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教學法研究與探討──新編中學英語教材所引發(fā)的思考
交際教學法研究與探討──新編中學英語教材所引發(fā)的思考 [作者] 張良軍 [內(nèi)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從1988年開始與英國朗曼公司合編的中國九年制英語教 材,于1993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 此套教材一改以往教材單調(diào)乏味的局面,以 全新的風格呈現(xiàn)在廣大師生面前,受到了普遍歡迎,并取得了顯著 的效果。它 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本高質(zhì)量英語教材,本文就其最大的特點──交際法做如下 研究與探討。 一、交際法的理論依據(jù)及其發(fā)展情況 交際法的理論依據(jù)尚未定型,其現(xiàn)存的依據(jù)在于:學習外語不僅僅是為了掌 握結(jié)構(gòu)形式,重要的是為了培 養(yǎng)能力,這包含了兩個既存在聯(lián)系而又不同的觀 點。前者來自喬姆斯奎的語言能力說,后者來自海姆斯喬氏的 理論,要點之一 是關于語言能力與語言行為的二分法概念。語言能力指的是人具有識別和理解句 子的能力,并 能對語言材料進行歸納,推導出語言規(guī)則,生成合乎規(guī)則的句子。 他認為這種能力是說活者潛在的語言知識, 語言行為只是語言能力的實際表現(xiàn)。 他說語言學的對象應該是語言能力,語法就是對語言能力的描寫。這種理 論使 語言學習對象由形式轉(zhuǎn)向了內(nèi)容。海姆斯在1971年發(fā)表的《論交際能力》被認 為是交際法的直接現(xiàn)象依據(jù) 。他的交際能力說深受社會語言學的影響。他和瓦 爾斯等人認為:喬氏的語言能力說抽去了社會文化特點,舍 棄了語言文化功能。 因為語言始終都離不開社會而存在。他的交際能力說補充了喬氏的語言能力說之 不足,并 認為交際能力包括四個社會文化因素: 1、語法的正確性 2、語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話語語法雖然正確,但人們卻不那說。如lwalk on foot: 3、語言的得體性,這是指語言應適合于對話雙方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 心理等因素; 4、語言的可接受性,指語言適合于環(huán)境。 阿布給交際能力所下的定是:交際能力是一種語言能力、社會反應能力、邏 輯能力、論證能力、符號學能 力。維多森認為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之間猶如規(guī) 范語法和應用語法之間的關系。兩者應有機統(tǒng)一起來。 綜上所述,喬氏只將語言能力作為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不全面的,應該把語 言行為也列入語言學研究對象 ;在外語教學中,只傳授系統(tǒng)語法知識是不夠的, 應將交際能力定為主要目標之一。 二、交際式教學法與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式教學法比較 1、外語教學大綱編排上:(見下表)。 ┌─────┬────────────┬─────────────┐ │ │ 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式教學法大綱 │ 交際教學式教學大綱 │ ├─────┼────────────┼─────────────┤ │目 的 │ 系統(tǒng)語法+聽說讀寫技能 │ 交際能力+交際教學語法 │ ├─────┼────────────┼─────────────┤ │ │ 語法為綱,傳授語言結(jié)│ 以交際能力為主,語言知│ │內(nèi) 容 │構(gòu)為主, 運用語言為輔。 │識的傳授從屬于交際能力的培│ │ │ │養(yǎng)。 │ ├─────┼────────────┼─────────────┤ │ │ │ 靈活多樣的方法:行之有│ │ │ │效的訓練語言出動方法(包括│ │方 法 │傳統(tǒng)聽說法 │傳統(tǒng)的聽說法)使學習者盡可│ │ │ │能運用所學 的語言知識。 │ │ │ │ │ │ │ │ │ └─────┴────────────┴─────────────┘ 2、在教學順序上,結(jié)構(gòu)教學法是:介紹新項目→操練→結(jié)合實際場合運用; 而交際式教學法是:運用已知 語言材料展開交際活動→介紹新項目→就個別主 要的項目進行操練。 結(jié)構(gòu)法以語言形式為重點,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在英語教學中是需要語言 的操練,但要教給學生的是通 過語言的交際,而不是為了交際的語言。交際法 就著眼于語言內(nèi)容,使雙方達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英語教學的 主要目的也正在 于此,而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語言形式。同時也應該注意如何處理好語言操練和 語言交際兩者 之間的關系。因為通過語言操練使學生掌握語言形式,這是培養(yǎng) 學生用語言交際的必由之路。所以語言操練和 語言交際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 聯(lián)系的一面。 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構(gòu)法也有似交際形式的"假交際"。例如: Teacher:what′s thos?Sfudentls:Jt′s a book (desk map etc) 或Teacher:what′s your name? Student:My name is Li pingTeacher:Are you Li ping? Student:Yes,l an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交際,只不過是句型和單詞的操練。