爭取表演。盡管有時爭到了機會,卻由于過分緊張而一時忘了 "詞",但是仍然會興致勃勃地再爭取機會。"會說英語"帶來的喜悅,與小伙 伴用"英語交往"帶來的成功 ,以及在模擬的情景中表演帶來的自豪,都深深 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就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 熱愛和喜好。這 種情感又促使他們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fā)強烈的學習動機,學 習者的主體性 在此發(fā)揮出來了。 記憶單詞是我國學生的一大難點,而英語直接拼音法,在學生剛接觸第一個 單詞時,就能按單詞中字母和 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直接拼讀、拼寫單詞,并使 其內化成認知結構,達到培養(yǎng)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 。 該教材的單詞教學分四步:1.發(fā)音(Pronunciation )——初步認識字母和 字母組合的發(fā)音。2.拼讀(Sp elling)——一步到位,直接將單詞拼讀出來。 3.操練(Practice)——將單詞分類型朗讀直接拼音,將學生 分層次練習直接 拼音。4.書寫(Writing)——說出詞、句, 寫出詞、句,聽寫詞、句。運用這 四步法教學生 記憶單詞與傳統(tǒng)的單詞教學法相比較,前者是事半功倍。而且實 踐還證明,它的后勁很足,在學生積累了一定 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的朗讀規(guī)則后, 自己閱讀短文或開口朗讀的能力也大大超過傳統(tǒng)教學法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這 種 教學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也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該教材著眼于學生"學習過程"的體現(xiàn) 該教材不露痕跡地將"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教材 第一冊Item 4 Identifying t hings(識別事物)中Lesson 10,練習"What's this in English? And what's that? What's that?"等句 型都在隨手可取的 自然情景中。教者沒有施教的威嚴, 學者沒有被迫學習的壓力,讓人感覺到的 只是"相互間 在談論某物體",自然而親切。多次的反復與交換角色,使學生 興趣盎然地"談這說那"。這種情景所體現(xiàn)出 來的教學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停留 在幾句話的理解和接受上了。顯性的是學生接受語言知識訓練,隱性的是學生 在 接受另一種文化熏陶。學生們在愉快的心境驅使下,積極地學習并與人交談,能 力的培養(yǎng)顯而易見。"教學 "由原來意味著更多的控制與支配轉為“學習”意 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講,教材的編寫,教 師在教學中的提問、 板書、講解、布置作業(yè)等都包含著如何從"教"的角度來喚起學生"學"的意識。 該教材 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再如第一冊 Item 5 Thanks and responses(感謝 和應答)Lesson 19 中出現(xiàn)兩個問句 :Whose bike is this? May I use it? 還 出現(xiàn)新的感謝語和應答句:Thanks a lot.Not at all.按照"情 意、情景、結 構、功能"的要求教學,上課一開始我就將學生帶入一個真實情景中運用英語。 我隨意走到一個 學生身旁, 隨手拿起一支筆 (書……),問: "Whose pen isthis?(Whose book is this?…)"學生自 然回答:"It's 關于《直接拼音英語入門》教材的實踐與思考 my pen.(It's mybook.)"或:"My pen.(My book.)"接著我問:"May Iuse it? " 以眼神、 語氣、體態(tài)語示意學生理解大意,同時重復二、三遍。 當學生能夠會意出" Yes" 時,我馬上就說: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Thanks/Thanks a lot.)" 學生自然會回答:"That's OK.(That' s all right.You're welcome.…)" 再引出新句:"Not at all."在這里,新知識的接受變成了主動的獲取 、自由 的學習討論,融洽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意。我認為學生是從中體驗到所獲取的信息 的內在含義的。 三、該教材將學生學習任務與學習愿望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當然,情意情景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自由得沒 有分寸。我們同時也強調讓學 生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也就是說將“教學過程” 轉化為“學習過程”,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 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 前臺,促使學生自覺地產(chǎn)生學習愿望,并能根據(jù)自身的素質情況達到一定的要求。 教材第 二冊Item 1 Ability and inability(能和不能)Lesson 3, 該課的 情景是一男孩和一女孩在看電視時的對 話。第一部分"看、聽、說"的內容是: A:What can you see? B:I can see 3 lions, 4 tigers and some foxes. A:Where're they? B:They are in the zoo. 對這部分的內容教學,我并不限定于書上的幾句話。在對話的前、中、后穿 插"問候、談論"與"道別" 等,說英語的內容就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學 生的學習成功感和信心越來越強,責任感油然而生,學習的愿 望自然而發(fā)。這 段對話可以作如下擴展: A(Boy):Hi! B(Girl):Hi! A:How are you this morning? B:Fine,thanks.And you? A:I'm fine,too. B:Let's watch TV. A:OK.What can you see? B:… A:Can you run like a tiger? B:… A:Do you like a tiger? B:… A:I can jump like a monkey.Can you? B:… 我還教學生自制圖畫,以便"Talk about the picture",學生對這類說話 最感興趣,他們往往會“毫無 顧忌"地自由發(fā)揮。我有時雖然發(fā)現(xiàn)錯誤,卻不 忍心打斷他們,唯恐傷害他們充滿熱情的學習情緒。在使用章 教授教材的整個 實踐過程中,我體會到該教材的編排使學生準備學習和學習的過程成了一種創(chuàng)造 性的思維和動 手勞動的過程,比如自制單詞卡片,自制頭飾、面具,畫畫等。 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非常高漲,而且教師自始至終 以平等合作的態(tài)度參與學生共同 學習,一起歡笑,變學生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這種學習效應是可想 而 知的。 四、該教材改造了固定枯燥的教學程序,使聽、說、讀、寫靈活多樣,充分 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 我們深知學生的個體素質先天就有差異,后天的學習由于種種原因,也會有 差異。比如,有的學生善于說 不善于寫,有的學生喜表演不喜傾聽等等。該教 材依據(jù)學生認知心理的發(fā)展,以情景功能對話為主線,創(chuàng)設了 "七步"教學法: 1.理解(Understanding )——讓學生在充分看和聽的過程中,感知語言,初步 理解英語話 語的意義; 2. 模仿(Imitation)——在感知的基礎上體會語言, 并模仿、操練;3. 記憶(Memory)—— 設置情景,使學生對語言從"形"到"義" 融會貫通,得以鞏固;4.表演(Act)——在真實情景或模擬情景中 , 實踐體 會語言的功能;5.朗讀(Reading)——由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朗讀, 引向具體 思維;6.運用(Per formance )——將積累的語言材料回到"現(xiàn)實"中運用, 表達自己的思想;7.書寫(Writing )——將積累的 語言材料成文,表達一定 的思想內容。這七步教學法,一步緊扣一步,步步深入,呈鏈環(huán)狀,使語言實踐 積累 語言材料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多)。這種課程的教學結構顯得輕松活潑、 多項而有層次,一步一步往前走 ,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學” 中樂,有效地鍛煉了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我在教學對話時,一般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jù)學生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