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藝術教育的思考
關于藝術教育的思考 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今天,藝術已經充斥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藝術教育也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成為滿足每個社會公民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的常態(tài)手段。藝術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培養(yǎng)藝術家等專業(yè)藝術人才,更在于提升每個社會公民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 當前,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進步,人們更加關注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藝術教育也已深入人們的生活世界。但在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上,卻存在著一些誤區(qū)。這主要表現在: 其一,把藝術教育簡單等同于美術教育和音樂教育。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藝術理解為美術和音樂,在教育實踐中,學校的課程設置則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藝術的誤解。比如,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美術和音樂是藝術院校傳統(tǒng)的兩大學科,而中小學課程設置中更是以美術和音樂兩門課程為主。在各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課程表中仍然是只有美術和音樂,而無藝術。 其二,把藝術教育簡單等同于藝術技能的訓練。藝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訓練人的藝術技能,而且更有著豐富的內涵。但現實中的各級各類學校都幾乎以藝術技能的訓練為主,而忽視了藝術綜合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過于重視各種繪畫技術和技巧的訓練,忽視了美術史及美術作品的欣賞,忽視了對人的美的情感及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等藝術修養(yǎng)的塑造。音樂教育則只重視各種樂器的彈奏技巧,忽視音樂本身所蘊含的思想和文化內涵,忽視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對人的心靈的滋養(yǎng)和品德的熏陶。 各種樂器的考級制度進一步助長了藝術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認為學音樂就是練習彈好各種樂器,學美術就是把畫畫好,而藝術內蘊的美感及藝術對人的精神家園的價值則被功利性的教育弱化了。一些家長讓孩子學美術、學樂器只是想讓他們以后多一門手藝,增加一些就業(yè)機會。這種教育和訓練由于背離了藝術的宗旨和規(guī)律,忽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只是變成簡單枯燥的技能訓練,反而使學生把一種高級審美活動當成了一種負擔,甚至使一些學生對藝術產生了厭倦心理。 其三,藝術教育沒有起到促進全體學生藝術素養(yǎng)提升的價值,相反卻成了培養(yǎng)少數藝術類人才的獨享產品。藝術本身是一種以審美為目的的高級精神活動,藝術創(chuàng)作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最真摯表達,人在各個年齡段對外部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思考,都會有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欲望,兒童的涂鴉、少年時的各種小制作、青春期激情澎湃的詩歌朗誦等,實際上都是寶貴的藝術萌芽或是藝術的創(chuàng)作。事實上,以各種藝術形式對自己內心真實情感的表達和釋放是每個人所共有的特點,是人的天性。藝術教育就應該予人的天賦為前提,根據每個人的興趣給以加工和培養(yǎng),從而促進所有人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最終使人的德行高潔,精神家園豐富。但現實中,本應對所有學生和社會公民所實施的藝術教育,卻僅僅變成了少數藝術類專業(yè)院校和少數人的獨享產品。 當前的教育中,一方面存在藝術教育的邊緣化傾向,一些學校和家長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無視藝術教育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另一方面,一些學生之所以選擇學習藝術類課程,往往不是出于自己的興趣,或者是全面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大多數學生都是把藝術的學習當成了未來謀生的手段。 藝術教育的種種認識誤區(qū)以及由此產生的不當做法,不利于藝術教育的正確開展和有效實施,影響藝術教育價值的實現。為此,必須深入研究藝術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克服藝術教育實施中的片面性和功利性,堅持藝術教育的大眾化取向和審美取向。 首先,確立以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藝術審美能力為主的藝術教育宗旨。藝術教育的價值不是把所有人都培養(yǎng)成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藝術教育總體上應以培養(yǎng)人們的藝術修養(yǎng)和藝術審美能力為主,幫助學生建構豐富的精神家園。基礎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以及創(chuàng)造美、表達美的能力,對那些少數確有藝術天賦和對藝術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專門指導,為他們選擇藝術專業(yè)作準備;藝術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則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藝術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對學生的藝術審美教育,做到藝術技能與藝術審美并重。只有藝術技能和技巧,而缺乏藝術修養(yǎng)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其最多只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畫匠或樂器演奏者,而很難成為真正的藝術大師。 其次,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為契機,豐富藝術教育課程的形式和內容,把《藝術課程標準》落到實處,適當增加戲劇、舞蹈、影視、書法、雕刻、篆刻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各地根據地方文化傳統(tǒng)可增加有特色的文化藝術內容。增加藝術作品欣賞方面的內容,重視對藝術史及各國文化藝術的介紹。 再次,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使藝術教育復歸理性。藝術教育中的功利主義取向一方面源于家長對藝術本身缺少必要的認識和理解,他們往往以社會上少之又少的明星的成功為范例,誤以為學習藝術就可以成為藝術家,就可以出名從而獲取高收入。近年來以“超級女生”為代表的各種“造星運動”助長了家長和學生的明星夢。事實上,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一定的天才成分,藝術家的成功道路充滿艱辛,在藝術領域獲得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最后,要完善藝術類專業(yè)招生考試制度。為真正實現藝術教育的價值,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健全發(fā)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育的督導,確保教育方針的貫徹實施和課程計劃的全面落實;另一方面必須改革藝術類專業(yè) [1] [2] 下一頁 關于藝術教育的思考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協(xié)調文化課與藝術專業(yè)加試的關系,適當增加文化課分數的比重,在專業(yè)加試方面適當增加藝術史及藝術欣賞等與藝術修養(yǎng)有關的內容,增強藝術類學生的文化底蘊上一頁 [1] [2]
|