交際的基本原則之一 就是要雙方了解不知道的信息 ,都知道情況的談話不是真正的交際。當然在課 堂內(nèi)創(chuàng)造完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是不容易的,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探討。 課堂交際類型通常有四種: 1)純教學交際 。這種交際行為是圍繞課堂活動展開的,包括要求學生作出 解釋,教師給予解釋,以及一切 有關課堂作業(yè)和活動的提示和引導。這種交際 行為也包括任何以語言交際為中心的話語。換句話說,有關語言 的一切操練均 在此列。這種交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足是占用課堂時間較多。 2)模仿性交際。這種交際行為特點是,學生熟記和背誦對話、課文,重復教 師或磁帶所給的范例,或利用 對話進行表演,開展句型操練和小型會話。這里 主要指再表達練習。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 3)模擬交際。在這種交際中,學生應該表現(xiàn)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因為 他們得根據(jù)情景、劇本或零亂 的圖片編成對話,根據(jù)情景剌激,本能地作出反 應,參加模擬討論會和角色表演。學生必須更多地參與屬于他 們自己的,并能 使他們更自由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講話。 4)真正的交際。在進行此類交際活動的時候,學生代表他們自己對話;在組 織和活躍小組活動的各個階段 中,以及在小組作出決定的時候,他們都必須積 極主動地參與交際。同樣當人們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練習,自由討證 ,開展真正的辯 證、解答問題、結(jié)構(gòu)事故等活動時,也都涉及到真正的交際。 為促進交際能力的應用,我們認為,既要重視前兩種類型的交際,也要重視 后兩種類型的交際,兩者不可 偏廢,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3、其它方面的比較 ┌────┬─────────────┬─────────────┐ │項 目│ 結(jié)構(gòu)法 │ 交際法 │ ├────┼─────────────┼─────────────┤ │課堂類型│ 教師為中心 │ 學生為中心 │ ├────┼─────────────┼─────────────┤ │學習動機│ 較弱 │ 較強 │ ├────┼─────────────┼─────────────┤ │學習途徑│ 中文翻譯通過結(jié)構(gòu)學習語言│ 英語教學通過交際使用語言│ ├────┼─────────────┼─────────────┤ │學習狀態(tài)│ 被動 │ 主動 │ ├────┼─────────────┼─────────────┤ │學習興趣│ 不大 │ 較濃 │ ├────┼─────────────┼─────────────┤ │實 踐 量│ 少 │ 多 │ ├────┼─────────────┼─────────────┤ │實踐時間│ 短 │ 較長 │ ├────┼─────────────┼─ ────────────┤ │實踐范圍│ 窄 │ 寬 │ ├────┼─────────────┼─────────────┤ │效 果│ 各項技能發(fā)展不全面 │ 各項技能發(fā)展較全面 │ └────┴─────────────┴─────────────┘ 交際教學法研究與探討──新編中學英語教材所引發(fā)的思考 三、對于交際法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在對待交際法的態(tài)度上,我們不要走極端。在現(xiàn)代外語教學史上,一個 時期強調(diào)這種教學法,另一個時 期又強調(diào)另外一種,于是往往把原來的教學法 說得一無是處。在外語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法相結(jié)合的手段 ,所謂新的教 學法,還要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驗檢 2、要做到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統(tǒng)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二者都掌握得比 較好。沒有語言能力做基礎,交 際能力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如果談話錯誤百出, 就談不上恰當與否,如果初學者的整體功,如在詞匯理解和運 用拼寫法、造句 等方面較弱,也談不上交際能力的訓練。 3、編寫交際法教材的核心問題是:怎樣使題材、功能和語法(系統(tǒng)性和漸 進性)融為一體。如果處理不當 ,就會顧此失彼,達不到交際的目的。 4、交際法的運用對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語言學、教學法 的運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 實行交際法,必須重新訓練教師。教師必須在 理證和實際運用上吃透交際法,再加上較好的口語能力,才能達 到預期目的。 盡管交際法的原則和某些方法可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運用,但絕不是任何教學單 位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全部轉(zhuǎn)移到 交際法的軌道上來。 現(xiàn)在,變化多樣的、令人欣然參加的交際實踐活動,將取代以多年來令人生 厭的機械練習。以交際能力培 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大綱編排和課堂設計的進步,勢 必使語言的學習速度有所提高,質(zhì)量有所改進。 [作者張良軍,齊齊哈爾市輕工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岳曉萍) [文件] yl1289.doc [科目] 英語 [標題] 交際教學法研究與探討──新編中學英語教材所引發(fā)的思考 [出處] [作者] 張良軍 [內(nèi)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從1988年開始與英國朗曼公司合編的中國九年制英語教 材,于1993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 此套教材一改以往教材單調(diào)乏味的局面,以 全新的風格呈現(xiàn)在廣大師生面前,受到了普遍歡迎,并取得了顯著 的效果。它 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本高質(zhì)量英語教材,本文就其最大的特點──交際法做如下 研究與探討。 一、交際法的理論依據(jù)及其發(fā)展情況 交際法的理論依據(jù)尚未定型,其現(xiàn)存的依據(jù)在于:學習外語不僅僅是為了掌 握結(jié)構(gòu)形式,重要的是為了培 養(yǎng)能力,這包含了兩個既存在聯(lián)系而又不同的觀 點。前者來自喬姆斯奎的語言能力說,后者來自海姆斯喬氏的 理論,要點之一 是關于語言能力與語言行為的二分法概念。語言能力指的是人具有識別和理解句 子的能力,并 能對語言材料進行歸納,推導出語言規(guī)則,生成合乎規(guī)則的句子。 他認為這種能力是說活者潛在的語言知識, 語言行為只是語言能力的實際表現(xiàn)。 他說語言學的對象應該是語言能力,語法就是對語言能力的描寫。這種理 論使 語言學習對象由形式轉(zhuǎn)向了內(nèi)容。海姆斯在1971年發(fā)表的《論交際能力》被認 為是交際法的直接現(xiàn)象依據(jù) 。他的交際能力說深受社會語言學的影響。他和瓦 爾斯等人認為:喬氏的語言能力說抽去了社會文化特點,舍 棄了語言文化功能。 因為語言始終都離不開社會而存在。他的交際能力說補充了喬氏的語言能力說之 不足,并 認為交際能力包括四個社會文化因素: 1、語法的正確性 2、語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話語語法雖然正確,但人們卻不那說。如lwalk on foot: 3、語言的得體性,這是指語言應適合于對話雙方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 心理等因素; 4、語言的可接受性,指語言適合于環(huán)境。 阿布給交際能力所下的定是:交際能力是一種語言能力、社會反應能力、邏 輯能力、論證能力、符號學能 力。維多森認為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之間猶如規(guī) 范語法和應用語法之間的關系。兩者應有機統(tǒng)一起來。 綜上所述,喬氏只將語言能力作為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不全面的,應該把語 言行為也列入語言學研究對象 ;在外語教學中,只傳授系統(tǒng)語法知識是不夠的, 應將交際能力定為主要目標之一。 二、交際式教學法與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式教學法比較 1、外語教學大綱編排上:(見下表)。 ┌─────┬────────────┬─────────────┐ │ │ 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式教學法大綱 │ 交際教學式教學大綱 │ ├─────┼────────────┼─────────────┤ │目 的 │ 系統(tǒng)語法+聽說讀寫技能 │ 交際能力+交際教學語法 │ ├─────┼────────────┼─────────────┤ │ │ 語法為綱,傳授語言結(jié)│ 以交際能力為主,語言知│ │內(nèi) 容 │構(gòu)為主, 運用語言為輔。 │識的傳授從屬于交際能力的培│ │ │ │養(yǎng)。 │ ├─────┼────────────┼─────────────┤ │ │ │ 靈活多樣的方法:行之有│ │ │ │效的訓練語言出動方法(包括│ │方 法 │傳統(tǒng)聽說法 │傳統(tǒng)的聽說法)使學習者盡可│ │ │ │能運用所學 的語言知識。 │ │ │ │ │ │ │ │ │ └─────┴────────────┴─────────────┘ 2、在教學順序上,結(jié)構(gòu)教學法是:介紹新項目→操練→結(jié)合實際場合運用; 而交際式教學法是:運用已知 語言材料展開交際活動→介紹新項目→就個別主 要的項目進行操練。 結(jié)構(gòu)法以語言形式為重點,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在英語教學中是需要語言 的操練,但要教給學生的是通 過語言的交際,而不是為了交際的語言。交際法 就著眼于語言內(nèi)容,使雙方達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英語教學的 主要目的也正在 于此,而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語言形式。同時也應該注意如何處理好語言操練和 語言交際兩者 之間的關系。因為通過語言操練使學生掌握語言形式,這是培養(yǎng) 學生用語言交際的必由之路。所以語言操練和 語言交際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 聯(lián)系的一面。 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構(gòu)法也有似交際形式的"假交際"。例如: Teacher:what′s thos?Sfudentls:Jt′s a book (desk map etc) 或Teacher:what′s your name? Student:My name is Li pingTeacher:Are you Li ping? Student:Yes,l an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交際,只不過是句型和單詞的操練。交際的基本原則之一 就是要雙方了解不知道的信息 ,都知道情況的談話不是真正的交際。當然在課 堂內(nèi)創(chuàng)造完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是不容易的,這需要進一步研究 探討。 課堂交際類型通常有四種: 1)純教學交際 。這種交際行為是圍繞課堂活動展開的,包括要求學生作出 解釋,教師給予解釋,以及一切 有關課堂作業(yè)和活動的提示和引導。這種交際 行為也包括任何以語言交際為中心的話語。換句話說,有關語言 的一切操練均 在此列。這種交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足是占用課堂時間較多。 2)模仿性交際。這種交際行為特點是,學生熟記和背誦對話、課文,重復教 師或磁帶所給的范例,或利用 對話進行表演,開展句型操練和小型會話。這里 主要指再表達練習。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 3)模擬交際。在這種交際中, 交際教學法研究與探討──新編中學英語教材所引發(fā)的思考學生應該表現(xiàn)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因為他們得根據(jù)情景、劇本或零亂 的圖片編成對話,根據(jù)情景剌激,本能地作出反 應,參加模擬討論會和角色表演。學生必須更多地參與屬于他 們自己的,并能 使他們更自由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講話。 4)真正的交際。在進行此類交際活動的時候,學生代表他們自己對話;在組 織和活躍小組活動的各個階段 中,以及在小組作出決定的時候,他們都必須積 極主動地參與交際。同樣當人們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練習,自由討證 ,開展真正的辯 證、解答問題、結(jié)構(gòu)事故等活動時,也都涉及到真正的交際。 為促進交際能力的應用,我們認為,既要重視前兩種類型的交際,也要重視 后兩種類型的交際,兩者不可 偏廢,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3、其它方面的比較 ┌────┬─────────────┬─────────────┐ │項 目│ 結(jié)構(gòu)法 │ 交際法 │ ├────┼─────────────┼─────────────┤ │課堂類型│ 教師為中心 │ 學生為中心 │ ├────┼─────────────┼─────────────┤ │學習動機│ 較弱 │ 較強 │ ├────┼─────────────┼─────────────┤ │學習途徑│ 中文翻譯通過結(jié)構(gòu)學習語言│ 英語教學通過交際使用語言│ ├────┼─────────────┼─────────────┤ │學習狀態(tài)│ 被動 │ 主動 │ ├────┼─────────────┼─────────────┤ │學習興趣│ 不大 │ 較濃 │ ├────┼─────────────┼─────────────┤ │實 踐 量│ 少 │ 多 │ ├────┼─────────────┼─────────────┤ │實踐時間│ 短 │ 較長 │ ├────┼─────────────┼─ ────────────┤ │實踐范圍│ 窄 │ 寬 │ ├────┼─────────────┼─────────────┤ │效 果│ 各項技能發(fā)展不全面 │ 各項技能發(fā)展較全面 │ └────┴─────────────┴─────────────┘ 三、對于交際法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在對待交際法的態(tài)度上,我們不要走極端。在現(xiàn)代外語教學史上,一個 時期強調(diào)這種教學法,另一個時 期又強調(diào)另外一種,于是往往把原來的教學法 說得一無是處。在外語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法相結(jié)合的手段 ,所謂新的教 學法,還要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驗檢 2、要做到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統(tǒng)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二者都掌握得比 較好。沒有語言能力做基礎,交 際能力就會成為無本之木。如果談話錯誤百出, 就談不上恰當與否,如果初學者的整體功,如在詞匯理解和運 用拼寫法、造句 等方面較弱,也談不上交際能力的訓練。 3、編寫交際法教材的核心問題是:怎樣使題材、功能和語法(系統(tǒng)性和漸 進性)融為一體。如果處理不當 ,就會顧此失彼,達不到交際的目的。 4、交際法的運用對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語言學、教學法 的運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 實行交際法,必須重新訓練教師。教師必須在 理證和實際運用上吃透交際法,再加上較好的口語能力,才能達 到預期目的。 盡管交際法的原則和某些方法可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運用,但絕不是任何教學單 位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全部轉(zhuǎn)移到 交際法的軌道上來。 現(xiàn)在,變化多樣的、令人欣然參加的交際實踐活動,將取代以多年來令人生 厭的機械練習。以交際能力培 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大綱編排和課堂設計的進步,勢 必使語言的學習速度有所提高,質(zhì)量有所改進。 [作者張良軍,齊齊哈爾市輕工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岳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